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迎來了開學季,很多幼兒園也會在9月1日正式開學,之前一直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可能已經習慣了,但是對於新入園的孩子來說,那一天恐怕是不好過的。幼兒園門口留意一下的話,寶寶哭得「撕心裂肺」就像爸爸媽媽不要他了一樣,爸爸媽媽呢?忍不住的就跟孩子一起哭,忍住的,就等孩子入園後,一個轉身偷偷抹眼淚。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對於上幼兒園根本不恐懼,表現得比家長還好,反倒是家長忍不住要哭。
看過一個視頻,爸爸開車帶著媽媽一起去送兒子上幼兒園,孩子送走後,媽媽上車,但明顯有些難過不想說話,爸爸就在跟孩子奶奶打電話報平安,可是爸爸說著說著就大哭了起來,電話那頭的孩子奶奶聽到自己兒子大哭,也跟著哽咽了起來,剩下原本傷心的媽媽心情複雜,哭笑不得,最後掏出手機錄下爸爸痛哭的這一幕,還一直安慰著爸爸。
原本以為「分離焦慮」是寶寶的專利,沒想到,幼兒園開學這一刻,家長的焦慮要高於孩子,有的家長還會「爬牆頭」看自己的孩子,讓人忍俊不禁。
記住,如果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會把這種感受帶給孩子。
爸爸媽媽的這種焦慮可以理解,畢竟從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的這段時間,孩子幾乎天天在家,一看到爸爸媽媽就黏著,但是當孩子踏進幼兒園的那一刻,爸爸媽媽會有多方面的感受。
①覺得孩子長大了,要脫離自己了;
②不知道幼兒園老師好不好,是否可以吃得好睡得好;
③會不會被欺負。
大人們總是想得多,但孩子通常是不知道的,之所以孩子也會哭,多數情況是爸爸媽媽在入園前的表現,不自覺地將這種焦慮帶給了孩子,所以,除了在入院前做足準備,還要讓孩子了解幼兒園是什麼,(可以看一下之前的文章,孩子入園,別簡單要求他「聽老師的話」,這幾點媽媽要說到)讓寶寶具備一些自理能力外,入院當天,爸爸媽媽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爸爸媽媽越是跟寶貝親親抱抱,越會讓寶寶和自己焦慮
媽媽愛你3000遍,但幾百次的親親抱抱和再見,只會延長和放大自己和寶貝的悲傷。讓彼此更不想分開。
很多爸爸媽媽在寶貝入園前會做好多心理準備,為了讓孩子更能接受幼兒園,但是真到了入園的這一天,卻是家長在不斷地要跟孩子親親抱抱做約定,不非延長了寶貝的悲傷情緒。還有一些家長,老師明明安撫好了孩子的情緒了,卻要隔著幼兒園的圍欄偷偷看孩子,這時候如果被孩子看到了,孩子悲傷的情緒又會「捲土重來」。
「長痛不如短痛」話糙理不糙,所以跟孩子告別要做到快速堅定
首先,家長不要將孩子交給老師後就偷偷走掉,這會讓寶寶覺得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
很多家長不忍心看孩子難過的小眼神,於是選擇把孩子交給老師後偷偷走掉,但是這樣只會給孩子一個錯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其次,不妨給寶寶一個「魔法小親親」
親親寶貝的手掌心,告訴他:要是想媽媽了就把手放在小臉上。
寶貝會相信爸爸媽媽說的話,這也是一種暗示,可以讓寶貝更有安全感。尤其在寶貝午睡的時候,小手靠近自己的小臉蛋,就會覺得是媽媽陪在他身邊,也能安心地睡去了。
雖然這樣做,也不能阻擋孩子對未知的恐懼,但要讓寶貝知道,爸爸媽媽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著他,讓他去邁向成長的新階段。
最後,還可以跟孩子做個約定
錯誤約定案例:媽媽下午第一個來接你,媽媽五點就來接你。
這樣做,孩子只會一直盼望著媽媽來接自己,而忽略了如何去快樂地度過在幼兒園裡的一天,也會覺得每分每秒都難熬,從而體驗不到在幼兒園裡的樂趣。
正確的約定:等你乖乖地和小朋友玩耍,睡好午覺,吃了晚飯,媽媽就來接你了。
這樣做孩子不僅會嘗試跟小朋友玩,還會開始對睡午覺有期待,對吃晚飯有期待,這樣的一天可能會過得更平穩一些。
但是孩子也許還是會哭,因為新入園的小朋友,不可能所有的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即使你的寶貝不哭,別的小朋友一哭,就會帶動起他悲傷的情緒,但是,爸爸媽媽們,成長不就是如此嗎?適當的狠狠心,才能讓他得到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