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 小吃沒特色 陸客不捧場 臺灣觀光夜市漸「關光」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資料圖:臺灣夜市曾經人聲鼎沸的場景。

  王凱是一名在臺灣交換的大陸學生,剛到臺灣時他很喜歡夜市的氛圍,幾乎天天都走一圈,可是個把月下來便興致索然。「這些夜市差不多長得一樣,除了小吃攤就是賣淘寶貨。我身邊的臺灣朋友有很多現在也不怎麼愛逛夜市了。」

  王凱的經歷折射了部分夜市的生存情況。近年來,夜市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僅臺中市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內,就倒閉了6家大型夜市,其中一家還是號稱全臺最大的「經貿文創觀光夜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陸客銳減衝擊消費

  夜市的生存,離不開客流和消費。前些年,大陸赴臺旅遊人數多,出於對夜市文化的嚮往,大家在臺期間晚上都喜歡到夜市品嘗臺灣小吃、購買伴手禮。但如今,赴臺的大陸遊客數量銳減,通過所謂「新南向」增加的旅客人數上沒法彌補缺口,消費力更不可同日而語。

  一些夜市從業者坦言,過去每晚都有幾輛陸客觀光團的遊覽車停在夜市附近,現在很難見到了。因為有陸客的光顧,過去一些夜市的藥妝店全年營業額能達上億元(新臺幣,下同),但現在人沒了,錢也跑了。「難道『觀光』要變成『關光』嗎?」

  國民黨臺中市議員朱暖英表示,她的選區南屯原本有好幾處夜市,現在不是收攤、就是縮小營業規模。臺中最有代表性的逢甲夜市,雖然仍正常營運,但商圈內有許多店家都已關門,很多業者都反映開門營業只是苦撐。她呼籲,蔡英文當局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改善兩岸關係,讓陸客可以回流。

  多元不足形態老舊

  陸客不來影響了臺灣夜市的流量和消費規模,可是臺灣本地人為何也不想逛?因為夜市本身的競爭力也在衰落。臺灣中華觀光文創市集交流協會理事長鬍子強指出,攤位經營缺乏特色及夜市形態老舊對夜市倒閉有重要影響。「多元性不足、攤販重疊性太高,且設備沒有隨之升級。」

  以臺中這一年來倒閉的幾個夜市為例。這些夜市都冠以「文創」之名,其中幾家開幕時場面盛大、動輒上百攤規模,而且還請當紅明星表演。但是過了蜜月期後人潮衰退,最後都只能草草結束營業,實在令人唏噓。例如臺中妖怪夜市2016年5月才開幕,結果不到半年就倒閉。

  不少業者認為,打著文創之名,新夜市剛開業時確實能吸引年輕人來光顧。但它們實際上卻仍是傳統形態樣貌,東西沒特色還賣得貴。有的夜市知名度大增後開始出現欺客行為,例如一盒現切水果要500元,果汁要200元,兩盤滷味要價近2000元。還有的業主就是在淘寶網購之後,把東西拿來轉賣而已。鬍子強表示,民眾上當後自然不會再來,久而久之這些夜市人流量就會越來越少。

  經濟不佳荷包縮水

  近年來臺灣經濟不景氣,同樣影響民眾的消費。有經濟人士分析,臺灣經濟看不到出路,讓民眾變得不敢消費,也是夜市低迷的原因之一。加上「勞基法」修改、軍公教年金改革等因素,一些群體的收入受到影響,自然也會不願消費。例如此前軍公教團體就發起「周六不消費」活動,表達對當局的不滿。

  另有臺灣朋友告訴記者,雖然節假日大家還是有可能一起約著逛夜市,但通常只是每人買一杯「青蛙撞奶」等飲料就好,最多再買一份鹽酥雞,很少有大額度的消費。「畢竟現在經濟環境不好,很多公司都減薪,連年終獎都只發0.5個月工資,實在不敢亂花錢。」

  朱暖英表示,當下臺灣民眾收入普遍不佳,當然也就不愛出門逛夜市。當局應該改善臺灣的經濟,增加民眾收入,讓臺灣人願意出門逛街花錢,從而帶動夜市的繁榮。否則「觀光」夜市,真的會變成「關光」夜市。(記者 柴逸扉)

