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慢性病防治需創新形式多方協作破局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民群眾慢性病疾病負擔日益沉重,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帶來的健康損害不可估量,是我國居民的最重要死因,死亡構成比從1973年的53%上升到了2012年的86.6%,重大疾病人均醫療費用支出普遍超出了家庭收入的40%,導致公眾對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重大疾病防控與慢性疾病管理的壓力加大。

  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由《健康報》社主辦的「中國慢病防治與保險保障座談會」上,與會專家探討了強化慢病管理的路徑,展望了以預防為主多層次保險保障體系的創新創立,對進一步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慢病防治與健康促進的行業發展格局做出了深入分析。

  醫院慢病管理探索精準用藥模式

  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1月發布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意在部署做好未來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將改善醫療質量、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提升慢病規範管理率與達標率、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等作為核心目標。

  對此,我國將進一步推進「三醫聯動」政策的實施,強化醫保的引領作用和對慢病防治的促進作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相關專家在會上提出,醫保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形成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分級診療為突破口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符合國情、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醫保制度,切實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

  北京朝陽醫院總藥劑師劉麗宏主任在報告中指出, 藥物治療是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最有效的措施。治療藥物品種繁多,而且需長期服用,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多數患者會經歷「試藥」的過程,直至達標。而這種「試藥」的模式,無疑會造成資源和時間的浪費,還可能造成難以預知的藥物不良反應。

  因此,加強慢病治療藥物使用管理十分重要,實施合理用藥對於改善高血壓等基礎慢病的防治狀況意義重大。改變現有的「試藥」模式,大力推進藥物基因組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高血壓精準用藥模式,是未來的藥學服務發展趨勢。

  2015年,北京朝陽醫院在全國首創了「精準用藥門診」。兩年多來,在朝陽醫院精準用藥門診就診的患者,90%都是合併多種疾病的慢病人群。藥師為合併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骨質疏鬆等多種慢病的患者,制定個體化的藥物治療方案,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隨機抽樣調查 490 名門診患者的血壓達標率達到81%,血脂達標率為63%,不適當用藥幹預成功率達93%以上,平均為患者每月節省藥費367.27元。

  劉麗宏強調,在醫藥分開的形勢下,藥師已成為醫院臨床服務能力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斷延伸著醫改中的藥學服務內涵,發揮著合理用藥「引領者」、安全用藥「保障者」、經濟效益「創造者」的重要作用,徹底打破了患者只看病不看藥的現狀,使患者用藥治療的連續性得以實現。

  一份來自世界銀行的中國慢病流行趨勢調研報告顯示,2005年至2015年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糖尿病給中國造成5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果不改善慢病應對策略,慢性病帶來總體經濟損失將非常巨大。反之,中國如果能夠在2010-2040年間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年降低1%,其產生的經濟價值相當於2010年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的68%,或多達10.7萬億美元。

  2016年的一項針對企業以及個人用戶有關健康管理醫療服務的調研結果顯示,個人用戶最希望獲得的健康管理服務為:慢病管理、健康測評和評估,以及健康諮詢(如電話/在線醫生),尤其是對三高慢病管理的需求非常明確。本次調研的用戶反饋顯示,對健康管理服務者的要求並沒有一邊倒向三甲醫院的專科醫生,對全科醫生和專業健康管理師的接受度並不低於三甲醫生。

  對此,來自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張亞蘭主任指出,將心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病分開管理,是絕對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基層。應積極促進基層衛生保健機構、醫院和其他服務機構有效協作,形成「三甲指導、基層實施、遠程會診、雙向轉診」的聯動機制,通過合作確保慢病患者臨床管理的連續性和有效性,真正實現「慢病下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

  保險支付助力慢病管理服務閉環建設

  中國社會發展到現階段,人口紅利、政策紅利、發展紅利將在保險行業快速釋放。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江崇光博士在報告中指出,現階段,我國商業健康保險雖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巨大的潛在需求仍未能有效轉化。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商業健康保險的購買率為26.2%,但未來一年之內的購買意願為41.3%,長期來看,比例則進一步提升至55.9%。

