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表現都折射出其背後的心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他能得到什麼、感受到什麼,他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等等。了解這些內容,才能讓你理順孩子行為的軌跡。你要相信,沒有比孩子更誠實的人了。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看見什麼便是什麼,心裡怎麼想的就是什麼,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孩子可以很明白地向你表達他內心的意圖。
所以,你也要尊重孩子的這種誠實。要多聯想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的很多問題行為其根源可能就在我們這裡,所以當孩子說出來自己的想法之時,你也可以開始回憶自己的言行,看看是不是你曾經的舉動誤導了孩子。聽孩子表達心情的時刻,就是我們反思的時機。說出正確原則而非吼出來。
當然,孩子誠實歸誠實,但並不意味著他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確的,所以當他出現問題的時候,還是要及時將正確的做事原則或規則告訴他。將正確的內容告知孩子,一定是好好地說出來,而不是吼出來。當你情緒平穩、認真地將正確的行為準則告訴孩子時,這對孩子是有震懾力的。
因為人都有向善之心,孩子也想要把事情做好,當我們很認真、很負責任地告訴他做事的準則時,他是十分樂意接受的。此時,如果你用吼叫來表達,孩子會認為你是在用氣勢壓迫他,他的注意力會轉向你的態度,而非你講話的內容上,還有的孩子會因此出現逆反心理,這些都會讓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你要相信自己有個好孩子。孩子有了問題行為,絕對不等同於他就是一個問題孩子。你對孩子的信任,是阻止他問題行為蔓延並最終導致他真的變成「問題孩子」的很重要的因素。
你相信自己有一個好孩子,就會從更積極的層面去看待他,會從想要幫他改進的方向去努力,而不只是單純地想要通過諷刺訓斥他來讓自己「洩火」。有的媽媽一吼叫起來就口不擇言,孩子在她的口中變得一無是處,這時的傷害一旦形成,是很難被遺忘,很難被療愈的。孩子出問題是難免的,但千萬不要設想最壞的結局。
只要你用心去體會孩子的心理情感,很多問題在你吼叫之前就能解決,你的吼叫哪裡還有用武之地?或者說,你的心情又怎麼可能會變差呢?孩子一路成長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這是他成長的必然,但當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之後,他的問題行為也就有了可突破的點。每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你要想到終於有一個點可以讓你去突破了,而不是忽視你可以努力的方向只顧著去設想最壞的結局。「心想事成」這個成語,其實說的也是有幾分道理的,當你總想著一件事,時間久了,那件事沒準兒就會變成現實。所以你應該在多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把事情多往積極的方向去思考,在你正面的情緒影響下,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積極努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