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娃觀世界:讓農民成為真正高薪職業,看看日本如何做到的。
二戰之後,日本經濟蕭條,日本成為了美國的勞動市場,日本製造業也開始迅速發展,不過卻也導致城鄉收益差距變大,農業增效不增收的問題逐漸嚴重。而隨著農村人口的流失,農村發展逐漸受限,農村的環境也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汙染嚴重。對於日本三農方面問題日益突顯,迫切解決的時期,日本也開始了鄉村振興之路。
日本當時也存在人多地少的問題,土地條件也與我國類似,都是丘陵地帶耕地與宜耕地區兼備。在經過鄉村振興計劃之後,日本農民成為了真正高薪職業,如今的日本除了高效的新型規模種植的農產主之外,避免同質化的高效特色農業也為農民帶來可觀的利潤。那麼日本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就是政策為主,農業生產配套服務為輔了,日本一方面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另一方面加大對於農業政策支持。在發展現代化農業的過程中,日本從資金、技術、農業設備等等各方面對於農業加大支持力度,在土地制度進行改革,鼓勵資本租地發展農業。並且在農業生產服務上做出巨大的努力,建設相應的農業服務團隊,進行生產、銷售以及發展等方面的一條龍服務。
其二就是多種形式發展農業,並且增加城鄉交流,除了一方面不斷的進行土地平整,進行高效、規模化農業擴展,另一方面特色避免同質化農業種植髮展之外。日本開始通過創新和創意延伸產業鏈,增加日本農業附加值。比如農村住宿、農家遊等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增收。與此同時增加城鄉交流,鼓勵城市居民進入農村消費,鼓勵學生返鄉體驗生活。
其三就是提升農業人才培養,日本鼓勵培養農業相關人才,對於從事農業的群體提供技術支持服務,為農業從業興趣者提供便利服務,比如專車接送體驗農業生產,對於農業專業實習生提供生活補助。通過多種渠道為農業提供農業興趣培養,對於農業提供人才培養。
如今,日本農業發展十分不錯,城鄉差距小,讓農民成為了真正的高薪職業,讓農村生活不比城市差。不過可能是因為農業超高收益的機會較少,年輕人對於浮華社會表象的嚮往,還有農業從業者或許也存在地區性差異化收益,依然避免不了一些農村人口流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