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女生在學習成績上似乎比男生更有優勢。高考女狀元越來越多,在大學許多專業裡,似乎呈現比較明顯的陰盛陽衰現象。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從2002到2018年間的本科階段,女生在校生所佔比例持續增長。碩士研究生女生佔比在2016年達到最高值53.14%,2017年經歷短暫下降,並於2018年上升至51.18%。
博士群體中仍然是男生佔比更高,但從全國近幾年博士招生來看,女生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到2018年,女博士佔比上升到四成左右。
在校生的性別比例調整從關於畢業生的統計結果中也得到印證。近幾年大學女生畢業生比例都明顯比男性更高,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公司於2020年進行的網絡問卷調查顯示,性別比例方面,男性佔比為41.9%,女性佔比為58.1%。
大學入學和畢業比例上的女生優勢可能與擴招政策的延續影響有關。比如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曾經於2009年對1977-2008這32年間,總計1120多名狀元們的特徵、求學選擇、職業選擇與發展做了梳理統計。
他們的研究發現,在1977-1998年間狀元中男生佔據優勢(佔比64%),但擴招之後的1999-2008年間,女狀元佔比52.4%,並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在文科陣地「稱霸」。
然而,儘管無論入學還是畢業,女生都逐漸佔據優勢。但女大學生的就業以及收入卻常常處於劣勢。
根據2018年《經濟學》的調查,在性別、身高以及簡歷內容都近似情況下,本科女性求職者平均獲得的面試次數,要比男性低39%。碩士求職者中,女性更比男性低53%。
另一份BOSS職場調查顯示,中國女性2018年全年,平均工資為每月 6497 元,男性則為8300元,後者平均薪酬比前者高出28%。男性有明顯的薪酬優勢。
女性在求職中的劣勢之一是用人單位對女性婚育影響到工作的擔憂。這使得很多女性只好推遲婚育年齡,甚至不得不奉行不婚主義。
聯合國婦女署統計顯示,1990年30-40歲的中國女性中,未婚女性僅佔比為0.9%。但如今,這一比例已達到11%,是30年前的12倍之多。
其次,就業中的性別劣勢也可能與女生在大學中所學專業比較偏文科有關,文科生相對於理工科來說在求職以及薪酬方面本身就不佔優勢。
可見,儘管教育上的性別平等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就業領域的男女差距還是值得引起重視,女性地位的提升仍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