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這樣做,讓新入園寶寶乘風破浪

2020-09-03 小虎教談

暑假,意味著結束,也意味著開始。幾十天後,一大批可愛的寶寶將背上小書包,走進幼兒園。

到時候,一定會有這樣的場景:

千千萬萬個家中,寶寶們有的興高採烈迎接新生活,有的則一臉不高興,或又哭又鬧,不想去幼兒園,

幼兒園小班的教室裡,一群寶寶正在經歷人生第一次獨立面對新環境,面對集體生活。他們或洋溢笑容,或高聲哭叫,或瑟瑟發抖,或試探著尋找新夥伴,開始簡單的交流。

爸爸媽媽們,有的在為寶寶快速適應新生活感到開心,有的在為寶寶不想去幼兒園感到生氣又無奈。

在這寶貴的幾十天,爸爸媽媽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如何幫助與引導,讓寶寶愛上幼兒園?只需圍繞幾個關鍵問題展開。

寶寶上幼兒園為了什麼?

作為寶寶的人生導師,爸爸媽媽首先要對寶寶上幼兒園有正確的認識,不要一開始就急切的想著能學多少個字,會做多少算術題。幼兒園的真正作用,是讓適齡寶寶融入集體,學習社會交往,學會適應環境,培養自理能力,讓寶寶在未來各種「競技場」裡有強大的生存能力。

怎樣讓寶寶熟悉幼兒園?

提前參觀必不可少,但不只是看一看,要做情景引導。

在滑梯等玩樂設施中,可以對孩子說:「到時候你會和許多小朋友一起在這裡玩,高不高興?」

在教室中,可以對孩子說:「老師會給你們講故事,帶領你和小朋友們學習知識,比爸爸媽媽在家中帶你讀故事、帶你認字更有意思,期待你每天回到家講你看到的,講你聽到的,好不好呀?」

做好哪些準備能讓寶寶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合理調節作息時間

很多寶寶入園前在家中萬千寵愛於一身,可以任性的晚睡晚起,不睡午覺。但是在進入幼兒園以後,有一項絕對不會更改的規則,就是集體睡午覺。

因此,在為寶寶選擇好了幼兒園以後,可以向老師要一份作息時間表,按照園所一日生活的流程,在家中針對性安排寶寶的早餐、加餐、午餐、午休、下午茶的時間,儘可能契合幼兒園的作息規律,幫助寶寶調節好生物鐘,減少新入園的生理不適。

這不單是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更是讓孩子成年後具有自律意識和能力,懂得愛惜身體、珍惜生命的第一堂自修課。

學會簡單的自理能力

一定要教會寶寶自己吃飯、提褲子、穿鞋子,這不是為了給老師減輕負擔,而是鍛鍊孩子的大運動能力、精細動作能力,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識,強化自我認知。

當孩子有意識的自己拿起勺子吃飯時,他的手腕,手指,包括頭,頸,嘴都處於一個專注的配合狀態,他開始逐步理解吃飯是「我」的工作,我能自己吃飯是一件會得到老師表揚的事情,是一個了不起的能力。

「在幼兒園裡,我能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是我必須會的事情。

在學校裡,我能自己聽課,自己寫作業也是我必須做的事情。

工作以後,我能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能養活我自己,同樣是我必須會必須做的事情!」

這是人生最最粗淺的「自理能力」,而這項能力的自我覺察,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在幼兒園期間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吃飯穿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清晰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

儲備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

多數孩子在三歲以前,家庭環境和成員是比較單純的,不會有很多機會和大量人群打交道,即便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耍,也會有家長陪伴在身邊,很少需要孩子主動與外人「打招呼」。

兩歲以後,孩子語言能力逐步完善豐富,可以適應與其他小朋友共同玩耍的環境,家長就需要有意識的教會孩子一些社交口語,讓孩子能夠學會和小朋友「打招呼。」

「你好,我叫小明,你叫什麼名字?」

「我能不能和你一起玩?」

「我們拉拉手好不好?」

這些定式化的口語,家長可以在家和孩子多做練習,可以利用家中的玩偶做練習,也可以在遇到其他小朋友時,鼓勵孩子去做第一次的嘗試。在經歷不斷的嘗試,被接納,被拒絕等各種經歷以後,孩子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打招呼語言,社會交往能力更加嫻熟,能夠迅速在幼兒園裡找到新夥伴,好朋友,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愛上幼兒園。

