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齋山水」:唐寅和文徵明的部分作品欣賞

2020-12-19 文藏書畫
明 唐寅 貞壽堂圖

唐寅和文徵明則將『書齋山水』推至高峰並完善了其程式語言。唐寅的『書齋山水』有《毅庵圖》《守耕圖》《事茗圖》《品茶圖》《西洲話舊圖》《虛亭聽竹圖》《雙鑑行窩圖》等。這些畫中建築之形式較為多變,有《守耕圖》中高牆灰瓦,磚石鋪地,院落重重的廣廈華屋,也有《毅庵圖》《西洲話舊圖》《虛亭聽竹圖》《品茶圖》中素樸的單間草堂。

明 唐寅 毅庵圖

其《貞壽堂圖》中手卷右側,一水隔開近岸遠山,一名訪客策杖而行,欲跨過通向書齋的野橋。畫面右側,籬笆、山石和松柏環抱出一個空間,書齋坐落其中,分正向和側向兩間。正室中,素屏之前,一士人(周希正)正向其母行禮,但兩人的位置關係近似於常見的文士對談的畫面。

明 文徵明 深翠軒圖 78.2cm 23.8cm 1518年 故宮博物院藏

而《事茗圖》之構圖頗似《貞壽堂圖》,同樣將書齋置於畫面左側由溪水、山石、松竹等隔出的空間,右側則畫出小橋和策杖過橋的訪客以及抱琴童子。畫中主要繪出三間屋室,兩間平行,一間垂直於畫面。《雙鑑行窩圖》將一排水榭平鋪於水畔向觀者敞開。這些繪畫中的書齋雖各異,但齋中的陳設和文人的生活卻相似。

明 唐寅 虛亭聽竹圖

文徵明『書齋山水』的數量,在『吳門畫派』中首屈一指。我們可列出其部分作品:

(一)《人日詩畫圖》,作於一五○五年,手卷。書齋三間,左室陳列圖書,堂中三人坐桌旁,方桌上捲軸一二。一人攤開手卷,目光卻不在畫上,似正與友人論畫。童子立侍。畫面左側有溪流,溪流上木橋一座,一人撐傘過橋。

(二)《存菊圖》,一五○九年作,手卷。書齋三間。左室中一文士憑窗獨坐。堂中置一榻一素屏。屋外山水環抱,松竹遍植。

明 文嘉 山水花卉冊

(三)《深翠軒圖》,一五一八年作,手卷。書齋三間,右室隱於松後。堂中,主人倚憑几而坐,攤開手卷,几旁有書架。書齋左畔有石橋,一訪客自橋上來。

明 唐寅 西洲話舊

(四)《吉祥庵圖》,一五二一年作,立軸,書齋兩間,右室有童子煮茶。堂中文人與僧侶對談。書齋外有芭蕉、湖石和松樹。

明 文徵明 樓居圖 45.7cm 95.2cm 1543年 美國樂藝齋藏

(五)《高人名園圖》,一五二四年作,立軸。書齋兩間,堂中方桌上置花瓶,供有紅花數枝。主人倚桌而坐,童子立侍。

除了這些作品,文徵明的繪畫還有很多,繪了在園林和山水中依地勢分布的多處建築,呈現出更複雜的空間關係,可細分入園林繪畫。文徵明以及唐寅不愧為明代繪畫界代表人物,對於『書齋山水』的表現也是淋漓盡致。