相關焦點

  • 經濟不景氣陸客不捧場 臺灣觀光夜市漸「關光」
    陸客銳減衝擊消費夜市的生存,離不開客流和消費。前些年,大陸赴臺旅遊人數多,出於對夜市文化的嚮往,大家在臺期間晚上都喜歡到夜市品嘗臺灣小吃、購買伴手禮。但如今,赴臺的大陸遊客數量銳減,通過所謂「新南向」增加的旅客人數上沒法彌補缺口,消費力更不可同日而語。
  • 臺中1年倒6夜市:沒特色 陸客少 經濟又不好
    三則是臺灣自身的經濟不景氣影響了本地遊客的消費意願。 臺中華觀光文創市集交流協會理事長鬍子強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也是形態老舊,缺乏特色。 臺灣「中時電子報」以臺中逢甲夜市為例稱,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陸遊客銳減,過去每晚都有幾輛陸客團遊覽車停在夜市,一些夜市的藥妝店,全年營業額能達上億新臺幣,現在少多了,人沒了,錢也跑了。
  • 臺中市1年倒6家夜市:沒特色 陸客少 經濟又不好
    痛定思痛,臺媒對此總結出了三點原因:一是陸客數量驟降,直接衝擊了逛夜市的遊客人數。二是這些夜市本身形態老舊,商品過於重疊,比較無聊。三則是臺灣自身的經濟不景氣影響了本地遊客的消費意願。臺中華觀光文創市集交流協會理事長鬍子強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也是形態老舊,缺乏特色。
  • 國民黨議員:陸客不來,臺中「觀光夜市」漸成「關光夜市」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港媒1月24日報導,臺灣景氣不佳,臺中市近一年內驚傳有六個觀光夜市收攤。國民黨臺中市議員朱暖英表示,她的選區南屯原本有好幾處夜市,現在不是收攤、就是縮小營業規模,蔡政府應該要好好正視這個問題,改善兩岸關係,讓陸客可以回流,也要改善臺灣的經濟,讓臺灣人願意出門逛街來花錢,否則觀光夜市,真的會變成「關光夜市」。
  • 陸客不來臺夜市「觀光」變「關光」 蔡英文假善意攤主盼兩岸破冰
    >陸客沒來,生意真的差非常多」,自己現在是「勉強餬口」的慘狀。那麼,曾作為觀光招牌、靠特色小吃獨步世界的臺灣夜市,怎麼混成這樣了?  臺中逢甲夜市的管理者坦言,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陸遊客銳減。過去每晚都有不少陸客團遊覽車停在夜市,現在車少多了,人沒了,錢也跑了……  對此,島內旅遊業者紛紛搖頭感嘆,「觀光」要成「關光」了;也有網友嘲諷,這不就是你們要的沒有陸客的安靜臺灣嘛?
  • 除了小吃就是淘寶貨:臺中1年倒閉6家夜市
    三則是臺灣自身的經濟不景氣影響了本地遊客的消費意願。臺中華觀光文創市集交流協會理事長鬍子強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也是形態老舊,缺乏特色。臺灣「中時電子報」以臺中逢甲夜市為例稱,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陸遊客銳減,過去每晚都有幾輛陸客團遊覽車停在夜市,一些夜市的藥妝店,全年營業額能達上億新臺幣,現在少多了,人沒了,錢也跑了。另據此前報導,不僅是臺中,就連臺北知名的士林夜市以前人人搶著租的店面都布滿了店面出租的告示。
  • 臺灣夜市進入「關光」時代? 旅遊業界不安
    臺灣的夜市曾經風光無兩,被西方媒體評為「其他地區所不能及」的景點,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臺灣當局重金打造「觀光夜市」,吸引旅遊人潮。如今,旅遊業者搖頭苦笑:「觀光」要成「關光」了嗎?  臺灣最大的夜市在哪裡?還真不在臺北,在臺中,是「水湳經貿文創觀光夜市」,於2014年夜市經濟最紅火時開業,上月底卻吹了熄燈號,攤商黯然離去,顧客惘然若失。
  • 臺灣「觀光」慘變「關光」 蔡英文卻宣布旅客人數創新高
    從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以來,臺灣的「觀光業慘劇」已經上演了將近4年,追究起責任來,恐怕一心只想著「臺獨」利益、對民生不管不顧的民進黨當局難辭其咎。而且,不只觀光業「關光」,臺灣經濟這幾年也是絲毫不見起色。
  • 高雄觀光夜市魅力仍在
    夜市的生存,離不開客流和消費。因為近年來,陸客少了,觀光夜市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最近六合夜市又重新開張。現在高雄還能逛到觀光夜市是個小確幸。但出於對夜市文化的體驗,遊客還是會在臺期間到夜市品嘗臺灣小吃、購買伴手禮。高雄「觀光」夜市有其魅力所在,才不至於變成「關光」夜市。
  • 陸客不捧場,臺灣旅遊業寒徹骨