增強寶寶的入學榮譽感

切忌在孩子入園前,用玩笑的口吻對孩子說:

「再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等你上了幼兒園了,就沒人這麼慣著你了。」「你去幼兒園會害怕嗎?有人打你怎麼辦?吃不飽飯會找老師嗎?」

無需做深入的分析,大家都能理解,這些對話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心理暗示和影響——幼兒園就是被管教的地方,幼兒園裡沒人愛我,幼兒園會有小朋友打我,不管怎樣我都不會去上幼兒園。

確定孩子入園時間以後,最好能帶著孩子一起去挑選小書包、小水杯、臥具、寢具等,在孩子挑選物品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上幼兒園的概念:

「這是我上幼兒園用的小書包。」

「這是我在幼兒園睡覺的小被子。」

「這是我在幼兒園畫畫用的蠟筆。」

父母要對幼兒園抱有同樣的熱愛之情

如果父母對於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抱有一種深深的憂慮和擔心,孩子就會感受到其中深深的不安,對幼兒園充滿畏懼。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上幼兒園了,自己就可以大撒把了,什麼都不管了,那麼孩子感受到的就是被疏遠和拋棄,始終不願離開父母去幼兒園。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必須學會多少字,多少數學題,那麼孩子會感覺到壓力,而這個壓力來自父母,也來自幼兒園,所以,幼兒園是一個讓人厭倦抗拒的地方。

如果父母認可班級老師,在和孩子聊天時,總能愉快的發現老師的好;熟悉園所班級常規,能夠主動去遵守;抱有極大的熱情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這樣的情緒感應,孩子就會跟隨父母的感受,深深的愛上幼兒園。

如上都是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後必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感受到上幼兒園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新奇有趣的。

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適應一個又一個新的「幼兒園」,即便是讀到大學,依然是在適應新環境、新朋友、新規則。

所以,從小教會寶寶調節作息時間,學會生活自理,提升交往能力,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是為人生的每一次啟航所做的完善的準備工作。

(本文內容節選自公眾號「在左o在右」,原作者譚芳老師,親子指導師,兒童情商指導顧問。)