  對此,2017年4月28日,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中國保監會聯合出臺《關於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範圍實施的通知》充分證明了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決心和魄力。國際成功經驗表明,稅收優惠將直接影響到消費者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行為,吸納和鼓勵更多的人來購買商業健康保險,進而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使其發揮更為廣泛的作用。

  江崇光也指出,稅優健康險的推出,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醫療保險的保費收入,擴大醫療保障的資金規模,拓寬了「入水口」。但如果健康保險對於醫療行為和醫療過程不能有效參與控費的話,仍然忽略了「出水口」的問題——不解決「無效用藥」和「過度治療」的問題,「資金池」很難達到安全儲水量。因此,健康險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進一步取決於慢病防治工作能否在「收窄出水口」方面取得卓越成效,真正實現「醫」、「保」聯合,建立多層次的醫療支付保障體系。

  有很多的研究報告顯示,藥師追蹤病程進展並持續管理病人治療的依從度,不僅可以避免藥品銷售上的損失,還能有效降低醫療費用支出,提高控費能力。在國內,一些第三方健康風險管理機構已經積極聯合政府社保、保險公司、臨床服務、社會藥店等領域積極試水慢病個體化管理的閉環服務。2018年,全聯保險將充分發揮保險經紀公司的在專業及技術方面的優勢,攜手北京益序醫療和多家國內知名大型保險公司,聯合打造一款專門針對三高患者的「慢病精準用藥與併發症管理」的健康保險產品,針對性解決目前藥學服務越發重要而藥事服務費無法報銷的問題,通過向慢病患者支付每年定期複診費用的方式,深入慢病防治的過程管理。

  全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的首席戰略顧問劉峰表示,創新針對慢病過程管理的健康險,通過降低相關併發症的重大疾病發病率,將有助於一改目前保險公司對醫療風險束手無策的局面。同時,慢病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大數據,也將成為保險公司精算的一手證據,節約了個人、醫院、保險公司三方時間和經濟成本,也為醫保和商保節省了開支,提升健康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推動加快保險良性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佳佳)

(責任編輯:馮虎)

