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一個人的自信

2021-02-17 清南師兄



文 / 道全安

我是一個從極其自卑的人變成了自信的人。那個時候,總是只看到自己的缺點,玻璃心,在意別人的看法,進而投射到環境裡,便總是只看別人的缺點,然後導致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別人的關係都一度破裂。

所以我當時就明白要建立自信,不只是處理好和自己的關係,也要處理好和別人的關係,要不然就不是自信,只是一個傻逼自大狂了。

我決定從處理人際關係入手。我開始閱讀大量書籍,人性的弱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羊皮卷。。。讀的時候都是激情澎湃,想著終於找到了方法啊。讀完後我開始照著書裡的說法去實踐,恩,要讚美別人,要記住別人的名字,要對人微笑,要幫助他人。。。的確我試著去做了之後,開始真的有用,好像一切要變好了。但是當我遇到一點小挫折,比如我在對人熱情的時候人家對我很冷漠,我那顆玻璃心突然又碎了,我很痛苦,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傻,我為什麼要做這些,我何必這樣取悅別人,愛怎樣就怎樣不行嗎?然後我就不堅持了。這一方向沒有行得通。

後來有幸看到了一些反觀自己內心方面的書籍,它們告訴我,苦苦向外求,不如向內。我開始觀察自己的內心,觀察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思維模式是如何的,情緒是如何變化的。慢慢地我發現,我的思維這臺機器,以完全錯誤甚至荒謬的模式在運轉。比如當它在觀察人的時候,它總是先看到他們的缺點,然而對優點視而不見,當它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時,它首先調用的就是沮喪和失落,然後是自暴自棄,完全不假思索。這種錯誤非常之多,而且它多年以慣性運轉,錯誤已經根深蒂固,幸好幸好,被我發現了。改變它們就必定能夠改變我的現狀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你了解這個有什麼用呢,卡耐基說要去讚美別人,要去幫助別人,堅持做了也可以慢慢改變思維模式啊。也許有的人可以吧,但我覺得那些指導方法都過於淺顯,他只是告訴你做些什麼,但沒有告訴你為什麼那麼做,他沒有說服你,所以你在做的時候永遠都是在強逼著自己做,所以不可能堅持下去。而當你反觀自己,你發現了自己的思維和情緒的細微變化,你看到其中對你起作用的不好的東西,你就已經具備了很強大的拿掉他們的力量。

這是很具有操作性的,我發現我看人的時候總是只看到缺點,那我就讓自己看到他的優點,並且在心中默念;我發現我對別人的做的錯事很在意,我便思考他為什麼那麼做,我是否也做過類似的錯事。很神奇,我開始喜歡身邊的人,我開始理解他們,我開始明白,其實大家的每種樣子,都很合理,都是他的家庭,他的成長環境將他塑造成的這個樣子。這是關於處理自己和他人關係的方面,而對於處理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同樣也是一個道理,反觀情緒的變化,盡力將情緒控制在自己手裡,讓它往合適的方向發展。肯定自己,激勵自己,用一個個小成功去逐漸建立自信。這個過程的確很難,但當我逐漸做了的時候,效果是不可思議的。

我為什麼要強調一下我開始喜歡身邊的人這個現象,因為我深刻的感受到這是我從不自信走向自信的臨界點,不自信的人往往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這不好那不好,往往也會對別人要求很高,覺得別人這不好那不好,當你開始接納身邊的人,喜歡他們的時候,你也會喜歡上自己,喜歡自己,那就是自信。

補充

之前的答案裡我主要說了反觀自己的內心,一些朋友有一些問題,我再說一下。

首先,我認為自信,是一個綜合性的素質,一個自信的人,多半都集合樂觀、積極、熱情、好人緣等等特點於一身,所以你建立自信,就不能為了自信而自信,那樣你會顯得不自然。所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你要從一個敏感的,消極的人,整個兒變成大方的,坦然的,從容的人。任重道遠啊。

