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 ,小叮噹覺得並不比錦裡、黃龍溪這些地方差,是四川的江南水鄉,可是卻人煙稀少,有人去過嗎?那就是成都的龍潭水鄉。成都市區30分鐘到達的冷門景點,可以說是成都的小江南,能一秒穿越到大唐、打卡紅樓夢劇照同款,關鍵還不要門票。
龍潭水鄉位於成都市區東北三環路外約1.8公裡的成華區龍潭總部經濟城核心區域,佔地面積220畝,總投資20億元,歷經4年時間打造,規模相當於周莊古鎮,是龍潭總部經濟城最大的配套項目,也是成都中心城區唯一利用活水資源打造的特色街區。
龍潭水鄉由金沙河、岷江河、錦江河、府河四條溝渠形成的環翠島、環秀島、環香島三個獨立島嶼組成,用來自江南的3000餘噸太湖石再現了蘇州園林的意境,23座江南小橋、5條主要步行街道和行舟、碼頭等景觀營造出獨具特色的水鄉風情。
據介紹,「龍潭水鄉」聘請了北京中華世紀壇的總設計師餘立博士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在建築風格上堅持「大融合」,具有「東西合璧、南北相融」的特點。以蘇州園林式建築為主體風格,有機融入川西民居元素,整體建築形態充分彰顯了南派建築的秀美與精緻。
此外,還在「世界第二大」銅門城樓、龍潭閣等標誌性建築上汲取了北派建築的恢弘與大氣,體現出文化交融的獨特風韻。在文化傳承上,龍潭水鄉注重中國古典文化與建築形態有機融合 ,將12條街巷分別以《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命名,對應每一釵的屬相,在街口設立從蘇州民間收集而來的12生肖石雕。
在風情街上的標誌性酒店、會所均以傳統「家府」命名,主街的青石板、經典建築的門窗等建築材料多取自華東民間、原汁原味移植而來。與很多以「水」為主題的特色街區不同,「龍潭水鄉」從東風渠引都江堰之水入城,以水為脈,臨水成街,水中廣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同時從華東專門訂製20餘只烏篷船投放運營,形成島橋相連、船行碧波、蓮生水上的步移景移的景觀。
走進景區,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高大氣派的景區入口,銅門石牆,目測高越七樓有餘。厚重的銅門兩邊對開,復古式的宮廷門戶,甚是威嚴。小河孱孱,石橋飛跨,烏篷輕蕩。
景區還有不少銅塑,希臘的豎琴美女、創作中的貝多芬,還有丹麥的美人魚,還有一個被壓迫的底層人民,銅塑銅色的皮膚,眼神中似乎蘊含了無數的滄桑,結實的雙臂拉起一輛黃包車正在為生活而奔走,坐在車裡的是一個年輕的西洋女子,寬大的帽子和蓬鬆的捲髮遮擋不住那股子高傲。
說這裡是成都的小江南真不過分,古色古香的蘇式建築,韻味十足的拱橋、河道,很像是走進了水墨畫裡。不止於江南水鄉,吊腳樓。朱紅和黃金的配色,隨手一拍都像是在故宮博物館打卡。初秋的黃葉更是巧妙的襯託,隨處一瞥都是一幅畫。
走過大唐感的宮殿,穿越到了《紅樓夢》裡的長廊。街巷都是以《紅樓夢》金陵12釵命名,拱橋、河邊還建了不少的涼亭,在光影下格外有詩意 。這裡還被稱作是成都的「清明上河圖」,13年就被納入了4A級景區,但結果如今進去根本不要門票。沿河的店鋪都稀稀落落,感覺像是被人遺忘的地方。偶遇到一個太陽好的午後,這裡才多點人影,曬太陽喝茶,還是很愜意的感覺 。
景區裡面的建築十分古典美,到處都是雕梁畫棟,三步一亭,五步一閣,處處都是小橋流水。細細的長廊有點迷你頤和園的味道。青石塊的路面和青灰色的牆面相印成趣。路面和樓上的竹子輝映,真的很有古典韻味。如果來成都旅遊,別忘了這個地方。
歡迎喜歡的朋友留下你們的印記,點讚,評論,收藏,轉發都可以。關注我,跟我一起遊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