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記: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澤泉肇始,筱嶺發祥

2021-01-18 王福星

我永豐王氏國瑛公後人,向來有敬祖尊宗之優良傳統。永豐王氏每逢盛世,必修撰族譜,營造祠堂。永豐縣王氏國瑛公後人,自唐朝末年定居吉州以來,十次修撰族譜,三次修建大祠堂。

2017年,躬逢盛世,王氏國瑛公後人第十次修撰族譜。分居數省的國瑛公數萬後人,紛紛慷慨解囊,踴躍募捐。十修族譜理事會成員殫精竭慮,精打細算,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2018年6月,經預算圓譜之後,募集的資金還有盈餘。理事會成員決定,將修譜盈餘資金全部用於修繕嶺南王氏大祠堂,且成立嶺南王氏大祠堂修繕工程理事會。

2019年,永豐王氏國瑛公後人發譜,共盈餘資金1184876.4元。其間理事會再次發出號召,王氏宗親、王氏家族賢婿、王氏家族出嫁女兒、各界友好人士慷慨解囊踴躍捐款,共募集資金580006.9元。兩項資金相加,共計1764883.9元。

國瑛公後人當中,捐款一萬元以上者,按捐款多少排名,名單如下:王榮福、王永發、王宇鵬、王舉方、王榮祥、王聖根、王偉才(註:與王文清、王人騏三人合捐)、王寬祥、王進星、王軍勇、王瞞祥、王舉畝、王恆雲。

友好人士李晟先生等人,為王氏大祠建設出錢出力。永豐縣石馬鎮遊坊村王文興先生,雖然不是國瑛公後人,但是本著天下王氏一家親的原則,捐款21888元。吳小春先生攜愛妻王美連女士捐款10888元,吳小春先生是嶺南王氏賢婿,他的愛妻王美連女士是嶺南村王方領的女兒。

在王氏宗親和各界友好人士鼎力相助之下,王氏大祠堂修繕工程於2021年竣工。2021年元月2號,王氏大祠堂竣工暨遊匾典禮,在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藤田鎮嶺南村隆重舉行。

走在遊匾隊伍最前面的是「王氏大祠堂」匾額,緊隨其後的是國瑛公後人金榜題名的進士匾額、解元匾額、明經進士匾額,壓軸的是捐款過萬的宗親匾額和捐款過5000元的房系匾額。

我永豐王氏國瑛公後人文風鼎盛,共湧現進士14人。他們分別是:唐朝進士王銘德,五代進士王貴琬,宋朝進士王光達、王炳文、王總孚、王從周、王堯章、王大章、王舜弼,王夢得,元朝進士王友諒,明朝進士王命我、王良玉、王延言。

其中王大章是王總孚之子,王堯章是王總孚之侄。故有「父子叔侄兄弟三進士」的佳話。除了14位進士之外,王氏國瑛公後人還湧現了解元王昭明等數十位舉人。

北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永豐王氏六世祖王炳文,與包拯、歐陽修同入考場。炳文公與包拯金榜題名,歐陽修因為太年輕,所以落榜了。三年之後,歐陽修金榜題名高中進士。

炳文公高中進士之時,永豐縣還沒有成立。如今的永豐縣全境,都歸吉水縣管轄。歐陽修的故鄉在吉水縣明德鄉沙溪村,就是今天的永豐縣沙溪鎮。炳文公的家鄉在吉水縣報恩鎮澤泉村,就是今天的永豐縣恩江鎮澤泉村。

炳文公與歐陽修有同鄉之誼,又有同場趕考的經歷,還有同朝為官的同僚之情。炳文公與歐陽修交情深厚,歐陽修視炳文公為摯友。歐陽修在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為我永豐王氏族譜作序。

王氏家族作為永豐望族,為永豐王氏族譜作序之人,不乏歷朝歷代的名士。南宋名士羅開禮、元朝名士吳澄、明朝吏部尚書詹同文、明朝才子解縉、明朝狀元胡廣、明朝狀元曾棨、明朝狀元羅倫、清朝狀元劉繹等人,都曾經為永豐王氏族譜作序。

我永豐王氏譜系傳承有序,源流考據清晰。中華民族號稱炎黃子孫,黃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乃是萬姓之源。王氏系出姬姓,初為姬姓王氏。後來人們稱氏不稱姓,王氏家族就以王為姓氏。

黃帝本姓公孫,因為定居姬水之濱,故改姓姬姓。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二十五個兒子開枝散葉,演化出上萬個姓氏。中華民族現有的姓氏,要是認認真真追根溯源,大部分能追溯到黃帝身上。

