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蒙太奇手法在文學創作中的應用

2021-02-19 銀河鐵路局地球分局

小綠碎碎念:我先說,字有點多。其實也不多,兩千多字,只是大家習慣了碎片化的閱讀,看長段落就會很累,我覺得這種習慣很危險,它阻礙了讀者對長難句的理解,長期下去人就沒有耐心去讀書了。

關於分段我挺糾結的,每個段落是一個中心思想,它就是不能分成很多短句。有的短句也並不能構成一個段落。但是微信文章大家又習慣閱讀短句式段落……反正我覺得這種閱讀習慣很危險,我暫時不想改成一句一段的排版方式。

01 

張愛玲除了作家身份之外也是優秀的劇作家,擅長在小說中使用鏡頭語言,給人以強烈的鏡頭感,所以讀者甚至可以從她的小說中看到具體的畫面、光影、特寫、運動軌跡等鏡頭語言。

關於蒙太奇,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將獨立的鏡頭以作者的意圖進行拼接,以激發引導觀眾的想法。我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什麼叫影視劇中的蒙太奇。

示例:

如何用鏡頭語言表現一個失憶的人恢復記憶?三個鏡頭就足夠了。

鏡頭一,展示她捂著頭痛苦掙扎;

鏡頭二,展示過去的生活片段;

鏡頭三,展示她想起往事後的震驚。

把這三組鏡頭拼在一起,就叫做蒙太奇。

我將以《金鎖記》為例來做個簡短的「拉片分析」,來欣賞一下張愛玲寫作中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法,或許大家可以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



02 具體示例詳解



示例一: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悽涼。

月光照到姜公館新娶的三奶奶的陪嫁丫鬟鳳簫的枕邊。鳳簫睜眼看了一看,只見自己一隻青白色的手擱在半舊高麗棉的被面上,心中便道:「是月亮光麼?」鳳簫打地鋪睡在窗戶底下。那兩年正忙著換朝代,姜公館避兵到上海來,屋子不夠住的,因此這一間下房裡橫七豎八睡滿了底下人。

分析:


鏡頭軌跡:天空的月亮——姜公館——窗邊的手臂——鏡頭上移,是鳳簫的胳膊——鏡頭拉遠,把滿屋子下人收到鏡頭裡,一個長鏡頭交代清楚故事背景,勾勒出寂寥的底色。




示例二:

七巧立在房裡,抱著胳膊看小雙祥雲兩個丫頭把箱子抬回原處,一隻一隻疊了上去。從前的事又回來了:臨著碎石子街的馨香的麻油店,黑膩的櫃檯,芝麻醬桶裡豎著木匙子,油缸上吊著大大小小的鐵匙子。漏鬥插在打油的人的瓶裡,一大匙再加上兩小匙正好裝滿一瓶——一斤半。熟人呢,算一斤四兩。有時她也上街買菜,藍夏布衫褲,鏡面烏綾鑲滾。隔著密密層層的一排吊著豬肉的銅鉤,她看見肉鋪裡的朝祿。朝祿趕著她叫曹大姑娘。難得叫聲巧姐兒,她就一巴掌打在鉤子背上,無數的空鉤子蕩過去錐他的眼睛,朝祿從鉤子上摘下尺來寬的一片生豬油,重重的向肉案一拋,一陣溫風直撲到她臉上,膩滯的死去的肉體的氣味……她皺緊了眉毛。床上睡著的她的丈夫,那沒有生命的肉體……

分析:

【小雙收拾東西】——【閨閣時光——上街買菜——生豬油——死去的肉體】——【屍體般的丈夫】。

三個鏡頭的連接均用相似場景進行轉場,下人穿梭著收拾東西和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類似,生豬肉的死亡氣息和殘疾丈夫的肉體類似,因此實虛實三者的轉換並不突兀,反而十分自然。

從現實追憶過去,最後又無可奈何回到現實,三個鏡頭營造出虛無感。



示例三:

 風從窗子裡進來,對面掛著的回文雕漆長鏡被吹得搖搖晃晃,磕託磕託敲著牆。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裡反映著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綠山水屏條依舊在風中來迴蕩漾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帘子已經褪了色,金綠山水換了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裡的人也老了十年。