所以反觀內心,是一個入手處,有朋友也提到了,反觀自己的時候千萬不要去「餵養」消極情緒,你是去理性分析,而不是自怨自艾。要從情緒中跳出來。

關於書籍,從浩瀚的心靈雞湯中,很不容易發現了一本《改變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訓練》這本,是JosephJ.Luciani寫的,這本書乍一看依然是個雞湯書,但是細細讀來,發現了很多比較深入的東西,他在最後一章給出了具體的做法:

1,看清自己的缺點:其實就是去認清自己的思維模式

2,分清事實和假象,這一步裡,是在第一部的基礎上,讓理性的自己介入,去分析清楚我對事情的反應,是合適的嗎?我只能這樣嗎?之類的問題。

3,不要聽信雜音。第二步完成後,你內心裡會出現很多雜音。「你就是個loser」「你永遠做不好這些事」「你太愚蠢」,你的習慣性思維會干擾你進步,他們會不厭其煩的打垮你。你不能再相信這些聲音。

4,遺忘,轉換頻道。到這裡,其實你已經明白應該怎麼做,所以就去「莽撞」的做。以前不敢上臺發言的你,就上去吧,說砸了又能怎樣,只要你不要反覆告訴自己「你永遠講不好」之類的話,誰也傷害不了你。

5,持續性激發。自己每天一點一點進步,激勵自己,用小成功鑄就大成功。

這個書應該是我看到的對我有用的第一本,之後對內心真正產生巨大震撼的東西其實是佛學。我不是佛教徒,而且在接觸佛學以前,還比較牴觸,因為不了解,後來發現佛學其實就是心的哲學。相當深奧。

之前推薦的那本書是西方人寫的,所以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維,就像西醫一樣,哪裡痛貼哪裡,痛痛痛,貼貼貼,對於急需幫助的人,的確有用,但是我們知道,人體是一個整體,每一個部分都是和其他組織協同作用的,你要徹底治好一個病,就不得不動用東方式思維,綜合調理!

佛學就是這種從整體上入手,根本解決問題的東西。提到佛學,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四大皆空」,「色即是空」這種常聽到的、難懂的概念,然後就是對於假和尚假寺廟的痛斥,其實在沒接觸過真和尚,只是旅遊時看看那些商業化寺廟之前,我也一樣。後來接觸了真正的寺廟(稱之為正規道場,中國大概有100多座),發現其中大有學問。

和尚們其實主要就是在修心,然後幫助別人修心。我聽到一句「用佛學修心,用道家修身,用儒家治國」,描述的比較貼切。他們看似遠離塵世,其實是在以出世的態度做入世的事,這個具體不說了。

說回自信這個東西,在佛學的概念裡,就應該換一個詞了,它完全涵蓋自信、樂觀之類的東西。這個詞就是「智慧」,在我現階段的理解裡,智慧主要包含:

1,不折磨自己。

2,不折磨別人。

3,明白一切都是變化的。

具體來說:

1,不折磨自己

你一進寺廟,一般總會發現有一個大肚子的呵呵笑著的彌勒佛,其實其中的用意是想告訴你,人生原本就應該以喜悅的姿態對待(與大家了解的「一切皆苦」的概念有出入,那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的,暫且不提)。你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別人不喜歡你、別人對你不好、你長得不好之類的問題煩惱,這都是缺乏智慧的體現。

2,不折磨別人

有智慧的人,能夠體諒別人,理解別人,善待自己的同時,善待每一個人。佛學講究因緣,一切都不是偶然,都是你自造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吸引什麼樣的事物。所以說,每一個人的言行,都是可以從他的角度去理解的。

另外,就是明白自己的言行會對別人有什麼影響。舉個例子:有個人說話刻薄,口無遮攔,得罪不少人,但是當別人對他說你以後別這麼說話,他反而說:我真的沒想到你們心眼這麼小。這個人就是非常缺乏智慧,他過得快樂嗎,一般這種人都不快樂,即使快樂也是裝的,大家都不喜歡你,你怎麼可能快樂呢,但是他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永遠怪別人。

