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漢字,可以說是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的語言文字,難怪外國人說要學好漢字非常不容易。為此,有人好奇地問,「雞」字為什麼「又」偏旁,而「鴨」字是「甲」呢?看似簡單,真的還挺複雜。
雞
很明顯,這是對漢字的基本造字方法的理解,發生了偏差。因為雞鴨二字是「雞鴨」的簡化,「雞」字的左半邊本來是「奚」字,「又」是後來對「奚」的簡化。關鍵是,雞鴨都是右偏旁的字,在簡化字中,這兩個字的偏旁都是右邊的「鳥」,作為家禽屬於同一個偏旁部,而不能把雞的偏旁理解為又,鴨的偏旁理解為甲。
鴨
漢字的造字法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雞和鴨都屬於形聲字,「雞」的繁體「雞」,左半部為聲,即和「雞」發聲近似的「奚」,右半部為「鳥」或「佳」,後者在古漢語中是「羽鳥」之意,儘管後來「奚」又簡化成了「又」,但其形聲字的字源沒變。而「鴨」字始終是一個標準的形聲字,即由聲部「甲」,和「鴨」發音相近,還接近鴨子的叫聲,和形部「鳥」構成的,簡體和繁體的區別,不過是「鳥」的寫法有「鳥鳥之分」罷了。
認識漢字之形聲字
綜上所述,雞鴨兩個字在繁體字中都是形聲字,其中雞的一種異體寫法和鴨同屬一個偏旁部首,另一種異體寫法也仍然和「羽鳥」有關,而簡化字儘管簡化了字形,但代表其字義的右偏旁未變,即同屬於鳥禽類,只是兩個字都把偏旁簡化了,且「雞」字消除異體後,完全和鴨成為同一個偏旁部首的字了。
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