分析:

這個更絕了,任何一篇論文裡都不能不提這一段。機位不變,只有鏡頭變焦,十年的時光就過去了,天才般的轉場。

不變的場景是謂「靜」,會給人呆滯感,因此張愛玲又加了一個「動」,即「帘子和屏條依舊在風中來迴蕩漾」,動靜結合,衝淡了固定機位的單調感,只能讚嘆一句張姐太牛了。




示例四:

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上。……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輕的時候有過滾圓的胳膊。就連出了嫁之後幾年,鐲子裡也只塞得進一條洋縐手帕。十八九歲做姑娘的時候,高高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去。喜歡她的有肉店裡的朝祿,她哥哥的結拜弟兄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喜歡她,也許只是喜歡跟她開開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們之中的一個,往後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七巧挪了挪頭底下的荷葉邊小洋枕,湊上臉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淚她就懶怠去揩拭,由它掛在腮上,漸漸自己幹了。

分析:

這又是一個長鏡頭+實虛實三鏡蒙太奇拼接,長鏡頭部分為:雞爪般的手指抓住鐲子——鏡頭上移至乾癟的胳膊,翠綠鐲子和乾枯手臂形成對比——由胳膊轉入「虛」,即懷念有著滾圓胳膊的青春時代——鏡頭上移至臉頰的一滴淚,最終回到「實」。這三個鏡頭用「手臂」進行連接。






03活學活用


後來我有把這個技巧用到蓋依林的文章裡去。蓋姐愛炫耀手,那就把簡訊、回憶、手這三個鏡頭串起來,看到豬哥簡訊是實,回憶是虛,手是實,同時「手」又可以作為三個鏡頭的轉場銜接,實虛實三段式結合,一個放下手機看手的動作,就可以體現她的心潮起伏。

運用實例:《反同邪教富婆與加油站鐵T的橘色戀愛紀實》第四回


合上手機,阿蓋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所有的記憶都湧來了。這麼多年,圖她身子的、求她看病的、鮮血淋漓惡瘡流膿的……太多了。都是些腥的臭的腌臢事。二十幾歲時她放縱青春,在香港、曼谷、紐約搔首弄姿縱情聲色過,也在佛寺和眼增師父面前頭破血流懺悔過,曾和名人學者高談闊論過,也在貧困潦倒時撿垃圾度日過……半輩子就這麼過去了。她從沒想過自己孤獨。

