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語言發育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雖然存在個體差異,但正常兒童間的差距並不會太大。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科學育兒理念的普及,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孩子什麼時候應該掌握多少技能幾乎瞭然於胸。
孩子在特定階段如果符合此階段的發展特點,家長就會長舒一口氣。相反地,如果孩子在某個階段落後於同齡人,父母就該著急上火、不知所措了。他們生怕耽誤了孩子的發育,導致孩子以後處處落後於人。
事物都有兩面性,家長對知識太過相信有時也不是好事。前幾天就有一位家長上門諮詢,她家孩子都6歲了,還整天「襖襖」(姥姥)「牛年」(榴槤)呢。矯正師詢問媽媽為什麼不早點帶他來矯正?媽媽的回答讓我們吃了一驚。她看網上說孩子學說話期間有點大舌頭是正常現象,過兩年就好了。沒成想,這都快3年了,孩子的大舌頭還是老樣子。
小編在以往的文章中就說過,很多網上所謂的「育兒寶典」「語言矯正方法」完全是不科學和不負責任的。很多孩子在語言學習期間確實會出現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的問題,但對於時間和年齡也是有限制的。
構音障礙一般發生於1-3歲的兒童身上,這個時期正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構音器官的不成熟和大腦發育的速度過快,會出現構音障礙、結巴等暫時性的語言問題,一般在黃金期末尾就會消失。如果兒童超過3歲說話還是老樣子,那就要懷疑一下是不是語言障礙了。
上邊這個孩子都6歲了,還有矯正好的可能嗎?有,當然有,只不過矯正難度要比其他人高上不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論孩子幾歲,矯正的可能性還要看孩子幾個具體情況。
1、 罹患構音障礙原因
對於矯正師來說,最不怕的構音障礙類型應該就是器質性構音障礙,這類構音障礙是由先天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我國醫學講究治本,語言問題也是如此。如果能把諸如舌體異常、舌系帶短、顎裂等疾病治癒康復,那麼語言問題的解決有如順水推舟。
最讓矯正師頭疼的其實是功能性構音障礙,也就是大舌頭。這一類構音障礙純粹是因為錯誤的發音方法導致的,也就是孩子形成了一種壞習慣,想改掉這類長期養成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就好比我們在強制自己不說髒話,但當我們激動、憤怒的時候,髒話不由自主地會從嘴裡喊出來。這不僅需要人為的幹預,還要強大的自制力為基礎。
2、 染上構音障礙的時間長短
不只是構音障礙,任何種類的語言障礙持續時間越久,矯正的機率和難度就越高。這是因為錯誤的發音方式已經成為了日常習慣,就像我們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時間越長自然越難糾正。這裡說的時間長可不是十年八年,對於孩子來說,一年的時間就足以讓一個錯誤的習慣成為生活中的潛意識。
這也是我們總是強調及時治療的原因。語言障礙並不是有些人想的那樣會自愈,大家還是要把它當作一類「急」病看待,也就是不能耽誤時間的一類病症。時間永遠是語言矯正的第一要素,「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這句箴言放在何時何地都不會過時。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