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懂用智慧型手機,怎麼在社會行走

2020-12-11 17譚

上面這條新聞(視頻無法上傳),看完瞬間淚奔。

一位安徽老人打算去浙江黃巖投奔親戚打工,但因為沒有手機,一路上無法出示健康碼,多次想要乘車被拒,無奈之下從毫州徒步走到浙江,走了半個多月......

不由想起二十多年前,那時我剛畢業,還在南寧工作。家人從老家到南寧找我,出了車站兩眼抹黑,不會坐車又不懂打電話,愣是一路步行著打聽到我的單位處;星期日不上班,他們背著大包小包,又從單位找到機關宿舍,好在門衛知道我單位領導的住處,輾轉六七個小時,他們這才終於找到我。

——時間來到今天的智能時代,沒想到相似的一幕,卻以另一種形式再次發生。

開頭的視頻有幾個細節:

1、老人無兒無女;

2、身上不是沒有錢,但是不多;

3、不貪便宜,吃了別人的面,硬要給錢;

4、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自己要去住公園;

5、沒有隻言片語的抱怨,樸實的笑容裡寫著逆來順受......

一個孤獨的老人,不等不靠不要,憑自己的雙手為自己養老,這是多好的人民!但是他們走啊走啊卻始終到達不了他想去的地方。

從毫州到台州,十幾天的行程,老人肯定也遇到很多好心人,也一定有人為老人生出惻隱之心。但這些不忍最終也只能是一閃念:因為誰都不敢讓老人上車,誰都擔心因此而招來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苛。

在此,我必須聲明:我無意對抗一切的抗疫規則,對於刷健康碼更是舉雙手贊成,但是中國都有能力讓大數據深入到每個百姓的毛孔了:我們能夠在幾天之內把核酸檢測能力提高N倍,就沒有能力為弱勢群體想出個便捷的辦法?

隨便提一句:刷身份證行不行?刷臉行不行?

半個月前我寫了篇文章,講述自己在機場、醫院及出入境辦證處看到的老年人困境:《那些正在老去的人們,每走一步都有多難》。

沒想到一篇簡單的文章,竟然成為60多萬閱讀量的小爆款,同時感謝十幾家媒體的轉載——對於每天10萬加的大號,這實在算不得什麼,可是對於17譚這樣僅3萬多讀者的小號,這個數字堪稱巨量。

留言的大多是些老年朋友,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找到我的這篇文章的。

這是一個正在下沉的人群,也是一個正在喪失話語權的群體。他們螞蟻搬家似的,以自己的微弱之力把一小文頂上10萬加,並紛紛點讚留言;我都能想像他們戴著老花鏡,摸索著在文章後面留言的艱難。

根據平臺規則,每篇文章只能放出100條留言。為了讓他們儘量被看見被聽見,我特闢專文發布了部分評論:《日拱一卒,一群老年朋友,把一篇小文艱難地拱成了10萬+》。

有位讀者在留言區裡,發現了自己86歲的母親——後臺仍然有1000多條沒法放出來,那裡很可能也有您的父親母親。

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這話說的沒錯,但看多了卻讓人生厭。

社會是複雜的,生活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學習能力強,有些人對電子產品天生鈍感;有的人耳聾眼花,有的人七八十歲仍然行走如飛。

能夠與時俱進的老人,大家都會給您點讚,可是學了一輩子累了一輩子,能不能也允許他們慢下來什麼都不學?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我們從一生下來就各種的狼性文化,各種的惡性競爭,各種打破腦袋的往前擠,在大家都追求「成功」的路上,是不是也允許有人追求安詳寧靜;只要不影響別人,怎麼活都應該值得尊重。

說起來有些諷刺:一代人竭盡全力往前追趕,科技一天天進步,生活一天天富足,沒曾想最後卻在這裡給自己挖了個坑。

科技不是用來解放生產力嗎?而現代人的生活卻被捆綁在一部手機上,說嚴重點甚至包括身家性命。

你以為生活越來越多元,活到最後卻真是一元不剩。

而中國的社會現實是:

1、很多農村人買不起智慧型手機;

2、一些老年朋友只有老年機,不會用智慧型手機;

3、隨著年齡增加,一些人眼花手慢用不了;

4、一些殘障人士比如盲人朋友,使用手機就更加困難......

