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孩子的大腦成長,親子關係是關鍵!這幾點你有做嗎

2020-12-15 藍珊育兒說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一個家庭迎來新成員後,生活的重心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子女教育是家庭中的頭等大事,但也有的母親會為此感到迷茫,感覺生完孩子後就是在為了孩子活著。

寶媽們帶孩子有時候確實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比如既要帶孩子,又要兼顧其他事情,身邊也每個人接手,難免負面情緒會影響親子間的關係。

其實父母為孩子付出,照顧孩子,同樣是可以獲得正向的情感力量的,家長們之所以會產生「為孩子而活」的想法。

其實還是沒有正確看待親子關係導致的。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僅能減少家長的不良情緒,還能促進孩子的大腦成長,有關和孩子相處的這些問題家長們都有注意嗎?

親子關係重要性

在孩子嬰幼兒階段,母親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溝通可以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儘管寶寶經歷十月懷胎後呱呱墜地,但從神經學角度看,嬰兒相當於一個「子宮外胚胎」,和母親之間依舊存在腦間聯結。

媽媽在孩子嬰兒階段會和孩子建立共享情緒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這時候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通過觸摸,對視,媽媽在嬰兒耳邊的耳語,通過腦間聯結,共享的情緒依舊能傳遞給孩子。

在《如何科學開發孩子的大腦》書中提到,兒童大腦的發育在新生兒階段會經歷爆炸式增長,在寶寶剛出生的一個月時間裡,新生兒的腦細胞增長速度超過20倍,1000億個腦細胞急速發展成1000萬億條連接,通過這些連接孩子能更好地感知世界。

親子間的腦間聯結是促進孩子感受外界的重要強化迴路,這時候的孩子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內心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外部感知,在進行生理上的反應外,孩子的喜怒哀樂是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的。

靜止臉試驗

當父母對孩子微笑或表達善意的時候,孩子會有感知並做出回應,這種腦部聯結是深層次的神經、心理通路,來自父母的情感力量有助於孩子大腦更多地接受來自外部的信息,影響孩子的情緒表達。

長期處於冷漠親子關係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出現問題,如缺乏安全感,不願表達,對父母缺乏信賴等等,反之積極互動的親子關係下。

孩子更樂於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同家長訴說,傾聽意見或尋求安慰,以此心理的負面問題會減少,成長路上家長也將扮演更為重要的參與者角色,而不是被孩子拒絕於心門之外。

發展心理學家艾德·特羅尼克(Ed Tronick)的經典「靜止臉試驗」驗證了嬰兒階段親子間情緒傳遞的影響。孩子雖然小但同樣會被情緒傳遞所影響,負面的情緒會導致孩子內心崩潰。

實驗中,媽媽最初在和寶寶玩耍,這期間嬰兒一直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保持愉悅,但一段時間後,媽媽換了一個狀態對待孩子,當發現媽媽一臉冷漠,沒有微笑也不互動後,寶寶最初還試圖去和媽媽互動,在無法得到反饋後。

寶寶的情緒開始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先是焦慮和不安,到最後直接崩潰大哭。短短幾分鐘孩子的情緒就出現了劇烈的變化,當然實驗過後,媽媽很快又恢復了常態安慰孩子,確保這段經歷不會給孩子內心留下陰影。

實驗結論,孩子需要更多回應,積極的回應能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而相比負面情感力量的回應,無回應對孩子的傷害最大。這不僅是簡單的情感需求滿足機制,還關乎神經生物學層面的需求。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聯結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溝通作為橋梁,一些父母雖然關心自己的孩子,但為了保持教育中的權威性會可以拉開和孩子的距離。

在進行溝通的時候也習慣於居高臨下,一些家長認為「和孩子做朋友」會失去家長權威。但事實上,平等的進行互動或能產生更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平等條件下的溝通能更容易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認可。

撫摸行為的情感交流

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聯結,從孩子成長階段來看是逐層遞進的,對於嬰幼兒階段的孩子,通過觸摸動作來和孩子進行交流是較為直接方式。

