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想必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名本地最好的幼兒園時候,會發現在面試過程中,家長要接受玩商考核。
在成為父母的這三年,你給孩子買了哪些玩具?一周陪孩子玩幾個小時?會和孩子在家玩什麼遊戲等等,這些都成了孩子入學面試的考核內容。
殊不知,玩商已經成為幼兒園入學的一道門檻,也成為現代父母的一個必備能力。
01 玩商是現代父母的必備能力
現在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出現的更多的就是「我不會玩, 你自己玩」。這是典型的父母玩商低的情況了。
陪孩子玩遊戲,對孩子來說,是儲智,也是借力。父母鼓勵孩子通過玩耍來探索這個世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多多學習知識,還可以讓他們愉快生活,與別人更能和諧相處。
能夠陪孩子玩遊戲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事實上,我們也不難發現,生活中那些其樂融融的家庭,父母都很擅長陪孩子玩遊戲,父母樂在其中,孩子幸福感爆棚。比如明星夫妻鄧超和孫儷,就是孩子們的最佳玩伴。
因為孩子對雞蛋感到好奇,孫儷就買來孵化器,調溫度,陪孩子一起精心「孵小雞」,一個月後,第1隻小雞出生了,趕緊拍下來,隨後又有小雞陸續出生,先後一共有15隻小雞出生。
而作為爸爸的鄧超,自己就是孩子們最好的玩具,他被孩子們塗上鮮紅的指甲油,還被扎辮子。甚至自己在家和孩子們玩真人版植物大戰殭屍,將頭上掛著泡腳桶,找出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給兩個孩子讓他們扔……玩得不亦樂乎。
孫儷說:工作再忙,孩子學業再緊張,也要多點時間一起曬太陽,一起運動,一起看書,一起旅行。
所以玩商不光是幼兒園入學的一道門檻,其實更多的是提高父母和孩子相處的能力。
玩商高的家長,是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在亢奮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時,通過玩耍,將語言學習、想像能力、社交能力、好奇心、毅力融入遊戲中。
讓孩子認識真、善、美,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周圍的世界。
玩商傳遞的是一種「玩」的生活方式。
02會玩,是孩子的正確成長方式
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道:
「我特別鼓勵孩子要會玩。最聰明的孩子,既會玩,也會讀書;
次聰明的孩子很會玩,但未必會讀書;會讀書、不會玩的孩子,很麻煩。」
會玩,才是孩子的正確成長方式。
如果留心觀察,你就會發現,每個班裡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王」;
這種孩子往往人緣特別好,號召力十足,小朋友們都以他馬首是瞻。
這類孩子可能學習成績不太好,但特別會玩,鬼點子也多,而他們長大以後,也比較容易在某個領域內取得成就。
小時候能帶著一群孩子玩,長大了也能帶著一群人工作。
每一個會玩的孩子,其實都是潛力股。
03會玩才能掌控未來
《全新思維》這本書裡面講過,人類已經從重視數理化的左腦時代進入了「右腦時代」。
在未來,世界是屬於那些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
這6種全新思維能力包括: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故事感、交響力、共情力。
玩商高的人,就是可以在玩樂和遊戲中更好的開發自己全新思維的能力。
未來許多工作,甚至複雜計算的工作都會被AI替代,提高玩商就是一種對探索能力和創造潛力的培養,這也將為孩子在未來人工智慧「橫行」的商業環境中找到立錐之地。
擁有高玩商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未來。
當然,玩並不是要你去逃避現實,24小時沉迷遊戲之中。
而是要像成長詞典詞條《402:玩商》中提到的那樣:學會用玩的角度去思考現實,發現生活的樂趣和奧妙。
04 玩物不是喪志
對於孩子來說,玩是天性,但是對於傳統父母來說,習慣性的就是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最常見的就是覺得「玩就是玩物喪志」。
喜歡玩遊戲、會玩遊戲的人,是否就是玩物喪志呢?
有這樣一項調查:70%的高層管理人員,包括CEO、CFO和總裁在內,每天會花15分鐘到1個小時不等的時間來玩遊戲。
《玩出好人生》這本書寫了這樣一段話:
在成長中的某一個時期,我們被灌輸了這樣一種概念:玩耍是不對的,是浪費時間,是罪惡的。
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玩樂是一種催化劑。
只要一點點實實在在的玩樂,它的功效就能擴展到我們的整個生活。
我們可以加深對玩樂作用的理解,以及利用它來尋找和表達我們最核心的真我,通過玩樂實現有創造性的成長。
這個時代,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是玩商。
而在玩勝,我們教會孩子擁有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