她抬起手臂,兩手伸向暗夜的虛空……尖尖的長指甲上塗著凌厲的紫色指甲油。她伸直了手,兩條白嫩鮮滑的肉慾長河,湯湯流進無涯的歲月。

我覺得我學得還不錯~你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跟著大師學寫作|解讀張愛玲《鬱金香》中「參差對照」手法的應用
    文|蘇米張愛玲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說中有著傳奇的故事,荒誕的人生,更有著蒼涼的基調,除此之外,她的寫作技法也是登峰造極,尤其是「參差對照」手法在小說中的運用,可以說是出神入化。本文以《鬱金香》為例,深入解讀「參差對照」手法與人物塑造中的關係,並探討「參差對照」手法在寫作中的應用。參差對照手法與人物塑造首先來談談什麼是對照?
  • 這些電影中經典的蒙太奇手法了解一下!
    蒙太奇多運用於專業的電影領域,是一種視頻剪輯手段;在影視藝術中,蒙太奇是指電影創作中的剪輯組合,當不同的鏡頭拼接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意義。這就是蒙太奇的魅力所在,選擇不同的蒙太奇手法,同樣的鏡頭片段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會產生不同的主題以及劇情。
  • 蒙太奇式的思維模式如何運用到產品中?
    蒙太奇就是利用聯想、虛擬、朦朧的表現方法,通過藝術性的組織、剪輯以表現人們真實、無法描述的內心活動,社會生活以及思想感情。其多用於電影創作、畫作、文學創作、廣告等方面,將信息通過人們的視覺神經傳遞給大腦,再經過大腦的邏輯加工將無法言明的思想表達出來。如何才能將蒙太奇的思想運用到產品中呢?
  • 以《南極大冒險》為例:分析蒙太奇的三種表現手法及實際應用
    電影中,最基本的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是蒙太奇,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手段。 今天,我將以《南極大冒險》為例來簡單分析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分析其帶來的獨特魅力所在。 一、什麼是蒙太奇?
  • 在新聞寫作中借鑑文學手法的技巧分析
    摘要:新聞寫作中,對文學手法的借鑑與應用,可以促進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之間的有效融合,促進新聞傳播效果及文學價值的有效提升。基於此,本次研究就新聞寫作中借鑑文學手法的技巧進行分析,首先介紹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之間的差異性,進而探討新聞寫作中對於文學手法及創作技巧的借鑑與應用方法。
  • 任茹文丨後期張愛玲的文學場與創作動力學
    1 將研究重心放在張愛玲的後期創作並得出學術新觀點的文章,如李憲瑜《論張愛玲後期創作的『改寫』現象——以『惘然小說』為中心》(《中國現代文學叢刊》2017年第5期)和《張愛玲自傳三部曲與所謂晚期風格》(《湖南師範大學報》2012年第2期);程小強的博士論文《張愛玲晚期戲劇藝術論》和潘豔的專著《張愛玲美國時期的文學思想與創作》(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3年版)。
  • 蒙大奇手法:幾種主要表現形式(敘事蒙太奇)
    蒙太奇手法可以從敘事和表現兩個角度來區分:敘事蒙太奇是影視劇中最常用的敘事手法,它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係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引導觀眾情,敘事蒙太奇包含下述幾種表現形式:
  • 百年回眸,打撈張愛玲文學中的「港漂」印跡
    近日,在張愛玲曾經就讀的香港大學,由港大比較文學系、文學院及港大美術博物館UMAG聯合舉辦的「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在作家百歲冥壽之際推出。圍繞張愛玲的香港歲月,展覽呈現出她的求學生涯和早期文學創作的因緣。此番發掘和梳理的資料大多是第一次面世。展覽以原始檔案中張愛玲及其師友的資料文獻來全面展現她的港大生活。
  • 蒙大奇手法:幾種主要表現形式(表意蒙太奇)
    蒙太奇手法可以從敘事和表現兩個角度來區分:表現(表意)蒙太奇是以相連的或相疊的鏡頭、場面、段落在形式或內容上的互對照、衝擊,產生抒情、比喻、象徵的效果,引發觀眾的聯想,創造更為豐富的義。具體的方法就是通過蒙太奇手法,將2、隱喻蒙太奇幅畫面並列,而這種並列又必然會在觀眾思想上產生衝擊。隱喻手法往往將不同事物之間某種相似的特徵突現出來,以引發觀眾的聯魅,使作品獲得豐饒的審美內蘊。比如用山嶽象徵偉岸高大、花象徵美好、青松象徵不朽冰河解凍象徵春天到來、紅旗暗喻革命。
  • 文學鑑賞:淺析《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創作技巧和敘事手法
    1.2 第二人稱  第二人稱敘述在文學作品中很少單獨使用,這種敘述一方面能夠彌補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缺陷,同時能夠使讀者的情感得到升華。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第二人稱敘述是與第一人稱視角的混合使用。在小說中,敘述者經常變換角度,時而是「我」,時而是「你」。比如「接著我想跟她們談些有意思的事,可那簡直辦不到。
