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25小時:除了累,我還想告訴你這幾條職場忠告...

2020-10-20 濁水溪邊
每天都在忙工作,究竟是在忙什麼?

今天本是休假的周末,毫無意外又加班了,自 3 月從悠閒的成都來到深圳,周末加班、晚上加班似乎已成日常

晚上,一老師問我,看你每天都是公司最忙的,在忙什麼呢?


閉上眼睛開始仔細回顧今天做了什麼...

修改新校區開業營銷文案
臨時替代離職老師做少兒課程
趕進度的技能培訓課程授課
幫朋友編輯淘寶店的宣傳視頻
和同行聊了聊教育機構的社群
....


看上去很充實、很繁雜,但轉念想,這些就是需要我在休息日加班 10 個小時的理由嗎?

並且,我真的把這些事做好了嗎?我從中又學到了什麼?

答案是:都沒有,除了累

今天本打算是回到家早點趴床上刷刷手機的,突然感覺很有必要打開電腦來記錄下自己的真實工作感悟


你每天究竟在忙什麼?

筆者相信自己絕不是個例,和我一樣每天都生活在忙碌中的人還有很多

每當和朋友/同事聊到工作太忙時,總會收到諸如:"多勞多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等類似回答


他們往往陷入了這樣的誤區:

忙就是勞動,越忙就收穫越多,越忙的人成長越快

真不知道從哪裡看來的毒雞湯,現實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是這樣,那每天起早貪黑的環衛工人、除了吃飯上廁所只剩工作的生產線工人為何收入反倒是最低的

其實,忙並不是問題,問題是

忙,卻不知道究竟在忙什麼
忙,卻沒有把事情做到最好
忙,卻自身沒有收穫,除了累

筆者之前在《》提到過,大多數人反感的不是 "996" ,而是付出了卻沒有對應的收穫

老天是公平的,它給了每人每天都分配了 24 小時,不會因為你是馬雲就多加幾個鍾,也不會因為你是街邊乞丐就扣你兩個鍾

至少從時間上來說,大家都是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的


有的人每天按時上下班,周末出去爬山釣魚,工作生活一切正常,十分愜意

有的人每天都處在忙碌中,工作不停,加班不止,最終也沒有特別的收穫,反倒因工作毀了生活

為什麼?


一直沒讀懂的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的感悟來源於前天看到「圈外同學」的一篇文章

作者葛老師作為一創業公司骨幹,每天只需 8 小時,卻完成了諸如閱讀50本書、寫15萬字文章、開多少次講座等工作之外的項目

再對比下自己,實在慚愧啊

是我的時間不夠嗎?

不,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並且我的忙碌時間遠超葛老師


真實情況是我沒有把時間利用好,或者說不懂得時間管理

我們習慣用工作效率來衡量時間管理,即:

工作效率 = 工作量 / 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不易變化,那麼縮短工作時間就成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方法,道理誰都懂,可具體怎麼落實呢?

甚至明明現在每天工作 12 個小時都完不成工作,還要縮減工作時間?

所以上面的工作效率公式只能用於哲學家,對經濟學家並不可行

再來看一個對工作時間的拆解公式:

工作時間 = 工作啟動時間 + 專心工作時間 + 其他零碎時間

仔細看一下,這是不是符合我們的現實情況

例如寫一篇公眾號文章,大致會是這樣一個過程:

首先需要完成整理桌子、準備紙筆、打開電腦等準備工作(工作啟動時間)

其次紙上勾勒文章框架、上網查詢案例資料、撰寫修改文章(專心工作時間)


當然,中途我們可能會接個電話、發條微信、喝口水、上個廁所、甚至在查資料時刷刷淘寶(其他零碎時間)

現在看懂了吧,要提前我們的工作效率,只需要減少工作啟動時間和其他零碎時間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筆者自己也沒有做好時間管理工作,以下內容為當前定下的規劃,僅供參考

01.事項列清單(四象限法則)


首先把自己每天待辦的事情列一個清單,然後分別歸到 "重要且緊急" 、"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 四大類

