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腹直肌分離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備孕、孕期、產後強烈推薦)

2020-12-19 普拉提小Jenna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們也都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及身材,許多備孕期的媽媽在第一時間找到Jenna,希望給到她們一些運動建議,預防腹直肌在產後出現較大分離。對於這部分未雨綢繆的客人來講,她們孕期出現腰酸背痛、骨盆帶疼痛、盆底功能下降的機率會大大降低,同時產後恢復的時間相對來說也更短。

如果正在看文章的您準備懷孕,希望大家將核心肌群的強化工作做到前頭。那麼,已經懷孕或生產過的寶媽也不用擔心,Jenna會講到相關的方法去幫大家事後補救。

01、腹直肌在哪裡?

馬甲線作為人體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想必沒有人不知道吧。

1腹橫肌 2腹內斜肌 3腹外斜肌 4腹直肌

沒錯!那兩道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馬甲線,就是腹直肌的邊緣所在,腹直肌作為腹部最長的肌肉,它從胸骨(胃靠上的骨頭部分)一直連接到我們的恥骨(小腹下摸到的第一個骨性部位)。作為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長條形肌肉,我們人體為了防止它亂跑亂動,還貼心地給它設計了一個腹直肌鞘,好像寶劍入鞘一樣,讓它待在裡面老老實實地為我們服務。那麼這個腹直肌鞘又由三個走向不同的肌肉共同構成,最內側的是腹橫肌(劃重點,等下要提問!),然後是腹內斜肌和外側的腹外斜肌,他們共同構成一個小籠子,把腹直肌牢牢地控制在裡面!

產後為什麼會腹直肌分離?

其實腹直肌分離是從孕期就出現的,並非產後。

孕期中後期,由於胎兒體重增加,媽媽的腹圍也緊跟著增加,那麼我們腹部周邊從筋膜到肌肉,再到皮膚統統都會被快速撐開,如圖。

產後由於這些組織一時間由於各種原因沒回去,那麼就產生了大家經常看到的產後腹直肌分離。

如何自測腹直肌分離?

很簡單,仰臥在墊子上,曲雙膝腳踩地,捲起腹部,伸出食指和中指指腹垂直探入肚臍的上、中、下三個較容易發生腹直肌分離的地方,輕輕向下按壓,感受兩邊的肌肉對手指的觸感,從而得出分離的指數。

一般來講,2cm以上就有腹直肌分離的傾向,3cm以上就需要到醫院去做專業的檢查及康復,像Jenna這種運動教練能夠幫到大家的,也僅是3cm以下運動修復,所以請大家區分界線,該就醫的請及時就醫。

腹直肌分離會產生哪些不良後果?

腹直肌分離的根本原因其實不在腹直肌本身,而在於我們剛才講的「劍鞘」的部分,而最深層的劍鞘——腹橫肌恰恰是這個問題的根源所在,腹橫肌就是人體天然的束腰,肌纖維也是橫向一圈圍在我們的腹部,孕期腹橫肌被撐開,腹直肌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腹直肌分離作為一個表面特徵,其實就說明了這些產後媽媽的腹橫肌功能差,所以出現腰酸背痛、肩頸痛、盆底功能障礙(漏尿等)、疝氣、腹部突出等問題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這種概率很低,卻總是被人拿來嚇人

腹直肌分離會自行恢復嗎?

會!一般情況下,我們的人體產後的恢復周期在6個月,所以如果之前身體無恙的話,即便產後不做什麼恢復,腹直肌分離也會慢慢回到一個正常值。

但是現在由於我們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腦力勞動居多,身體層面的負荷會減輕很多,所以我們的骨骼、肌肉、筋膜這些運動系統的功能其實也是在不斷退化,故產後不能夠完全恢復也在情理之中,這時候就需要專業人士來幫助大家補救。

腹直肌分離運動禁忌是什麼?

首先,分離1.5cm以上不推薦大家去做卷腹類動作,Jenna更是希望沒有運動基礎的朋友1年內都不要去碰卷腹類動作,因為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的卷腹,大家有90%機率會做錯,其實除了卷腹,還有超級多的腹部練習可以供大家選擇。

其次,蹦蹦跳跳的動作(跑步、跳繩、操課等),半年內不要輕易嘗試,尤其是腹直肌分離+盆底功能受損的朋友更要注意!

