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關係

2020-12-16 央視網

如何建立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關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2日 23:58 來源: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看待教與學的關係上,傳統教學片面強調教師的教,形成了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關係。其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係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不是教師的教服從、服務於學生的學,而是學生的學服從、服務於教師的教。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教多少、學多少,怎麼教、怎麼學,不教不學。教與學本末倒置,導致學生的亦步亦趨、囫圇吞棗,最後摧毀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甚至導致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

  教學關係不是靜態的、固定的,而是動態的、變化的關係。從學生角度來說,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長,教師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發生了相反的變化。最後是學生的完全獨立,教師作用告終。根據這一基本思想和思路,江山野先生把教學過程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完全依靠教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每一點知識都要靠教師來教,在學習中每前進一步都要靠教師引領。第二階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師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已經可以不完全依靠教師了,他們已經獲得了一些自己學習的能力,可以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自己獲取一些新的知識。第三階段是學生可以相對獨立地進行學習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和標誌就是學生已經基本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大體明白所要學習的內容;但是並不一定能夠理解得確切、全面、透徹,也不一定能夠抓住要領,並且常常會感到學習上有許多困難。第四階段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可以基本上獨立學習的階段。第五階段是學生完全獨立地進行系統學習的階段。

  學生在校學習全過程可以劃分為這五個階段,學生學習一門課程(乃至課程中的一章、一個單元)往往也要經歷這五個階段。每個教學階段對教學方式方法都有一些質的規定性,第一階段的基本教學方式是:教一點,學一點,練一點;第二階段的基本教學方式是:問答、閱讀、演示、講解相結合,逐步啟發、引導學生自己探求未知;第三階段的基本教學方式是:首先讓學生預習,然後根據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教學;第四階段的基本教學方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第五階段的基本教學方式是完全由學生自學。總之,教師選用教學方式、方法一定要有動態的、發展的觀點,要適合各個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唯其如此,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過程從一個發展階段推向另一個發展階段,最後培養出具有很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從教師角度來說,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自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第斯多惠說得好:「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為教學生,教師必先教自己。以促進學生的學為落腳點,教師自身的教與學在教學中也是同步發展的。

  對此,一位語文教師是這樣舉例說明的:為教好魯迅小說《藥》,首先必須博覽、研讀與《藥》有關的研究資料及魯迅其他作品,以增強對魯迅作品的感悟;其次還得搜集、研究名師處理本課的教學研究成果或方法,把它當作自己教學的借鑑。這樣一課一課地「教」,一課一課地「學」,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就能使自己成為語文教學所需要的「雜家」和「專家」。陶行知先生曾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

  當前,面對新課程新的設計思路、新的目標要求、新的內容體系、新的實施策略,面對急劇發展變化的教育對象,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成為學習型教師。唯其如此,教師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豐富自己的學識,拓寬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從而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教學的需要。

  實踐證明,教師通過學習,可以汲取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神營養,並把這種精神營養轉化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既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又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作者 餘文森 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教育部新課程教學專業支持工作項目組組長)