3,明白一切都是變化的。

遇到失敗沒必要很不爽,獲得成功也不必沾沾自喜。最好的心理狀態是平靜。明白一切都是變化的道理就是用一顆平靜的內心對待所有事。你會發現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但是知道這些道理沒什麼用,你要去做,要不然知道了太多的道理,反而會使你傲慢,反而害了你。怎麼做呢?具體來說,就是思考、寫、實踐等方法,按照不同的煩惱來說,一般有幾類:

1,消極、悲觀、自卑

這個在之前的答案中說過一些,因為這個題目重點就在此,所以再具體說一下。為什麼把這三類放一塊呢,因為他們本質是一樣的,這類人,主要問題就是總愛看著想著所有事物的不好的方面,而去忽略好的方面。關於自己、別人、事物,都是這樣。

你可以從分析一個你討厭的人開始,寫下來,他是誰,他做了什麼事讓你討厭,他為什麼這麼做,你以前這麼做過嗎,你的感想。這幾塊寫下來之後,很神奇,你發現你不怎麼討厭他了,反而覺得理解他,甚至想去幫助他。

心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你往好的方面想,看好的,說好的,慢慢你的一切都會變好,這不是雞湯,真實體驗,別急著否定,堅持做一年,沒效果再來。

2,焦慮,糾結。

焦慮其實是太看重一些事物,然後自己製造了很多壓力,你可以回想以前的很多焦慮過的事,整體來看的話,你的焦慮沒有任何正向的作用,只有負向的,那為什麼還要孜孜不倦的去焦慮。而且,你焦慮的這些事真的重要嗎,現在我發現,除了親人朋友的生死大事,其他都不值得太在乎。

我有一次比賽,上臺前很緊張,我就想:我緊張,就會講不好,講不好就會失敗,那我緊張不就是想讓自己失敗嗎,然後就不緊張了。

3,脾氣不好,易怒,愛爭論

我覺得這種人很可憐,完全被情緒牽著鼻子走,還覺得自己挺牛逼,實在是愚蠢啊,發怒沒有任何好處,只會使你難看,使你變得不招人喜歡。如果你是這種人,就去回想一下自己發怒的經歷,寫在紙上分析,什麼事讓你發怒,發怒之後有什麼效果,你必須發怒嗎,詳細寫了之後,你會對自己說:TMD我太SB了。

話說我以前也是個很易怒的人,去飯館吃飯,菜上的遲了我都要跟老闆對罵,現在想想真是。。。

所以說,情緒是可以選擇的,真的可以。真實事件:那是一個去上班路上的早上,剛下過雨,路上有許多積水,我慢慢走在路邊,突然一輛車飛馳而過,將我和傍邊一位女士濺了一身泥,怒氣正要衝出時,發現女士已經開始破口大罵,突然我看到她發怒的嘴臉,覺得很難看,突然覺得,我為什麼要和她一樣以這樣的嘴臉罵人,有用嗎?車子已經走遠,為什麼還要讓自己那麼難受。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不要發怒,只要你在第一念起來的時候去壓住它,反觀它。後來坐公交,坐地鐵,到了公司,發現褲子上的水已經幹了,有一些泥土,彈掉之後,跟沒濺水時沒有什麼差別。慶幸自己當時控制住了情緒,沒有影響一天的好心情。既然憤怒與否可以選擇,那焦慮,悲觀,失落,不就都能選擇嗎?你面前放著一個爛蘋果,一個好蘋果,但人們往往慣性的拿起爛蘋果吃下去,然後拉肚子,怨天尤人。

其實佛學很深,我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已,要真正懂,那還很遠。建議大家也去了解一下,不必吃齋念經,就當做學問去學去實踐,已經很好。

推薦入門書:

賢書法師寫的《半路出家見聞錄》和《你未經歷過的出家生活》,他是30多歲才出家,所以跟我們都沒有什麼距離感。

還有學誠法師寫的《感悟人生》,他的博客中很多文章也值得讀,大家自己搜吧。

(法)一行禪師寫的《正念的奇蹟》

宗薩欽哲仁波切的《正見》 和《佛教的見地與修道》,這兩本適合已入門的看,因為沒有了解過的可能會看不懂。

---答網友提問---

一些朋友在評論中、私信中,問了許多問題,無法一一回答,我總結起來一併回答一下:

1,到底能不能建立自信

有個朋友評論中說,不自信與生俱來,只能掩蓋不能消除。這是真的嗎,我們來分析下。

當你剛生下來,慢慢開始學會走路,學會說話的時候,你自卑嗎?肯定沒有,你腦中甚至沒有自卑與自信這個概念,但是後來,因為你的家人教育方式不當,經常說些「我怎麼生下了你這麼個XX」「你永遠都是這麼沒出息」這種直接導致自卑的話,或者你遇到一個公然侮辱你的老師,這樣的一些經歷,使你逐漸覺得你不如大多數人,你不敢做自信的人敢做的事,你甚至懷疑活著的意義...

但是這些是真的嗎?不是。只是因為外界的刺激加上自我暗示,造成了對自己內心的蒙蔽,你看不到真實地狀況,其實你並不差,只是你認為你很差,然後你就真的表現出了差的狀態,你不自然,緊張,臉紅,然後就惡性循環。所以說,你只是進入了一個思維誤區,完全不是什麼天生自卑。

那到底如何建立自信?首先我們得明白什麼是自信,我反覆強調,自信和某些品質不同,它是綜合性的素質。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比較髒亂的人,你想變得乾淨整潔,就跟建立自信不太一樣。我們說一個人「愛乾淨」,也算一種品質吧,但是「愛乾淨」這種品質,是很單一的,我們可以單線程的建立它。你不必考慮別的什麼,就逼著自己整潔,慢慢形成習慣,你就成了一個整潔的人。但是對於自信,我並沒有怎麼看別人的答案,但是我可以推斷出有很多「每天對著鏡子微笑」「大喊我可以」這種答案,這些方法,就是為了自信而自信,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堅持一段時間,的確可以有效果,但是通過這種方法建立了自信的人,你會發現他行為總是怪怪的,不怎麼自然,而且來一個稍微大些的挫折,他就又垮了。你去問這種人,你為什麼自信,他會很窘迫的答不上來,他的自信很虛。但是你問一個真正自信的人,你為什麼自信,他只會對你來一個淡然的微笑,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讓你覺得問這個問題多麼愚蠢。哈哈,所以真正的自信,不是這麼建立的,必須從全面提升內心境界,加深對世界的認識這個角度,多線程建立,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堅不可摧的自信的人。真正自信的人,他是陽光的,他很少傳播負面的東西,和他相處,能給人帶來快樂和舒適。他是堅強的,面對質疑和打擊,他不會過於在意,而是報以微笑,然後繼續前行。他是樂觀的,他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不會焦慮或恐懼未來。他的時間很充實,他知道應該做些什麼,他不會無聊空虛寂寞,他享受和別人相處的時光,也享受獨處的時光。

2,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如何處理

的確現在的社會裡,冷漠,惡語,刻薄非常之多,每個人在傷害這別人的同時,也遭受著別人的傷害。但是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他人,所以先做好自己。就是像我之前提到的,全面祛除對別人看不慣、看不起、看不順眼等情緒,理解他人,真誠的對別人好。這是對我們自己的要求,我覺得如果像這樣的覺悟好一點的人越來越多的話,這個世界肯定也會越來越好。

然後是對於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先進行合理的疏導,別人是說了不好的話,但啟動了「難受機制」的人是誰呢?是你自己,所以別人是個導火線,導火線點著之後,你其實可以不爆炸,當然完全沒有反應是不可能的,但是你需要冷靜處理,明白不必因為他人的過錯而使自己難過。以前你可能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難過三天,但是現在只需要難過半小時,這就是很好的現象。

合理疏導之後,有個很重要的事,原諒他們,不要報復,那樣只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傷害。如何原諒呢,我直接舉個親身例子:有一次,有個同學在眾人面前對我言語刻薄,當時很生氣,後來就看他不順眼,然後我思考他為什麼這樣呢,其實是因為從小家庭教育,成長環境沒有能夠使他建立比較好的道德品質,如果他在好的教育環境裡,就完全不會是這個樣子,所以他所說的話,對他來說,是很正常的,我從他的角度理解了他,突然覺得他挺可憐,怨恨就消失了,後來見面,我依然報以微笑,不是裝的,發自內心那種,然後現在關係還不錯,他也不再傷害我了。