關注【小虎教談】,解開教育困惑,回歸教育本真,共同守護孩子的成長。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寶寶入園第一天,聰明媽媽這樣做,孩子愛上幼兒園
    寶寶入園新挑戰寶寶第一天進幼兒園,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第一天狀況百出很正常:*分離焦慮第一天入園,離開媽媽、離開熟悉的家,來到陌生的環境,寶寶情緒會出現波動,出現哭鬧、粘人、膽小、愛發脾氣等表現。家長要提前給孩子做好入園準備,比如讓孩子提前學會獨立吃飯、上廁所等技能,這樣就不會害怕孩子在幼兒園不會吃飯、上廁所了;相信老師,可以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多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多向有經驗的家長取取經。
  • 新入園的寶寶第一月都在幼兒園做哪些事情
    寶寶入了幼兒園,很多爸媽在家是各種坐立不安,擔心寶寶吃沒吃好,睡沒睡好,和小朋友相處的怎麼樣?為了讓所有媽媽在家不要有太多的顧慮,齊麗娟老師把幼兒園的小班的一些情況,講給新入園寶寶的爸爸媽媽們,不要過度擔心,其實寶寶的幼兒園生活很有條例。
  • 孩子入園早知道,爸爸媽媽心裡早準備
    我們作為父母,是不是要提早根據幼兒園的一些作息來幫助孩子調整,這樣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入園。 另外,入園以後,孩子會出現哪些焦慮或者階段呢?老師會怎麼處理呢?作為父母,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所以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講一講孩子要上幼兒園以後,家長的一些擔心,希望能幫助到爸爸媽媽,也能讓孩子提早做好準備。
  • 寶寶入園焦慮怎麼辦?媽媽注意這六點,寶寶輕鬆入園
    今天和朋友聊起九月份寶寶要去幼兒園的事情。我家寶寶馬上三歲了,九月份可以去上幼兒園小班了。到時候我就可以想做啥就做啥了,身邊沒有小尾巴了。朋友聽了我的話,笑著直搖頭,她分享了當初寶寶剛上幼兒園那會兒的場景:寶寶每天早上撕心裂肺地哭鬧,狠著心硬是把他送到了幼兒園門口,寶寶又抱著腿不肯撒開,直到強行掰開他的手。
  • 為了避免寶寶的「入園症候群」,家長需要做哪些準備?
    送寶寶去幼兒園不僅是對寶寶的考驗,也是對爸爸媽媽的考驗。從未離開過父母的寶寶,初次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和人群中生活,難免會產生不安全感。在送寶寶入園之前要做哪些準備?寶寶入園會遇到哪些問題?應該如何面對、如何解決呢?在寶寶入園前,爸爸媽媽要對這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 乘風破浪的爸爸
    父職教育是杭州市景成實驗幼兒園的特色之一,爸爸挑戰日活動也是幼兒園的傳統遊戲項目,深受爸爸和寶寶們的喜愛。這個學期,由於疫情的原因,家長們不能入園和寶貝們一起遊戲,不過,永清小班組進行了一次「雲上」挑戰日,爸爸和寶貝們在家裡進行挑戰。挑戰日首先挑戰的是爸爸們的智慧,這次的主題是「玩轉泡沫墊」,小小的泡沫墊能怎樣玩?
  • 開學季入園哭鬧?媽媽必知的寶寶入園指南,從容解決分離焦慮
    媽媽們是不是都已經送寶寶入園了呢?入園,是每位寶寶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不少寶寶在入園前都會哭鬧不止,尤其是第一次入園的寶寶,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那媽媽們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過度,更好得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 新入園寶寶會哭鬧,家長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減少哭鬧愉快入園
    新入園寶寶會哭鬧,家長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減少哭鬧愉快入園本文作者 | 夢雨(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禁抄襲和看到這樣的情景,在班級門口孩子抱著媽媽的腿不放手,或是摟著媽媽的脖子不下來,哭著說,媽媽我不去幼兒園我要和媽媽回家此時此刻,家長的內心很難過也很糾結,到底是哄好孩子再走,還是不哄把孩子交給老師後走掉呢?
  • 寶寶入園,媽媽須知
    我女兒入園真的是出乎我意料,老師最後畢業點評都說她是唯一一個入園沒有哭畢業大哭的孩子。說的誇張了,並且我不認為不哭是好事,哭是壞事。但是確實我的女兒是入園非常順利,焦慮非常小的。她帶著欣喜和憧憬入園,因為之前我和爸爸給她做了一些心理疏導,也注入了強大的愛與支持。
  • 寶寶秋季入園準備
    9月開學季,一些要上學的小朋友該傷心了,已經習慣了每天在家玩耍、蹦極,有時候或許還跟著爸爸媽媽出去玩,暑期生活可快活了。但快樂不知時日過,就要開學啦,各位家長可要開始為寶寶秋季入園做準備咯!  1、心理準備。與其在臨近入園的2個星期前讓寶寶調整好身心狀態,還不如平時就讓他們多和別的孩子玩耍,讓他們的性格更外向。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新生入園,許多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操碎了心的爸爸媽媽們為什麼會有入園焦慮?缺乏在新環境中的安全感。幼兒在入園前已經明確地建立起了對自己父母、親人的信任,對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則是完全陌生的。對幼兒來說,幼兒園裡的人和周圍的環境充滿不確定感,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必然要求回到熟悉的可信任的父母身邊,表現為一種逃離行為和對自己的及熟悉的物品的依賴。