周武王姬發,系出黃帝苗裔。周王室東遷之後,天子之位傳承11代,傳至周靈王即位。周靈王長子姬晉天性聰慧,被立為太子。太子姬晉不幸早薨,姬晉的兒子姬宗敬定居太原。

因為姬宗敬家族出自王室,所以被當地人稱為王家,天子遂賜姬宗敬為王氏。王氏子孫枝繁葉茂,成了太原一個人才輩出的望族。王家子孫在太原繁衍生息,湧現了一大批人才,比如鬼谷子王詡等人。

秦始皇掃平六國,一統華夏。太原王氏的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賁父子居功至偉。秦末亂世,王賁之子武城侯王離殉國。王離長子王元避居山東琅琊,王離之子王威避居太原。王元為琅琊王氏始祖,王威為太原王氏始祖。

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都是姬晉和姬宗敬之後,都認姬晉為始祖,都認姬宗敬為共祖。我琅琊王氏後人,因為系出太原姬宗敬之後,所以自稱太原王氏琅琊堂。

西漢時期,琅琊王氏出了一個道德高尚的大賢王吉。王吉,字子陽,是中國最早提出「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理論的人。

古代女子結婚早,14歲左右就要嫁人。許多女子15歲左右產子,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很高。王吉基於這樣的歷史背景,創造性地提出了「晚婚晚育」理論。

王吉為官清廉,重視教化,與當世大賢貢禹情意相投,交往至深。彈冠相慶的成語,就是出自《漢書.王吉傳》裡面的「王陽在位,貢禹彈冠,言其取捨同也。」

王吉之後,琅琊王氏進入飛速發展期。到了東晉時期,王導創造了「王與馬共天下」的佳話,再加上書聖王羲之橫空出世,使我琅琊王氏的聲望達到頂峰。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隋唐時期,我琅琊王氏雖不如東晉時期輝煌,卻也是人才輩出。唐肅宗時期,王導後人王璵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俗稱的宰相。

晚唐時期,王璵後人王勇任成都刺史,因戰功獲封世襲西川節度使之位。王勇嫡長子王國瑛,繼承西川節度使之位。國瑛公50多歲的時候,碰到了黃巢之亂。國瑛公攜族人避居撫州臨川,又遇黃巢追兵。

國瑛公攜族人離開臨川,避居吉州吉水縣。國瑛公之弟國璵公,率子孫定居吉水縣,後來發展成為吉水一個人丁興旺的王氏家族。國瑛公率子孫定居吉水縣報恩鎮澤泉村,就是今天的永豐縣恩江鎮澤泉村。

國瑛公生子銘德公,銘德公生二子,分別是貴琬公和貴琳公。貴琳公率子孫定居樂安縣,後代發展成為樂安一個枝繁葉茂的王氏家族。貴琬公留守澤泉,生二子文達公、光達公。光達公高中進士,去分宜縣當官,子孫後代發展成為分宜縣一個枝繁葉茂的王氏家族。

文達公留守澤泉,生子衡遠公。衡遠公生二子炳文公、珍文公。珍文公子孫發展成為永豐王氏恩江派。

王煥,字炳文,在北宋天聖五年高中進士。炳文公官拜南昌太守,因政聲譽隆,數次得天子恩詔嘉獎。炳文公之子文潤、文質離開澤泉,遷居到永豐縣藤田圩,幾經輾轉到達仙姑山南麓定居。

因為新開居的村子位於仙姑山南麓,所以被命名為嶺南村。仙姑山是書名,土話叫做筱嶺坳。因為這個緣故,嶺南村的土話也叫做筱嶺村。王氏家族定居筱嶺之後,得到了飛速發展。如今的永豐王氏國瑛公後人,遍布數個省份,人丁有數萬之眾。

由於嶺南村的宗親人丁興旺,人才輩出,所以王氏國瑛公後人,把王氏大祠建在嶺南村。王氏大祠始建於宋朝,清朝康熙年間經歷第一次重修,光緒年間經歷第二次重修。

2017年,王氏大祠被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收錄到省級地方志。永豐縣只有兩座古祠堂,被省級地方志認定為著名古祠堂,王氏大祠就是其中之一。

這座登上省級地方志的著名古祠堂,已經完成修繕工程,並且在2021年元月6號8點58分,舉行了隆重的升匾儀式。王某代表王氏國瑛公後人,歡迎各界友好人士,各地王氏宗親,蒞臨王氏大祠參觀指導。

王某受家族長輩委託,撰寫這篇文章,向出錢出力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祝先生們庚星耀彩。祝女士們寶婺長明。