當然,我說的這些都是針對無關緊要的雞毛蒜皮的事,對於踐踏尊嚴的行為,在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前提下,需要給予合理的警告或反擊,因為那種純小人會把你的仁慈當做軟弱,當你顯示出強大,他便song了。但其實細細想想,99%的引起不愉快的事,都是小事,就像地鐵上不小心踩了腳之類。

所以我在這裡同時解答了另一個問題,佛學是讓我們把情緒強壓住或者是叫人沒有情緒嗎,都不是,它是叫我們用智慧疏導化解。

其實,如果你努力提高內心境界,提升內心格局,加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內心就會變得很強大,別人根本就傷害不了你。你想像一下,一個人對一個高僧說「你這個SB,你什麼都不是」,他會怎麼樣,我覺得他不但不會生氣,而且會對那個人升起巨大的慈悲心,他會覺得世間的人們真苦啊!

3,解決問題,到底需不需要深入找到問題的根源。

確切的說,不需要。現在心理學基本都是西方思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但是哈佛大學幸福課裡那個老師也說了,你找到原因有用嗎,其實沒啥用,大多數人自卑都是父母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你讓父母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只會讓他們自責難過。所以不要再去思考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你只需要引導自己往好的方面去發展就行了。

4,一些注意的

(1)不要再別跟人傾訴,停止一切抱怨。不論是和你一樣自卑的人或者不自卑的人,都不要跟他們傾訴什麼了。不自卑的人不會理解你,就像我們無法理解抑鬱症患者為什麼連家門都不敢出一樣,我們無法想像那種感覺。而和你同樣自卑的人,你們互相傾訴有什麼用呢,消極情緒蔓延,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別再說了,別再在朋友圈裡發諸如「苦悶的世界」「我很難過」這樣的話了,開始讓自己變得強大,自己疏導解決吧。

(2)一定要明白自己什麼都不是,不要一天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不好意思,跟你之前看到的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那種方式完全相反)。你真的沒有那麼重要,誰也沒有說你必須成功,追求成功是好的,但真的不要成為負累。求進步,需要向內求,但是平時我們不要總是只在意自己,要讓自己忙起來,要把眼光從自己身上轉移一下,用心看看身邊的人,試著去了解他們,看看附近的環境,你會發現活著就很幸福,世界其實很美好,想像一下如果真的出現《三體》中說的亂紀元,太陽不一定會升起,那是多麼恐怖。以前我跑步感覺很痛苦,為了使自己強壯一些,現在我發現我正在跑的過程,就是很美好的事啊,早晨清新的空氣中,一個人在操場上奔跑,多麼愜意的事,根本不必考慮我為什麼跑步。

佛學中有一個詞叫「正念」,說白了就是活在當下。一行禪師說,只有一個最重要的時間,那就是現在,因為只有現在是你可支配的。我聽說有一個法師問下面的聽眾,剛才你們是怎麼進來的,飛進來的還是爬進來的還是走進來的,然後大家回答,走進來的,然後法師問,你怎麼知道,你記得你走的每一步嗎?的確,我們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覺的過完一生,沒有去仔細體會當下。我現在每天會進行15分鐘左右的冥想,就是坐下來注意力只集中在呼吸上,不思考別的事,一開始比較難,慢慢你會發現,有一種平靜的喜悅從心底裡流出,真的很好。

(3)適合我的方法和書籍不一定適合你,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看似一樣的情緒其實都是由很多不同的細微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之前推薦的《半路出家見聞錄》,有的人會覺得文筆太一般,不想讀,你其實就可以換個別的書來讀,佛學的核心都一樣的。我之所以喜歡那本書是因為之前有機會見過賢書法師,看他的姿態言行就給我很大的震撼,然後讀他從出家前到現在的文字,有一種跟著他一起進步的感覺。

