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國考的同學還沒有入職,省考剛剛體檢完,兩撥人員應該都快進入工作崗位了吧!如果問你上岸之後的職級是什麼、上岸之後的晉升之路怎麼走,你知道該怎麼回答嗎?我猜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的吧,所以今天我們就整理了一下公務員的職級和晉升路徑,這可是關係到大家收入的東西哦,認真聽~
公務員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從入職時的懵懂無知到日漸嫻熟,不僅需要時間的歷練,更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提高站位,增強自己的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對此,我們要像一隻蝸牛一樣,不斷向上攀登,了解公務員的晉升路徑,朝著目標堅定前行。
2019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正式實施,根據該法律規定,為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推進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掛鈎制度,健全公務員激勵保障機制,《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也一併出臺。
對於職務我們不陌生,也就是是否擔任領導職務,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職級也就是公務員的等級序列,這是與領導職務並行的晉升通道,事關個人的工資,住房醫療等待遇,其中我們最為常見以及使用最多的是綜合管理類的,職級包含有27級。
由此可見,未來的晉升路徑可以有兩條,一條是走上領導崗位,在職務等級方面不斷提升,另外一條是憑藉工作年限,在職級方面實現和職務的對應,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
晉升職務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獲得提拔,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在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而晉升職級,需要的是時間、機會。除了一級和二級科員不受職數限制,其他級別的職級受到工作層級以及機關綜合管理類職位數量的制約,工作層級越高限制越小。
比如,中央機關一級、二級巡視員不超過機關綜合管理類職位數量的12%,其中,正部級單位一級巡視員不超過一級、二級巡視員總數的40%,副部級單位一級巡視員不超過一級、二級巡視員總數的20%;一級至四級調研員不超過機關綜合管理類職位數量的65%。
過去,基層公務員壓級情況太嚴重,基層公務員20年仍然是科員的情況普遍存在,關於擴大基層公務員晉級空間,搞職務職級並行的呼聲喊了很多年。如今,這一切終於實現。那麼職務職級並行到底是怎麼回事?與過去比到底有多大的優勢?
我們舉一個慄子吧!
1.本科畢業以後考上了公務員,試用期第一年。轉正後即為一級科員。
2.一級科員滿兩年,即符合晉升四級主任科員(過去的副科)的的條件。注意,這裡是沒有比例限制的,此時才參加工作滿三年。
3.四級主任科員滿兩年可以晉升三級主任科員。
4.三級主任科員滿兩年可以晉升二級主任科員(過去的正科)。這裡是有一定比例限制的,不過比例很大,正常情況滿足條件後可晉升。注意,此時參加工作剛滿7年。
5.接下來的晉升,與之前科員、副科的類似,只不過比例會小一些,晉升也會慢一些,具體請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原文。
總之,規定實施後的最低目標是:每一個努力工作表現優秀的公務員,就算一輩子沒有當官,就算一輩子都在鄉鎮,多數都能在退休的時候到達四級調研員以上的職位。(即以前的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