那麼,這個社會都要把他們拋棄嗎?是技術上做不到,還是我們偷懶不想去做?另外網上騙局層出不窮,老年人根本無力識別,讓他們在手機上過多停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機構都對老年人視而不見。

一個85歲的讀者,提到他去廣州東山區公安局換發護照,雖然沒有預約,但是辦證的女同志看到他們在排隊,還在很遠就招手叫他們過來,領著他們去拍照,耐心幫他們辦理好每道手續,然後告訴他們何時來取怎麼取。

還有個朋友提到在浙江的某個機場,工作人員的體貼也非常讓人感動(具體內容我找不到了)。

還有人舉例香港政策對弱勢群體的體恤,比如到香港旅遊的時候,各景點都會給老年人留一個特別通道;日本、臺灣、印尼對待老人的一些方法,都值得借鑑。

正如一位讀者所言:設立綠色通道的難點可能在於管理,但是管理可以逐步完善、嚴格執行,而不能因此一刀切,完全關掉綠色通道。

對待弱勢群體的態度,是衡量這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

這幾十年國人盡忙著追求財富了,現在科技已經進步如此,是不是更應該呼喚人性和溫情的回歸。

今天你怎麼對待老人,未來也會被這麼對待。因果就是這麼輪迴的。

這篇文章說的有點重,很多的道理大家也都懂。只希望生活中,如果您看到老年人的難,能夠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體恤,伸手幫幫他們;更希望正在老齡化的這個社會,ZF能夠多出臺一些靈活的規則,多開發一些便利的技術手段,多開闢一些人性的綠色通道。