"重要且緊急" 的事是當天的工作重心,譬如筆者今天需要完成的營銷文案(開業在即,急需推廣)

"重要但不緊急" 的事則是未來工作重心,且需要未雨綢繆,在完成今天的首要工作後,就需要花時間做準備,比如下月的政府培訓項目

"緊急但不重要" 的事應該選擇性放棄或者交給他人協助

"不重要也不緊急" 的事則應該完全放棄


當我們把待辦事項這樣分類整理後,就會突然發覺工作量減輕了,工作壓力小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02.科學合理利用時間

什麼叫科學合理利用時間?每個人情況不一樣

舉例:早上是大家精神狀態最好的時候,利於做一些項目方案規劃;下午精神狀態普遍不好,最好做一些動手不動腦的工作;夜晚是思維最冷靜的時刻,利於完成一些思考性問題

不同時間段做不同事情,效率不一樣

另外,有的人喜歡一邊吃飯時一邊刷抖音、一邊聽音樂一邊寫文章、一邊喝咖啡一邊思考...

那我們是不是就儘量把吃飯和刷抖音,聽音樂和寫文章,喝咖啡和做思考的的時間安排在一起,這樣是不是就會省出一倍的時間了

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把幾件事情合併到同一時間執行,既能相互促進效率,又能節省工作時間


03.減少重複性工作時間

之前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們每天 95% 的時間都是在做重複性的工作內容

聯想到自己的工作,身邊同事的工作,的確如此,例如:寫公眾號文章時,首尾部分引導性圖片/文字一般就是重複的

常言道:"熟能生巧",既然是重複性工作,那一定是每一天所花費的工作時間比前一天少才對

如何減少重複性工作的時間?

a.對同一事情採用多種方法完成,整理技能技巧選擇最優解法
b.工作中多總結規律,把工作內容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合併處理


如何正確地做好一件事?

前面聊了許久的時間管理,歸根結底是為了方便我們更好地完成一項事情


投簡歷時,我們會發覺很多企業會在招聘崗位要求上列上一條:工作經驗豐富或 3 年工作經驗

這裡的工作經驗指什麼?

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是工作時間的長短,工作經驗是指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或者叫工作體系

工作體系不是專業性的技能技巧,而是人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

工作體系需要工作時間來沉澱,學習、嘗試、犯錯、改進、犯錯、再改進...

有工作體系的人在做事之前就已胸有成竹,做事過程中也是能時刻掌握整個項目進度

做起事來駕輕就熟,換個崗位也能立刻適應,這才是企業需要的工作經驗豐富的人

當然,工作經驗並不與工作時間的長短掛鈎


例如:同樣是做學習公眾號文章,有的人在三個月內就可以投稿賺錢,有的人寫了一年多連基礎排版還是不入眼

那麼,如何才能有體系地做好一件事呢?

01.明確目標

明確目標分為兩點:

a.確立唯一目標;b.目標不輕易改變

別以為明確目標很簡單,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往往會偏離原有的軌跡

比如:本來我最初只想寫一篇文章簡單記錄下自己近期的工作狀態,萬萬沒想到寫到現在反倒成了一篇類雞湯文


大多數人總是幻想著拿一塊錢能做兩塊的事

以一篇公眾號文章為例:既想著建立自己的偉大人設、又想著打廣告賣點貨、還想著用戶轉發漲點粉絲...


多個目標反倒會增添做事過程中的額外憂慮,最終讓人躡手躡腳,不敢行動

另外,目標一旦確定了千萬不要隨意修改

大家看過黃宏的春晚小品《砸牆》吧,就因為在裝修過程中房主鞏漢林不停地換裝修目標,最終本來好端端的新房被砸成了蜂窩煤

中途隨意修改目標會讓之前所有的付出都白白浪費,甚至還需要承擔額外的補救損失

02.制定框架計劃

先看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場景:

面對數學考試中最後一道大題,小明瞟了一眼就馬上埋頭寫起來,寫到中途發覺不對勁,又把之前寫的刪掉繼續寫,再刪再寫...

