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總糾纏著童年經歷的人,有著一種深沉的本來面目。
我們所說的「原生情結」,是指那些在童年生活中陷入困境的人。因為兒時所經歷的某些事,對他們的影響太大,使他們既不能放下也不能接受。不能放下是因為記憶太深,不能接受是因為總想著自己痛苦的經歷。執著於原生情結的人,成長速度比同齡人慢。成長的同時,他們也在治癒自己的童年。這些人可能經常提到他們的童年,目的在於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支持,以治癒他們童年時期的無助形象;他們也可能將自己的童年當作自己的軟肋,而對此視而不見。常提的人是不能放下的,絕口不提的人是不能接受的。
原生情結的表達
不談童年的經歷
因為兒時遭受的重大挫折,使他們不願接受這種經歷。把兒時的經驗壓入潛意識中,對過去一筆帶過。對於他們來說,回想起童年,就等於承認自己無力做什麼。這種人往往性格非常強悍,不願承認自己的失敗,因此極力將自己童年時期的失敗經驗與自己區別開來。因為兒時經歷是客觀存在的,他們需要不斷地消耗能量來抑制兒時的能量。長時間處在這種自我內耗中,個體的成長必然非常緩慢,表現得也會比同齡人幼稚,在適應性上就比較弱。
總是提到自己的童年
有這一舉動的原因是,在童年時期,當個人需要幫助時,沒有人來幫助自己,長大後他們渴望別人的肯定,所以總要向別人提起自己的童年,以求心理上的彌補。一些創傷不需要理解,需要你慢慢地去治癒。
放棄成熟經驗
原初情結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個體放棄了成熟的經歷,採取幼稚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因為孩提時代習得的無助,導致個體在面對本可解決的問題時,放棄已有的成熟經驗,採取一種幼稚的方式。碰到問題的時候,總是認為自己不能解決,所以不是哭就是坐著等。它們不能擺脫兒時的思維模式,就像一頭被鎖在小鐵鏈上的成年大象,在兒時受困,如果他們不去面對問題,他們就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能力。
原生情結成因
嚴重傷病經歷
兒時受過嚴重傷害的經歷,是造成原生情結的原因之一。因為兒童時期個人在各個方面都不成熟,所以面對這些問題難以應對,造成挫折感。這種結合的結果是,個體放棄了成熟的體驗,陷入了一種無助的境地。這種人長大很慢,每一次失敗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對他們來說,不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是不相信自己這個人。
長久以來的匱乏感
長時間處於物質或情感匱乏的兒童,長大後也會形成原生情結。因為孩提時代的不滿足,使他們內心產生了一種殘缺不全的感覺,自卑也隨之而來。
在時間上,他們有一種執念:如果現在我沒有得到,那麼下一刻我就沒有得到。
怎樣減輕原生情結?
試圖放下你無法放下的東西
學著用發展的心態去迎接未來,每個人都要成長,既然想成長,就要著眼於未來。假如總抓著過去的事放不下,那你就永遠陷入無助。你要清楚地認識到,不管在童年時代發生了什麼,都是你無法控制和改變的事實,你要做的就是讓過去的事過去,永遠不要讓自己為難。第一,不要故意提起童年經歷,第二,即使是無意中想起童年的事,也不要跑題,你仍能做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最終,要改變對自我的思想認識,我們並非超人,所以有些問題我們無法解決。
無法接受的,試著接受吧
孩提時代的經歷,即使再糟糕,也依然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假如你不能接受自己不光彩的時刻,那麼你就不能真正的堅強。竭力掩蓋童年的經歷,只會讓你越來越脆弱。對於自己來說是內耗,對於周圍的人來說是憐憫和憐憫。長時間與你的接觸,會讓人覺得你的弦繃得緊緊的,生活總是很累。沒有什麼大問題,坦然接受過去不好的事情也不會讓你難堪。人人都在成長,人人都在由弱變強。
總之,對於那些有原生情結的人來說,成長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