  • 聽書|細讀張愛玲《第一爐香》:一個高度電影風格化的開頭
    張愛玲作品集之《第一爐香》,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爐香》發表於1943年,是張愛玲從香港回上海後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張愛玲叩響上海文壇的處女作。同時,《第一爐香》也是非常具有文學能量的一部作品,無論是主題、風格、寫作手法,張氏風格已臻於嫻熟。
  • 張愛玲英文水平高,但國文卻考試不及格,難道她不喜歡傳統文學?
    當時民國就出了四大才子徐志摩、鬱達夫、邵洵美和戴望舒,他們四人都是極其有文採的人,對中國文學發展有著十分卓越的貢獻。除了才子之外民國也有四大才女,分別是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張愛玲更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女性傳奇人物。
  • 馬伯庸回應質疑:文學創作中有一種荒誕手法
    「我生怕讀者把它真的當成歷史來看,而忽略掉真正的意圖,所以襲用前賢手法,埋藏了一大堆與史實極不相符的梗,以此不斷地提醒他們,請疏離『歷史』本身。」 以下為原文: 文學創作中有這麼一種荒誕手法,它刻意使用不符合邏輯和常識的誇張表現方式,從而達到諷刺或隱喻的效果。它的醉翁之意並不在酒,真正的目標從來不是文本本身中所描寫的故事或人物,而是別有意圖。 這是一種充滿樂趣的創作體驗,但同樣也存在風險。它想要通過一個故事或一個場景表達另外一重意義,營造出「間隔」之效果。讀者卻未必與作者那麼有默契。
  • 乾貨丨學剪輯要懂蒙太奇,2019佳片《誤殺》蒙太奇大盤點
    蒙太奇一詞曾在這部電影中多次提出,不僅僅是對應了《蒙太奇》這一韓國電影,影片中也多次使用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今天就來盤點盤點《誤殺》中所使用的蒙太奇剪輯手法。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後來多應用於電影鏡頭的組接與剪輯。簡單來說,蒙太奇手法可以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
  • 「映氪學院」電影創作中對美術手法在作品中展現的要求都有什麼?
    在影視行業中,設計的方面眾多,像影視美術設計、影視概念設計以及影視中人物角色的選擇、場景的布置、特效、造型等,都需要詳細的設計出可食用性的展現。因此,電影創作中對美術手法在作品中展現的要求都有什麼?在一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它的美術屬性的體現被看作使整個影片水平的重要標誌,每一部電影都有專門的美術師在掌控作品光影、色彩、造型等元素。
  • 讀《第一爐香》張愛玲小說的兩把鑰匙,意義與意象在寫作中的應用
    還有就是張愛玲的語言修辭,她在作品中對意象的構建和通感修辭格這些文學藝術方面的魅力,它們是最能引起我閱讀興趣的關鍵內容部分,說起意象這個文學詞彙很多人都不是很在意,我在這裡用最直觀的方式來解釋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感染力。
  • 電影的第三次創作,你知道是什麼嗎?
    剪輯是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而產生的,運用剪輯手法,可以把若干的電影畫面組接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戲劇性場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蒙太奇段落。影片後期製作中,最重要的和最關鍵的第一環節就是影視剪輯。剪輯工作屬於影視片生產製作中的第三度創作。
  • 和許子東教授聊張愛玲 為什麼我們今天 依然愛讀張愛玲?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許子東教授是最早肯定張愛玲藝術價值的學者之一,他曾在網絡開設「細讀張愛玲」節目,頗受歡迎,近日由北京大學出版社集結成書。書中對張愛玲數部經典作品從主題、敘事、語言、意象、修辭等角度進行了抽絲剝繭式的文本細讀,輻射其家世、經歷、文學觀、歷史觀與文本接受諸方面,並結合整個現代文學史框架,重新定位了張愛玲在五四啟蒙文學和通俗文學兩翼下的獨異價值。
  • ...名校圍牆照亮更多人文學夢,張愛玲、魯迅研究專家上「中國文學...
    陳思和是國內公認的巴金、張愛玲研究專家,魯迅文學獎得主。嚴鋒則是在網絡上有大量粉絲的「網紅」教授,他對劉慈欣《三體》等科幻文學的評論,在科幻讀者群中,影響甚大。兩位名師在書展現場就講起了張愛玲《金鎖記》、阿城《棋王》、劉慈欣《三體》。
  • 意識流和意識流文學
    意識流文學一般都採用對主人公內心意識活動的忠實記敘,一篇完整獨立的意識流文章屬於記敘文體裁,但由於它特殊的表述形式和較為高級的表述技巧,暗合形散神聚的散文特徵,因此也常被當作散文來看待。意識流文學的表達方式讓它更適用於現代詩和小說的寫作,戲劇也比較適用,需要大量的現代主義創作手法輔助,比如影視劇中最常見的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