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深入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各醫院均在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患者,「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這一現象,在醫療服務場景中尤為普遍。
面對這一問題,各醫院是怎麼做的?
沒有健康碼,如何進醫院?
當下,各地疫情時有反覆,防疫已成常態化。為加強防控,各醫院均採取在醫院門口設卡的辦法,只有出示健康碼證明自己沒有健康風險的患者和家屬才能進入醫院。
在健康界採訪的多家醫院都表示,確實會遇到不少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如果他們是獨自來醫院,醫院一般會安排志願者和安保等工作人員幫助老人操作手機,調取健康碼。
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各地做法略有不同。
麗水市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圖片由醫院提供)
大多數醫院會在院門口卡點提供登記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除了個人信息外,著重了解近期是否去外地,相應時間和地點等。如果沒有問題,就予以放行。
麗水市人民醫院信息處董興彥介紹,醫院專門安排了醫生在卡點為每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做流行病學調查,完成調查後,老人帶著身份證或社保卡在自助機列印綠碼,即可入院看病。
有人士指出,流行病學調查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或口述,從機制上說並不嚴謹,如果被調查者瞞報或者謊報,醫院沒有核實的渠道,「一旦出了事,肯定是醫院的責任。」
上述問題,顯然不是一家醫院能解決的事情。在這方面,北京的做法值得借鑑。
「北京健康寶」開通了「他人健康碼待查」功能,只要輸入被查人姓名、身份證號,再進行人臉識別,就可顯示被查人的健康狀態。因為身份證號和行蹤信息是綁定的,結果相對可靠。「北京健康寶」在微信和支付寶均有入口,操作簡便。
掛號交費,沒有「一刀切」
掛號和交費是醫院的另一個高頻網際網路應用。接受健康界採訪的所有醫院均表示,醫院保留有人工窗口,以方便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
中日友好醫院信息部主任張鐵山表示,網際網路化的醫院流程和傳統流程是「補充關係」,而不是完全替代。
他認為,一臺醫院自助機就相當於一個掛號窗口,完全可以實現患者掛號、交費的功能。即便老人不會操作,也有工作人員現場提供幫助。事實上,據統計,中日友好醫院40%的非窗口掛號是在自助機上完成的。
也許會出乎年輕人的意料,很多老人會選擇電話掛號。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曹戰強介紹,醫院每天都會給電話掛號渠道留一部分號源。話務員在確認老人身份後會做登記,形成預約序列,如果當天沒號,會跟老人溝通改日安排,確定掛號日期後就電話通知老人來院就診。去院現場掛號的老人,如果當天沒號,同樣會進入上述序列。
張鐵山介紹,中日友好醫院給電話預約渠道預留的號源比例相當多,老人來院後展示簡訊或身份證即可取號。
包括雲南省腫瘤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路健在內的多位受訪者均表示,幾乎所有醫院均保留了人工窗口,「沒有一刀切」,且有工作人員協助老人進行自助機操作,老人掛號、繳費基本不成問題。
政府在行動
《通知》特別把「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作為七大任務之一,共有三項要求:
一、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籤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
二、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諮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取藥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促進線上線下服務結合。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三、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務。搭建社區、家庭健康服務平臺,由家庭籤約醫生、家人和有關市場主體等共同幫助老年人獲得健康監測、諮詢指導、藥品配送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複診以及隨訪管理等服務。
不難看出,上述不少服務內容,很多醫院均有提供。
在此之前的11月4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已就老年人掛號就醫工作做了安排。提出五項措施:提供多渠道掛號服務,建立預約綠色通道,建立無碼綠色通道,完善預約轉診服務,優化老年人網際網路+就醫服務。
(蘇州大學兒童醫院朱晨、溫醫大附一院周新朝等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