最後到考試結束也不知道是否做正確,反倒把試卷搞得一團糟

像小明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簡單來說就是做事情沒規劃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要砍柴就必須先磨刀,下手開始做一件事情前一定要先制定好框架、規劃

還是以公眾號文章為例,選題之後,我們要列出大致框架,開頭怎麼寫,文章分為幾個要點...文章最後怎麼收尾

等到文章框架已經在我們的腦海中大體成型了,這時才是下筆的最好時

不然你就像我一樣,本來要寫簡簡單單的一篇工作感悟日記,到現在已經是想到什麼寫什麼了,毫無邏輯關聯

03.復盤總結

最近,筆者發現不少平臺都推出了一個全新的項目 "案例拆解訓練營" ,大致內容就是去拆解一些經典的運營案例(例如裂變漲粉、營銷事件...)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透過這些過往的實際案例我們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且找到改進的方法


既然拆解他人的案例都能有這樣的效果,那自己親自操盤過的項目豈不是更應該去深度復盤總結

我們不要把一個項目簡單當作是一個單獨的小個體,放大來看,很多項目之間其實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完成一個項目後,不管是結果是好是壞,及時梳理總結整個過程,站在項目外來看項目或帶著結局來看項目,你會發現更多的新奇點

孔子曰的 "學而時習之" 大概也含有這層意思


給自己立個小flag

唉,從一篇工作感悟寫成現在這樣,也真是佩服自己,既然如此,再送給大家幾條工作感悟

01.敢於放棄,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獲得
02.學會換位思考,每個人的想法真不一樣
03.請站在巨人的肩上摘蘋果
04."道" 與 "術" 的較量中,"道" 才是核心
05.再好的東西,只要你不曾使用都是無用的
05.如果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時,要麼放縱一把完全放空自己,要麼把當下的工作做到極致,滿則溢



另外,這個公眾號完全屬於個人後花園,沒考慮過廣告變現、漲粉等問題,即使我知道怎麼去做

所以內容主題完全取決於筆者的見聞;更新時間更也不固定,得看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安排

不過今天給自己立一個小 flag:

今後每天分享一條運營思維的文章,同見證

以上

作者  | 濁水溪邊

來源 | 公眾號運營磚家(ID:yyzj)