  • 孩子馬上入園?穩準狠地給寶寶做一個集中入園準備
    答案是1歲以後,你可能會覺得,提前2年做入園準備誇張不誇張?其實從1歲以後我們對寶寶做的各種能力的引導,都是在給他入園步入小社會做準備。這些都是寶寶get不到的點。如果我們能經常帶著寶寶到他即將去的幼兒園周邊走走看看,慢慢的寶寶就能知道,每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會送他們來到幼兒園,放學的時候都會把他們接回家,小朋友在操場上可以做遊戲,但是也要聽從老師指揮,這些能力是只有孩子親眼看到才能掌握的。
  • 寶寶什麼時候適合入園?原來,入園不僅要看寶寶的年齡
    在考慮寶寶的入園問題時,爸爸媽媽需要了解的一個問題就是:寶寶什麼時候適合入園?通過前面的內容大概可以知道,寶寶入園除了要考慮寶寶的年齡之外,還要視寶寶自身的能力以及家庭因素而定。年齡寶寶應該幾歲入園,要看爸爸媽媽給寶寶選擇的幼兒園是什麼性質。私立幼兒園並沒有確切的最佳入園年齡。如果爸爸媽媽想讓寶寶入讀私立幼兒園,那麼,寶寶在3歲左右就可以入園了。
  • 寶寶到了入園年齡,家長要做這些準備,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
    其實就像我們換了一個新工作,或者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突然去上班了是一個道理,突然換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就算大人也是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何況一個孩子呢?孩子即將到了入園年齡,家長最好和寶寶提前做演練,比如角色扮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家庭成員扮演幼兒園的班主任啊,生活老師啊,保安啊等等,讓孩子知道幼兒園的大概都有什麼崗位,每個崗位都有什麼分工,這樣孩子在想喝水或者要加飯的時候知道找哪個老師。
  • 入園第一天,兒子走後爸爸痛哭,家長如何告別才能減少焦慮?
    文|福林媽咪迎來了開學季,很多幼兒園也會在9月1日正式開學,之前一直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可能已經習慣了,但是對於新入園的孩子來說,那一天恐怕是不好過的。幼兒園門口留意一下的話,寶寶哭得「撕心裂肺」就像爸爸媽媽不要他了一樣,爸爸媽媽呢?忍不住的就跟孩子一起哭,忍住的,就等孩子入園後,一個轉身偷偷抹眼淚。
  • 來看看寶寶入園第一天媽媽感言 &寶寶的心情說說
    來看看寶寶入園第一天媽媽感言 &寶寶的心情說說時間:2020-09-01 23: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來看看寶寶入園第一天媽媽感言 寶寶的心情說說 又到開學季,還記得去年寶寶開學後,入園的第一天很多媽媽都會時刻牽掛著寶寶,來重溫去年寶寶入園第一天媽媽們的感言吧
  • 「媽媽,我不要去幼兒園」看看心理學家如何應對寶寶入園分離焦慮
    媽媽,去買最新鮮的菜,等寶寶放學回來吃香噴噴的晚飯哦~ 媽媽愛你! 媽媽去上班,寶貝上幼兒園,我們兩個都能做自己的事兒呢!親愛的寶貝晚飯見!媽媽愛你! 比如:「媽媽會在你午睡醒後吃完點心後就來接你哦!」 儘量不要遲到去接孩子,孩子看著別的孩子都接走了,心裡又會害怕媽媽是不是不來接我了,不要我了,這樣可能又會激發孩子的不愉快情緒。 跟孩子道別後要果斷的離開。不能因為孩子一哭心軟就抱回去了,那麼孩子將學不會融入集體中,放手讓孩子探索新環境。
  • 入園季,您和寶寶準備好了嗎?附:幼兒入園準備攻略
    寶寶小的時候,盼著趕緊長大去上學的老母親,此時又開始各種焦慮:寶寶還不能獨立吃飯、上廁所怎麼辦?會不會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第一次長時間和爸爸媽媽分開,能習慣嗎?寶寶不願意去幼兒園咋整?這個過程一定循序漸進,剛開始爸爸媽媽可以選擇離開一小會兒,告訴孩子媽媽要出門買東西,買完東西就回來;慢慢的可以離開更久一點。
  • 入園吃不好睡不好?避免寶寶入園焦慮,家長早做這3個準備
    每到入園季,經常會有這樣的場面:寶寶大哭著抱著媽媽的大腿,大哭道「我不要上學,我要回家」媽媽們眼淚含眼圈,趁孩子不注意逃走,躲在孩子看不見的角落裡偷偷抹眼淚……入學對於寶寶和家長而言,都是難捨難分,但如果這份焦慮持續下去,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 寶寶入園之前,家長準備工作做得好,寶寶少遭罪,入園也更順利
    文丨圖圖爸爸8月那會兒,貝貝就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了,而貝貝的媽媽,也一直都在給貝貝物色合適的幼兒園,畢竟幼兒園將會伴隨貝貝度過多年的時間,幼兒園的優質性是必須要考慮的。但是這次,貝貝發現媽媽帶自己走的路線不一樣了,不過貝貝並沒有表示什麼疑問,而是覺得可能是媽媽想要帶自己到另外一個新地方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