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王氏的上源是琅琊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在的《中華王氏文化研究通迅》(以下簡稱通訊),通過所謂的考證,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語言(通訊43期的「考證結論」此不贅言)作出考證結論,把三槐王歸屬到太原王一方。同時在中華王氏網上發表「經中華大成總譜局考證,琅琊王氏下段無三槐王氏,三槐王氏不是琅琊王氏的後裔而是太原祁縣王氏的後裔」。這是隨心所欲,封人家的口,叫人家不提三槐王的上源是琅琊王,「只準提太原王」。
現在,我用四種歷史文獻上的祖宗世系名錄佐證,三槐王的上源是琅琊王,與太原王根本無關。
一、《琅琊三槐王氏宗譜》第一頁第七行載:「王氏自周靈王太子晉受姓十八傳至武成侯離生二子長曰元次曰威避秦亂元居即墨為琅琊王氏威居晉陽為太原王氏太原之後自另有專譜琅琊自元四傳至漢諫大夫王吉為臨沂之祖吉九傳至晉丞相導為江左之祖導十一傳至唐石泉公綝家鹹陽為渭南之祖綝九傳至唐黎陽公言居莘縣為大名之祖言之孫宋晉國公祜自大名而汴梁手植三槐於庭為三槐王氏之祖祜之五世孫學祿公邦輝昆弟十八人隨高宗南渡或吳或越卜宅而居其弟季輝公諱然者居會稽之五雲鄉其子以仁公諱性者居肖山之薴蘿村是為肖山之祖以仁公生三子長槐公諱長鄉厥後分餘姚上虞……」
二、《琅琊王氏宗譜》(王氏歷朝先正事略),第一句就說:「始祖諱覽性孝友父諱融母姜氏朱氏公兄姜出公朱出公兄諱祥字休徵事繼母朱至孝格天臥冰求鯉……(……號是加的,下同)生子裁 會 正 彥 琛
二世祖諱裁字士初襲父爵仕至撫軍長史鎮軍司馬生子導 穎 敞
三世祖諱導字茂弘襲即邱子……生子 悅 恬 洽 協 劭 薈
四世祖諱洽字敬和累官散騎常侍司徒左長史遷建威將軍……生子珣 珉
五世祖諱珣字元琳……生子 弘 虞 柳 孺 曇
六世祖諱曇字曇首……生子 僧綽 僧虔 僧朗
七世祖諱僧綽襲父爵……生子 遜 儉
八世祖諱儉字仲寶公生父已歿為叔父僧虔所養數歲襲豫章縣侯……生子 騫 女蕣華齊和帝皇后
九世祖諱騫字玄成以避齊帝諱更字思寂……生子規 女靈賓簡文帝皇后
十世祖諱規字威明……生子 褒
十一世祖諱褒字子淵……生子 鼒 宴
十二世祖諱鼒字玉鉉……生子 弘讓
十三世祖諱弘讓官侍中生子 方慶
十四世祖諱方慶本名王綝 字思敬……生子 難得
十五世祖諱難得……生子 子顏
十六世祖諱子顏少從父徵討累立戰功官至金紫光綠大夫檢校衛尉卒贈太師 生子 仲邱 用 女唐順宗皇后
十七世祖諱用字師柔……生子 無競
十八世祖諱無競字仲烈官監察御史太子舍人生子 亮
十九世祖諱亮字奉叔生子 彥平
二十世祖諱彥平官指揮生子 節
二十一世祖諱節官黎陽令生子 澤
二十二世祖諱澤舉進士官左拾遺生子 祜
二十三世祖諱祜字景叔庭植三槐知子孫當為三公後世果多顯宦故至今猶以三槐王氏稱漢周最知名歷宋太祖太宗朝累官兵部仕郎生子懿 旦 旭
二十四世祖諱旦字子明……生子雍 衝 素
二十五世祖諱素字仲儀……生子 鞏
二十六世祖諱鞏有雋才長於詩與蘇軾友善仕宋為宗正丞平陽太守生子 琳
二十七世祖諱琳……生子 銓 錫
二十八世祖諱錫……生子 公貞
二十九世祖諱公貞……生子甲兆 奎兆
三十世祖諱甲兆……生子 賓 實 寬明洪武初遷大姓實京師 寬遷居金陵 實居臨沂 襲博士奉記 賓遷居大興縣乃三十一世也
三十二世祖諱暹即遷灤州之第一世祖永樂二年由大興縣遷居永平府之灤州生子七長子 貴襲千戶即三十三世祖也至
三十五世祖諱鎬字宗周以進士起家嘉靖年累官至僉都御史寧夏巡撫因忤嚴相乞歸林下至。