產後: 卷腹類不要輕易嘗試

總結:腹直肌分離是孕期一個正常的生理狀態,不必過於擔心,如果產後沒有恢復很好且伴有一些身體不適,那麼就需要格外關注。

關於腹直肌以及一切身體恢復的問題,預防永遠大於補救,所以無論你現在處於何種階段,都可以開始強化自己的深層核心,尤其是腹橫肌,而後續的文章也將為大家介紹相關訓練方法。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Jenna作為一個2歲娃的寶媽、一名專業普拉提教練,將會在工作之餘為大家分享更多原創內容,近期我們分享的更多會是孕期產後的話題,喜歡的話歡迎關注及留言,我們下期見。

原創文章/無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產後腹直肌分離是什麼?怎麼判斷?能夠修復嗎?
    寶媽們經歷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那麼你的小蠻腰、A4腰、水蛇腰還安好嗎?如果產後的大肚腩收不回去了怎麼辦?還很可能是與腹直肌分離有關。 腹直肌分離與生產方式有必然聯繫嗎?
  • 腹直肌分離,產後寶媽的煩惱
    我們經常會聽到寶媽有這樣的抱怨,明明產後已經及時恢復鍛鍊了,怎麼腹部還像是遊泳圈一樣,肉肉鬆松垮垮?許多寶媽誤以為,產後腹部的走形只是因為孕期多食和缺乏運動。其實不然,腹直肌分離才是始作俑者。
  • 產後腹直肌分離怎麼辦?
    >分離,腹直肌分離早期與產前受荷爾蒙激素的影響有關,但一般產後3-4個月內,腹直肌會恢復到原有的位置;不過由於現如今,生活習慣的改變,辦公習慣的形成以及交通的便利,導致人體恢復能力的變差,即使產後超過半年還是存在的大部分女性媽媽還是腹直肌分離的。
  • 產後腹直肌分離的修復與訓練
    常有寶媽抱怨:明明產前產後飲食都很注意,產後也有及時恢復鍛鍊,但肚子就是瘦不下來呢?一大坨肉在肚子那松松垮垮的,讓愛美的寶媽非常困擾,難道恢復曼妙身材就這麼難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孕期子宮體積變為原來的數十倍,寶寶出生後,子宮一下子空了,如何讓它再回到「嬌小玲瓏」?產後肚子遲遲下不去,要注意自己的子宮恢復狀況!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腹直肌分離以後,這些動作千萬不要做
    近期美媽咪產後恢復的馮老師遇到最多的詢問就是: 「我的腹直肌有分離嗎?」 「我的腹直肌分離嚴重嗎?」 「腹直肌分離能恢復嗎?」 「我的腹直肌分離要多久能好啊?」等類似的問題。如何避開錯誤的腹直肌分離鍛鍊造成的危害,從而正確進行產後腹直肌分離的家庭鍛鍊,下面美媽咪就給大家進行科普一下。
  • 告別產後「小肚腩」,腹直肌分離修復必不可少
    產後,除了寶寶,你有關心過自己嗎?生娃之後,肚子總是松松的回不去,或者出現漏尿、腰背痛等問題,你是否感到焦慮?其實,大部分的產婦生完寶寶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並不只是小腹突出,影響美觀,還可能導致骨盆前傾、臀部無力、腰背痛、膝關節痛等一些列的問題。今天,帶你深度了解產後腹直肌分離。01什麼是腹直肌分離?
  • 產後大肚腩多數腹直肌分離惹得禍
    多是腹直肌分離惹的禍,孕期隨著胎兒的逐漸增大、激素分泌使肌肉發生鬆弛還有孕期營養過剩,缺乏運動等因素,使腹壁肌肉擴張、腹部肌肉向兩側發生分離,產後腹部可觸及一條深溝。沒有對比就沒有概念如果產後不及時修復,不僅影響體態,還會引起疝氣、腰背部疼痛和漏尿等盆底疾病。產後檢測,腹直肌分離達到2指及以上即為腹直肌分離。
  • 產後腹直肌分離怎麼辦?腹直肌分離該怎么正確修復!
    然而在產後又會出現各種新問題。例如產後身材變形,眾所周知,產後身材變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腹直肌分離。  生完孩子有三分之二的寶媽有腹直肌分離現象,1年以後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寶媽存在腹直肌分離問題。產後腹部肌肉鬆弛,腹壁緊張度下降,但又不能很快恢復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態,多餘的贅肉就會在腹部堆積突起。腹白線被迫橫向拉長,左右腹直肌向左右兩邊分離,就發生了所謂的「腹直肌分離」。
  • 產後肚子大收不回去?可能是腹直肌分離!
    為什麼產後媽媽肚子還是那麼大?孕期隨著胎兒的增長,媽媽的肚子也會慢慢變大。大多數剛剛生完的媽媽,腹部依然會比較鬆弛和腹圍較大,肚子看起來仍像懷孕5個月時候一樣,這是因為子宮還沒有恢復,屬於產後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女性產後恢復的快慢都是因人而異的,總體來說,通常女性產後6周左右,腹部能夠有較為明顯的收縮。