    陸客不捧場,臺灣旅遊業寒徹骨 2018年01月12日 07:21: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不過,比這波冷空氣更冷的,則是臺灣的觀光業。由於赴臺陸客人數減少,「新南向」的客源及消費無法彌補缺口,臺灣觀光業者的生意十分慘澹。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大陸遊客減少和「一例一休」導致的成本增加,臺灣屏東縣車城鄉墾丁泊逸度假酒店近日關門歇業。
  • 臺灣桃園縣長爭陸客觀光:兩蔣特色別處無法取代
    中新網6月9日電 因應即將開放的陸客自由行,臺灣桃園縣長吳志揚日前接受臺灣《新新聞》採訪時表示,桃源縣的兩蔣特色別處無法取代,桃園縣政府觀光局已採取多種措施,將以「開發具臺灣特色的桃園行程」,以桃園獨特的魅力景點,來吸引大陸觀光客。
  • 陸客不捧場臺灣旅遊業寒徹骨 不少飯店無以為繼
    據臺灣交通部門統計,2017年前11月,赴臺旅客963萬人次,其中大陸遊客248萬人次,較近3年赴臺陸客每年350—400萬人次,人數明顯萎縮。  林育先說,由於陸客減少的衝擊,恆春地區旅館業績至少掉了五成,還有部分墾丁民宿已在找買家脫手。餐廳、風味小吃、伴手禮、民宿等領域也都受到了衝擊,當地居民日子苦哈哈。
  • 陸客減少租金高昂 臺北士林夜市湧現退租潮
    【觀察者網綜合】據TVBS新聞10月26日報導,陸客減少持續衝擊臺北各大商圈,尤其以士林夜市和淡水老街最嚴重,士林夜市現在更出現退租潮,大東路、陽明戲院的黃金店面現在都貼出出租告示,因為陸客減少店家生意不好負擔不起沉重房租,光是591租屋網,招租店面就超過50間,臺北市長稱會繼續推特色商圈增加促進夜市發展,不過攤販老闆表示,客人都不來店面再有特色都沒用。
  • 南臺灣觀光聯盟總召:陳菊重政輕商 南部經濟重傷
    陸客限縮後,高雄多家飯店拋售,圖為鄰近西子灣、駁二景點待售的觀光旅館。(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中國臺灣網4月20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昨日,高雄知名餐廳掛出「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海報。南臺灣觀光聯盟總召、臺當局「行政院」顧問林富男表示不完全苟同,但他點破高雄市長陳菊執政以來,經濟節節敗退,主因為「重政輕商」,端不出具體牛肉。遊覽車大亨江其興直指政黨輪替後慘賠4億(新臺幣,下同),痛批蔡英文不配當臺灣地區領導人。
  • 陸客銳減臺觀光業遭遇「雪崩」 臺店老闆:都是因為民進黨執政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大陸遊客的減少讓臺灣觀光產業慘到什麼地步,有臺灣媒體給出了兩個字「雪崩」。臺灣觀光局最新統計顯示,去年1月至9月和前年同期相比,島內觀光遊客人數衰退前十名包括著名的墾丁貓鼻頭公園、太魯閣等知名景點。
  • 臺旅遊市場因缺少陸客不景氣 蔡還在宣揚「最好」
    但近日臺灣當局公布的數字顯示,大陸遊客仍在減少中,其中又以健檢醫美、專業交流、商務交流下跌最多。臺觀光局也口出怨言,表示市場如此不景氣,大陸遊客是臺灣的最大客源,業者申請大陸遊客入臺證件時還會被刁難,旅遊市場熱不起來。
  • 觀光變「關光」?臺當局再開「空頭支票」 旅遊業怒:撐不到那天了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月19日電2020年臺灣選舉已經結束,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限縮兩岸交流的動作不斷,大陸遊客赴臺人數大大減少。對此,臺灣旅遊業憤怒表示「撐不到那天了」,臺灣「觀光」業很快會變「關光」。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日,臺灣「交通部觀光局」確定,即將於1月底到期的「擴大秋冬旅遊獎勵補助計劃」不再延長,但聲稱未來會以其他方式提供補助;此外,臺「交通部觀光局」還開下「空頭支票」,稱將多砸2億元(新臺幣)進行海外營銷,拉攏其他地區的旅客。
  • 陸客不捧場,臺灣旅遊業寒徹骨--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人民網
    據臺灣交通部門統計,2017年前11月,赴臺旅客963萬人次,其中大陸遊客248萬人次,較近3年赴臺陸客每年350—400萬人次,人數明顯萎縮。   林育先說,由於陸客減少的衝擊,恆春地區旅館業績至少掉了五成,還有部分墾丁民宿已在找買家脫手。餐廳、風味小吃、伴手禮、民宿等領域也都受到了衝擊,當地居民日子苦哈哈。
  • 陸客赴臺遊惠及升鬥小民 島內正面評價籲延續持久熱度
    島內的調查分析顯示,是臺灣的旅館與各大夜市、名特產店。  在全臺有14個分店的香城集團經理邱樂芬說,去年起日本觀光客下滑,加上島內旅客與商務客減少,幸好陸客團適時注入活水。「陸客團變成實時雨,其中花蓮香城飯店今年業績比去年不減反增,最好時單月增加一倍。」  夜市老闆也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