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意味著結束,也意味著開始。幾十天後,一大批可愛的寶寶將背上小書包,走進幼兒園。
到時候,一定會有這樣的場景:
千千萬萬個家中,寶寶們有的興高採烈迎接新生活,有的則一臉不高興,或又哭又鬧,不想去幼兒園,
幼兒園小班的教室裡,一群寶寶正在經歷人生第一次獨立面對新環境,面對集體生活。他們或洋溢笑容,或高聲哭叫,或瑟瑟發抖,或試探著尋找新夥伴,開始簡單的交流。
爸爸媽媽們,有的在為寶寶快速適應新生活感到開心,有的在為寶寶不想去幼兒園感到生氣又無奈。
在這寶貴的幾十天,爸爸媽媽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如何幫助與引導,讓寶寶愛上幼兒園?只需圍繞幾個關鍵問題展開。
作為寶寶的人生導師,爸爸媽媽首先要對寶寶上幼兒園有正確的認識,不要一開始就急切的想著能學多少個字,會做多少算術題。幼兒園的真正作用,是讓適齡寶寶融入集體,學習社會交往,學會適應環境,培養自理能力,讓寶寶在未來各種「競技場」裡有強大的生存能力。
提前參觀必不可少,但不只是看一看,要做情景引導。
在滑梯等玩樂設施中,可以對孩子說:「到時候你會和許多小朋友一起在這裡玩,高不高興?」
在教室中,可以對孩子說:「老師會給你們講故事,帶領你和小朋友們學習知識,比爸爸媽媽在家中帶你讀故事、帶你認字更有意思,期待你每天回到家講你看到的,講你聽到的,好不好呀?」
合理調節作息時間
很多寶寶入園前在家中萬千寵愛於一身,可以任性的晚睡晚起,不睡午覺。但是在進入幼兒園以後,有一項絕對不會更改的規則,就是集體睡午覺。
因此,在為寶寶選擇好了幼兒園以後,可以向老師要一份作息時間表,按照園所一日生活的流程,在家中針對性安排寶寶的早餐、加餐、午餐、午休、下午茶的時間,儘可能契合幼兒園的作息規律,幫助寶寶調節好生物鐘,減少新入園的生理不適。
這不單是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更是讓孩子成年後具有自律意識和能力,懂得愛惜身體、珍惜生命的第一堂自修課。
學會簡單的自理能力
一定要教會寶寶自己吃飯、提褲子、穿鞋子,這不是為了給老師減輕負擔,而是鍛鍊孩子的大運動能力、精細動作能力,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識,強化自我認知。
當孩子有意識的自己拿起勺子吃飯時,他的手腕,手指,包括頭,頸,嘴都處於一個專注的配合狀態,他開始逐步理解吃飯是「我」的工作,我能自己吃飯是一件會得到老師表揚的事情,是一個了不起的能力。
「在幼兒園裡,我能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是我必須會的事情。
在學校裡,我能自己聽課,自己寫作業也是我必須做的事情。
工作以後,我能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能養活我自己,同樣是我必須會必須做的事情!」
這是人生最最粗淺的「自理能力」,而這項能力的自我覺察,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在幼兒園期間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吃飯穿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清晰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
儲備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
多數孩子在三歲以前,家庭環境和成員是比較單純的,不會有很多機會和大量人群打交道,即便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耍,也會有家長陪伴在身邊,很少需要孩子主動與外人「打招呼」。
兩歲以後,孩子語言能力逐步完善豐富,可以適應與其他小朋友共同玩耍的環境,家長就需要有意識的教會孩子一些社交口語,讓孩子能夠學會和小朋友「打招呼。」
「你好,我叫小明,你叫什麼名字?」
「我能不能和你一起玩?」
「我們拉拉手好不好?」
這些定式化的口語,家長可以在家和孩子多做練習,可以利用家中的玩偶做練習,也可以在遇到其他小朋友時,鼓勵孩子去做第一次的嘗試。在經歷不斷的嘗試,被接納,被拒絕等各種經歷以後,孩子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打招呼語言,社會交往能力更加嫻熟,能夠迅速在幼兒園裡找到新夥伴,好朋友,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愛上幼兒園。
切忌在孩子入園前,用玩笑的口吻對孩子說:
「再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等你上了幼兒園了,就沒人這麼慣著你了。」「你去幼兒園會害怕嗎?有人打你怎麼辦?吃不飽飯會找老師嗎?」
無需做深入的分析,大家都能理解,這些對話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心理暗示和影響——幼兒園就是被管教的地方,幼兒園裡沒人愛我,幼兒園會有小朋友打我,不管怎樣我都不會去上幼兒園。
確定孩子入園時間以後,最好能帶著孩子一起去挑選小書包、小水杯、臥具、寢具等,在孩子挑選物品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上幼兒園的概念:
「這是我上幼兒園用的小書包。」
「這是我在幼兒園睡覺的小被子。」
「這是我在幼兒園畫畫用的蠟筆。」
如果父母對於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抱有一種深深的憂慮和擔心,孩子就會感受到其中深深的不安,對幼兒園充滿畏懼。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上幼兒園了,自己就可以大撒把了,什麼都不管了,那麼孩子感受到的就是被疏遠和拋棄,始終不願離開父母去幼兒園。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必須學會多少字,多少數學題,那麼孩子會感覺到壓力,而這個壓力來自父母,也來自幼兒園,所以,幼兒園是一個讓人厭倦抗拒的地方。
如果父母認可班級老師,在和孩子聊天時,總能愉快的發現老師的好;熟悉園所班級常規,能夠主動去遵守;抱有極大的熱情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這樣的情緒感應,孩子就會跟隨父母的感受,深深的愛上幼兒園。
如上都是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後必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感受到上幼兒園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新奇有趣的。
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適應一個又一個新的「幼兒園」,即便是讀到大學,依然是在適應新環境、新朋友、新規則。
所以,從小教會寶寶調節作息時間,學會生活自理,提升交往能力,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是為人生的每一次啟航所做的完善的準備工作。
(本文內容節選自公眾號「在左o在右」,原作者譚芳老師,親子指導師,兒童情商指導顧問。)
關注【小虎教談】,解開教育困惑,回歸教育本真,共同守護孩子的成長。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