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ixabay
文化中的許多陳詞濫調好像從聖經而來,充滿智慧,但並非如此。如果一些話其實並沒有聖經的依據,卻被誤認為來自聖經,那反而會對情緒造成很大的傷害。這裡羅列了七句缺乏聖經依據的話,如果它們給您造成精神上的攪擾,就應當被質疑。
1. 「萬事皆有因」
這也許是列表裡最陰險的說法。儘管我們可能會在痛苦中成長,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在每種情況下都找到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一個人遭受痛苦時,聽到「萬事皆有因」,其實是更難以承受的。假設一對父母剛剛得知孩子患有某種絕症,並被告知「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暗示孩子的死亡是以某種必然導致其發生的方式進行的。儘管美麗可以從灰燼中燃起,但告訴父母孩子的死亡事出有因並不能帶來安慰。有些人窮極一生也只有累累傷痕,因此不需要解釋痛苦,那只會讓我們無法面對自己的傷痛。
圖源:Kate Bowler/ Instagram
神學家凱特 · 鮑勒(Kate Bowler)寫了一本很棒的書,名為《一切事出有因:以及我喜愛的其它謊言》(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And Other Lies I've Loved),非常值得一讀。鮑勒35歲時便被診斷患有四期癌症(註:診斷癌症嚴重程度的方法,共有四期。這裡的四期意味著癌症已經擴散至全身,恐已無藥可醫),並準備與丈夫和年幼的兒子告別。她在書中清楚地表明,被告知苦難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只是雪上加霜。
2.「上帝幫助自救的人」
這句話啟發人們,要通過個人努力獲得成功,如果還想在生活中得到上帝的幫助,則必須先用自身的力量來解決問題。這實際違背了耶穌的教導。在馬太福音16:24,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縱觀耶穌的一生,我們看到,祂對社會最弱勢群體抱有極大的憐憫。耶穌治癒了從天花板上被朋友放下來的癱瘓的人,睚魯死去的十幾歲的女兒,還有埋在墳墓裡的拉撒路。如果沒有其他人大力宣揚耶穌的醫治能力,這些奇蹟也許不會發生。我們常常能看到上帝援助走投無路的人。 事實是,上帝幫助那些向死而生、敢於破碎自己的人。
圖源:Rasell Kay/ Instagram
3.「對自己誠實」
這句廣受歡迎的話聽起來像是來自欽定版聖經,但實際上是來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質疑這種說法是否有智慧。 聖經告訴我們,人失去了上帝的榮耀,都會犯罪。 箴言3:5-6也提醒我們,不要倚靠自己的聰明。要破碎自己,認定耶和華,尋求智慧。
圖源:Lysa Terkeurst/ Instagram
4. 「上帝不會給你超過你能承受的」
當我們深陷痛苦,山重水複疑無路時,朋友可能會用這句話來勉勵我們。雖然他們努力幫助我們在遭受苦難時找到內在的力量,但如果你覺得問題超出了能力範圍,那就尋求幫助; 向上帝尋求幫助,也可以向朋友、家人或心理健康專家尋求幫助……甚至還可以僱傭幫手來做家務或育兒。
請記住,保羅曾寫道:「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哥林多後書1:8-9)。
5.「魔鬼讓我這麼做的」
魔鬼從不會讓我們做任何事,只會誘惑我們。想想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所面臨的誘惑吧。魔鬼先是知道用什麼話來引誘夏娃,然後誘惑了亞當,使他們不順服,但最終是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吃了禁果。面對他們的罪時,他們都試圖逃避。我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只有先承認自己這種破壞性行為的責任,才能罪得赦免。
6. 「好人有好報」
為什麼最不應該受苦的人也會經歷苦難?為什麼冷血無情的人卻過著享受的生活?我無法確定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但沒有人天生是「好」或「壞」。人兩者兼有。羅馬書3:10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每個人都會經歷快樂和痛苦。如果相信只要「足夠好」,好事就會降臨,那就不會相信基督救贖的力量,而是相信自己。
7. 「天堂又多了一位天使」
這話原是出於好心。試圖安慰悲痛的人時,人們會說死去的人已變成天堂的天使。 但《聖經》明確指出,人是人,天使是天使。基督徒死了之後可以和上帝和天使同住天堂,但人無法成為天使。
更陰險的說法是「天堂需要另一個天使」,這表明所愛之人需要以某種方式死去以使天堂更完整。尤其是孩子死後,人們更有可能說出這種虛假而讓人痛苦的話語,好像上帝需要將無辜和天使般的孩子從家庭帶走。
基督徒可以有去到天堂的盼望,但要警惕人可以變成天使的錯誤觀念。
翻譯自Lightworkers,原作者Talitha B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