三十七世祖諱備字克美任主薄轉蕃理生子四 伯熹 仲默 叔烈 季然清兵陷灤 叔季勇戰死難以故徙居盧龍縣九百戶鎮累世遞傳迄今又二百七十餘年其間科第綿延仕宦相繼而族姓繁衍散處於各鄉者更不可以數計雲。」
三、用七個名人傳的世系簡示,說明琅琊祖王元至三槐王的開基始祖王言的三十五世的琅琊世系,一個傳一個傳的列出系譜簡示。《王翦傳》從王錯至王元之前共十世;《王吉傳》從王元、王忠、王渾、王曜、王襲、王吉、王駿、王崇共八世;《王戎傳》從王遵、王音、王仁、王融共四世;《王導傳》從王覽、王裁、王導、王洽、王珣共五世;《王儉傳》從王曇首、王僧綽、王儉、王騫共四世;《王褒傳》從王規、王褒、王鼒、王弘直共四世;《王祜傳》從弘直第四子王綝、綝第三子王皎、皎長子王寵、寵子王仲連、仲連子王紹、紹子王璵、璵長子王及、及長子王歲、歲子王摶、摶第四子王言,是王祜的祖父,共十世。每一個各人傳的資料來源,都在傳的後面註明,有歷史文獻為憑。其系譜簡示如下
王離---元、威
王元---忠
王忠---渾
王渾---曜、言、仲
王曜---襲、舒
王襲---廣、吉
王吉---崧、駿
王駿---崇、遊
王崇---遵
王遵---旹、音
王音---仁
王仁---誼、睿、典、融
王融---祥、覽
王覽---裁、基、會、正、彥、琛
王裁---導、穎、敞
王導---悅、恬、洽、恰、劭、薈
王洽---珣
王珣---弘、虞、柳、儒、曇首
王曇首---僧綽、僧虔
王僧綽---儉、遜
王儉---騫、暕
王騫---規、矩、範、箴
王規---褒
王褒---鼒
王鼒---弘讓、弘直、弘慶、弘仁、弘義、弘訓、弘道、弘藝
王弘直---緘、續、繢、綝、緄
王綝---晞、晦、曒、晊、曄
王曒---長子寵
王寵---仲連
王仲連---紹
王紹---璵
王璵---長子及
王及---長子鐬
王鐬---搏
王搏---第四子言
王言---徹、永
王徹---祜、祚
王祜---懿、旦、旭
四、《中華姓氏通書.王姓》第一百五十一頁,表十三《琅琊王氏世系表》。從王吉至王言共二十九世,其世系是:「王吉—王駿—王崇—王遵—王仁(弟王音)—王融—王覽—王裁—王導—王洽—王珣—王曇首—王僧綽—王儉—王騫—王規—王褒—王鼒—王弘直—王綝—王皎—王寵—王仲連—王紹—王璵—王及—王歲—王摶—倜、倓、倫、言」。
五、現就琅琊三槐王氏世系源流一線圖:例下
一世太子晉 二十世忠 三十九世騫
二世宗敬 二十一世渾 四十世規
三世鳳 二十二世曜 四十一世褒
四世覃 二十三世襲 四十二世鼒
五世渠 二十四世吉 四十三世弘直
六世豐 二十五世駿 四十四世綝
七世芝 二十六世崇 四十五世皎
八世億 二十七世遵 四十六世寵
九世錯 二十八世音 四十七世仲連
十世墳 二十九世仁 四十八世紹
十一世渝 三十世融 四十九世璵
十二世息 三十一世覽 五十世及
十三世恢 三十二世裁 五十一世歲
十四世亢 三十三世導 五十二世摶
十五世頤 三十四世洽 五十三世言
十六世翦 三十五世珣 五十四世徹
十七世賁 三十六世曇首 五十五世祜
十八世離 三十七世僧綽
十九世元 三十八世儉
上述史料的世系傳承,基本吻合,肯定三槐王的上源是琅琊王,不是太原王。
這幾種歷史文獻,是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方志館)查來的。這幾種歷史文獻,是出於幾個不同時代的譜牒學專家學者所著。所書的內容都是述的三槐王氏的上源是屬於琅琊王。這幾種歷史文獻的原貌是任何人都不能用其它近修家譜能替代的。歷史事實才是最好的依據,歷史勝於雄辯。這幾種歷史文獻上的祖宗世系名錄,不是巧合,是歷史。歷史不改初衷,歷史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是憑史實說話。不要歷史就是對祖宗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