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在教育弟子的時候就是用不同的方法,有時候完全矛盾,比如對有的人,他會當頭棒喝,大聲呵斥,而對有的弟子就會溫柔細雨(據他說,對於上等根器的人,會直接呵斥,而對下等根器的人,會溫柔細雨,這個就比較深奧了,我還不是很理解),可以說他也是因材施教。

那如何找到自己的方法呢,我建議大家多閱讀,多實踐。閱讀的話,不要再讀亂七八糟的雞湯了,什麼《30歲前一定要明白的》《情商就是一切》這種爛書,沒有任何作用,他們都是抄來抄去。你應該讀兩樣書籍,一是已經被許多人公認跟心靈有關的書,這樣的書不多,你可以都讀一下,比如《小王子》《活法》。二是一些公認的高僧的著作,注意是高僧,不是普通的和尚,比如淨空法師,之前提到的學誠法師,都是高僧,他們已經系統的掌握佛學的內涵,可以深入淺出的給你指導。是不是高僧,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他們的著作其實都不錯。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挺震撼我的小故事:賢書法師出家不久時,他的小兒子總愛去寺裡玩,他覺得這樣很不好,別人肯定會說各種不好的話,內心十分焦慮糾結,就想著能不能不讓兒子再來寺裡。剛好這時學誠法師從他身邊經過,他就叫住師傅說:我兒子總在寺裡轉,我想讓他別再過來。學誠法師淡淡地說:就讓他轉,別執著。突然賢書法師就釋然了。

大家可以體會一下這個對話。進而考慮下放下、放棄、執著這些詞的真正意義。

南懷瑾也說過,佛說讓你放下,其實並不是讓你放棄一切,是讓你放下那種內心的執著。我們脫離不了世俗,該追求的還得追求(名利這些東西,雖然佛學認為都是很虛的,但它並沒有阻止你去追求,反而它把能取得名利的人稱之為「有福報」之人),但是追求的過程,我們可以更加陽光,更加快樂,這樣哪怕最後一無所得,我們的也經過了一個美滿的人生。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人的生活,該吃吃該睡睡,其實跟動物沒有什麼差別了,我們既然不容易做了人了,就應該充分利用自己能思維的優勢,去考慮一下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活著之類的問題,你會發現了解的越深入,活得就越明白,就會越開心幸福。

說到這裡,其實已經超越了自信與否的概念了,當你真的達到比較高的內心境界,你會發現你早已經不再思考自己是不是自信,而別人對你的評價裡赫然寫著「他是一個自信的人!」。

與君共勉,謝謝!

有人問我為什麼寫這麼多,的確我寫的是有些亂,因為是後來補充再補充的,不過我還是想說,你去問一個一直以來都挺自信的人如何建立自信,他給你的答案肯定是輕鬆而簡潔的,但是對於一個自卑的人,這個東西真的沒那麼簡單,我是用了十年多才徹底走出來,當然也是因為自己資質平庸。所以寫這麼多,是想讓自卑的人明白,你自卑的原因不重要,但是你一定要明白自卑這個東西在你體內的運行機制,要明白從你遭遇到一個事再到你變得難過的那個心理過程。把你比做一臺電腦,現在有了硬體故障(不是重裝系統能解決的那種),你不明白電腦的電路原理和各部分的機制,是沒法修的。他們對你說,別瞎bb了,去做你的事不行嗎?其實我很理解,真的不行,內心根本就沒有那個力量啊,我當時是就算獲得成功都會被自己完全否定掉,想起來都是淚...不過還是得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之前也說了,不要過於在意自己,每天分析自己、反觀自己的時間千萬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其他時間要讓自己忙起來,去做你應該做的事,要做什麼,你很清楚,如果是學生那就學東西,上班了那就好好工作,就是這樣。

(本文系作者授權「清南」發布)