明 文徵明 高人名園圖 48.1cm 69.7cm 1524年 四川省博物館藏

相關焦點

  • 文徵明:山水畫集
    文徵明文壁( 1470年一1559年),字徵明。中年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 衡山居士、停雲生,祖籍湖廣衡陽。直隸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亦稱「吳門四家」或「吳門四傑」) ;並與唐寅、祝允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派領袖。從正德到嘉靖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人材濟濟。但在當時,出類拔萃,聲名顯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
  • 布局有巧趣,立意有詩風,明代陸治繪山水長卷《石湖圖卷》欣賞
    陸治明代中期著名山水畫家,是文徵明的弟子。陸治是蘇州人,江南的山水滋養了他,於是他筆下的山山水水都透著一股秀雅。他除了擅畫山水,也精通花鳥畫,是個全能型的畫家。陸治山水設色淡雅,有一種樸素雋永的風格。在整個吳門畫派之中也以素雅見長。
  • 明代大書法家文徵明,行書《蘭亭序》欣賞,行雲流水,自然遒勁
    紙是書法學習和創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能用於毛筆練習書法的紙有毛邊紙、宣紙、元書紙等。初學書法宜用毛邊紙、元書紙,有一定成績後再用宣紙。毛邊紙是江西出產的竹紙,紙質細膩,薄而鬆軟,呈淡黃色,沒有抗水性能,託墨吸水性能好,既適於寫字,又可用於印製古籍。
  • 文徵明習字,一絲不苟
    文徵明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蒼潤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賞析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文學家,世稱「文衡山」,也是「四絕」的全才,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留有著作《甫田集》。
  • 文徵明行書:平和簡淡、溫文爾雅
    文徵明,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明 文徵明 《歸去來兮辭》文徵明身處明代由昇平向衰退轉折的階段,在這一社會背景下,文學、藝術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文徵明仕途多舛,年輕時也曾參加過科舉考試,希望入仕為官有所作為。
  • 「心師造化」裡的文徵明周之冕惲壽平,常熟博物館展明清繪畫
    這些畫作涵蓋了明清兩代江南名家之作,如明代畫家文徵明、陸治、周之冕、程嘉燧、吳偉業等,清代畫家有王時敏、王鑑、王翬、楊晉等。展出的清代王翬《仿古山水冊頁》和王鑑《仿古山水冊頁》均是國家一級文物,清代惲壽平《書畫合裝卷》是首次展出,明代文徵明早期畫作更是稀見。
  • 國際博物館日|文徵明巨幅《五瑞圖》僅展三日,曬寶也是雅集
    文徵明是蘇州吳門四家之一,吳門對明代以後的江南書畫和文人生活有較大影響,今年年初,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專門做了一個文徵明誕辰550周年大展。這件《五瑞圖》我也是第一次見,文徵明畫作有「粗文」與「細文」兩種風格,對這件書畫,我想先不從鑑定談,而是從風格與圖式談。
  • 文徵明:他的畫中,只有閒適的小人兒,在山水間逛吃逛吃
    文徵明的畫裡,沒有大喜大悲,沒有神神叨叨,只有閒適的小人兒,在山水間逛吃逛吃。和其它山水畫裡作點綴的小人兒不同,他的小人兒是活潑潑的,好象就在畫裡生活,一看就讓人歡喜。然而,文徵明的這個發小,唐寅,命運和楊康一樣一樣的!前半生得意無比,後半生潦倒落魄得你都不敢相信,最後抑鬱,失落,卒。幸而唐寅還有文徵明這個忠厚木訥的髮小,唐寅得意的時候文徵明不嫉妒,唐寅倒黴的時候,文徵明不嫌棄,千方百計鼓勵他振作。唐寅55歲就死了。
  • 上海博物館直播「江南春」,鏡頭下欣賞王羲之、文徵明精品
    直播鏡頭中的文徵明繪《江南春詞意圖卷》重點展品迭出展現繁華富庶江南在上博工藝研究部副研究館員谷嫻子的導覽下,首先來到的是展櫃前一件與王羲之相關的書法作品——北宋拓《淳化閣帖》。鏡頭對準的這一頁是宋拓本王羲之《行草書秋月帖頁》。
  • 海外藏畫:文徵明《高士隱居圖軸》