永豐王氏國瑛公三十七世孫,嶺南村王家珍次子王福星沐手拜撰。

2021年元月8號。

相關焦點

  • 琅琊王氏源流考——王氏文化
    那時,隨著儒家經學的發展,所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只有在那種特定的歷史時代和情況下才開始出現。考察琅琊王氏與太原王氏,共同開基創姓始祖為周靈王太子晉即姬晉也,後人遂改姬晉為太子晉。對此,史有所記,譜有所敘。據《國語》、《逸周書》、《風俗通》等文化典籍記載:太子晉幼有盛德,十五歲參政,德才兼備,遂名揚天下,成為楷模。
  • 三槐王氏的上源是琅琊王——王氏文化
    現在的《中華王氏文化研究通迅》(以下簡稱通訊),通過所謂的考證,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語言(通訊43期的「考證結論」此不贅言)作出考證結論,把三槐王歸屬到太原王一方。同時在中華王氏網上發表「經中華大成總譜局考證,琅琊王氏下段無三槐王氏,三槐王氏不是琅琊王氏的後裔而是太原祁縣王氏的後裔」。這是隨心所欲,封人家的口,叫人家不提三槐王的上源是琅琊王,「只準提太原王」。
  • 太原王氏衍派天下
    舜帝後裔的媯姓王的北海王氏、元城王氏、陳留王氏。殷商的子姓王氏有比幹後裔、汲郡王氏(天水東平支、新蔡新野支、河東王氏、山陽、章武、東萊支)等。另有眾多的胡姓王(融姓王)、賜姓王、冒姓王、改姓王、複姓王等,我編輯部歸納為和派王氏等。在這麼多的王氏源頭中,最大的一支就是太子晉為系姓始祖,其子宗敬為受姓始祖的太原王氏大宗支,按目前的王氏支派數與人數計算要佔90%以上。
  • 東晉頂級門閥「琅琊王氏」北歸後為何沒被列入北魏四姓
    可以看出王氏是指「太原王氏」,在東晉南朝時期,「太原王氏」也是顯赫的門閥士族,田餘慶先生就指出「就東晉居位擅權的各個門閥士族而言,其家世的淵源和門第的顯貴,只有琅琊王氏可以和太原王氏相比。」但是在北朝,「琅琊王氏」卻並沒有和在南朝一樣,保持住顯赫的門閥地位,未能列入四姓門庭。
  • 中國十大「名門望族」,裡面有你的家族嗎?
    百家姓上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據統計,記錄在文獻中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個字的146個。如此多的姓氏之中,就有很多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揮巨大作用,形成出將入相的名門望族,對歷史的走向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臨沂琅琊王氏家譜字輩 宗室傳承還得看輩分
    琅琊王氏才人輩出,這當然少不了家族的培養,但是隨著家族的傳承,琅琊王氏族人分布各地,但是其輩分是不能亂的,有網友就問臨沂琅琊王氏家譜字輩,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有的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陳厲公次子田完的第9世孫)後裔,以王族稱謂為氏。有的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幹之後,以爵號為氏。
  • 王姓尋根——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五姓七望」之太原王氏
    而「五姓七望」就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世家大族代表。 「五姓七望」是指: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我們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其中的太原王氏。 古時候的太原,包括今晉中市、陽泉市的很大一部分,轄晉陽、榆次、盂縣、祁縣等12縣,遠比如今的太原市所轄面積廣闊。
  • 琅琊王氏:92位宰相成就第一豪族
    琅琊王氏:92位宰相成就第一豪族      琅琊王氏作為中華第一望族,自漢諫議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後徙臨沂都鄉南仁裡」,即開創了家族貴顯的先河,後經東漢魏晉南北朝至唐末約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餘人將名字刻在了人類文明史上,單宰相就出產了九十二位。
  • 王氏家族堂號,速收藏!
    傳統二十一郡望及其主要源流大致分布如下:1、太原:太原王氏以太原為郡望者,多稱太原晉陽人或太原祁人。晉陽即今山西太原市郊區一帶,祁即今山西祁縣,在太原市南(詳略)。2、琅琊:琅琊王氏為祖居琅琊臨沂都鄉南仁裡,亦即今山東費縣東。註:太原、琅琊王氏都是周靈王太子晉之後。其中王元為避秦亂,遷居琅邪皋虞城(今山東即墨),為琅邪王氏祖(詳略)。
  • 我姓王 古代名人最多的姓
    今天我們來說說王老師自己的姓,王姓。王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大王姓望族。
