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孩子正面表達情緒?

2020-10-18 牟芹萍

昨天在早餐店門口我女兒用溝通的方式得到了她想買的汽球,我的確覺得很驚喜。沒有大哭大鬧,沒有不依不饒。表達了自己委屈的情緒,同時陳述了想要買汽球的理由,我便毫不猶豫的給她買的一個汽球。因為她的這種正面的情緒的表達,是一定要獎勵的,這樣對她而言,下次才會做得更好。

今天聊聊如何讓你的孩子正面的情緒教養。

1、了解各種情緒的含議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會察言觀色的,他們會根據所處的環境,接觸到的人的面目表情來認知此時他的情緒,比如是生氣、難過、委屈還是開心。當然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長期的修煉,在他的成長階段裡打磨對人的處理方式。所以讓他們了解各種各樣的情緒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我們家有很多的繪本,有時候我會隨手拿出一本翻開,指著裡面的一個動物的表情問他:「你看看,大老虎現在是什麼情緒?」孩子想想,若有所思的說:「大老虎現在好開心啊。」「哦,真的呢,因為大老虎旁邊有好多的大雞腿啊,所以老虎覺得開心,是這樣嗎?」我誇張的問到。孩子用力點點頭說:「是這樣」。類似這樣的練習幾次以後,你就會發現下次你在跟他講故事,念繪本的時候,孩子會指著動物的臉說:「這個松鼠不開心、這個兔子喜歡哭、這個、這個大灰狼好可怕」等等類似於這樣情緒上的描述。當然市面上也能買到各種各種只針對情緒的繪本,也可以給孩子刻意的練習,所以讓孩子了解各種各樣的表情,代表著不一樣的情緒。

有時我們也會在家玩這樣的遊戲,我和孩子爸爸總是做出各種表情,讓孩子判斷爸爸媽媽此刻是什麼心情。

2、刻意描述你的情緒

很多家庭裡會這種情況,家長一味滿足孩子提出的任何需求,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是孩子要求的都會去不遺餘力的完成。還有一種情況,一切以家長為中心,類似媽媽會說:「我說不能行就是不行,你哭破天也沒用」。其實這都是兩個極端,這讓你根本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更不談正面的情緒教養了。

我們家孩子正處在可怕的兩歲,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希望自己可以足夠強大,既無不願意任何人幫助他,自己學著大人的樣子洗衣服、掃地、穿衣服,結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孩子做了做讓你非常不高興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我的孩子睡上不想睡覺,就開始揪我的頭髮,非常痛。我就會很嚴肅的告訴她:「媽媽現在覺得非常生氣,因為你揪了媽媽頭髮,這種感覺非常痛,如果你願意的話我也可以試著讓你感受一下這種疼痛。」。這個時候我會稍微控制力度的去揪一下她的頭髮,在她感覺到痛的那一瞬間鬆手,孩子捂著腦袋說:「哎呀,好痛呀」。「是吧,真的很痛,所以你能不能揪媽媽頭髮?」孩子眨巴著她的大眼睛說:「再不能揪媽媽頭髮了」。一般這個時候,我還會再追問一句:「如果你可以過來抱抱我的話,我會覺得好一點」。她一定馬上跑過來,抱著你的脖子,有時候甚至會拍拍你的背問你:「現在有沒有好一點?」驚喜吧,這在我們家屢試不爽。

刻意的去描述你的情緒,你的高興、難過、憤怒都可以通過大人的表達,讓孩子清晰的知道應該如何去表達她的情緒,並且通過表達去了解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以及化解情緒的方法。

因為這樣日常的表達,有時候我早上化好妝去等孩子醒來,她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對我說:「媽媽今天真漂亮」。孩子嘛,總是能給我們驚喜,刻意去培養孩子的表達,正面且行之有效的表達。

3、溫暖的家庭氛圍

被愛的孩子更獨立,很多家長認為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早早的睡覺,儘量不要跟在大人身邊。他們會認為這些孩子的獨立性是通過這些從小訓練。

我們去遊樂園也經常會看到,有的孩子可以自己玩,然後得意的示意媽媽我在這裡,得到媽媽的回應後,又繼續玩。而有的孩子卻一定要跟媽媽在一起玩,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因為孩子愛你,如果他不願意放開你的手那是因為他害怕一旦鬆開你的手就會消失,這是孩子正在用行為告訴你:「你不夠愛我,你需要再愛我一點」。

「愛」不是在吃飽穿暖之後才會產生的需求,愛其實是我人類正常健全發展的一個非常基本的條件,當你剝奪了愛,人類也就無法正常的發展了。

所以讓孩子在一個有愛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正面情緒的底層基礎。你的孩子通過大哭大鬧滿足需求的時候,你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再也帶你出來玩了」。你看,相較於孩子的哭鬧,你的情緒處理又高明到哪裡去了?

