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從出生2個月開始,積食始終圍繞著我,經過給她治療,我也學到了很多方法。今天我也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小兒積食意為食滯不化,日久成積。寶寶出現積食,說明脾胃受損,腸胃功能失調,造成食物滯留體內,會導致營養物質無法輸送到其他臟腑,滋養四肢百骸,多會出現形體消瘦、毛髮枯焦、腹大筋暴、神疲乏力等特徵。如何判斷寶寶積食呢?
寶寶積食的表現:
1、舌苔白厚
《內經》記載,舌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氣之燻蒸。胃功能正常,則化物不藏,舌苔薄而淺白;當胃內積食,胃氣攜帶胃內多餘的食氣上升,則表現為腐膩苔,舌苔厚膩,口中伴有酸腐臭味。
2、大便異常
寶寶出現大便乾結排出困難,說明食物殘渣在體內停留過久,水分被吸收。或者寶寶排出的大便有很大氣味。
3、睡覺不踏實
寶寶經常睡覺不踏實,哭鬧,不斷翻身,並有時趴著睡等多半是由於寶寶積食造成的。
4、口氣重
聞到寶寶嘴裡有酸腐味,或者寶寶不愛吃飯。
5、肚子脹
用手輕輕拍寶寶的肚子,發出清脆的咚咚聲,輕輕按壓寶寶肚子,肚子發硬。
6、手心腳心腹部灼熱
觸摸寶寶的小手心、小腳心、腹部都比較燙手。
7、檢查寶寶鼻梁處有沒有青色的血管出現,下眼袋處有沒有紅色的線,食指根部有沒有紫色的血管。
寶寶積食會導致不思飲食、形體消瘦、大便失調、生長發育緩慢、精神不振等。很多家長會問,寶寶積食危害這麼多怎麼治療呢?孩子太小又不想給孩子餵藥怎麼辦呢?
我給家長建議一個綠色療法:小兒推拿。自己在家都可以給寶寶做,還可以在治療過程中增加親子感情。
1、揉中脘穴
用一手拇指或手指揉孩子臍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功效:健脾和胃、消食止脹。
2、揉足三裡
用一手拇指按揉孩子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的足三裡50-100次,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提高免疫力。
3、推脾經
將寶寶的拇指彎曲,順著拇指橈側邊緣從指尖推向指根為補,稱為補脾經;功效:健脾胃、補氣血。
4、捏脊
讓孩子俯臥,背部裸露,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寶寶皮膚,拇指,食指向前移動,提拉皮肉,自尾椎移動至大椎,捏3-5次。功效:防止食積、嘔吐、便秘、洩瀉等。
每一個寶寶都是媽媽的天使,我們希望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的 成長,讓每一位家長都沒有寶寶疾病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