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商高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2020-09-07 玩勝體能

開學季,想必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名本地最好的幼兒園時候,會發現在面試過程中,家長要接受玩商考核。


在成為父母的這三年,你給孩子買了哪些玩具?一周陪孩子玩幾個小時?會和孩子在家玩什麼遊戲等等,這些都成了孩子入學面試的考核內容。


殊不知,玩商已經成為幼兒園入學的一道門檻,也成為現代父母的一個必備能力。


01 玩商是現代父母的必備能力

現在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出現的更多的就是「我不會玩, 你自己玩」。這是典型的父母玩商低的情況了。


陪孩子玩遊戲,對孩子來說,是儲智,也是借力。父母鼓勵孩子通過玩耍來探索這個世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多多學習知識,還可以讓他們愉快生活,與別人更能和諧相處。


能夠陪孩子玩遊戲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事實上,我們也不難發現,生活中那些其樂融融的家庭,父母都很擅長陪孩子玩遊戲,父母樂在其中,孩子幸福感爆棚。比如明星夫妻鄧超和孫儷,就是孩子們的最佳玩伴。


因為孩子對雞蛋感到好奇,孫儷就買來孵化器,調溫度,陪孩子一起精心「孵小雞」,一個月後,第1隻小雞出生了,趕緊拍下來,隨後又有小雞陸續出生,先後一共有15隻小雞出生。


而作為爸爸的鄧超,自己就是孩子們最好的玩具,他被孩子們塗上鮮紅的指甲油,還被扎辮子。甚至自己在家和孩子們玩真人版植物大戰殭屍,將頭上掛著泡腳桶,找出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給兩個孩子讓他們扔……玩得不亦樂乎。



孫儷說:工作再忙,孩子學業再緊張,也要多點時間一起曬太陽,一起運動,一起看書,一起旅行。


所以玩商不光是幼兒園入學的一道門檻,其實更多的是提高父母和孩子相處的能力。


玩商高的家長,是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在亢奮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時,通過玩耍,將語言學習、想像能力、社交能力、好奇心、毅力融入遊戲中。


讓孩子認識真、善、美,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周圍的世界。


玩商傳遞的是一種「玩」的生活方式。


02會玩,是孩子的正確成長方式


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道:


「我特別鼓勵孩子要會玩。最聰明的孩子,既會玩,也會讀書;


次聰明的孩子很會玩,但未必會讀書;會讀書、不會玩的孩子,很麻煩。」


會玩,才是孩子的正確成長方式。


如果留心觀察,你就會發現,每個班裡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王」;


這種孩子往往人緣特別好,號召力十足,小朋友們都以他馬首是瞻。


這類孩子可能學習成績不太好,但特別會玩,鬼點子也多,而他們長大以後,也比較容易在某個領域內取得成就。


小時候能帶著一群孩子玩,長大了也能帶著一群人工作。


每一個會玩的孩子,其實都是潛力股。


03會玩才能掌控未來


《全新思維》這本書裡面講過,人類已經從重視數理化的左腦時代進入了「右腦時代」。


在未來,世界是屬於那些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


這6種全新思維能力包括: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故事感、交響力、共情力。


玩商高的人,就是可以在玩樂和遊戲中更好的開發自己全新思維的能力。


未來許多工作,甚至複雜計算的工作都會被AI替代,提高玩商就是一種對探索能力和創造潛力的培養,這也將為孩子在未來人工智慧「橫行」的商業環境中找到立錐之地。


擁有高玩商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未來。


當然,玩並不是要你去逃避現實,24小時沉迷遊戲之中。


而是要像成長詞典詞條《402:玩商》中提到的那樣:學會用玩的角度去思考現實,發現生活的樂趣和奧妙。

04 玩物不是喪志

對於孩子來說,玩是天性,但是對於傳統父母來說,習慣性的就是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最常見的就是覺得「玩就是玩物喪志」。


喜歡玩遊戲、會玩遊戲的人,是否就是玩物喪志呢?