相關焦點

  • 探索精準用藥,創新商業保險,多方協力為4億人慢病防治破局
    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1月發布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意在部署做好未來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將改善醫療質量、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提升慢病規範管理率與達標率、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等作為核心目標。
  • 慢性病也緊急 防治需持之以恆
    原標題:慢性病也緊急 防治需持之以恆   慢性病是指
  • 多方協作探索我國慢病防控新路徑
    慢性病防治工作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目前,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1月發布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意在部署做好未來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將改善醫療質量、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提升慢病規範管理率與達標率、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等作為核心目標。        據介紹,我國將進一步推進「三醫聯動」政策的實施,強化醫保的引領作用和對慢病防治的促進作用。
  • 《連雲港市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行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意見,2018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江蘇省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工作規劃的通知》(蘇政辦發〔2018〕3號)。為推進健康連雲港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連雲港市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行動計劃。
  • 關於印發南京市2018—2025年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等疾病防治工作...
    統籌各方資源,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機制,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調動社會和個人參與防治的積極性,營造有利於慢性病綜合防治的社會氛圍。堅持防治並舉。加強行為和環境危險因素控制,強化慢性病早期篩查和早期發現,推動由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加強醫防協同,堅持中西醫並重,為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等一體化的慢性病防治服務。
  • 福樂雲:用科技服務健康,讓慢性病防治"智能化"
    慢性病已成為危害中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健康中國行動也把慢性病防治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康中國,慢病為重。智能藥盒解決方案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劉總了解國內慢性病的現狀後,激發了他的研發新方向,也成為了他研發自己產品的動力源泉。
  • ...廳關於印發江蘇省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等疾病...
    衛生計生部門組織專家編制科學實用的慢性病防治知識和信息指南,由專業機構向社會發布,廣泛宣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識,規範慢性病防治健康科普管理。創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載體,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慢性病防治宣傳教育,注重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深入推進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健康中國行等活動,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和重點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率。2.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 福樂雲:用科技服務健康,讓慢性病防治「智能化」
    慢性病已成為危害中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健康中國行動也把慢性病防治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康中國,慢病為重。智能藥盒解決方案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劉總了解國內慢性病的現狀後,激發了他的研發新方向,也成為了他研發自己產品的動力源泉。
  •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設項目啟動
    金羊網訊 記者黃珏報導:6月27日,總投資近10億元的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建設項目在南屏正式啟動。該項目的建成將填補珠海公立精神病院和職業病防治院的空白,完善慢性病防治體系 ,健全公共衛生防控體系,促進珠海衛生健康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 2019廣東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招聘59人公告
    中心秉承「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實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依託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省皮膚病防治所、省職業病防治所、省疾控中心、省結核病防治所、廣州市惠愛醫院等省級龍頭單位的管理、技術、科研和專家資源,大力加強專科建設,醫療質量管理,為患者提供中西醫結合的、專科特色突出的綜合性醫療服務。
  • 關於(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全自動血球、凝血分析儀採購項目)的...
    廣東採聯採購招標有限公司受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委託,於2015年8月7日就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全自動血球、凝血分析儀採購項目(項目編號:0851-1561ZH01CL56)採用競爭性談判進行採購。
  • 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河南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王俊峰介紹,河南省原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先後通過門診重症慢性病和單病種管理等形式,把血友病、苯丙酮尿症等罕見病納入保障範圍。2016年12月,又將這兩種罕見病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不過,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度報銷封頂線15萬元,大病保險年度報銷封頂線40萬元,醫療救助年度報銷封頂1萬元。
  • 2020廣東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事業單位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資格...
    (二)地點: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紫荊部(地址:珠海市香洲區沿河東路200號)行政樓6樓會議室。(三)審核對象。(二)地點: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紫荊部(地址:珠海市香洲區沿河東路200號)門診樓4樓會議室。(二)面試要求。面試(滿分100分,合格線60分)採取結構化面試方式進行,主要測試考生綜合分析、組織協調及應變等能力。
  • 專家解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因時制宜 多方協作
    近日,人民網聯合國家衛健委,邀請到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教授陶芳標,上海眼病防治中心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主任醫師許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王凱,圍繞開展試點工作的技術路線、試點工作的重點措施等進行了深入解讀。
  • 中國慢病防治與保險保障座談會在京舉行
    本次會議邀請了多位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專家,共同探索適合中國的慢病防控路徑。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人社部、北京衛生計生委等機構領導出席會議並分別做了重要講話。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民群眾慢性病疾病負擔日益沉重,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殘疾等級評定工作安排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殘疾等級評定工作安排 2020-07-09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營養與慢性病控制研討會在京舉辦
    12月6日,以「全營養 更健康」為主題的「營養與慢性病控制研討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行。會議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營養學會支持,由中國營養學會營養與慢性病控制分會、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中醫藥健康促進分會主辦。
  • 福州2018年慢性病佔總死亡數83.40%
    福州市政府2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福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陸涵在發布會上披露了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情況。陸涵說,福州市居民自我保健意識不強,重醫輕防現象仍然比較突出,慢性病發病、患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多,2015年至2018年福州市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佔到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
  • 聚集專家科研協作網在蓉成立,引領臨床科研創新
    8月8日上午,由四川省中醫藥信息學會主辦、成都博潤白癜風醫院承辦的「白癜風科研協作網公益行啟動會暨申報科研課題專家論證會」在成都博潤白癜風醫院學術廳召開。四川省中醫藥信息學會會長王笳、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楊豔芳教授、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路永紅教授、四川省人民醫院皮膚科專家崔凡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知名皮膚科專家陳明嶺教授、核工業四一六醫院皮膚科主任蘭長貴教授等業內大咖及白癜風科研協作網聯盟單位專家代表、成都博潤白癜風醫院院長林昭春、成都博潤白癜風醫學研究院院長郝康琳、院內專家出席本次會議。
  • 專家:守正創新 堅決支持腦心同治組織高質量發展
    「守正創新」要中西醫優勢互補守正創新,就是守中醫藥傳統的理論和經典體系,創新就是要去和西醫進行充分的融合,優勢互補。上世紀90年代,面對心腦血管疾病居高不下的嚴峻形式,趙步長教授、伍海勤教授及趙濤創造性的提出腦心同治醫學理論,正是一種中西醫結合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