責編:張建

相關焦點

  •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良好的師生關係無論是對於老師,還是對於學生,都非常重要。師生關係好,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不僅能搞好學習,還能健康成長;老師不僅能搞好工作,還能身心愉快,對自己,對家庭有利。搞好師生關係是一門大學問。那麼,怎樣才能搞好師生關係呢?一、轉變觀念  從我國的蒙學教育開始,教師與學生的位置關係就是不平等的。
  •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想要完成教學任務,使得教學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學生能夠愉快的學習,就需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新型課程改革下提倡的是人格平等,道德上互相促進的師生關係。那麼,對於即將成為新老師的我們,要怎麼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呢?對於這個部分的知識點,重點在於理解而不能夠死記硬背。
  •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至少我認為這兩則故事背後反映出的師生關係,是不和諧的。學校教育在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師生雙方的雙邊活動。正所謂教學相長,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利於教學活動的展開,有利於師生雙方的發展。那麼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呢?我認為,教師、學生、家長這三者的關係起到關鍵作用。
  • 高中英語作文:如何建立理想的師生關係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高中英語作文:如何建立理想的師生關係 2013-09-25 16:4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如何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衡量老師優劣的重要指標,是教學效果,即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學習效果有很多因素,在同等條件下,老師的作用是關鍵。教育學認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總是以情感密切聯繫的,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會在學生身上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充分地發揮出來。如何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 建立和諧師生關係需加強自律和他律(圖)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師生在溝通方式、師生關係以及教師責任的理解等方面都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當前的高校師生關係存在哪些問題?建立和諧的新型高校師生關係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本版圍繞建立和諧的新型高校師生關係展開討論。
  • 「高效課堂」新型教學關係與師生關係
    傳統的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在開始給大家介紹什麼是「學生主體、學情主導、教師助推」的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之前,我們先來聊一聊傳統課堂的教學關係、師生關係是什麼樣的。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站在上面講,學生坐在下面聽,學生有錯誤,老師去糾正。
  • 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所以,師生關係不能私利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精神高尚、得救或解放的希望在於教育。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教師要有成為一名好教師的願望。在當今飛速發展的世界裡,學生必須從自己所接觸的一切事物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但這些都不能代替教師給予學生的影響。好教師不僅傳授知識,為學生的生活做準備,而且影響他們的心靈,教導他們要誠實、有耐心、互幫互助、相互尊重,等等。
  • 【教學風採】新課改下師生關係的轉換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本質性的變化就是師生關係的轉變,本期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面對新課改下的師生關係。 在教育學生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全身心的付出,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尊敬,為什麼老師的心血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呢?
  • 遠距教學時如何建立師生良好互動關係的建議
    平常我們在教室內都知道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疫情到來,我們看不到實體的人、看不到學生臉部表情或身體語言,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幻想」或「假設」學生乖乖聽話呢,因為為了掌控秩序,我們甚至將全班都靜音了。我覺得有必要跟老師們分享一些建議,讓新學年/期輕鬆一些。
  • 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
    教師在教室內以民主的方式教學,尊重學生的意見,重視集體的作用,與學生共同計劃,共同討論,幫助學生設立目標,並指導學生朝著目標努力,在這樣的管理下,學生喜歡學習,可以互相鼓勵,獨立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民主型的師生關係正是我們當前所倡導的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化為強大的力量,激勵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教師運用各種教育教學的手段提供條件。
  • 建立良好的中小學師生關係
    建立良好的中小學師生關係人們常說師生關係就是教學質量,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師生關係好了,學生從心裡接納你這個老師,信服你這個老師,對老師的教誨、傳授的知識都會努力的接受。師生關係不融洽,學生很容易「不聽話」甚至叛逆。
  • 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互動過程,師生之間不僅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而且有著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教學因素,它使教學活動呈現一種情感與知識有機交融的複雜狀態,且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產生潛在的影響。
  •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學生的心聲
    知識、智慧、能力、思想……,這些都不僅僅是,想來想去,原來我是給了學生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呀。「師生關係就是教學質量」,這是一個既嚴肅而又深刻的命題。它啟發我們的管理者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從師生關係入手去抓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師生之間應該是什麼關係,師生關係的現狀如何,我們作為管理者是清楚的。
  • 2019白銀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2019白銀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想要完成教學任務,使得教學工作進行的比較加順利,學生愉快的學習,就需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新型課程改革下提倡的是人格平等,道德上互相促進的師生關係。那麼,對於即將成為新老師的我們,要怎麼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呢?對於這個部分的知識點,重點在於理解而不死記硬背。聯繫生活自身的體驗和感悟來總結回答。
  •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2.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師生關係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教學相長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教師的教可以促進學生的學;二是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三是學生可以超越教師。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表現為師生關係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 新課程體育教學的師生關係研究
    新課程需要新型的師生關係,新課程的知識不再是過去的一味被動接受,而是由多部分組成:教科書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學生合作學習相互傳授的知識等等。這種知識結構也必然改變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也必然導致師生關係的改變。本課題試圖通過觀察研究和實踐,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從而改善農村初中的體育課堂教學。
  • 簡論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英語教學的課堂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共同學習、發展和交際的場合。寬鬆、 、和諧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氛圍,更是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這是學生成長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是課堂教學的活力之根和動力之源。通過建立幼師和諧的師生關係形成「無拘無束」的教學氛圍,有助於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它不僅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學科上來。正如古人所云:「親其師,信其道。」
  •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5點家長要知道
    師生關係是孩子在學生時代必須面對和處理的一種關係。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孩子心情舒暢、情緒穩定,有利於孩子獲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相反,緊張、敵對的師生關係,給孩子帶來苦惱、憂鬱和傷害,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妨礙孩子的學習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師生關係是一種互動關係。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
  • 從師生關係的意義及穩定性來看師生關係的類型
    1.以年輕一代成長為目標的社會角色關係師生之間的社會關係是教師作為成人社會的代表與學生作為未成年的社會成員在教學過程中結成的代際關係、政治關係、道德關係、法律關係等。師生的社會關係是規範性的,是人與人的各種社會角色關係在教學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