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醫院如何應對?

2021-01-08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深入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各醫院均在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患者,「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這一現象,在醫療服務場景中尤為普遍。

面對這一問題,各醫院是怎麼做的?

沒有健康碼,如何進醫院?

當下,各地疫情時有反覆,防疫已成常態化。為加強防控,各醫院均採取在醫院門口設卡的辦法,只有出示健康碼證明自己沒有健康風險的患者和家屬才能進入醫院。

在健康界採訪的多家醫院都表示,確實會遇到不少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如果他們是獨自來醫院,醫院一般會安排志願者和安保等工作人員幫助老人操作手機,調取健康碼。

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各地做法略有不同。

麗水市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圖片由醫院提供)

大多數醫院會在院門口卡點提供登記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除了個人信息外,著重了解近期是否去外地,相應時間和地點等。如果沒有問題,就予以放行。

麗水市人民醫院信息處董興彥介紹,醫院專門安排了醫生在卡點為每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做流行病學調查,完成調查後,老人帶著身份證或社保卡在自助機列印綠碼,即可入院看病。

有人士指出,流行病學調查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或口述,從機制上說並不嚴謹,如果被調查者瞞報或者謊報,醫院沒有核實的渠道,「一旦出了事,肯定是醫院的責任。」

上述問題,顯然不是一家醫院能解決的事情。在這方面,北京的做法值得借鑑。

「北京健康寶」開通了「他人健康碼待查」功能,只要輸入被查人姓名、身份證號,再進行人臉識別,就可顯示被查人的健康狀態。因為身份證號和行蹤信息是綁定的,結果相對可靠。「北京健康寶」在微信和支付寶均有入口,操作簡便。

掛號交費,沒有「一刀切」

掛號和交費是醫院的另一個高頻網際網路應用。接受健康界採訪的所有醫院均表示,醫院保留有人工窗口,以方便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

中日友好醫院信息部主任張鐵山表示,網際網路化的醫院流程和傳統流程是「補充關係」,而不是完全替代。

他認為,一臺醫院自助機就相當於一個掛號窗口,完全可以實現患者掛號、交費的功能。即便老人不會操作,也有工作人員現場提供幫助。事實上,據統計,中日友好醫院40%的非窗口掛號是在自助機上完成的。

也許會出乎年輕人的意料,很多老人會選擇電話掛號。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曹戰強介紹,醫院每天都會給電話掛號渠道留一部分號源。話務員在確認老人身份後會做登記,形成預約序列,如果當天沒號,會跟老人溝通改日安排,確定掛號日期後就電話通知老人來院就診。去院現場掛號的老人,如果當天沒號,同樣會進入上述序列。

張鐵山介紹,中日友好醫院給電話預約渠道預留的號源比例相當多,老人來院後展示簡訊或身份證即可取號。

包括雲南省腫瘤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路健在內的多位受訪者均表示,幾乎所有醫院均保留了人工窗口,「沒有一刀切」,且有工作人員協助老人進行自助機操作,老人掛號、繳費基本不成問題。

政府在行動

《通知》特別把「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作為七大任務之一,共有三項要求:

一、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籤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

二、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諮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取藥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促進線上線下服務結合。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三、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務。搭建社區、家庭健康服務平臺,由家庭籤約醫生、家人和有關市場主體等共同幫助老年人獲得健康監測、諮詢指導、藥品配送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複診以及隨訪管理等服務。

不難看出,上述不少服務內容,很多醫院均有提供。

在此之前的11月4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已就老年人掛號就醫工作做了安排。提出五項措施:提供多渠道掛號服務,建立預約綠色通道,建立無碼綠色通道,完善預約轉診服務,優化老年人網際網路+就醫服務。

