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中,有沒有一顆衛星擁有自己的衛星?為什麼?

2020-12-25 李論科學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

當我們說到太陽系的時候,通常會想到圍繞中心恆星運行的行星或其他小型天體,圍繞巖石行星或冰冷的巨型氣態行星運行的眾多衛星。那麼在太陽系中還有沒有更低一層的天體系統?也就是說,在太陽系中能否擁有圍繞衛星運行的小型天體(衛星的衛星或月之月系統)?如果有,它們在哪裡?如果沒有,這是為什麼?

我們首先想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在宇宙空間中有一個質量物體,會發生什麼?

這個問題很簡單,一個有質量的物體在它的周圍會形成引力場,並使周圍的空間彎曲,也使其附近的一切物體都能感受到它的吸引力。如果這個質量物體的引力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那麼我們就可以把任何物體放在一個圍繞其運行的、穩定的橢圓形或圓形的軌道上,它會一直這樣運行下去。

但是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包括:

這個質量物體可能存在大氣層,或者在它周圍有一個瀰漫的粒子「光環」,這個質量物體不一定就是靜止不動的,它很有可能會圍繞一個軸自轉,也許自轉的速度還很快。這個質量物體不一定就是孤立存在的,在它的周圍很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天體。

第一個因素大氣,只有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才會影響軌道上的天體。正常情況下,一個沒有大氣的巖石星球,其軌道上的衛星只需要避開它的表面,不與其相撞,就可以永遠圍繞它運行。

但是,一個星球如果存在厚重的大氣層,大氣會彌散到非常遠的地方,那麼近軌道上的天體就會與大氣中的原子和粒子撞擊,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軌道速度降低。

例如我們地球的大氣層,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地球的大氣層有一個」終點「位置,在某個高度以外就是真空空間,但事實是,當我們上升到越來越高的高度時,大氣層只會變得越來越稀薄,因此我們無法準確的說,地球的大氣到哪個位置「停止」就了,甚至地球的大氣都逸散到了月球的位置。

國際空間站的軌道有四百多公裡,如果我們不給它提供動力,總有一天它的軌道也會衰減最終墜入地球表面。

因此在太陽係數十億年的時間尺度上,無論天體軌道上的物體質量是多少,它們都必須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安全」的持續運行。

第二個因素:任何天體都會自轉。這既適用於中心大質量天體,也適用於圍繞它運行的小質量天體。經過漫長的歲月,兩個質量天體會被潮汐鎖定在一起(兩個質量天體總是有相同的一面互相指向對方),但有一個「穩定」的質點,例如地球和月球;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冥王星和卡戎那樣的鎖定系統,圍繞共同的質心旋轉,產生了一個扭矩。換句話說,大多數衛星並不是在理想狀態下啟動的,它需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與中心質量達到一個穩定的旋轉系統。

但是我們還需要加入另外一個因素來解決「月之月」這個問題,這個因素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

太陽系中的天體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天體可能還在圍繞其他大行星、或者恆星運行。也就是說,讓一個物體圍繞在軌道上運行的天體要比讓一個物體圍繞穩定的單一質量運行困難的多。例如。讓一個物體圍繞一個行星的衛星,圍繞一個大行星的小行星,或者圍繞冥王星的卡戎運行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就從太陽系最內部、沒有衛星的行星:水星的角度來思考一下。

水星繞太陽公轉的速度相對較快,因此它受到的引力和潮汐力都非常大。如果有其他的天體還在繞水星軌道運行,就會有許多其他因素在影響水星的軌道系統:

來自太陽的「恆星風」(向外噴射的高能粒子流)會撞擊水星和圍繞它運行的物體,擾亂其軌道。太陽對水星表面施加的熱量會導致水星大氣擴張。即使水星沒有大氣,表面的粒子也會被加熱並被拋到太空中,形成一種稀薄但不可忽視的大氣。最後,就是最終的潮汐鎖定:不僅小質量物體要與水星相互鎖定,而且水星也會被太陽鎖定。這就意味著,對於水星的任何衛星來說,都有兩個限制位置。

如果水星的衛星離水星太近:

衛星的公轉速度慢,水星的自轉速度慢,無法實現與太陽的潮汐鎖定,衛星容易受到太陽風的影響,或者衛星經常性的會受到水星大氣的摩擦,水星的衛星最終會撞向水星表面。

另一方面,如果水星和衛星距離過遠,它很有可能會被推離水星軌道:

衛星公轉速度得太快,水星自轉太快,無法與太陽實現同步,太陽風會增加衛星公轉的速度,其他行星的擾動作用會把一個繃的很緊的衛星從其軌道中彈射出去,或者來自太陽的熱量會給一個足夠小的衛星提供了額外的軌道動能。

現在,說了這麼多,在太陽系中還有其他的行星和衛星呢!雖然三體系統很難達到真正的穩定狀態,除非處於各種完美的配置中,但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在數十億年的時間尺度上實現穩定。下面幾個條件就必須滿足:

太陽系中的主質量行星/小行星離太陽足夠遠,所以太陽風、陽光通量和太陽的潮汐力都很小。行星/小行星衛星的衛星與主體的距離不是特別遠,因此受到的引力束縛就不會太過於鬆散,也就不太可能被其他引力或機械相互作用從系統中踢出去。行星/小行星衛星的衛星離主體也不能太近,這樣潮汐、摩擦或其他影響就不會使它被吸入並與母體融合。

考慮到以上的條件,那我們太陽系衛星的衛星在哪裡呢?

最接近的情況是,太陽系中有特洛伊小行星和它們自己的衛星,但由於這些都不是木星的「衛星」,這並不完全符合我們的要求。

簡而言之,我們不太可能看到這樣的情況,但還是有希望的。氣態巨行星非常穩定,而且離太陽非常遠。它們有很多衛星,其中許多衛星已經被潮汐鎖定在母星上。最大的衛星是我們安置衛星的最佳選擇。最好的候選人應該是:

質量儘可能足夠大,離母體相對較遠,以減少被吸入的危險,離母星又不是很近,如果太近又有可能會因為其他天體的引力擾動被彈射出去,這顆衛星周圍沒有大的衛星,也沒有可以繞論軌道天體的粒子「光環」。

綜上所述,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有可能擁有穩定衛星的最佳候選衛星是什麼?

木衛四:木衛四在木星所有大衛星的最外層,平均軌道半徑188.3萬公裡,半徑達2410公裡。以16.7天的周期繞木星軌道運行一周,並且具有相當大的逃逸速度2.44公裡/秒。木衛三:木衛三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半徑2634公裡,木衛三距木星107萬公裡,但它於木衛二的距離很近。它擁有太陽系衛星中最高的逃逸速度2.74千米/秒,但是衛星密集的木星系統使得任何木星的衛星擁有自己衛星的可能性都很小。土衛八:它的體積不大,半徑為734公裡,但土衛八離土星很遠,平均軌道距離為356.1萬公裡。它遠在土星環之外,與其他主要衛星也相隔甚遠。它的缺點是質量和體積很小:只需要以每秒573米的速度就可以逃離土衛八,但也有可能存在很小的衛星繞其運行。天王星的衛星天衛三:它的半徑為788公裡,是天王星最大的衛星,距離天王星約436000公裡,軌道周期需要8.7天。天王星的衛星天衛四:天王星的第二大衛星,半徑761公裡,是距離天王星最遠的大衛星,軌道半徑584,000公裡,繞天王星公轉需要13.5天。然而,天衛四和天衛三之間的距離很近,這使得天王星周圍沒有可能存在「衛星的衛星」。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這個被捕獲的柯伊伯帶天體半徑足有1355公裡,距離海王星非常遙遠,軌道半徑有355000公裡,一個物體需要以超過1.4千米/秒的速度運動才能脫離海衛一的引力。所以海衛一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自己衛星的衛星。

外太陽系中確實存在很多巨大的氣體系統,但是在這些系統中又存在很多的引力攝動,會造成軌道的不穩定,所以想要獲得一個「月之月」的條件極端困難。

但如果猜測的話,我們認為土衛八和天衛四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擁有「月之月」的衛星,因為它們是離母星最遠的大衛星,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與其他大質量物體相隔甚遠,從這些星球表面逃逸的速度仍然相當可觀,可以擁有一些小型衛星。

儘管如此,據我們所知,我們仍然不清楚在太陽系中是否存在「月之月」的系統,也許以上的推理是完全錯誤的,而我們最好的選擇實際上是在柯伊伯帶或奧爾特雲這些最遙遠的地方,在那裡有比在太陽系中更多的機會。