有這樣一項調查:70%的高層管理人員,包括CEO、CFO和總裁在內,每天會花15分鐘到1個小時不等的時間來玩遊戲。



《玩出好人生》這本書寫了這樣一段話:


在成長中的某一個時期,我們被灌輸了這樣一種概念:玩耍是不對的,是浪費時間,是罪惡的。


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玩樂是一種催化劑


只要一點點實實在在的玩樂,它的功效就能擴展到我們的整個生活。

我們可以加深對玩樂作用的理解,以及利用它來尋找和表達我們最核心的真我,通過玩樂實現有創造性的成長。


這個時代,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是玩商。


而在玩勝,我們教會孩子擁有玩商。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你家孩子的「玩商」嗎?
    我想肯定跟丟了魂一樣,不知道該怎麼玩了。玩,需要學習。而玩商,便是指生活中玩樂的能力。玩商高的人,往往更懂生活,也更有趣。、巧妙地玩,就要有意識地發展孩子的「玩商」。我家孩子能有這麼聰明該有多好啊!」其實通過採訪,我們了解到很多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智力超群。他們有的從小愛玩益智遊戲,如數獨、腦筋急轉彎,也有的喜歡玩推理和創意思維遊戲。這些遊戲直接刺激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活躍了他們的腦細胞,拓展了他們的思維,開發了他們的潛能。
  • 提高「玩商」養育聰明娃,皮小子都是好的?老話誠不欺我
    智商,是孩子聰明程度的表現,可以在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中給到孩子一定的幫助,從而讓孩子更好的完成某件事情;情商,代表了孩子感性思維,以及為人處事的能力,畢竟人類是群居生物,脫離不了社會和集體,而情商則會讓孩子更好地利用身邊資源完成自己的任務。智商和情商,家長都了解,但是「玩商」有很多家長或許不是很清楚。
  • 父母不僅要重視孩子的「智商」、「情商」,還要重視「玩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玩物喪志」,我們總擔心孩子玩耍會破壞學習的積極性,會讓孩子不思進取,但殊不知兒童就是通過玩耍、遊戲的方式來學會如何學習、結交朋友以及體驗生活的。生物心理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格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該實驗以一批遺傳素質一樣的白鼠為對象,結果發現:環境越豐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腦的發育就越好。
  • 聰明孩子要多玩?3個方法提高「玩商」,讓孩子玩出智慧和精彩
    老師讓孩子們在一起畫畫時,諾諾無論畫什麼,都能突發奇想,畫出很多新穎的圖畫,連老師們看了都讚嘆不已。可是,諾諾這種既淘氣又聰明的表現,也著實讓同事捉摸不透,應該是鼓勵孩子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好呢?還是教導他踏踏實實地學本領好呢?其實,玩是孩子的天性,會玩的孩子智商表現上更富有創造力,情緒管理更具社交魅力,心理上也常常會感到開心滿足。所以,我們還認為玩對孩子不重要嗎?
  • 聰明孩子要多玩?3個方法提高「玩商」,讓孩子玩出智慧和精彩
    在幼兒園上課時,諾諾表現出了極有天賦的一面。老師讓孩子們在一起畫畫時,諾諾無論畫什麼,都能突發奇想,畫出很多新穎的圖畫,連老師們看了都讚嘆不已。 可是,諾諾這種既淘氣又聰明的表現,也著實讓同事捉摸不透,應該是鼓勵孩子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好呢?還是教導他踏踏實實地學本領好呢?
  • 玩商時代@如何界定「文化挪用」現象?怎麼解決!戒尺大神@亮板
    其實不只是在時尚界,日常生活裡「文化挪用」抨擊問題也日趨嚴重,既影響心情又給玩界添堵,極不利於玩界薈文化的發展:據美國《大西洋月刊》5月8日報導,前不久,一名外國女高中生穿著旗袍去參加畢業HAPPY舞會。她在社交帳號上貼出了一些照片——然後突然發現自己成了網絡暴力的攻擊目標。並由此引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屬於「文化挪用」嗎?究竟什麼是「文化挪用與冒犯」?
  • 玩商時代@如何界定「文化挪用」?怎麼解決!戒尺大神@亮板
    究竟什麼是「文化挪用與冒犯」?令人慶幸的是,這個故事結局圓滿。網友的理智和善意佔了上風,玩界嘉年華舞會沒有被毀;來自全球、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支持和肯定鼓舞了她在享受美好時光後離開舞會現場。但如果每次都依靠網友的理智和善意來解決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界別權威有責任及時發聲並「界定」規則。
  • 玩商時代啟示錄:品質車載娛樂篇