相關焦點

  • 如何增加一個人的自信?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於自卑狀態,不僅會喪失掉工作,學習乃至生活上的諸多機會,更會使自己長期被一種暗淡無色的卑微感所籠罩。所以,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信是每個當代都市人的必修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才能增加一個人的自信。
  • 如何增加一個人的自信心呢?
    萬年老么01珍愛自我:一個有自信的人首先應該有自知之明,一個人的價值如果依賴他人來證實珍愛自我,就是要選擇積極的自我形象,給自己建立自信的充分的理由。02讚許自我:別人的讚許的確能使人高興,但沒有別人的讚許就憂心忡忡,悶悶不樂,這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如果總是尋求別人的讚許就相當於在說:"不要相信自己,先聽別人的意見如何"。
  • 如何增加一個人的自信?知乎超兩萬贊答案
    心理學上有個結論真的是外在可以影響內在。   我這裡只想簡而言之。   *STEP1 (認知開啟):你要利用你的主觀能動性——你自己要想變得自信的欲望。不然看了再多答案也是無用。  *STEP2(行為實施):請你相信我,不要追問那麼多原理和為什麼,做以下幾點。   ①路挺直,目視前方。如果你與人對視害羞,走路的時候就筆直看遠方的廣告牌。  ②男生每天洗頭。研究表明每天洗頭可以增加自信(認真臉,你仔細想想是不是)。   ③多做自己擅長的事。
  • 一個人重要的能力是自信,如何來修煉自己的自信?三點論付出行動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不是說看起來有多麼厲害,關鍵點在於自己想要做什麼,然後排除萬難就去做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一種素養,也是一種職業化選擇,更是一種自信。有些人為什麼很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而這種相信自己能力的表現是一種自我的期待和對未來變化的足夠信心。
  • 如何讓孩子增加信心和自信
    >如何讓孩子增加信心和自信2010-02-08 18:16:3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答: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首先家長和老師都不能強求,我們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肯定孩子,讓孩子逐漸增加信心,孩子應該會越來越好的。  問:您好:我家小孩特別怕蟲子,看到就會大叫?試過好多辦法,都沒用。要怎麼辦呀?
  • 怎樣有效增加自信?
    許多猶豫、放棄、失敗,都是源於不自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心理素質,然而自信也是可以後天培養的。這裡提供10個培養自信的有效方法,讓你想不自信都難。        自信確實需要培養,所謂的「培養」,即是說並非朝夕可達。所以,培養自信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具備耐心,如若缺乏耐心就要培養耐心。沒有耐心的話就什麼都做不成,更別提什麼「自信」了。有所成就,就會伴隨著自信的增長。
  • 心理學:知乎3萬贊,一個人該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
    貧窮、沒有見過世面的確會讓一個人缺少底氣,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沒有自信的主因。不自信,說到底還是我們接受不了現實中的自己。不自信其實是一種健康的「自我保護」的防禦機制。什麼是防禦機制呢?防禦機制是指一個人在精神受幹擾時用以避開幹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
  • 一個人如何從極度自卑的狀態逐漸變得自信開朗?我的真實經驗分享
    就算外表看起來再自信、或者身世再顯赫的人,都存在自卑的一面。關鍵在於,自卑的程度一旦失衡、過度,會殘忍的摧毀一個人的生活,讓人變得碌碌無為。 過去的我,稱得上是一個「自卑資深患者」。首先,我接納了自己是一個「自卑」的人,也學會了如何正確看待「自卑」這件事。在學會和真實的自己和解的時候,我也逐漸摸索出一套快速甩掉自卑,恢復自信的方法。
  • 心理學家:一個人缺乏自信的原因只有一個,重拾自信有三種方法
    心理學家:一個人缺乏自信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恢復自信有三種方法。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我的生活不快樂」。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他們常常害怕被拒絕和嘲笑,認為自己不夠自信。那麼自信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呢?
  • 一個人的自信和強大是如何培養的,請記住這幾點
    一個人如何才算成熟呢?過了十八歲只能算是成人,離成熟還遠著呢,所以歲數不能代表著成熟,而是經歷的事情多了,你才能慢慢成熟,就像果實需要不斷吸收養分才能成熟一樣,人一輩子都是慢慢的熬成熟,因為世界大了稀奇事就多了。
  • 如何增強自信
