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潔的孩子今年五歲了,前兩天孩子有些感冒、咳嗽,喝了一些感冒藥不見好轉,小潔便帶孩子來到了醫院。
醫生讓孩子輸液,小潔便在一旁陪伴,就是這陪伴的時間,讓小潔看到了許多形形色色的父母和家長們。
孩子生病「全家上陣」,爺爺端水奶奶餵藥,網友:從小看到老
在小潔母女倆前排坐著這樣一個小孩兒,胖乎乎的很是可愛,看上去比小潔的孩子還略大一些,與小潔的孩子毛毛的萎靡不振不同,孩子很是精神。
如果不是最後被家長圍著喝藥,還真沒看出來這個小胖墩兒病了。
一家人分工明確
只見孩子的姥爺陪著孩子,媽媽去一旁打熱水,孩子姥姥正在拆藥袋子,媽媽回來後,這一家人圍著孩子,又是摸頭,又是倒藥。
還有抱著孩子坐在自己身上的,好不熱鬧,整個輸液室都齊刷刷的看著這一家人,陣仗甚是唬人。
很多網友見狀紛紛感嘆:
「真是從小看到老,孩子被這麼嬌寵著,這大了可怎麼辦?」
「這個孩子真幸福,生病有這麼多人陪著。」
「如果是女孩,家人也會這麼大的陣勢嗎?」
寶寶快好起來
這不禁讓小潔想起每天去幼兒園接兒子放學的情況,幼兒園是公立幼兒園,校門隱藏在樓群之間,很是狹窄,每天接孩子放學都是摩肩接踵的。
可這隊伍中還有一家人齊出動的情況,接一個孩子,雙方父母不僅到場,還有孩子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都到場的情況。
而且這樣的家庭還不在少數,孩子一出來,全家人一起湧上去,又是背書包,又是提水壺的,還有給拿上零食吃的,有背著孩子的。
那個場面和醫院的這個場景是驚人的相似,像極了古代小少爺出府的狀況,前呼後擁啊!
這陣仗像少爺出王府
時代在發展,雙獨子女一代的孩子也已經成長起來,成為了雙方四位老人的獨孫或者獨外孫,這樣的家庭環境,培育出來的孩子,著實令人擔憂。
這樣的寵溺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1)沒有底線概念,容易越界犯錯
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成為了很多雙獨家庭孩子的現狀。
雙方老人的過分寵愛,父母的不作為,讓孩子毫無規矩可言,總認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因為所有的願望家長都會滿足,造成孩子嬌縱的個性,也直接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價值觀樹立。
要上天?
2)唯我獨尊,不懂得團結協作
孩子獨享很多優待之後,沒有人教會他分享,孩子就不願意與他人協作,很容易驕傲自大,不懂得獨木不成林的道理。
在這個講究資源共享,團結協作的社會中,這樣的孩子是很難融入社會,快樂成長的。
3)喪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成為巨嬰
家長們的包辦、代辦,會讓孩子喪失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或者生活的基本技能,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巨嬰便由此而產生。
孩子幾乎不需要操心任何生活細節,只需要用嘴,就能完成他想要達到的目的,這就讓他喪失了自己思考的能力。成為永遠長不大的巨嬰。
寵壞孩子的幾種行為,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
有些家長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偏差,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因此,家長的這些行為其實最容易寵壞孩子:
1.包辦孩子一切生活事物:讓孩子無需自己動手、動腦,這樣的行為極容易讓孩子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寵壞孩子。
2.縱容孩子一切行為:並為之承擔後果,家長的縱容,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以及後果沒有準確的認識。
孩子為所欲為
導致孩子為所欲為,在她的思想概念裡,沒有規矩要遵守,當他進入社會後,就不會學習遵守規則,甚至會導致更為嚴重,家長所不能代替的後果。
3.思想上漠視底線的重要性: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必要給孩子講述生活需要遵守的規則,從思想上認為,孩子長大自己就懂了,這些都是不重要的事情
如何掌握正確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每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人格的健全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家長不應該愚昧無知,而應該學會怎麼更好的教育孩子成長。
1)寬容不縱容,寵愛不溺愛
家庭寵愛不是孩子放縱的理由,家長應該把握好尺度,要有應有的底線,不能萬事都放縱孩子,不要苛責,但也不能過分寬鬆,愛孩子需要界限。
2)無規矩不成方圓
無論是在家庭還是步入社會,都有自己運行的規則,並且是大家都需要遵守的規則,家長有義務告知孩子要遵守,而不是讓現實去教會孩子。
習慣很重要
家庭一定要有自己的規矩,這樣的習慣養成,才有助於孩子更好的進入社會。
3)身體力行,榜樣力量
家長的行為模式,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成長過程中,首先模仿的對象便是家長,所以需要家長有自律的態度,為孩子樹立優良的榜樣,為孩子指明方向。
孩子的成長本身就寄託著家長們所有的希望,濃烈的愛,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溫暖,但也可能成為扼殺孩子成長的毒藥。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作為成人,應該了解什麼是尺度,不能由著孩子野蠻生長。
如果自由沒有限制,那麼,後果就是慘重的,家長應該有基本的認識。所以,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要將自己的行為規範,這樣才是對孩子正確愛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