特蕾莎.卡普蘭在《生命最初的十二個月》中寫道:「撫摸對嬰兒來說幾乎是一種語言。」

父母和嬰兒之間的身體接觸,包括擁抱、親吻等能加深親子間感情,此外還有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一段時間給寶寶進行嬰兒撫觸操,能增進孩子的觸覺發育以及身體感知力。

等孩子大一些,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可以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個高度,這樣孩子能感受到平等和被尊重。平常的撫摸額頭,擁抱等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有效方式。

語言交流

語言交流其實可以很早開始,儘管一些家長認為嬰兒階段的孩子還聽不懂大人說話,但語言中傳遞的情緒即便是嬰兒同樣能感受到。

通過語氣寶寶或許比家長們想像中要有感觸的多,尤其是到1歲左右,語言就開始進入成型階段,這時候家長要有意識地不斷說話,來強化孩子的語言潛力。

孩子長大後,言語教育有了更多的「講究」,比如一味地嚴厲會導致孩子不願交流,因此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儘量溫和的語氣,眼神間的交流以及耐心的解答等等。

家長在交流中展現的配合度和釋放的善意都會作為一種訊號影響孩子,在得到積極回應後,一些行為將得到促進。比如很多孩子喜歡問為什麼,有的家長不厭其煩,有的家長引導孩子去思考,不同的回應,養育的孩子是大不同的。