註:封面 / 正文圖片來源網際網路,侵刪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5個職場忠告:撐不下去的時候,請做這5件事
    很多人在工作中只講究「完成」不講究「完美」,這很容易造成年輕人事事敷衍的態度,既浪費時間還浪費人力。堅持把每件事做到極致完美,放高自己的追求,你會發現日子會越過越向上。堅持正面思維,用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處理任務,可以人讓人在逆境中更堅強,在順境中脫穎而出。
  • 我每天工作8小時不覺得累
    「任教期間,我對中華傳統教育理論的實踐有了深刻理解,產生了對教育思想研究的濃烈興趣。」那時候的何光榮,做學問只是「埋頭苦幹」,直到將自己撰寫的論文《論朱熹的教育思想》投給一個學術會議,事業才有了轉機。這篇論文被與會學者們紛紛讚賞,59歲的何光榮因此被調入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工作。院長於北辰先生對何光榮的經歷感慨不已,握著他的手說:「治學之路這麼艱難,你還沒有被壓垮吶?」
  • 每天工作2小時,副業6小時,我是如何做到月入5萬的?
    剛開始每天的時間完全不夠用,上班的8小時,能不加班就偷笑了,下了班回家經常也是忙到凌晨2、3點,隔天6點就要起床,就這樣折騰了半年,我徹底崩潰了:爆痘痘、掉發、精神恍惚,還經常流鼻血,所有社交活動也停掉了,因為出門都在盯著手機,被朋友嫌棄到不行.
  • 工作累,周末也累?這份腦科學專家的24小時規劃表給你,拿走不謝
    現在,同樣的24小時,他做著比別人高出4倍的工作量,卻還享受著2倍的娛樂時間!學會這幾招,你也能做到。二、請拿好這份最科學的作息時刻表!雖然每天有24個小時,但是時間的價值並不是均等的。比如,今天你要完成一份報告。正常情況下,我們不會主動想寫報告的。現在是下午4點,你想,不如先摸摸魚放鬆一下?但是,這樣雖然暫時輕鬆了,晚上還得要加班。因此,可以給自己一個外力。在開始寫報告之前,就安排一場電影,事先買好票約好人。
  • 在職場上,不能碰的職場大忌,出現這幾條你有可能會被開除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職場當中的大忌,如果出現了這幾條千萬不要碰它。可能每天都會存在在你的身邊,但是如果做不好的話,在公司的眼中你就可能會被開除。反之如果只是想在口頭證明自己的話,自己沒有錯,沒有太大的價值也可能是一個玻璃心。把領導和同事當朋友無話不說,很多人會有一個誤區,把領導和同事當成自己的朋友。他們就會和我們互相的關照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職場當中你的領導可能不會點破這一點,但會覺得你不成熟,你的同事本身和你是同一級別的屬於競爭的關係。
  • 員工每天工作13個小時卻高調感恩公司說不累,看到工資後,我懂了
    9106這樣的工作機制,不累就怪了。但相對於,月入10萬的月薪,累不累就要看員工個人的看法了。對於這樣的工作機制,有些員工會覺得累,工作強度大,有些員工則覺得一份付出,一份耕耘,高收入,必然要多付出。在對待工作的看法上,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相同,那如何才能平衡工作和收入之間的關係,讓自己在職場中能夠有良好的發展?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5條忠告:熬不下去的時候,就去做做這5件事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5條忠告,當你覺得在職場上熬不下去的時候,可以試著去做一下這些事情。忠告二:精進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徑;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基本上就是得過且過,每天踩點上班,到點下班,回到家中後還時不時「犒勞」一下辛苦了一天的自己,比如打遊戲、泡吧等,結果混了幾年一點長進都沒有。
  • 8小時工作累,18小時遊戲爽:坑爹的大腦
    通宵達旦玩遊戲爽,只是工作八小時就覺得累。這是為什麼?家人們,你們覺得這是為什麼?你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下班回到家一頭倒在床上一動也不想動。累,累得不想吃飯,也不想洗澡,就想好好睡一覺。可是同樣是這個人,玩起遊戲那是18個小時連續不停都沒問題,甚至24小時也行。家人們,你們說為什麼?小蘭,邊掃地邊哼著歌,邊洗碗邊唱著歌,連洗衣服也手舞足蹈的,還時不時的玩起了肥皂泡泡。家人們,你們說這是為什麼?
  • 「我每天工作8小時不覺得累」(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任教期間,我對中華傳統教育理論的實踐有了深刻理解,產生了對教育思想研究的濃烈興趣。」那時候的何光榮,做學問只是「埋頭苦幹」,直到將自己撰寫的論文《論朱熹的教育思想》投給一個學術會議,事業才有了轉機。這篇論文被與會學者們紛紛讚賞,59歲的何光榮因此被調入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工作。
  • 職場上,記住老祖宗的這兩條忠告,可以積德又積福
    但人又是感情動物,因此為人處世的時候要懂得「人情世故」,而這便是我們常說的「高情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早就將人性分析得很透徹,總結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我們不妨多學習借鑑古人的大智慧,繼而學以致用。職場上,熟記老祖宗的這兩條忠告,可以積德又積福。人際交往中,熟記住老祖宗的這兩句教誨,好福氣會不請自來。
