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添加是媽媽們心中的一道門檻。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在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混合或人工餵養的寶寶,專家建議在嬰兒4-6個月時添加輔食。越是接近這個日子,媽媽們越是緊鑼密鼓地計劃著。隨著寶寶的成長,母乳中的營養素已無法滿足寶寶不斷增長的需求,及時添加輔食可補充寶寶的營養所需,同時還能鍛鍊寶寶的咀嚼、吞咽和消化能力,促進寶寶的牙齒發育,另外也為今後的斷奶做準備。
土豆是很普通的食物,雖然外表看起來土裡土氣的,一點都不顯眼,但是它卻深受家庭主婦們的喜愛。土豆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價格便宜,被譽為「十全十美」的食物。土豆澱粉含量豐富,澱粉顆粒大,糊化溫度低,易於被人體所消化,土豆中含有除維生素B12以外的B族維生素,豐富的維生素C,且不易受熱破壞。此外,土豆還含有鉀、磷、鈣、鎂、硫等礦質元素和大量的膳食纖維,這些對孕婦以及生長發育中的寶寶可起到輔助作用。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所認為:從理論上來說,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馬鈴薯,可以得到人體所需要的一切物質元素。
土豆是很常見的食物,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卻很少有人不喜歡吃它,而對於小寶寶來說,土豆不容易引起過敏症狀,是寶寶的安全輔食。而且用土豆來製作寶寶輔食方法有很多,媽媽們要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給寶寶製作出美味營養的土豆輔食。下面,若蘭媽咪就為大家分享5款美味的土豆輔食的做法,新手寶媽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1、原味土豆泥(適合6個月以上的寶貝)
寶寶輔食的添加應遵守從一種到多種、由稀到幹、由細到粗的原則。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絕大部分寶寶還沒有長牙,乳牙即將萌出,喜歡吞咽食物,因此泥糊狀食物非常適合寶寶。所以,這款原味土豆泥是很多媽媽的首選。
食材:土豆1個
做法:挑選比較嫩的小土豆,去皮洗淨蒸熟(能用筷子輕鬆戳穿就證明土豆完全熟到變軟了)。把熟土豆倒入篩子,下面墊著碗接住,然後又勺子把土豆壓成泥,碾的過程中邊加溫開水,土豆泥會通過篩子漏到碗裡。把篩子翻過來,你會發現,後面形成了厚厚的一層土豆泥,再把黏住篩子的一層挖下,適當的加點開水攪拌,口感細膩,營養豐富的土豆泥就做好了。
溫馨提示:6個月以內,主要食品應該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其他食品作為一種補充食品。之所以叫做輔食也是這個道理。每次給寶寶添加新的食品時,一天只能餵一次,而且量不要大,寶寶第一次吃土豆泥的時候不要餵太多,只是給寶寶試吃與品嘗,或者說在餵奶之後試吃一點,在寶寶適應後逐漸增加。
2、蘋果土豆泥(適合7個月以上的寶貝)
寶寶適應了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增加輔食的種類了。各種水果泥、蔬菜泥也可以逐步添加了。蘋果和土豆都是寶寶最開始嘗試的輔食。蘋果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的含量非常高。蘋果中的纖維可以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鋅又能增強記憶力,具有健腦益智的功效。土豆中含的蛋白質接近動物蛋白。土豆還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和色氨酸、鉀、鋅、鐵、磷、維生素C、維生素B1和B2等,是最適合寶寶的輔食之一。土豆泥口感細膩,蘋果泥酸甜可口,兩者是很好的搭配。將蘋果換成香蕉、胡蘿蔔也不錯。只要適當的搭配,相信想要做出營養美味而且又合寶寶胃口的寶寶輔食一點也不難。水果配土豆,營養雙份哦!
