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大部分人的英語學習之路走的這麼坎坷?
是因為沒有語言環境?
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沒有毅力/不能夠堅持?
還是我們大部分人經過多年努力以後,最後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語言天賦??
誠然,影響我們練好英文口語的因素很多。
以上那些確實都是影響口語能力習得的一部分原因,但對大部分人而言,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對語言學習這門科學沒有正確的認識,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基本原理和對學好英文口語的需要經歷的大致階段沒有一個基本了解。
註:我們這裡討論的英語學習,都是指以英文口語流利為目的而不是以應付各種英文考試為目的的英語學習。
1
在我們教學過程當中,經常碰到這一類學員,其中大多是從來沒有真正努力過練習過英文口語的人。他們以為英文學習非常簡單,自以為只要懂得語法,然後大量背單詞,就可以把英文學好。然後,時不時問我英文單詞怎麼背才不會忘,等等讓我又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
因為根本就沒有真正不會讓你學了就不會忘的記單詞的方法。而且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依靠死記硬背大量記單詞應付考試可能還可以,但要通過這種方式根本不能夠把英文口語真正練好。
有一種類型的學員,他認為英文學習非常難。甚至從心底裡面覺得自己這輩子根本不可能真正學會英文。尤其在自己經歷大量努力和嘗試,甚至也參加過有外教的口語培訓班,依然沒有真正取得口語上的突破,或者觀察到自己身邊真正把英文練好的人花了很多時間和代價,或者發現身邊只有具備一些特殊的條件的人才真正練會口語的。於是對英文口語的練習的難度或所需花費時間和所需條件產生過高估計,形成巨大的恐懼心理。
這兩種情況都是英文學習者的兩類極端情況。確實,英語學習的方法和過程錯綜複雜,很多成功突破英文口語的人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練習方式和和各種各樣的不同學習材料實現的英文突破,他們自己都難以客觀的總結出自己到底是怎麼練成的。
而且讓很多英語學習者失望的是,根本沒有類似一套武功秘籍一樣適合所有人的,且讓你從始至終、按步就班的真正掌握英文口語的簡單、粗暴的方法。
2
在中國真正把英語學好的人大概有這樣幾類:
一種是從小家庭條件就特別好,而且父母擁有良好的理念,讓小孩從小時候開始就接受良好的英文啟蒙教育和提供優越的英文學習環境,這類人能夠幾乎無痛而高效的練好英文口語。
還有一些人覺悟比較高,在大學期間開始認真的學習英文口語並且巧妙的繞開了應試教育的那一套學習方法,憑藉堅韌的意志和通過大量試錯,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英文練習方法,最後熟練掌握好口語交流能力。
還有一些人是在工作之後因為工作環境的要求產生了強烈的練習口語的動機,然後再嘗試自學或參加培訓等各種方法,之後逐漸掌握應付工作需要的英文口語能力。
還有一些人因為出國或者移民等等原因,在國內英文口語可能還不行,但在國外之後因為生存環境需要等刺激,經過一段時間掙扎,最後學會進行英語口語的交流。
...
當然反面例子就更多了:
比如 大多數過了四六級的大學生都不會進行簡單的英文口語交流,
比如 部分英文專業過了專業八級的畢業生有不少人口語也很不利索,
比如 有不少移民到國外很多年的人,在有良好的語言環境的情況下,也有很多不會用英語進行基本的日常交流。
當然,還有更多的類似學了十來年英語,甚至各種各樣的考試分數都考的還不錯,但還是患了聾啞英語綜合症的情況...
作為有著多年英文學習經歷的成年人,大家再仔細回想一下在我們從上小學初中開始到大學的英文學習經歷。其實,當年教我們英文的英語老師,從全國範圍來講,真正口語流利的也只佔很少的比例,他們大部分教的也只是應試英語。
從以上可以看出真正的英語口語學習成功者的真實學習歷程和他們所用的具體的英文學習方法都因人而異, 所以說很難總結出適合普羅大眾的簡單粗暴的、一刀切的方法。
而且我們之所以沒有突破英文口語,往往並不是我們的努力程度不夠,也不是因為考的分數不夠高,甚至環境也不是決定性因素。而是因為口語能力的習得,跟我們大部分人在學校學習的只會應付考試英文學習完全是兩套不同的邏輯,必須通過另外一套與應試不一樣的練習方案,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口語突破,達到能實際交流的目的。
實際上,第二語言的學習不僅對大多數中國人,對全世界大多數人也是的一個難題。
3
但話說回來,英語口語畢竟也是一種技能:
練習技能的話,我們都知道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還需要你付出時間進行持續有效的練習才可能獲得。那我們試著用數學公式表述下這個口語練習的邏輯。
技能的水平=正確方法+練習時間 ??
