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現在幾乎影響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不斷更新的確診數字,手機上的新聞推送,各種外界影響多多少少都會造成焦慮甚至恐慌感。有些人甚至咳嗽一兩聲或者身體稍微有些不適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感染,有時候這種心理暗示甚至強到沒有辦法正常生活,甚至是恐慌症發作。
上周六發生的黑森州財長疑因抗疫壓力太大自殺,令人唏噓。
據黑森州檢察院與警方消息,當地時間28日上午,黑森州財政部長託馬斯·舍費爾(Thomas Schäfer)被發現死於霍赫海姆(Hochheim)地區的高速鐵路軌道旁,年僅54歲。經過全面調查,警方初步判斷這是一起自殺事件。
在他從政期間,舍費爾始終被視為一個雄心勃勃,目標明確,且高度自律的人。他的一位同事說,舍費爾就像是「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舍費爾生前最愛說的話中,有一句就是:「我不會讓壓力靠近我。」
這樣一位冷靜自持、行動力強、高度自律且政治前景光明的財政部長,在疫情帶來的巨大壓力面前也不堪重負。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新冠病毒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生理健康上的威脅,還有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為了打贏疫情陰影下的「心理戰」,在此分享兩份關於特殊時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指南。
歐洲精神健康中心在3月13日發布的一份指南中,列出了下列8條建議:
1. 從可信賴的渠道獲取信息
只從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委員會或者其他可靠的國家組織處獲取信息。不要相信通過發布錯誤信息來煽動不安與恐慌情緒的消息源。
2. 有限度地接收關於冠狀病毒疾病的新聞
持續關注最新消息、不斷刷社交媒體,會加劇憂慮情緒。因此應該有限度地接收關於疫情的新聞,將關注重心轉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來。
3. 照顧好自己
疫情之下,「照顧好自己」意味著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手頭上的事物,關注自己可控的事情,比如做好衛生措施,而不是一味關注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散步、冥想或者做運動都能夠幫助放鬆自己。尤其是在衛生部門工作的人,更應該關注自己的基本需求,在不值班的期間好好休息。
4. 保持聯繫,幫助身邊的人
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可以減輕壓力;與他們聊一聊自己的憂慮或感受,也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論對受助者,還是施助者都大有裨益。
5. 保持希望,正面思考
世衛組織建議人們應該有意識地閱讀積極信息,如關於感染了新冠肺炎又痊癒的人們的新聞。
6. 承認自己的感受
在這樣嚴峻的疫情之下,無論是挫敗、緊張、恐懼或悲傷,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緒波動。應該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感知它們,並且通過寫日記、和別人聊天、冥想等渠道發洩它們。
7. 和孩子談論目前的形勢
在應對病毒帶來的壓力和緊張情緒上,孩子們也需要幫助與支持。應當向他們解釋關於病毒的一些事實,展現出積極的態度,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憂慮,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心、關心與支持。
8. 獲取專業支持
聽取衛生部門專家們的防護建議,或者向專業諮詢機構尋求幫助。可以加入自助小組(Selbsthilfegruppen),大家一起分享有用的經驗。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