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寅和文徵明則將『書齋山水』推至高峰並完善了其程式語言。唐寅的『書齋山水』有《毅庵圖》《守耕圖》《事茗圖》《品茶圖》《西洲話舊圖》《虛亭聽竹圖》《雙鑑行窩圖》等。這些畫中建築之形式較為多變,有《守耕圖》中高牆灰瓦,磚石鋪地,院落重重的廣廈華屋,也有《毅庵圖》《西洲話舊圖》《虛亭聽竹圖》《品茶圖》中素樸的單間草堂。

其《貞壽堂圖》中手卷右側,一水隔開近岸遠山,一名訪客策杖而行,欲跨過通向書齋的野橋。畫面右側,籬笆、山石和松柏環抱出一個空間,書齋坐落其中,分正向和側向兩間。正室中,素屏之前,一士人(周希正)正向其母行禮,但兩人的位置關係近似於常見的文士對談的畫面。
明 文徵明 深翠軒圖 78.2cm 23.8cm 1518年 故宮博物院藏
而《事茗圖》之構圖頗似《貞壽堂圖》,同樣將書齋置於畫面左側由溪水、山石、松竹等隔出的空間,右側則畫出小橋和策杖過橋的訪客以及抱琴童子。畫中主要繪出三間屋室,兩間平行,一間垂直於畫面。《雙鑑行窩圖》將一排水榭平鋪於水畔向觀者敞開。這些繪畫中的書齋雖各異,但齋中的陳設和文人的生活卻相似。

文徵明『書齋山水』的數量,在『吳門畫派』中首屈一指。我們可列出其部分作品:
(一)《人日詩畫圖》,作於一五○五年,手卷。書齋三間,左室陳列圖書,堂中三人坐桌旁,方桌上捲軸一二。一人攤開手卷,目光卻不在畫上,似正與友人論畫。童子立侍。畫面左側有溪流,溪流上木橋一座,一人撐傘過橋。
(二)《存菊圖》,一五○九年作,手卷。書齋三間。左室中一文士憑窗獨坐。堂中置一榻一素屏。屋外山水環抱,松竹遍植。

(三)《深翠軒圖》,一五一八年作,手卷。書齋三間,右室隱於松後。堂中,主人倚憑几而坐,攤開手卷,几旁有書架。書齋左畔有石橋,一訪客自橋上來。

(四)《吉祥庵圖》,一五二一年作,立軸,書齋兩間,右室有童子煮茶。堂中文人與僧侶對談。書齋外有芭蕉、湖石和松樹。
明 文徵明 樓居圖 45.7cm 95.2cm 1543年 美國樂藝齋藏
(五)《高人名園圖》,一五二四年作,立軸。書齋兩間,堂中方桌上置花瓶,供有紅花數枝。主人倚桌而坐,童子立侍。
除了這些作品,文徵明的繪畫還有很多,繪了在園林和山水中依地勢分布的多處建築,呈現出更複雜的空間關係,可細分入園林繪畫。文徵明以及唐寅不愧為明代繪畫界代表人物,對於『書齋山水』的表現也是淋漓盡致。
明 文徵明 高人名園圖 48.1cm 69.7cm 1524年 四川省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