原料:土豆1個、蘋果1個
做法:土豆、蘋果分別去皮洗淨,切成小塊放入小碗內,放進蒸鍋中隔水蒸熟。蒸好的土豆用湯匙或搗泥棒搗成泥狀。蘋果用研磨盤磨或者用湯勺壓成果泥,與土豆泥混勻即可。
溫馨提示:按照寶寶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漸增加食物的種類。開始只能給寶寶吃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食,不要在短時間內一下增加好幾種。嘗試3~4天或一周後,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正常,再嘗試另一種,如出現腹瀉,或便裡有較多黏液的情況,要立即暫停添加該食品,等寶寶恢復正常後再重新少量添加。
3、西蘭花土豆濃湯(適合8個月以上寶寶)
西蘭花與土豆都是嬰兒輔食食材的最佳選擇,西蘭花的鈣含量可以與牛奶媲美,寶寶常吃西蘭花有利於牙齒骨骼和生長發育。
原料:土豆1個、胡蘿蔔1/2根 、奶酪1小盒、西蘭花4小朵
做法:西蘭花掰開,用淡鹽水浸泡20分鐘,洗淨切小塊。土豆和胡蘿蔔切成小丁。鍋中放入1杯半水、1湯匙乳酪,將切丁的材料放入鍋中煮至熟爛,用打蛋器拌勻成濃稠狀(8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接受顆粒狀的食物了,不要用料理機打成糊),將濃湯倒入湯碗中,取1小朵西蘭花切成碎粒點綴。
溫馨提示:8M+的寶寶,是鍛鍊咀嚼能力的黃金期,可以加入一些小顆粒的碎狀食物來培養寶寶咀嚼習慣。8個月的寶寶除繼續熟悉各種食物的新味道和感覺外,還應該逐漸改變食物的質感和顆粒大小,逐漸從泥糊狀食物向固體食物過渡,使輔食取代一頓奶而成為獨立的一餐,同時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理論上,寶寶加輔食之後就可以吃奶酪,但奶酪是牛奶製品,1歲以前的孩子吃純牛奶製品可能會出現牛奶蛋白過敏,這一點媽媽們需要注意。乳酪超市中有適合寶寶吃的迷你盒包裝的,1小盒的量放入就可以。
4、土豆煎餅(適合10個月以上寶寶)
通常來說,當寶寶8個月到9個月大的時候,如果寶寶試圖抓住媽媽正在餵的勺子,或者試圖自己用手從盤子上抓走食物,這就說明寶寶已經準備好自己吃手指食物了。手指食物(Finger Foods)非常受小寶寶歡迎,因為他們可以自己抓著小條的食物,比起吃輔食泥來說更加有趣,而且還可以是幫助寶寶發展手指精細運動能力。
原料:土豆1個、麵粉2勺、蔥少量
做法:將土豆洗淨,去皮,隔水蒸熟後放在大碗中,用湯勺或搗泥棒壓爛成泥狀,再放入麵粉和少許蔥花,加入少量清水拌勻。平底鍋放油,待油熱後放入拌好的土豆泥,用勺壓平成一個圓形的餅,用中火煎至兩面呈微黃色即可。
溫馨提示:餅做得大小要適合寶寶拿在手裡,如果做得大了,可用刀切成幾塊。10個月的寶寶可以吃少量的植物油(一定要少量),1歲以前不要給加鹽。
5、西紅柿土豆疙瘩湯(適合12個月以上寶寶)
理論上來說,1歲的寶寶終於可以吃「大人飯」了。不過,給寶寶吃的食物還是要選擇比較好消化的。疙瘩湯中有面有菜,養胃易消化,西紅柿營養豐富,還能促進骨骼生長,它還有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同時還可以幫組消化,調節寶寶的腸胃功能。
食材:土豆1個、西紅柿1個、蒜1瓣、鹽少許、油適量、胡椒粉適量、麵粉100g
做法 :土豆切小塊,西紅柿切小塊,蒜拍碎。麵粉放在碗中,一點一點的加水,邊加水邊用筷子攪拌,攪拌成沒有乾粉的面絮狀備用。取適量油下鍋燒熱,加入蒜爆香,放入土豆煸炒,大概炒一分鐘左右,放入西紅柿塊,加鹽翻炒,等西紅柿化成汁,加入開水,煮至土豆九分熟,把麵疙瘩慢慢撒進去,一邊撒一邊用筷子攪散,疙瘩煮兩分鐘左右至熟,加少許胡椒粉提味,攪勻後即可盛出享用了!
溫馨提示:1歲對於寶寶來說,很多食物(比如:蛋清、牛奶、鹽)都終於「解禁」了。但還是儘量做的口味清淡一點,鹽、大蒜、胡椒粉等調味料能不放就不放,放的時候也儘量少一點,稍微有一點味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