很明顯不是。
因為:
假如你用的是效率特別低或者是完全沒有用的方法,那麼你即使花再多的時間效果也是0,達不成習得技能的目的。
或者說你很清楚的知道某一個技能的練習方式,但你有強烈的拖延症或者因為恐懼而停滯不前或從來不肯花時間和努力,那麼也不可能真正獲得這個技能。
根據上面分析,我們可以到大概給出這樣一個公式:
技能的水平=正確方法×練習時間 ??
這個公式放在語言學習上感覺好像也符合基本邏輯,但仔細想一想,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這樣也並不準確。
這個公式只適合練習些簡單的技能。
像語言這樣複雜的技能這公式根本概括不了。因為語言學習非常複雜,而且跟我們大多數人的直覺是相違背的。
大家可以從自身的英文經歷或者觀察大量別人的真實學習經歷,可以大概看得出來一些規律:
比如,我們在最開始學英文口語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發音是學習一切語言的基礎。我們練習發音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聽,然後模仿。堅持這樣一段時間的話,確實能夠提升我們的英語發音水平。
但練完發音後,我們下一步要學什麼?怎麼學呢?
可能我們有些人知道,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而下一步具體該怎麼操作,卻有更多人不清楚。因為下一步的學習內容和練習的方法會跟我們學習發音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需要根據練習的具體項目,採取不一樣的練習方式。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有不少同學已經能夠跟老外比較自如的日常交流,甚至在工作中的交流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用外語交流過程中總是感覺到自己跟真正的native speaker相比的話總欠那麼一點。在進行深入的話題探討或者進行一些專業性的資料的理解等等,總是做不到能像中文一樣流暢。
而且絕大多數英文學習者都會停留在這樣一個階段,甚至一輩子都沒法突破。只有極少數人通過一些特殊的方式,最終找到了突破最後一層境界的法門。
類似上面的情況還有很多,相信一直在努力突破英文口語的學習者,尤其是長期堅持自學的同學,都會有這樣一種深刻體會——就是在某一個時間段,我們的學習方法是有效的,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們的英文水平和感覺到進步。但是到一定階段之後,我們發現同樣的學習方法對英文的進一步提升越來越沒有效果,甚至完全浪費時間,這個時候就出現我們所謂的階段性瓶頸。
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們最終的口語練習效果雖然跟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練習時間有相關性,但具體按照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最有效的、花最少時間學會一門語言呢?實際上,語言學家也還沒有完全探知出來,因為這裡面涉及到複雜的大腦習得語言的複雜科學和人的認知行為等各種普通人無法完全理解的領域。
然而,我們如果非常冷靜、認真的思考一下都會發現,我們習得一門技能所付出的最大代價是自己的時間,然後需要在複雜的訓練體系裡面進行英文口語的練習。所以根據上面的大致邏輯,可以得出以時間為變量的以下函數關係。
英文口語的水平 = f(t)
而從上面提到的大多數英語口語學習成功者的經驗,及他們大致經歷的學習歷程總結來講,真實的語言學習應該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應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
每個階段要採用的具體方法是不一樣的,所花費的時間也是不完全一樣的,等自己達到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並感覺到目前的學習方法沒有明顯進步的時候,就換一種有效方式再進一步學習,這樣才有可能保證自己持續的進步,直至完全突破英文口語,獲得流利的口語交流能力。
而這個按各種不同階段的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我們可以大概理解為系統性的訓練體系,裡面包含這每個階段的具體學習方法。
這個系統性練習與不同階段的具體學習方法的關係跟軍事理論裡面的戰略和戰術的關係差不多。
所以我們根據語言練習的階段性特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大致邏輯:
英文口語的水平 = f(t)
= A階段的有效或高效學習方法×學習時間t1
+ B階段的有效或高效學習方法×學習時間t2
+ C階段的有效或高效學習方法×學習時間t3
+ D階段的有效或高效學習方法×學習時間t4
+ ....
其中時間是連續且不可逆的,我們需要在一定的相對持續時間內進行系統性的訓 練才有可能真正突破英文口語,達到有效的日常交流或接近本土人的水平。
為了更清晰的表達這個邏輯,我們在這裡界定以下關於下面兩個詞的在我們本篇文章中的大致定義:
方 法:在一個時間周期內,按照同樣的行為規則,進行可相對重複的動作行為以實現階段性目標。其中一定要有具體操作細節且具備可執行性。
系統性訓練:在統一的原則和目的下,在不同時間段按不同的方法完成一系列動作練習,以最終獲得某種複雜技能。
從以上邏輯可以看出,練好口語的關鍵是在一段相對持續的時間周期內進行系統性的訓練。在每一個具體練習階段,要找到正確有效的練習方法,然後持續的學習以提升至一個新的學習階段,然後在新的有效方法下再進一步持續練習,以獲得主觀上能感知、客觀上可衡量的持續性的進步與提升,直至最終實現可以突破口語、實現自由交流的地步。
這個函數關係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可以解釋我們絕大部分英文學習成功者和受挫者的各種各樣的現象和反饋我們的學習階段和指導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