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會說英語了?
這事兒聽來還真是稀奇!
到底咋回事兒?
近日
英文版中國動畫片《小濟公》
在英國天空衛視 「中國時間」欄目熱播
該動畫片經過「入鄉隨俗」的精心譯製
仍保留十足中國味
引起了英國少年兒童的巨大興趣
英文版《小濟公》登陸英國衛視
日前,動畫片《小濟公》中國主創團隊收到喜訊,英文版《小濟公》上個月在英國天空衛視 「中國時間」欄目播出,收視喜人。這是「中國時間」欄目播出的第一部英國本土團隊譯製的中國動畫片。
《小濟公》是央視動畫與天台縣委宣傳部及天台本土企業聯合出品的52集大型動畫片,講述了中國著名民間傳奇人物濟公兒時發揮聰明才智、懷揣正義,扶弱濟貧、助人為樂的故事。
2016年,該片在央視少兒頻道銀河劇場熱播,獲獎無數。去年,繼獲得國家級大獎「中國文化藝術」一等獎後,又獲得國際專業大獎,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喜獲綜合類金杯獎,得到了國際評委們的好評。該片出口英國,受到英國德孚傳媒譯製團隊高度肯定,並被該團隊譯製成英文版。今年,在歐洲最大的收費電視臺之一的英國天空衛視熱播。
「這是《小濟公》被第三次譯製,前兩次先後被譯成越南語版和西班牙語版,在中國國際電視臺播出,如今天台山文化再次搭乘《小濟公》走出國門,走向歐洲,不僅打響台州文化知名度,也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動畫片《小濟公》總製片人、主題曲詞作者陳政明說,當年他與中國動畫學會餘培俠會長牽手合作,全程參與動畫片創作,親自創作主題曲歌詞。如今看著《小濟公》走出國門,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變得有出息,心中充滿自豪感。
精益求精原汁原味呈現中國文化
由於《小濟公》的故事發生在古代中國,涉及中國文化、歷史內容,特別是日常生活細節,與英國和當代中國大不相同。英國譯製團隊精心譯製,接受巨大挑戰克服文化壁壘,原汁原味地呈現中國故事,受到眾多英國觀眾喜愛。
「英國譯製團隊以當地小觀眾能否理解、能否接受片中所展示的中國文化為標準,對譯製工作精益求精,力爭使這部優秀作品因譯配而增色。」陳政明說,由於英國人對濟公形象不熟悉,對「龍」也沒有概念,鑑於小濟公有隻神奇的大狗,片中他又被小夥伴們稱為小濟,英國譯製團隊抓住英國兒童喜歡並多數畜養寵物的特點,巧譯片名為《小濟與大狗》,讓英語版動畫片儘可能自然地保留了中國味,同時體現天台山特色。此外,譯製對原版動畫的畫面及內容沒有改變,國清講寺、赤城棲霞、石樑飛瀑、瓊臺仙谷、華頂歸雲等天台山美麗風光仍真實呈現,天台的餃餅筒、糊拉汰等當地特色小吃也同樣出現。
為確保良好播出效果,英國譯製團隊選用的配音導演和主要配音演員均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兩位導演有在BBC、索尼、迪士尼工作的經歷,主要配音演員也曾經為《神秘博士》《權利的遊戲》《哈利波特》等多部作品配音。
「英文版《小濟公》在保持中國風格的新鮮感和突破文化壁壘、促進文化相通之間,實現了良好的平衡。」《小濟公》英國配音導演麥可·赫斯曼說。
麥可·赫斯曼
英國資深動漫團隊參與譯製再創作
據了解,英國資深動畫翻譯家卡米拉•萊克斯頓是英語版《小濟公》譯製製片人之一,這是她第一次參與譯製中國動畫節目。在譯製過程中,譯製團隊為了提高英國少年兒童對中國優秀動畫片的理解和接受度,實現藝術再創作。
卡米拉·萊克斯頓
譯製團隊要求文字翻譯精準,還強調「文化翻譯」和二次創作。為實現觀影效果最佳,片中賽龍舟的兒歌,將英國兒童耳熟能詳的「Row, row, row your boat」等歌曲穿插進來,與故事情節配合得恰到好處。
為提高藝術表現力,譯製團隊還嘗試根據情節「製造」出一些新詞。在賈家賣畫一集中,譯製團隊將賈太太說的「名作」(masterpiece)譯成「贗作」(把masterpiece和贗品counterfeit合成一個詞counterpiece),突出賈太太的貪婪與愚蠢。而孔夫子(Confucius)的門徒孔勝則譯成Confusheng,不但實現了意義傳達,還更便於英國觀眾理解。
「希望以高質量的譯製提高英國少年兒童對中國優秀動畫片的理解和接受度,希望未來有更多中國作品走進英國。」卡米拉•萊克斯頓說。
「少年濟公天真、活潑、正義的形象是少年兒童的楷模,能引領孩子更好成長。」陳政明說,《小濟公》的情節老少皆宜,不僅小孩子喜歡,很多大人也嘖嘖稱讚,這為中國動畫走上國際舞臺作出了貢獻。
大家都在看
台州晚報新媒體
記者:徐穎驊
編輯:符薇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