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在小學的時候就被老師追問著,問我們以後長大的夢想是什麼?我們小時候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說想要開飛船,有的說想要當醫生,有的說想要當教師,反正就是想到說什麼說什麼。
等到我們上中學的時候,估計老師又會問到這個問題,而我們那時的答案估計跟小時候又不一樣了,但一樣不一樣,這都不重要了,因為這個時候的我們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並不是說我們想要做什麼我們就能做什麼的,而且我們也體會到了每個職業其實都不簡單,如果想要達到這個成就,我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能我們一生也不能完成我們的夢想。
我不知道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反正我從小到大的夢想都是想要做一名醫生,我認為醫生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他們就好像有一種魔力,可以從死神的手裡搶人,而且在病人的心裡,醫生就是他們的希望,是他們心裡唯一的光,所以我想當病人心中的那一束光。但是事實是非常殘酷的,我高考的時候,因為分數太低,根本就到達不到醫學院的分數線,所以我失去了實現夢想的機會。
只能在心裡默默的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去學醫就好了,如果給我這個機會,我是絕不可能放棄的。但就是有這樣一個人,他都已經做醫生了,最後又因為種種原因改行了,他選擇成為一名作家,這在我看來,這兩個職業好像是毫無關係的,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如果想要得到這個答案,我們就得回到他那個年代。
在那個時候能出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魯迅一個人跑到日本就是為了想要學習更先進的醫術,剛開始他在那裡生活的挺好的,與其他國家的留學生相處的也還不錯,而且我們國家的除了他,還有好多同學。那些同學出國之後就忘記了他們的初衷,在外面跟別人學會了打牌、跳舞。這些讓魯迅看在眼裡心裡生出了些許不滿。
但最讓他崩潰的是,有一天晚上,其他的外國人在房間裡面放了一個短片,那個短片上就是要砍頭的場面,而且那個人是中國人。但是卻有一圈的中國同學在那圍著觀看,他們歡呼著,雀躍著,絲毫沒有一點同情心,這很大程度的傷害了魯迅的心。
他發現學醫,只是治一個人的病,而寫出犀利的文章,卻是在為一個民族的思想治病。這就是他轉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