據我們所知,這樣的系統很有可能存在,但這樣的情況需要非常特殊的條件,也需要相當多的機緣巧合。據我們的觀察,這種情況並沒有在我們的太陽系中發生。但在整個宇宙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如果人類下一次去木星或其他氣態巨行星的深空任務發現了這種天體系統,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因為這是在合理的理論範圍內發生的事。

也許月亮的月亮是真實存在的,只是需要在正確的地方尋找它們!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八大行星,有的行星沒有衛星,最多的行星擁有超過69顆衛星
    宇宙有兩個基本的特性,一是物質性,宇宙是有各種天體組成的,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星雲、星際物質等等;二是運動性,宇宙是在不斷的運動之中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宇宙中的各種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從而形成了天體系統。
  • 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 木星的衛星為什麼那麼多?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顯示了圍繞木星運行的眾多衛星中的4顆,這顆行星為什麼有這麼多衛星呢?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7日消息,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但有幾十顆天然衛星圍繞著木星旋轉。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一向以衛星數量眾多著稱,並且不斷有新成員被發現。
  • 月球沒有大氣層,但太陽系有7顆衛星擁有大氣層
    雖然月球沒有大氣層,但太陽系有7顆衛星擁有大氣層: 1.木衛一,是木星的衛星,平均半徑1821.5公裡。有數百座的活火山,是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天體,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
  • 海王星衛星家族,共擁有十四顆衛星,海衛一和海衛八是最大的兩顆
    八大行星中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其餘六顆行星目前已知的衛星數量總共為205顆,其中地球只有一顆衛星,那就是月球,火星擁有兩顆衛星,木星擁有79顆衛星,土星擁有82顆衛星,天王星擁有27顆衛星,海王星擁有14顆衛星。
  • 土星新添二十顆新衛星,超越木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
    在太陽系中最為常見的天體有三類,分別是恆星、行星和衛星,太陽系中恆星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內部核聚變反應不斷向外釋放能量的「太陽」。太陽系中的行星有八顆,我們稱為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此外還有許多矮行星和小行星。衛星是指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隨著人類宇宙探索的深入,太陽系的衛星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水星和金星是沒有衛星的,我們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那就是月球,火星擁有兩顆個頭比較小的衛星。
  • 太陽系中唯一擁有磁場的衛星,冰殼下的海洋深度是地球的10倍!
    提到太陽系中各大天體被發現的時間,可能大家都會覺得不過是近代史以來幾百年的事情。不過,其中也有很多天體其實早在數千年之前,就已經被發現了,比方說木衛三。不過,天文學家對於木衛三的研究,卻是從20世紀末開始的,原因很簡單,它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遠了,而且即使古人發現過它,在當時也根本不清楚它是一顆圍繞著木星運行的天然衛星。
  • 衛星檢測到一顆紅矮星,正悄悄靠近太陽系,人類只剩150萬年!
    衛星檢測到一顆紅矮星,正悄悄靠近太陽系,人類只剩150萬年!地球就像是人類的保護傘,既為人類提供棲息地,還為人類供應大量的資源,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能無憂無慮的成長著。在整個銀河系中,還有無數的恆星,與太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行,這讓人心中不免擔心,在這麼多的星體中,有沒有一顆星體對地球有危險呢?不得不說這種擔心不是多餘的,因為銀河系中的恆星運動不是同步的,存在一定的相對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異常接近,有可能會產生碰撞。衛星檢測到一顆紅矮星,正悄悄靠近太陽系,人類只剩150萬年!
  • 太陽系四大神秘天體,其中「黑騎士衛星」是否是外星人的東西?
    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在太陽系中五大神秘天體。而對於太陽系來說,相信大家應該也知道一些信息,而對於太陽系我們人類也是了解的最多。但除了在太陽系內,人類知道的一些天體外,還有一些尚未發現的天體,以及一些比較神秘的天體。而接下來,咱們就一切來看看,在太陽系中的五大神秘天體,其實最為神秘的「黑騎士衛星」是否會說外星人的東西?
  • 地球為啥只有月亮一顆衛星?若有兩個衛星會怎樣?那樣麻煩就大了
    我們的地球只有月亮這一顆天然衛星,但是太陽系中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多顆衛星,其中火星有2顆,木星有79顆,土星有60多顆,天王星有30多顆,海王星有十多顆,只有地球是一顆。不過也許有的朋友要說如今的地球人造衛星就已經有了2000多顆,難道它們不算嗎?