(蘇州大學兒童醫院朱晨、溫醫大附一院周新朝等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天津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就不配去看病了?
    城事 | 人文 | 美食 | 攻略 |生活| 熱議 圖片來自:@香蕉拍客 大家還記得嗎 11月23日 湖北宜昌 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之門外
  • 手機預約掛號看病很智能 但是老人不會操作怎麼辦?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為了方便患者,醫院在預約掛號及支付方面也日趨智能化,而這對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致使看病難上加難。10月15日上午,華商報記者在醫院實地採訪發現,老人就診基本上均須孩子陪同,否則「寸步難行」。 不會刷碼進不了醫院 10月15日上午,在西安城南一家三甲醫院,門診人流如織,其中老年患者群體佔據相當的比例。由於防控疫情需要,必須要掃碼才能進醫院,因此,沒有智慧型手機及個人健康碼的老年人就無法進入。
  • 醫院網絡預約掛號應考慮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老年人
    上海代表實地調研醫院網絡預約掛號建議 應考慮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老年人法治日報記者 張紅兵 整理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患者在醫院內的等候時間、防止人員聚集,很多醫院採取分時段全預約就診措施。如今網絡預約看病成為常態,信息化為大多數患者就診帶來便利,但對不大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群體似乎不太友好。老年人如何面對智能生活場景?誰來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上海市人大代表劉新宇作了一番調研,發現老年人看病預約經常會碰到三種情況。
  • 用手機購物看病很多老人搞不定
    北國超市先天下店的工作人員說,從智能生活的角度來看,手機支付更為便捷。但不少老人會選擇現金和購物卡結帳,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心裡有底。   老人心聲 用智能軟體購物不熟悉不想用  「對於年輕人來說,用那些軟體購物是便利,而對我來說感覺是負擔。」今年64歲的張先生提起使用智慧型手機購物,真是有一肚子話要說。
  • 老人不會用「健康碼」、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國家發話了!
    為了讓老人不再因掃碼、刷臉、手機支付等困難而「寸步難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其中涉及老年人交通出行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
  • ...不會用智慧型手機 截屏加文字給媽媽做了一份「智慧型手機說明書」
    「四年前,我給我的媽媽做過一份智慧型手機說明書,現在,我媽媽使用智慧型手機可溜了。」看到華商報徵集寫給老人的智慧型手機說明書,陝西姑娘小李聯繫到華商報記者,講述了這段暖心的記憶。  「媽媽當時50多歲,雖然年紀不算太大,但使用智慧型手機對她來說,還是挺困難的。之前我媽媽用的是那種按鍵的普通手機,只會接打電話,拿上智慧型手機,媽媽都不會打電話了。」
  • 安慶八旬老人報班學用智慧型手機
    「孩子們都出去打工了,上次教我如何使用微信視頻還沒記住,多虧了你們啊!」12月10日,迎江區宜城路街道錢牌樓社區活動室內座無虛席,50餘名特殊「學生」正在認真上課,他們年過半百,戴著老花鏡,舉著智慧型手機,一邊仔細聽課,一邊模仿操作,時不時還會向授課老師提問:軟體如何下載?
  • 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怎麼申請電子社保卡?方法來了!
    鄭州社保代理,請關注本公眾號直接回復聯繫我們E就業招聘網:ejiuye.ren 上線測試,歡迎使用電子社保卡的上線方便了許多人的生活,但是現在很多老人用的還是如何讓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也享受到電子社保卡的便利?電子社保卡「親情服務」來了!快來幫家人親情「代辦」!
  • 成都這樣幫老人破解數字困局:舉辦智慧型手機使用講座 用紙質證明...
    智慧型手機的缺席,是否意味著晚年生活的孤獨?  科技發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邊緣化為代價?  9月20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的第二屆「安泰交響」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 如何讓老人「玩轉智慧型手機」?西安30多位老人收到最美重陽節禮物
    家住城南的宋大爺今年79歲了,他一大早聯繫華商報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以前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也不願意打擾忙碌的孩子們,今天看了報紙,可以對照報紙慢慢操作,很快就學會了,還不怕忘,忘了可以再看。華商報真是為老人們著想啊。」宋大爺激動地說,他要把今天的報紙珍藏起來。