    文徵明《高士隱居圖軸》,紙本設色,縱95.3,橫45.7 cm,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文徵明在中國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一起,並稱為「吳門畫派」。他對吳門畫派的產生、形成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卓越的藝術大師。他對近現代山水畫的發展,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全得益於其獨特的筆墨技法。
  • 閒來松間坐:文徵明繪畫中的「人居意境」
    2020年,是文徵明誕辰550周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聯合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舉辦展覽來紀念這位中國美術史上的藝術大家。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儘管無法前往一睹文徵明的藝術風採,但從他的繪畫和詩文中,卻勾勒出500年前明代文人的「朋友圈」和他個人所嚮往的「人居意境」。
  • 明代畫苑奇才沈周,文徵明: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
    他身上還有一些細節,也比如那身綠袍上的圖案是中國式山水畫,左胸上的幾行詩文,仔細看,可以看到那是他的弟子文徵明給他題寫的。沈周(1427—1509年),字啟南,晚號白石翁,世代隱居吳門,開創了「吳派」畫風,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 文徵明「吳門風雅」到廬陽:安徽無錫合展文氏一門書畫
    明文徵明《綠蔭草堂圖軸》無錫博物院藏安徽博物院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介紹說,安徽博物院和無錫博物院所藏書畫中,文徵明以及文氏一門書畫作品都十分豐富,其中不乏國家級文物和精品佳作。
  • 祝允明、文徵明的大字書與大幅式創作
    祝、文大量的行草墨跡中, 有許多大幅長卷和豎軸, 並且字有越寫越大的趨勢。這類作品中祝允明以草書為主, 在對宋人的取法上, 黃庭堅筆意居多, 或可見米芾筆意之流露;文徵明則忠實於黃體大行書, 取法蘇字則難得一見。
  • 臺北故宮新展:從郭熙到文徵明 看中國傳統繪畫如何發展?
    而這發展,在那些處在時代轉折點,用一生孜孜探求生命的人及作品上被鮮明地體現出來。2020年6月9日至2021年1月3日,「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展出。展覽將以三個月為原則,分兩期展出。第一期展品包括傳郭熙《寒林圖》、吳鎮 《篔簹清影圖》、文徵明《千巖競秀》軸等繪畫作品和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黃庭堅《致齊君尺牘》等書法作品。
  • 來自明代的「頓首」:王寵約文徵明雅集,王鐸信中慨嘆米貴
    由臺北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舉辦的「頓首·明朝的來信」將展出50餘通明代名人尺牘,包含內閣首輔、吳門才子、文徵明六代家族、祝允明、王寵、王鐸等。文徵明像明代的尺牘就是書信,那優美典雅的數行墨跡,即可以傳達深厚的情意和豐富的思想。而文人生活最直接的史料其實來自於尺牘,尺牘所談多為生活中的交遊、文學、書畫創作、出版、飲食、官場文化等。
  • 沈周、文徵明合作《溪山長卷》流傳軼事述
    1489年,沈周動手繪畫一幅山水手卷,此卷後來由文徵明續筆完成。文徵明在此作完成後一段時間,才在卷上題識,其中,他引用了這位前輩畫家對他的教誨:「畫法以意匠經營為主,然必氣運生動為妙。意匠易及,而氣運別有三昧,非可言傳!」惜高居翰先生僅是點到為止,並未於是書中道明該山水手卷之下落,故一般情況下,此事實難再窮其根源。然2011年偶得見是畫之影像,甚幸。
  • 繪畫: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八):明代(三)
    他是吳門派大家文徵明的重要門生,詩、文、書、畫都有相當的造詣。「其於丹青之學,務出其胸中奇氣,以與古人角,一時好稱,幾與文先生埒」。在花鳥畫方面,與文徵明的另一個得意弟子陳淳同為明代大家;山水深受宋元人和文徵明影響而又能創立自己的風格。《三峰春色圖》設色清淡,勾皴結合,山石樹枝層層勾勒,層次井然,秀麗清雅。
  • 蘇州文氏家族後人,擅畫清潤明淨山水,文點繪《茅亭敘舊》
    明代文徵明的後代中有好幾位擅長繪畫的名家,到了他玄孫這一輩,出現了一位叫做文點的山水畫家。文點出生於崇禎末年,病逝於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人率性灑脫,終生隱居家鄉寄情於書畫之中。他畫的山水繼承了文徵明的秀雅工細,除此之外還擅長畫竹,在蘇州一帶名氣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