所以大人真的需要實時自省,言傳身教、自體力行的去幫助孩子正面處理自己的需求與情緒,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家長的行為的映射。

教育是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相關焦點

  • 夫妻之間,當你想發脾氣時,如何正面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時我提到了一個兩性相處的必要因素就是及時表達情緒,不要攢著秋後算帳,很多姑娘就來私信我,靈性老師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當下的事就要當下解決掉,可是我每次跟老公交流的時候效果都不好,我已經很克制我自己的脾氣了,到底該怎麼去和我老公表達情緒呢?
  • 如何認識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
    現在想一想,在辦公室裡,在家裡,因為一時的情緒衝動,你曾犯過多少錯誤?如果給你一臺時光機,你是不是希望回到過去,告訴那個發脾氣的自己,這個時候,該管好自己的情緒呢?那麼,情緒是什麼呢?我們如何客觀認識它?我們的情緒為什麼會失控呢?我們怎麼才能管理好情緒呢?
  • 家長們要注意,孩子3-6歲,是培養正面情緒的關鍵階段
    前面我們說了0~3歲的孩子,我們如何正確對待他們的情緒變化,以及孩子爆發出情緒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出的正確的引導。現在我們再來說一下3~6歲孩子如何在他情緒表現出來的時候進行正確的對待。三歲之後的孩子雖然依然和三歲之前的孩子一樣情緒多變。但是他們已經能夠聽懂並逐漸接受父母對他的教育和引導。因此3~6歲這一階段是培養孩子正面的情緒的關鍵時期。
  • 【正面管教】不要讓孩子做情緒的「奴隸」
    「媽媽關了電視,你才哭嗎?」小腳鴨使勁點點頭。「有什麼想法要說出來,哭不管用!」小腳鴨知道了,想法要正確表達出來。】看完這個故事,我想起了我的小時候,有什麼事都不願意說,只是一味的哭,父母也琢磨不透我的心思,所以時間長了,也懶得理我了。這樣導致長大後,有什麼想法不知如何表達,只知道生氣。以前不知道這是為什麼,現在才知道原來是我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導致被情緒所控制。
  • 孩子性格暴躁情緒多變?3至6歲,培養兒童正面情緒的關鍵階段
    因此,3~6歲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正面情緒的關鍵階段,家長不可疏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是這樣。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豐富的情緒體驗,然而當孩子情緒來臨時,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如:暴躁、易怒、冷漠、不自信等。
  • 正面管教工具之情緒臉譜
    我從情緒臉譜開始教我家這個剛上幼兒園懵懵懂懂的孩子,第一個情緒是平靜,他並不理解「平靜」的意思,我告訴他:平靜其實是既沒有不高興也沒有很開心的意思
  • 如何疏導孩子的消極情緒?
    有一句俗語:「六月的天氣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可見孩子的情緒是多變的,情緒包括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積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精神飽滿,樂觀開朗,勇敢自信,而消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精神不振,消極內斂,退縮畏懼,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積極引導孩子的積極的正面的情緒,幫助改變孩子的消極情緒。
  •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該如何應對?
    很小的孩子就能用表情和聲音來表達快樂、害怕、憤怒甚至是嫉妒這樣複雜的情緒。並且與成人不同,孩子會真實而自然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行為上,比如上述的發脾氣、尖叫、頂嘴、動手打人。卻沒有關注到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情緒,比如憤怒、受挫、沮喪、狂喜等。
  • 情緒決定個性,幼兒負面情緒如何正面調節?附上媽媽可操作的方法
    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長大之後更不利於挖掘自身的潛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幼兒時期培養幼兒的情緒能力,採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幼兒調節負面情緒呢?① 良好的情緒環境首先我們一定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情緒環境。
  • 了解孩子,在你正面的情緒影響下,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積極努力
    孩子的行為表現都折射出其背後的心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他能得到什麼、感受到什麼,他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等等。了解這些內容,才能讓你理順孩子行為的軌跡。你要相信,沒有比孩子更誠實的人了。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看見什麼便是什麼,心裡怎麼想的就是什麼,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孩子可以很明白地向你表達他內心的意圖。
  • 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這個時候,我想起了他上周上過的課堂,老師在課堂裡教了小朋友們各種情緒單詞,比如I’m so sad,sad(悲傷)是怎麼表達;angry是怎麼表達的,什麼樣式是憤怒;happy是高興,高興時我要怎麼樣,我什麼樣的動作是happy呢?找到源頭了,小朋友活學活用的速度很快。所以說,這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學會了表達情緒。