  • 腰痛、便秘、小腹凸起:產後媽媽的腹直肌分離太糟心了
    在產後康復治療室裡,遇到最多的詢問就是:「醫生啊,我的腹直肌有分離嗎?」「醫生,我的腹直肌分離嚴重嗎?」「醫生,我的腹直肌分離要多久能好啊?」有數據統計顯示:腹直肌分離的發生率在60%~90%之間,順產腹直肌分離發生率為60.3%,剖腹產發生率為70.8%,2次及以上剖腹產的產婦腹直肌分離發生率更高,為90.8%。
  • 產後腹直肌分離,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腹直肌分離? 腹直肌分離指的是腹直肌兩邊分離,由於女性在懷孕期間子宮不斷增大,腹部隆起,腹部,皮膚肌肉等被極度擴張,腹直肌中間的腹白線就會向兩側分離,即為腹直肌分離。
  • 生娃後的煩惱之「產後腹直肌分離症」,到底是真胖還是假胖?
    本想著生完孩子後肚子就會回復原狀,婀娜多姿,但有很多媽媽抱怨煩惱了,生完孩子後人瘦了但肚皮卻怎麼也收不回去!怎麼回事啊?是不是該吃少一點,或者是否該多做運動,還是要去手術解決?很多問題困擾著產後媽媽們,但有可能你只是「假胖」!這裡可要聊聊被寶媽們忽略的一道「坑」——產後腹直肌分離症。
  • 【崇州婦幼】正確解讀產後腹直肌分離
    如果到醫院檢查,通常會被告知5個字——「腹直肌分離」。 但如果遇到腹壁本身薄弱,或者雙胞胎、胎兒過大、羊水過多,或者多次生產等情況時,產後半年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位置的稱為產後腹直肌分離症。
  • 產後修復攻略,最有效的腹直肌修復圖解操
    什麼是產後腹直肌分離? 在孕晚期,增大的子宮會將腹肌拉長,使兩條腹直肌從腹白線的位置分開,這種現象被稱為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會直接導致腹壁鬆弛,腹直肌分離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對腹背部的承託力就會越小,很多女性產後容易出現腰背痛。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怎麼修復和預防腹直肌分離?
    在生完孩子後,身體會逐漸恢復,被拉長的肌肉、肌腱、結締組織也都在還原,腹直肌會再向中線靠攏,正常情況下,半年左右就會回到本來的位置。但是如果3~6個月後依然沒有恢復到原來的位置,那麼這個狀況,即可稱為「產後腹直肌分離症」。 有研究顯示,大約40%的女性在產後6個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症。
  • 產後腹直肌分離的恢復方法和訓練禁忌
    腹直肌分離可以說是產後媽媽們最常見的問題了那麼我們今天就主要來談談腹直肌分離的問題什麼是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在醫學上的定義就是腹部白線距離兩側腹直肌>3cm。絕大多數發生在生育過後的媽媽身上,且以二胎媽媽居多。
  • 明星的小蠻腰與腹直肌分離
    有句話說的好,孕前小蠻腰,產後似肉包。本來好好的曲線怎麼說沒就沒?尤其是腹部,肌肉不知道去了哪兒,肉都變得松松垮垮。 許多人會誤以為腹部的走形只是因為孕期多食和缺乏運動,但其實,腹直肌的分離才是最根本的始作俑者。
  • 產後小「腹」婆元兇,腹直肌分離,這樣做可以預防
    很多寶媽生完孩子已經大半年了,肚子還是很大,以為是產後肥胖還沒恢復、帶娃過度勞累造成的,其實這有可能是「腹直肌分離」,這是一種對寶媽來說很嚴重,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撐開的肚子回不去了,也就是所說的「腹直肌分離」了。 腹直肌被膨脹的子宮脹松,甚至部分肌纖維斷裂,導致產後腹肌鬆弛,收縮無力,腹壓減弱,以至於不少女性在產後出現臍疝,即小腸從肚臍眼裡突出來。
  • 產後腹直肌分離大肚腩?如何正確認識腹直肌分離?滿滿乾貨!
    為什麼腹直肌會分離? 懷孕女性,隨著胎兒成長,內臟受擠壓向上 腹部肌肉和皮膚長時間處於超負荷張力壓迫,腹部肌肉拉伸變薄,肌肉彈性下降 使腹直肌從腹白線的位置分開,從而了出現腹直肌分離的現象 什麼時候做腹直肌分離修復呢?
  • 產後腹直肌分離這樣訓練
    一、什麼是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其實是有兩個概念。一種是生理性的,就是當孕婦在懷孕的過程當中,前腹壁肌肉會正常的生理性的進行分離,來適應接下來懷孕、妊娠和產後的康復情況。但是如果在產後6個月到1年之內,並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就叫腹直肌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