    觀察:「安全第一」漸成玩界核心要素,納德效應將玩商時代不安全因素用全球最前沿的海床級人文思維成果之一新學術顯著標註出來,目的是便於傳播。安全是靠消費者自己爭取來的,大家得支持「納德者們」!反之,面對娛樂至死呈老派燜鍋狀必然導出沉默的螺旋,這是 生發的顯著特徵,心理能量導向的方向錯了必須撥亂反正!
  • 網絡成癮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網絡成癮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一樣現實生活裡,我接觸的網絡成癮的孩子蠻多,他們大多天真、善良、體貼,孩子們常常對身邊的人充滿熱情,與此相反的是他們大多對家長極為不滿,還有就是對現實充滿了幻想我記得2018年的時候有個長沙的媽媽深夜打電話問我:青柚老師,我的孩子現在已經20歲了,他把自己關在屋裡2個月了!他一句話都不跟我講,做了飯他很少按時吃,沒有飯也不叫我送,我哭著求他別玩了,他就叫我再生一個孩子,說就當他已經死了。聽了這些我的心也碎了。接到這樣的電話,我心中不覺一沉,顯然單靠心理諮詢的辦法已經無法把孩子拉回現實。
  • 愛上閱讀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比木娃更早學到許多成語的孩子肯定有很多。關於這些成語,我們並沒有刻意地教過他,他幾乎是靠自學的。你知道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嗎?然後他娓娓道來,將他聽到的成語故事複述給我們聽。雖然不是一字不差,但也足以讓我們聽明白。如果換成是我們給他解釋這個成語,也不一定能解釋得這麼好。
  • 孩子學英語和成人有什麼不一樣?
    眾所周知,學習一門語言是非常複雜和困難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不管是學習中文還是英文。相比之下,大多數成人在這方面卻是自嘆不如,那麼孩子的英語學習和成人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所以,在少兒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建議採用傳統的,一板一眼的授課,而是在語言環境中,讓孩子能夠理解語言的邏輯思維,自然而然的習得一門語言。
  • 知高飯、腿庫飯、控肉飯有什麼不一樣?
    美食雲集的臺灣,各種「飯」也很多,排骨飯、雞腿飯、滷肉飯、燒肉飯、香腸飯、豬腳飯,蝦仁飯、鴨肉飯...從字面上看就知道是用什麼食材做的,但有三種飯對於第一次來臺灣的遊客來說,聽到名字就覺得很好奇。當我第一次聽朋友說要嘗嘗知高飯、腿庫飯、控肉飯的時候有點懵,尤其是前兩者的名字,壓根兒就不知道是什麼。
  • 堅持上早教的孩子,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的問題一直存在很多爭議,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太小什麼都不懂,上早教沒有什麼用處。你看著同一個小區上過早教的小孩,果然不一樣,會分享、會社交、語言表達能力強、外向但是又不調皮……再看看自己家孩子,已經3歲了,在家裡是小皇帝、出門就慫了,不願意開口講一句話、也不願意跟小朋友玩、更不會分享,動手能力差,甚至不會自己獨立吃飯……這眼看要上幼兒園了,怎麼辦啊?你心裡開始焦慮了。
  • 城市裡的孩子跟農村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嗎?網友:氣質不一樣
    當然氣質也不絕對,有特殊,也有改變,但是總體來說,差別還是一目了然。就是城市孩子氣質也是有區別的;曾經單位附近有兩個中學,一個省頂級重點,另一個學校較差;學生放學從學校走出來時精氣神都不一樣,同事說:這個學校(較差)出來學生感覺一個個歪瓜裂棗的不成樣子沒有生氣,看人家那個學校(好學校)孩子走路很陽光自信滿滿精氣神都不一樣……。
  • 懂規矩和沒規矩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大概是因為疫情的緣故,用餐的人們都自覺隔桌吃飯,互相保持著一定的安全距離、輕言淺笑,感覺好像就連用餐氛圍都有了提升。剛剛開始吃飯的時候,餐廳裡又來了客人。他們人不多,動靜可不小。司馬遷說得特別明白,甭管做什麼事情,都得有規矩。按照規矩做事,那您就是仁義之人,如果不按規矩來,唯所欲為,那您早晚犯法,去受牢獄之苦。其實人的教養,不會局限於受教育程度,但是懂規矩的人,必定讓人高看一眼。
  • 同樣的孩子.不一樣的媽媽不一樣的人生
    腦癱博士李麟青的事例更說明確實有道理,他一歲時被診斷為腦癱,因出生過程中出現窒息問題,小腦受到損傷,導致身體殘疾,不能行走。幸好智力沒受到影響,想要上學卻需要陪護,他上過大學的母親張沁,毅然選擇辭去優越的工作,背著兒子上學一心全程陪讀。陪讀心酸的過程是不用講,陪讀就陪讀吧,硬是陪出個高學歷孩子。
  • 各國聖誕老人有什麼不一樣?
    各國聖誕老人有什麼不一樣?時間:2016-12-25 14:1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聖誕老人的原型是誰? 各國聖誕老人有什麼不一樣? 西方聖誕節的節日氣氛如今已影響到中國人,很多人卻不知道,其實不同國家的西方人過聖誕節,也有些不一樣的傳統。 聖誕老人最初源於歐洲的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