    可以說,擁有自信就擁有無限機會。那麼如何增強自信呢?    增強自信的第一個方法:關注自己的優點。在紙上列下十個優點,不論是哪方面(細心、眼睛好看等等,多多益善),在從事各種活動時,想想這些優點,並告訴自己有什麼優點。這樣有助你提升從事這些活動的自信,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應」。這一效應對提升自信效果很好。
  • 如何獲取自信?
    【如何獲取自信?自信對一個人的成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人想要做到自信有以下建議:1、尊重自己,鼓勵自己他人的鼓勵和稱讚對於年輕人來說永遠都是最好的動力,可自信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如果自己總認為自己不行,總是不給自己「打氣」,那麼,無論其他人怎樣努力,也無法得到真正的自信。
  • 一個人自信的重要性,自信的女人,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
    一個人自信的重要性,自信的女人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一次,他為一位前來諮詢的女士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加拿大的一個小鎮,小鎮上有一個女孩,從小沒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沒有穿過漂亮的衣服,更沒有帶過首飾。她很自卑,覺得別人看不起她,走路時總是低著頭,害怕別人的眼光。
  • 什麼是自信?如何提高自信心?
    您是否自信?「自信是事業成功的首要條件」 – 塞繆爾詹森。在接下來的一分鐘時間裡,考慮一下你如何看待自己。對自己有多少自信心?對工作有多少自信?與朋友在一起時感覺如何?和伴侶在一起呢?與家人?是否在所有這些情況下都充滿自信?什麼是自信?自信心與自己的價值,能力和力量有關。無論所處情況如何,有自信的人總是對自己充滿強烈信念,他或她會始終流露出冷靜,沉著和自我意識。
  •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本篇關鍵詞:自信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自信無論在學業、人際交往,還是工作上都非常重要。自信本身就是一種積極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當我們的孩子面臨挑戰時,潛在的失敗似乎潛伏在每一個角落。也許這個時候他的心底會反覆冒出一個聲音——要更加自信!要更加自信!要更加自信!
  • 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
      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這是一個很讓人頭痛同時又很簡單的事。如果一個人沒有自信,那麼就證明,他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失敗,註定不會成功。那麼一個人又為什麼會沒有自信呢?首先這個跟我們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還有一部分是同外在的一些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好那我們先來說一下天生性格方面的人群,這些人是天生內向的性格,這種人群因性格導致自己不夠自信,讓自己痛苦,自卑。那他們,就不會改變麼?
  • 直播分享|如何培養成功所需的自信
    到現在為止,我基本上確定了一件事情——自信是實現蓬勃人生的關鍵。我發現,一個人只要有了自信,那麼Ta的人生就會進入到一種正向的循環:自信會帶來敢想敢做的勇氣,積極行動又會帶來積極的結果,積極的結果會帶來新的自我認知以及有關未來的想法,新認知和新想法又會推動新的行動和探索。事實上,這正是我實現蓬勃人生的秘訣。
  • 增加自信的幾點建議
    >「連叔,請問怎樣增強自信,破我執、行動力、學技能?一直找不到可行的辦法,自信又那麼重要,很苦惱。「 他其實已經為自己找了三個方向去突破。 我們需要怎樣的我? 破我執。關於「我」,一直是人類思考的話題,因此積累了許多不同看法,又彼此對立,所以讓人迷惑,有一大主流看法,認為執著於我是不對的,是我執,要破。因此,一個人無我,利他,似乎道德更好。
  • 成也自信,敗也自信,自信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在教育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成也自信,敗也自信,自信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句話可能有些絕對,但是家長用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自信心對一個孩子來說,真的是非常重要。等放學一問,孩子說他確實會背了,但老師點名的時候,他不自信能背得好,就說自己不會。這位媽媽很沮喪,明明孩子很努力很上進,卻偏偏表現不出來,該怎麼辦?自信是孩子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 如何提高個人自信
    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說十分的重要,自信的人從他的談吐中可以感受到個人的魅力。就像是雨果在看到夏多布裡昂的文章一樣,說道:要麼成為夏多布裡昂,要麼一無所成。這就是雨果作為一個作家的自信,他堅信自己可以成為甚至超過夏多布裡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