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知識課堂」是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的品牌教育項目,至今已延續17年。2020年暑假不同於以往,受疫情防控影響,很多中小學生不能來到故宮上課,而線上直播課程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故宮教育精品課程。線上教育課程為博物館的宣傳教育開闢了新的方式和思路,為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愛好者、學生群體以及潛在的觀眾輸送博物館信息和教育資源。
每年的暑期是故宮參觀最熱鬧的時候,也是一年之中開展博物館教育課程實施最集中的時段。通常情況下,「故宮知識課堂」主要在故宮教育中心舉行,部分課程還會採取室內講授和路線參觀相結合的形式,每個暑期約有上千人參與。因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為延續「故宮知識課堂」這一品牌教育項目,繼續為廣大中小學生推出優質的博物館課程,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在快手App推出線上直播課程。課程連續十天,每天推出兩場不同系列的直播課程,上午是「精品主題課」,下午是「建築歷史課」,每場直播課的前一天均有短視頻進行線上預熱推廣。此次線上的20節課程,有《宮中好乘涼》《清代宮廷服飾》《乾隆五璽刻章》《探秘三大殿》等,從宮廷用品、政治制度、古人智慧和建築歷史等多角度展示紫禁城蘊含的豐富知識。每場直播課程穿插兩次互動和抽獎,在講授故宮知識的同時也注重觀眾的參與度。此次線上直播,平均每場實時在線觀看人數達到3萬,10天共20節課總觀看次數超過五千萬,突破了以往任何時期的活動參與人數。
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推出了許多成熟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課程,但受眾還是局限於當時活動指定的人群,如合作的院校、線上報名的觀眾等。而線上直播課程,公眾參與的門檻大大降低,不受年齡、地域限制,只需要下載應用軟體App即可。線上活動的開展使博物館教育資源的服務輻射範圍更加廣泛,也為很多因缺乏時間、出行不便的人群提供了學習博物館知識的機會。
博物館線上課程是中小學課外學習的有力補充,可以豐富學生的寒暑假生活,在非常時期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受疫情影響,國內中小學生今年上半年以居家網絡學習為主。據相關學者調查,居家學習課程內容存在文化課程比例偏重的問題,音體美和勞動、科技等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比例相對較低。博物館課程往往是多學科內容的融合。線上版的暑期「故宮知識課堂」中,如《日晷計時的奧秘》課程,除了介紹故宮裡現存的赤道式日晷外,還會帶領觀眾探索日晷計時的科學原理,學習認識古代十二時辰。其他課程還會視頻演示手工製作,如利用身邊的超輕黏土、木板製作平面如意,用橡皮和刻刀製作「乾隆五璽」橡皮章等,把文物知識和手工講解相結合,寓教於樂的同時豐富學生課外知識,拓展學科知識結構。
信息網絡的發展亦為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延伸創造了良好的支撐環境。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的主題,如今看來非常具有實踐意義。「超級連接」一詞首次出現於2001年,以描述當今社會多渠道的溝通方式。在今天超級互聯的世界,博物館也融入了這一潮流,博物館線上課程逐漸成為博物館與公眾間的交流手段。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博物館可以吸引核心觀眾以外的群體,通過新的平臺手段找到新的觀眾,使之成為博物館「粉絲」,擴大博物館的影響範圍。
博物館獨特、豐富的館藏是吸引觀眾的主要因素,博物館教育也是觀眾獲取信息資料的重要途徑,包括歷史信息、藏品信息、文化信息等。線上直播課程可以供線上觀眾再次回味在博物館中的美好體驗,也讓感興趣的潛在觀眾在看完直播課程後有興趣走進博物館,並親身體驗博物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