感謝視頻中那位劉先生,他讓我們在冰冷的機器時代,感受到了人性的溫度。

相關焦點

  • 智慧型手機課上來了82歲老人:「想跟上『數字經濟』的步伐」
    82歲獨居老人袁泳賓今年聽到了一個新詞:「數字經濟」。「什麼叫數字經濟?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我不成社會的淘汰品了嗎?」12月6日,她第三次參加社區開設的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我不成社會的淘汰品了嗎?」「我不要成為社會淘汰品。」袁奶奶想要改變,而社區正好有為老人開設的免費智慧型手機學習課堂,至今已舉辦了3年。袁奶奶於是去上課。課堂主要教微信的使用,大家一手拿手機,一手拿教材,聽老師講授。聽完現場實踐,並有專人手把手輔導。
  • 保定蓮池區:手機課堂進社區 老人樂享智能生活
    超實用,手把手教老人玩轉微信記者在現場看到,偌大的活動室裡座無虛席,老人們脫去棉服、戴上花鏡,左手舉著手機,右手指尖戳戳點點,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往下操作,還時不時拿起筆在本子上記下步驟,學得認真起勁兒。
  • 安慶八旬老人報班學用智慧型手機
    課堂上,志願者們耐心細緻地為老人講解如何使用微信、抖音、學習強國等常用APP,宣傳預防電子詐騙知識和防騙技巧,還手把手教老人利用智慧型手機觀看養生視頻、收聽戲曲、查詢天氣等,讓老人們感受信息化、網絡化帶來的便利。現場,不少老人還成功申領了「醫保電子憑證」,發送了自己的「第一條朋友圈」。
  • 教老人用智慧型手機的培訓班期期爆滿 86歲的也來了
    ……昨天下午,海曙區西門街道居家養老互助中心的大教室裡熱熱鬧鬧,頭髮花白的老人們人手一臺智慧型手機,把老師團團圍住。這些老人是智慧型手機培訓班的學員,其中年紀最大的已經86歲了,大多數學員年齡在60歲到75歲之間。
  • 如何讓老人「玩轉智慧型手機」?西安30多位老人收到最美重陽節禮物
    今年重陽節,華商報「智能時代帶上爸媽」系列報導,接到了數百名老人反映,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導致出行難、就醫難、辦事難,老人們呼籲,希望能學會操作智慧型手機,不被時代淘汰,也呼喚社會能給老人留一個綠色通道。
  • 沒智慧型手機的老人怎麼用健康碼?湖南多項舉措方便老人、兒童順利出行
    不僅是在地鐵,在公交車等其他公共場合,同樣有老人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犯了難」。沒有電子健康碼就真的一拒了之?專家認為這折射出當地公共服務存在缺陷。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長沙在內的不少城市推出了紙質健康碼等一系列補充措施。
  • 成都這樣幫老人破解數字困局:舉辦智慧型手機使用講座 用紙質證明...
    然而,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萬事皆困。  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遭乘客譴責,民警將老人帶離公交車。此事經多家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熱議。類似報導並不鮮見。此前,《中國新聞周刊》微博發文稱,今年3月20日,江蘇鎮江一公交車上,多名老人因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乘客趕下車。
  • 老人以後可以自己用手機了嗎
    老化改造順便點一個什麼東西都不會,還得讓家中的孩子來幫忙,智慧型手機確實對老年人並不友好,相信大家也都發現,其實很多很多的APP,包括部分的手機系統界面都已經推出了老年人模式,讓老年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不至於這麼的無助,但智慧型手機的設計模式就是比較年輕化的,所以這些幫助終歸是杯水車薪,老人該不會用的還是不會。
  • 智慧型手機課來了82歲學生
    圖/受訪者提供瀟湘晨報記者 於廣強 長沙報導82歲獨居老人袁泳賓今年聽到了一個新詞:數字經濟。「什麼叫數字經濟?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12月6日,她第三次參加社區開設的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我現在82歲,還能活幾年,要好好提高自己。」老人說。
  • 智慧型手機怎麼用 「康乃馨公益助老」養老院開直播!
    11月30日上午,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幸福頤養直播廳」裡多了幾個手機支架,兩位年輕主播歡快地對著鏡頭直播,只不過,主播不是「帶貨」,而是在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來看望母親的馬女士也加入了圍觀人群,還用手機拍了視頻,發到好幾個微信群。她母親94歲,在這裡住了4年,不太會用手機,老是關機。馬女士家務很忙,住得也遠,不能每天都過來,她說:「要是老媽會用微信,就可以和我視頻聊聊天,那我沒辦法來的日子也可以見到她了,她也安心,我也放心。」
  • 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醫院如何應對?
    點擊查看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 揣著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我還沒被社會淘汰,我還年輕
    前後兩小時,在三位老師的輔導下,這群銀髮老人如願開啟了他們的「數字生活」。15公裡外的和家園社區,30位老人展開了一場「數字生活擂臺賽」。購物、打車、坐公交、找廁所……圍繞各種數字生活場景設題,他們在分組比賽中提升著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本領。邁入老年的他們正試圖擺脫「數字鴻溝」的困境,跟上社會的腳步。這其中,也包含著他們複雜的心情。
  • 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怎麼申請電子社保卡?方法來了!
    鄭州社保代理,請關注本公眾號直接回復聯繫我們E就業招聘網:ejiuye.ren 上線測試,歡迎使用電子社保卡的上線方便了許多人的生活,但是現在很多老人用的還是如何讓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也享受到電子社保卡的便利?電子社保卡「親情服務」來了!快來幫家人親情「代辦」!
  • 京東發布長輩智慧型手機 從健康到社交滿足老人多元用機需求
    子女通過遠程協助幫助父母在手機上下載電視劇,幫助老人通過視頻問診隨時享受醫療服務,連接智能設備打通子女手機,把老人健康狀況第一時間告知子女……這樣充滿親情和溫情的產品已經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1月16日,京東攜手機廠商共同推出了全新手機品類——「長輩智慧型手機」,這是基於京東大數據優勢和C2M核心能力打造、面向老年人的全新細分品類,旨在通過科技產品創新,以定製化的功能和應用更好地服務老年用戶、充實老年時光,助長輩老有所依、老有所樂。除手機設備外,京東還提供一整套智能服務,號召子女通過智能連接隨時陪伴在老人身邊,這個項目取名為「京東時光機」。
  • 老人「手機課堂」要解決好三大問題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湖南長沙一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吸引了許多老人報名,最年長的近85歲。課上,老人們認真地學習與子女視頻、手機購物、查看公交時刻表等。其中82歲的袁奶奶表示:社會進步太快,不學習跟不上時代,就要被淘汰。
  • 蘭州:社區開辦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 120位老人過上智能生活
    老年人智慧型手機課堂活動。課堂上,社工們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授老年人智能出行、微信、照相、付款掛號等手機應用技巧,讓老年人緊跟時代步伐,享受「智能生活」。  1 老師認真教 老人用心學  家住甘家巷的邢奶奶說,自己有智慧型手機已經三四年了,可就是不會用,基本上就是打個電話,還只會接電話不會撥。
  • 富士通移動伊藤忠合資 小達人老人智慧型手機面世
    宣布合資成立小達人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達人科技),並推出中日合資的老人專用智慧型手機——小達人X1,這是一款根據中國老人使用習慣,深度定製的老人專屬智慧型手機。 發布會上,富士通集團子公司富士通移動社長高田克美、伊藤忠商社總經理佐伯泰昌出席祝賀。
  • 老人用不了智慧型手機該怎麼辦?vivo「遠程協助」輕鬆破局
    近日,網上一則「老人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無法辦理業務」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各級的廣泛關注。這則新聞的出現,也再度引起了社會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注。當代很多年輕人都在外地工作或者求學,一年到頭在家也待不了多久,這就導致年輕人很少有時間指導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
  • 銅川一老人用舊手機換電飯鍋,自己不會用去找商家被吼
    在陝西銅川,一老人用舊手機換了一個電飯鍋,結果回家發現電飯鍋是壞的,哆哆嗦嗦抱著電飯鍋去找商家,商家大吼老人:「哪裡是壞的?你是來找事的吧?」老人站在旁邊手足無措,結果是商家插電後發現電飯鍋是好的,是因為老人不會用導致的誤會!
  • 數字教學走進老年群體:雨花區中南院社區智慧型手機課堂開課啦
    12月6日,長沙雨花區中南院社區,82歲的袁泳賓老人(前右)正在上智慧型手機課。圖/受訪者提供82歲獨居老人袁泳賓今年聽到了一個新詞:數字經濟。「什麼叫數字經濟?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