文/史間一壺酒
據傳唐代龍朔年間,西域名僧僧伽大師來中國,後在長安圓寂,唐中宗為他在泗洲建塔。於是,各地仿效泗洲建僧伽塔,故稱為泗洲塔。
中國現存有兩座泗洲塔,一座位於廣東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築物。另一座位於河南唐河,始建於宋紹聖二年(公元一〇九五年),歷史上曾多次重建,"古塔凌煙"是唐河八景之一 。
同樣在唐河縣城,有一文筆峰塔,始建於明末清初。塔為仿樓閣式磚塔,分九級,塔身通高30米,外形酷似一支飽蘸濃墨的神來之筆,與城北的泗洲寺塔遙相呼應,素有"一城擔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說。
唐河縣,古稱唐州、泌洲,今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位於豫鄂二省交界處,古代為京都長安、洛陽通向江漢平原的官道,物阜民豐,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唐河歷史悠久,為中州大地上一顆明珠。夏、商時代為《禹貢》豫州之域,周為申、謝、唐、蓼國地。公元前505年楚國設湖陽縣,秦仍建置湖陽縣。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將馬武、光祿大夫樊宏以及中國現代哲學泰鬥馮友蘭先生等名人故裡。
古蓼國在今唐河縣南40公裡湖陽鎮。東依蓼山,山頂有五代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所建的蓼山神祠遺址,俗稱蓼王廟,四合院,石砌牆,石板坡面,整個建築無木料,建於春秋時期。為紀念在大禹時代治水有功的蓼王而修建。
據出土文物考證,湖陽鎮是屈家嶺到龍山時期的一個村部遺址,存有明萬曆十一年碑文記載:舉功論蔭,世封皋胄子於湖陽,名曰:蓼國。漢唐以來皆為縣。
唐河縣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棉、油基地,也是河南省重要的石油基地。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梔子之鄉」、中部百強縣市等榮譽稱號。
唐河縣作為「梔子之鄉」,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漢劉向《名醫別錄》和李時珍《本草綱目》均載:「梔子生南陽東南川谷。」獨特的三面環山地理造成的溼潤氣候及粘石土、砂質壤土,非常適合梔子的種植和生長,所產梔子品質上乘、質地優良。
唐河境內有石柱山森林公園,山體東西走向,長約40公裡。山頂有兩塊大石屹立如柱,高約14米,故稱「石柱擎天」,為唐河縣八大景之一。柱有環痕,舊縣誌載,這是大禹導淮治水繫舟處。
普化講寺位於唐南古鎮黑龍鎮東北角白玉山旅遊風景區,有山腳、山腰、山頂五座綜合性廟宇數十座古建築,是豫西南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文化旅遊勝地之一。
友蘭溼地公園位於唐河西岸,是為紀念哲學大師馮友蘭而建,落成時間為2011年11月13日。2013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溼地公園。
唐河的民俗文化有戲劇、典藝說唱等門類,以戲劇規模最大,觀眾最多,活動最經常。當地漢劇在全國屬稀有劇種,起源於唐宋。清光緒年間,由湖北省襄陽縣藝人張傳方傳入唐河。
唐河麻糖是唐河的傳統點心,是用米花、碎花生仁,混合糖稀加熱,冷卻後切成半圓形的薄片。作為地方特產,據說古時候經常用來進貢,送進京城給皇上品嘗。
唐河縣郭灘燒雞遠近聞名,素有「肉質鮮嫩」「五香脫骨」之盛名,為南陽的漢族傳統名吃。始於唐宋鼎盛明清,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桐河是唐河的主要支流,水清、泥肥、柞草多、魚蝦多,為這裡的鴨子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天然食料。桐河桐蛋具有個頭大、分量重、蛋黃如沙似米等特點,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參考資料:《唐河縣誌》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