  • 合肥一街道開課 幫助老人操作智慧型手機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下載皖事通,這節課就教大家如何在皖事通上掛號看病。」 12月19日下午,在合肥市西園街道,30多名老人齊聚劉麗康養驛站認真聽課,他們在上手機課。為了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在越來越智能的社會不「被隱形」,全國人大代表劉麗於8月份在西園街道開設「手機課堂」,教老人操作智慧型手機等服務。
  • 鄭州: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預約,現場打市長熱線投訴社保局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智慧型手機時代,各種場合都是手機掃碼。這對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和不會掃碼的老人來說很不方便。今年11月1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曾報導了這一現象。
  • 蘭州:社區開辦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 120位老人過上智能生活
    老年人智慧型手機課堂活動。課堂上,社工們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授老年人智能出行、微信、照相、付款掛號等手機應用技巧,讓老年人緊跟時代步伐,享受「智能生活」。  1 老師認真教 老人用心學  家住甘家巷的邢奶奶說,自己有智慧型手機已經三四年了,可就是不會用,基本上就是打個電話,還只會接電話不會撥。
  • 景區、醫院如何破解老人「數字鴻溝」?記者現場體驗
    我還會用『萬能鑰匙』蹭WiFi。但是我母親已經80多歲,根本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除了在家附近買菜,她幾乎不能獨自出遠門。」已年過五旬的朱女士說。當下,不收現金、打不著車等尷尬場景時有發生,而本該在數位化時代獲取便利的老年人更是常常感受到這種尷尬。 數位化時代,如何填平老人的「數字鴻溝」,這是一道必解的題。
  • 老人不懂用智慧型手機,怎麼在社會行走
    一位安徽老人打算去浙江黃巖投奔親戚打工,但因為沒有手機,一路上無法出示健康碼,多次想要乘車被拒,無奈之下從毫州徒步走到浙江,走了半個多月......不由想起二十多年前,那時我剛畢業,還在南寧工作。家人從老家到南寧找我,出了車站兩眼抹黑,不會坐車又不懂打電話,愣是一路步行著打聽到我的單位處;星期日不上班,他們背著大包小包,又從單位找到機關宿舍,好在門衛知道我單位領導的住處,輾轉六七個小時,他們這才終於找到我。——時間來到今天的智能時代,沒想到相似的一幕,卻以另一種形式再次發生。
  • 智慧型手機時代看老年人如何鬥「智」
    確實,智慧型手機的廣泛運用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給老年人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用手機掃碼、支付、下載軟體等,對老年人來說仍是困難重重。12月11日,本報聯合市老幹部大學(老年大學)開展了一堂「智慧型手機社會實踐課」,助力老年人主動對接、融入新時代,適應新科技。
  • ...智能時代不能拋棄老年人!銀川超500名老人報名參加智慧型手機培訓...
    >感受智能時代帶來的生活便利65歲的於必祥老人,家住在麗園南三區,此次專門報名前來學習智慧型手機使用課程。「原來用手機主要是聊微信,偶爾網購,網絡支付都很少用,這次來就是想學會訂票、醫院掛號等老年人用得上的預約服務。」於必祥說道。67歲的段虹說,她的手機平時除了聊天、網購、點外賣,別的功能都搞不明白,所以就專門從親水花園趕來上課學習。71歲的鄧永澤老人,手機剛買了不到一周,專門為了參加智慧型手機培訓班新換的。
  • 如何為長輩設置智慧型手機好用又省心?
    但是,由於智慧型手機系統在易用性、界面展示設計等方面,並沒有專門功能和設計區分不同年齡段的使用人群,長輩們在某些使用體驗上,還是會向家裡人抱怨:這個按鈕是什麼功能?不就上網看看新聞,咋這麼多步驟?等等,面對以上情形,作為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後輩,理應承擔起如何讓長輩們更好地使用手機的責任,解決他們面對智慧型手機時的彷徨。
  • 如何挑選老人手機?老人手機排行榜:老人兒童機直板功能機品牌榜
    手機已經是每個年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而言,對兒女們的牽掛及與昔日好友的聯絡都使手機成為必備的通訊工具,因此送一部適合老年人用的手機,則是孝敬父母的好選擇。然而,市面的老人手機品牌眾多,品種多樣。那麼:如何為父母挑選合適的老人手機?
  • 子女不在身邊,不會用智慧型手機 繳電費網點撤走,七旬老人無奈吐槽
    株洲晚報記者 陳馳 昨天早上,石峰區張爹爹致電晚報熱線28829110反映:家裡快沒電了,我想交電費,可是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他們要我去文化路電力營業點繳費。天氣這麼冷,子女又不在身邊,要不要為我們老年人考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