  • 金星和水星為什麼沒有自己的衛星?
    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衛星是月亮,火星則有兩顆衛星,木星和土星多到難以統計,天王星海王星甚至被降級的矮行星冥王星都有自己的衛星,但唯獨金星和水星兩個卻沒有衛星,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從天體的形成過程中來看,無論是那種天體,只要其形成了球狀結構的,大都擁有過自己的衛星,也許很短暫,在天體成型後都墜入了母星,成為母星成長的一部分!現代天文理論認為,行星與恆星都起源於星雲,從原始星雲積盤中誕生的天體,或多或少的都有過吞噬自己衛星的原罪,唯一不同的是有沒有吞噬徹底!
  • 它們是太陽系的兩個衛星,存在海洋和降雨,可能會有生命存在
    而走出地球的夢想也很快實現了,1657年10月4日,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突破大氣層的束縛,進入了太空,拉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序幕。只有真正走出地球,我們才知道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渺小。在人類拉開探索宇宙的序幕之後,許多探測器也不斷離開地球,去往各個太陽系方向探索。可能有一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我們要花費巨量的錢財和資源去探索其它行星?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
  • 木衛三,太陽系已知最大的衛星,潛在的生命家園
    木衛三是木星周圍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木衛三大約有三千英裡寬,比水星還要大。如果木衛三圍繞太陽運行,它可以被當作是一顆行星,它大到足以被自身重力拉成一個球體。
  • 太陽系中處境危險的行星!其百年內會和多顆衛星相撞?
    天王星是太陽系當中的一顆行星,天王星的體積在太陽系行星當中排在第三位,它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天王星的主要大氣成分是氦和氫兩種元素,另外還有較少的由甲烷、氨、水組成的冰,以及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最冷的行星,它最低的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224度,從天王星的表面我們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冰,但是天王星似乎是太陽系當中運氣最糟糕的行星了。它圍繞太陽旋轉姿勢被人們稱為是酒鬼,另外最新的研究表示,在未來的一百年當中或許它的幾顆小型衛星會相撞。
  • 月球是一顆衛星,那什麼是衛星呢?科學家給出了嚴格的定義
    17世紀早期,在望遠鏡發明之前,人們只知道月球——一個圓的,神秘的天體,人們可以在夜空中凝視它。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天文學家發現月球並非地球人獨有,其他行星也有自己的「月球」——衛星。所以說,什麼是衛星呢?
  • 太陽系中的另一顆「地球」,滅霸的故鄉泰坦星
    說到這就得提到我們今天的主角「紫薯精」滅霸的故鄉泰坦星,泰坦星就是土星的第六顆衛星--土衛六,英文名稱"Titan"。約翰·赫歇耳在1847年出版的《在好望角天文觀測的結果》一書中把這顆新衛星命名為泰坦。
  • 太陽系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土衛六」全球地形圖繪製完成
    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同時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最關鍵的是科學家曾一度懷疑它是太陽系中給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天體,因為它是太陽系唯一一個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不僅如此,土衛六大氣的近99%組成是氮氣,是太陽系中惟一除了地球外的富氮星體。土衛六還是我們太陽系中除地球外唯一已知在其表面具有穩定液體的行星體。
  • 宇宙中發現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這顆星球就在太陽系
    大家好,我們在喝茶聊天的時候,可能時常會想,我們究竟是不是宇宙中唯一擁有生命的一顆星球呢?如果不是的話,其他的那些擁有生命的星球又,究竟在何方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火星一直是地外生命存在和人類移民的理想場所。但是,隨著一顆神秘的衛星面貌逐漸地被揭開,這種觀點漸漸地淡化了。
  • 除月球以外,地球竟然還有一顆不起眼的天然衛星,只有3.3米大
    在我們的認知裡面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整個太陽系裡面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了,它不僅作為地球的「陪伴使者」,還是地球的「保護使者」。地球之所以擁有安全的環境,很多時候是得益於月球對它的保護。數萬年以來,月球為地球擋下了各種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
  • 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那些爭先恐後奔向太空的衛星...
    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但為什麼會一個繞著另一個轉,而不是像蘋果那樣掉到地面上呢?是因為它們有一定的速度。如果沒有引力,物體將順著它的速度方向作直線運動,引力使它從直線偏離。牛頓在認真研究引力問題時,設想了一個用「牛頓炮」發射人造衛星的思想實驗。如下圖所示,位於高處的牛頓炮沿著水平方向射出一發炮彈,炮彈的初速度越大,便能夠射得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