孩子的腦連接隨著成長發育是在急速減少的,因此要想讓孩子的大腦良好成長,儘早和孩子開展積極的互動,保持大腦活躍,這不僅利於孩子的雙商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更是影響一生的事。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親子關係質量是關鍵,父母早知早受益
    幼兒時期是孩子大腦迅速發育的重要階段,6歲之前的教育叫做早期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階段。李岫雲說過:父母是孩子們啟蒙教師,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由家長進行,因此,高質量的親子關係也就成為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父母們早知早受益。
  • 父母想促進孩子的大腦成長,發展注意力、親子聯結、交流是關鍵!
    甚至很多父母內心都形成一種普遍的焦慮:「我做的夠不夠好?對不對?我的孩子落後了怎麼辦?」然而,孩子的大腦發展千差萬別,千人千面。這就決定了難找到一個標準的、可測量的、可操作的方法。這一切更增加了父母們的困惑:「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 如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親子關係、合理運動、合理膳食很重要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孩子的早期發展中,我們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多和他們進行語言的交流互動,多陪伴他們閱讀、遊戲等,給予他們多感官刺激,幫助他們積累大量的生活經驗基礎等,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大腦建立更精細的神經元交流系統,促進他們大腦的發展。
  • 家長做到這幾點,親子關係更上一層樓!|七巧板育兒堂
    爸爸媽媽們,日常生活中,你家的寶寶會有   以下↓↓↓這些表現嗎?寶寶們雖然年紀小,但也有自己的價值觀,應該得到父母的尊重,而相互尊重正是親子關係融洽的關鍵。父母尊重孩子,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這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親子之間也會保持著一個健康且積極的交流狀態,這樣即使遇到一些矛盾也可以迅速化解。
  • 音樂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如何啟蒙?這幾點至關重要
    無論孩子是不是音樂天才,資質如何,他都能夠從音樂裡獲得很好的成長價值。」——遊妍麗資深兒童音樂教育專家你知道嗎?而我們國內很多家長給孩子學音樂,都是從怕輸在起跑線的角度出發,很少有孩子認真感受過音樂,甚至來不及知道什麼是藝術。但其實,從小給孩子做音樂啟蒙,對大腦發育和能力培養都是有好處的。
  • 如何促進孩子與父親的親子關係,增加丈夫對家庭的責任感
    在大多數家庭裡,父母經常會問孩子,爸爸媽媽,你們更喜歡誰?父親和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離自己更近,但很多父親卻採取錯誤的方式來贏得孩子的好感。其實在父親的照顧下,孩子的成長是比較完美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獨立的,有能力的。
  • 培養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家庭做到這幾點,你家做到嗎?
    從這幾點入手就好。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是優於家庭中所有的關係,比如親子關係、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婆媳關係等等;而孩子在成長階段喜歡自我歸因,把家庭的一切不和睦以及爭吵等等問題都歸納到自己身上,有了爭吵他們就會很自責是不是因為自己引起的,所有就會出現不願意說話和恐懼社交等現象,這樣的後果是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 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方法很簡單,家長需要做好這4件事情
    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很多父母都習慣在這個時候用一些營養品或者輔食,給孩子進行補充,從而讓寶寶發育更完全。其實,這樣的方式現在看來並不可取,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生長除了要汲取必備的營養外,更重要的是思維和性格的培養,這才是影響大腦發育的關鍵因素。
  • 冷漠的親子關係對孩子影響大?家長不要忽視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又聰明,也都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但事實上,想要讓孩子獲得很好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親子關係。一、親子關係的重要性在《如何科學開發孩子的大腦》一書中講到:兒童的大腦發育比學術圈內外的人們想像的發生的更快,也更早。
  • 日常談話也能開發兒童大腦?家長用對方法,還能促進親子關係發展
    語言發展其實也是孩子大腦開始迅速發育的一個強烈信號,而在良好語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的大腦發育速度或者說程度都能夠被有力地推進。因此,作為家長的我們也需要有意識的去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對話這個簡單的方式來擴充孩子的詞彙量,開發孩子的大腦,讓孩子的智商能夠變得更高。
  •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這八個要點是關鍵
    這是個專注力缺乏的時代,有太多東西可以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效率低下;而對於成長中的孩子,缺乏專注力對他們今後學習、生活的負面影響更嚴重。確切來說這裡指的是有意識專注。孩子在兩歲前以無意識專注為主,之後隨著大腦的發育,他們漸漸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自然而然地發展出這種能力。這裡跟大家分享八大要點,不僅能培養專注力,還能增強親子之間的關係哦~
  • 傾聽孩子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
    最近接下了一個關於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的案例,這個案例具有代表性,同時也有借鑑意義,因此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來訪者是一位中學生的單身母親,離婚後一直帶著孩子獨自生活。這位母親很堅強,為了撫養孩子沒日沒夜地工作,此外自己還在周末打零工,這樣才能付得起孩子的學費與房租。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母親身上,所以這位母親的性格變得強硬、急躁、愛發脾氣,經常出現焦慮、抑鬱的不良情緒。
  • 直播回顧丨動力催眠如何改善親子關係
    本文節選自10月19日蔣莉老師直播微課《動力催眠如何改善親子關係》文字整理稿,內容有所刪減調整。談到親子關係,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理論非常多,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幫助家長朋友們建立和改善親子關係。那麼從動力催眠的角度,家長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和孩子更好地相處呢?
  • 要想孩子變聰明,千萬不能錯過孩子腦力發育黃金期,這幾點很關鍵
    導讀:要想孩子變聰明,千萬不能錯過孩子腦力發育黃金期,這幾點很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要想孩子變聰明,千萬不能錯過孩子腦力發育黃金期,這幾點很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也許你們之間有矛盾,也許你們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冷戰。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當我們看了《親子關係的重建》就會明白,這樣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有多大。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親子關係核心,和善而堅定,教養孩子的關鍵
    ,今天我們深入分享一下正面管教的核心關鍵「和善而堅定」。如何做到和善而堅定「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貫穿整個教養過程的則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帶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邊界意識是親子關係正向發展的關鍵
    "我是你媽,所以你應該……""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我有權利為你做決定。"維基百科的定義中,個人邊界是指個人創造的準則、規定和限度,個體以此來判斷什麼是合理、安全的,別人如何做是可接受的,當別人越過界限時自己該如何應對。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你知道嗎?其實《瓦爾登湖》的閱讀也可以通過遊戲來完成,其實電子遊戲是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形形色色的問題,有助於增強他們的能力。遊戲其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它可以融入教育,它可以重新定義學校。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的家庭在面對電子遊戲時,仍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也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和孩子在面對電子遊戲時,變得更加從容。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何管理電子遊戲,讓遊戲賦能孩子?父母如何做好過濾器,選擇好遊戲,跟孩子共遊?作者從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角度給出了詳細落地的建議。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的家庭在面對電子遊戲時,仍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