  • 學員案例分享: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孩子最早的情緒感知,是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長自身要具有對孩子情緒的敏感度,隨時關注孩子的言行表現及情緒狀態,察覺、識別孩子的情緒,並通過詢問和關心的方式表達出來。二、今天的學習收穫到/學以致用:今天學習到了剝洋蔥的情緒訓練方法。首先,安撫情緒,可以用離開現場或者深呼吸等方法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然後去探索情緒,想想自己是什麼樣的情緒,探查一下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了解了自己的需求,也要學會去換位思考,想想對方的需求是什麼,轉換情緒,最後和對方表達情緒,找出解決情緒的三個辦法。
  • 孩子哭鬧不止?愛鬧情緒?《正面管教》教你不懲罰、不嬌縱管孩子
    你自己這麼大了,也要讓著侄女」但其實,現在看了《正面管教》來說,真的不應該這樣,小孩子都是平等,還和善的去解決問題,沒有讓著,或者誰哭就誰大。我是這樣做的:1:表達出對她的理解。姐姐知道,你也很想要玩那個東西,我以前小的時候,被人搶東西也覺得憤怒。2:表達我理解她,順便感同身受的說出我小時候的故事。我告訴她,小時候別人搶我的東西,我比她更誇張,我會直接哭,然後打架搶回來。
  • 開口之前,你真的了解孩子嗎?如何避免詞不達意的表達
    是不是把孩子放在內心平等的位置和他們對話,當孩子和家長講述某件事情或者是表達自己感受的時候,父母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還是仔細思考孩子說的話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他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反饋呢?抱怨,訓斥和命令式的語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如果沒有感受到被尊重,父母的教導不管如何正確,他都會有牴觸情緒。父母的語言在無形中會塑造孩子的行為,比如家長經常說「你怎麼那麼不聽話」「你真馬虎」想要通過強調缺點去糾正行為,但是結果卻是在不斷加強他們的缺點。
  • 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要教孩子認識有情緒和感受是正常的,沒有對和錯,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緒表現,並且我們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需要跟他共情,並且傾聽他訴說,而不是急於告訴他很多道理。其實有時候孩子把事情說出來,說完了情緒就好了。如果常常壓抑,最終是會爆發的。
  • 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難?
    你會怎麼回答? 當你心情很糟糕的時候,你是否和孩子討論過你此時此刻的感受? …… 很多父母都不太會表達情緒,覺得情緒也不需要表達的,更沒必要和孩子表達,即便自己有情緒,也會予以否認。孩子會認為情緒是可怕的,當他們生氣或難過的時候,將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他們以為情緒是不好的,學到的是否認情緒和壓抑情緒,而沒學會正確的理解情緒,以及如何面對情緒。
  • 如何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孩子從三歲左右開始就已經能夠體驗到討厭、傷心、抱歉、擔憂、害怕、妒忌等豐富的情緒感受,但他們對情緒的察覺和應對還處於萌芽階段,當他們遭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一般採用哭鬧、攻擊、畏縮等最原始的方法來表達內心的負面情緒。 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情緒,被處在情緒中的孩子們種種行為所困擾的時候,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調節自己的情緒。
  • 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如何正確疏導孩子的消極情緒?
    有一句俗語:「六月的天氣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可見孩子的情緒是多變的,情緒包括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積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精神飽滿,樂觀開朗,勇敢自信,而消極的情緒會讓孩子精神不振,消極內斂,退縮畏懼,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積極引導孩子的積極的正面的情緒,幫助改變孩子的消極情緒。
  • 可憐的孩子,因為這個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01 原因孩子變得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或不想讀懂自己的情緒。不表達自己的情緒,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孩子會通過你的這種表達方式學習到他遇事應該如何表達,也會有意願聊聊自己的想法。2) 每日一問(關心)「你今天心情如何?」這一簡單的問題是跟孩子談論感受的契機。
  • 如何對待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
    你家寶寶是不是經常無理由的哭鬧撒潑?突然莫名其妙的生氣?天真的爸媽還在把這些小情緒歸結為「叛逆的兩歲」魔咒的提前或者錯後嗎?如果你對寶寶的小情緒還不能很好的控制引導,那麼就繼續往下看吧!一、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雖然情緒分正面負面,但不分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