  • 難怪王氏是第一大姓,原來也有陳氏的分支!還出過皇帝,也有個「義門」
    王姓的源流眾多,主要有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北海王氏、京兆王氏、元城王氏、東海王氏、晉陽王氏、開閩王氏、三槐王氏、營陵王氏、密縣王氏等等。其中,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京兆王氏、東海王氏、等均是源於姬姓;北海王氏、元城王氏、營陵王氏、密縣王氏等則來源於虞舜後裔陳胡公,由陳、田改姓為王氏。
  • 琅琊王氏39世輩分表 臨沂王姓族譜字輩
    琅琊王氏我我國古代最大的家族,而姓氏文化更是一種傳承,有網友會問琅琊王氏39世輩分表,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琅琊王氏輩分:從十四世祖起思經公後裔(一勝真七公),派系:庚勝真天,光裕明文正,世賢代泰鍾,元亨紹盛遠,家克啟純良,自紹派結新派即欽承先澤厚,恩佑保純昌、建業貽謀廣、新安發福長、英才隆際會、化宇仰平章
  • 琅琊王氏:東晉第一名門崛起之謎,不只是財富
    琅琊位於今天的山東臨沂,秦朝時建郡,兩漢時為琅琊國。儘管在隋朝以後,琅琊之名已成為歷史,但琅琊王氏的說法一直延續至今。前面一篇文章說過,王離的長子王元為躲避戰亂,遷往琅琊郡,是為琅琊王氏的始祖。王氏能夠在琅琊迅速站穩腳跟,應該和他們的強大財力有著直接關係。剛開始,琅琊王氏還比較低調,直到王元的曾孫王吉才走上仕途,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之後,琅琊王氏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他的兒子王駿官至御史大夫,孫子王崇更進一步,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莽亂政時,王崇不願依附,被毒死。
  • 琅琊王氏的家風底色:立德,立功,立言
    琅琊王氏是其佼佼者。琅琊王氏自漢代步入歷史舞臺,歷經兩晉的興盛,流風餘韻延續至隋唐之世,數百年冠冕不絕,固然與外在之社會政治、經濟財力有關,但像他們一樣能保持門戶不衰的並不多見,這與其良好家風有莫大關係。家風是家族的精神文化傳統,關乎家族文化的底色和基調,琅琊王氏家風的底色便是立德、立功、立言。
  • 琅琊王氏39世輩分表還存在嗎 顯赫家族幾千年的榮耀史
    琅琊王氏一直在不斷的傳承下去,這不僅是一種家族的傳承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龐大而顯赫的家族吧。   按照歷來的說法,琅琊王氏與太原王氏一樣,都是出自太子晉之後,二者前身的分岔,出現在王翦的孫子王離之時。
  • 開閩三王傳略/故事/《開閩傳芳》歌曲/王氏家譜/
    廊柱上赫然寫著這樣的楹聯:「太原望族源三晉,固始義軍靖八閩」,「望出太原立德千載,支分固始流徽八閩」。王氏入閩唐朝末年,有一支來自河南光州固始南下入閩的王氏分支,開疆創業,拓閩稱王,建立閩國,這就是後來形成閩粵、港臺以及海外大多數王氏所共祖的著名望族—— 「開閩王氏」。
  • 史書中名門望族的近義詞有哪些?
    本篇就來看看在史書中名門望族的近義詞。先把這些稱呼都列出來:名門、學門、名族、公族、望族、郡望、宿望、冠蓋、冠冕、冠族、大族、大姓、首族、豪族、舊族、姓族、強族、著姓、族姓、豪姓、甲族、顯姓、舊姓、右姓、強宗、豪強、豪宗、豪右、豪傑、豪俊、豪暴、豪富、郡豪、世典州郡、衣冠、邑黨、州閭、世家、世族、勢族、士族、士家、男子等。
  • 王氏家譜大全,王家人必看!
    (摘自《琅琊王氏家譜》) 太原 一團結宗族,捍衛國家,不容有違背渙散之行為。 二服從祖訓,端本孝弟,不容有悖偷蔑禮之行為。 三保護祠產,維護公益,不容有侵蝕欺詐之行為。 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為。
  • 三槐堂新鄭荊王王氏家族拜祖,四省十七縣市五百代表同祭
    ;開封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王姓文化委員會召集人、河南王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本部主編王朝利應邀參會,贈送荊王理事會硃砂木雕版中華王氏祖像王子晉坐像木框版一幅,贈送有六十年書法功底的王熙瑞教授書法作品二幅,王朝利給參會的五百宗親講解王姓枝派之一姬姓王氏文化淵源播遷。
  • 第一豪族琅琊王氏,600餘人留名青史,裡面一定有你熟悉的名人!
    咱們今天先從盤點琅琊王氏家族的歷史名人來入手,帶你看看真正的千年望族。琅琊王氏: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這個家族的顯貴開創於西漢王吉祖孫幾代人,最為顯赫之時當屬東晉西晉。在歷史的長河中細細數來,從西漢至隋唐時期,琅琊王氏約有600多人在歷史上留下了顯赫之名,他們或為皇后、宰相、尚書,或為風流雅士,在文學、書法、繪畫、音律等方面有著旁人難以企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