  • 職場過來人給的這3個忠告,別認為沒用,早知早受益
    職場過來人給的這3個忠告,別認為沒用,早知早受益剛步入社會,步入職場的新人往往都沒有太多的經驗,也不懂職場上的生存法則,做事向來都是隨心所欲的。還把在學校的那一套規章放到了職場上,以為職場其實和學校沒有太大的差別。這種做法真的大錯特錯。職場上的人往往都已經經歷了社會的打磨,並沒有在學校的同學一樣單純。很多時候你一個不小心就會做錯事情。
  • 你有沒有每天很累,一想到工作就頭痛的時候?原來這是職業倦怠期
    「你有沒有不想工作,甚至對工作產生厭倦的時候?」最近學習群裡的小伊同學和菜菜說:最近對工作沒什麼熱情,每天一想到上班就很頭痛。到了公司覺得很累,很困,情緒也很煩躁。覺得工作沒什麼前途,下班之後也不想說話,只想癱著不動,感覺生活沒什麼意思。菜菜聽完之後,一臉嚴肅的告訴小伊同學:其實這並不是你的錯,這是每個同學都會經歷的職業疲倦期,而且這也不是換一個工作就能夠解決的事情。
  • 職場:你累?你有中層管理累嗎?
    身在職場,你知道最累的群體是哪一種嗎?2. 為什麼這種群體是職場中最累的群體呢,難道不是最底層的員工最累嗎?【閒聊】常以看來,身處職場最底層的員工應該是最累的,其實不然,最累的應該是那些中層管理者。不要表面看著他們風光無限,那你是沒透過風光看到他們的無奈。
  • 工作壓力大、心累?快樂工作並不難!
    在職場,人們每天都很忙碌,還要考慮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晚上還要熬夜做項目,有時候感覺真的好累。雖然工作令人身心疲憊,大家卻不敢懈怠。尤其是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很多大公司都走了裁員路線,更多人都抱緊了自己的飯碗,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戀。
  • 是什麼讓你覺得在職場活得很累?
    現在工作的你,覺得在職場上累嗎?在職場上覺得很累是當下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我跟很多朋友交流,他們都覺得在職場活得很累,有時候對職場的工作狀態很煩,他們煩一天忙不完的工作,煩職場複雜的人際關係。這種現象我也有過,感覺工作很累有幾種現象,第一種現象就是在一個崗位工作幾年,沒有什麼新意了,就很煩這個工作崗位,總想找機會脫離這個崗位,換一個新的崗位來調動自己的激情,第二種現象,就是單位部門在調整時,經常會發生人事變動,並且很奇怪單位每次變動都能涉及到自己,這時候,自己感覺就會很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領導交代的工作,自己做的不是太好的時候,就會覺得工作很累。
  • 「工作壓力好大,怎麼辦」職場達人:學會釋放,千萬別讓職場壓力毀了你
    「我害怕一休息,粉絲就走了」前段時間,李佳琦因身體不舒服向粉絲請假,一直有「勞模「稱號,堅持高強度工作的他,終歸是累倒了。365天,李佳琦能做389場直播,但他卻坦言自己一點也不敢停下來,因為害怕被超越,被取代,甚至被競爭激烈的行業淘汰。
  • 職場英語口語:希望你不介意一些善意的忠告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職場英語口語:希望你不介意一些善意的忠告 2012-12-14 10:07 來源:原版英語 作者: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人生忠告:熬不下去時,就去做這3件事
    尤其是對當今的年輕人,稻盛和夫還提了3點忠告。如果你要是覺得職場熬不下去了,可以去試著做做這3件事。一、與其消極等待喜歡的工作,不如想辦法喜歡上所做的工作。很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都在一個問題上糾結過,到底是找一份喜歡的工作,還是先做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呢?
  • 每天只知道麻木工作,除了工作不知道還能幹嘛,很迷茫,該怎麼辦
    網友諮詢:自從我進去某公司工作以來,每天只知道麻木地工作,除了工作不知道自己還能幹嘛,對人生已經迷失了方向,該怎麼辦?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對工作缺乏熱情,每天只是機械地幹著,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麻木工作。人在什麼情況下不會麻木工作?每天充滿激情、工作充滿挑戰,每天都在學習,想辦法破局,這種情況下,想麻木估計也很難。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題主所從事的工作,本身可替代性比較強,或者缺乏挑戰性。而這也進一步分析出,題主從事這樣的工作,工資不會太高。
  • 職場經驗:經驗豐富的職場達人給職場新人幾個忠告,看後長見識!
    職場新人顧名思義就是第一次進入職場的新人,對於職場上存在的一些潛規則或規則都一無所知,這也是職場新人在步入職場後總會出現「領導不喜歡、與同事沒法相處等」各種問題。那職場新人應該注意哪些呢?知情意心理有幸邀請到職場達人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給職場新人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