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香港出差,在經歷了從早到晚的飛行折磨之後本來很想偷懶一天,跟大家請個出差假。可是剛剛吃晚飯時的一段小插曲,忽然讓我臨時起意就地做了個小調查,也就有了今晚的推送。
來香港之前,我就被朋友安利了酒店附近的一家網紅茶餐廳,有米其林一星的品質保證(真的很好吃,且價格不貴,來香港的話值得一試)。
可尷尬的是,在國內「帶著手機走天下」的日子過慣了,我到香港之後完全忘記了換港幣這件事,而這家餐廳只接受現金結帳,連刷卡都不行。最後不得已,只能把我家小編「押在」餐廳,自己跑回酒店大堂換了港幣之後,再回來結帳。
其實大眾點評有提示,可惜沒注意到。
說實話,這幾年隨著行動支付在國內的普及,連樓下的菜市場、水果攤都積極地貼上了二維碼,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這種沒有現金支付的尷尬。
根據China Tech Insights發布的《2017中國智慧生活報告》(該《報告》衡量了中國324個城市的微信支付的樣本數據,以及6595個受訪者的在線調查結果)顯示,有84%的人表示「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
顯然,按照我今晚的經歷,這在香港是行不通的。可是如果看新聞報導,香港幾乎可以說是國內新金融巨頭出海的「橋頭堡」,無論是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是銀聯、Apple pay都在爭奪這個市場,所以我很好奇,香港的行動支付普及程度到底如何?
從餐廳回酒店的路上,我沿路選取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支付場景,包括香港本地人開的各式小店、全球連鎖的餐廳以及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便利店。
1.cash、credit card or Octopus card
我在離開那家網紅茶餐廳之前,特意去問了坐在收銀臺後面的老闆娘,為什麼不可以微信或者支付寶,哪怕Apple Pay也行啊。
老闆娘頭也沒抬地說,「這種問題不要拿來問我,反正我的店裡就是只收現金。」
香港本地人開店都這麼任性嗎?o(╯□╰)o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發現了一家花店,店主是一對可愛的香港老夫妻,給我推薦花的時候滔滔不絕,可是提到能不能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的時候,他們朝我擺擺手,最好是現金,如果實在不行的話,credit card也可以。
或許是因為土生土長的香港本地人,尤其是年紀漸長之後,還是更習慣現金消費吧。接連碰壁的我決定去花店對面的國際連鎖餐廳碰碰運氣。
看到這個店名,很多朋友應該很熟悉,這是一家全球連鎖的快餐店,一進店我也感受到了國際化,店員小哥都完全不會說中文,只能用英文溝通。
可當我能不能用WeChat或者Alipay時,他告訴我,cash、credit card or Octopus card(只能用現金、信用卡或八達通,沒有其他選項了。)
2.支持12種支付方式
就在我幾乎開始懷疑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中國的覆蓋率數據時,便利店幫它們扳回了一城。
本來已經準備好在7-11刷卡買零食的時候,發現香港的7-11不僅支持Apple Pay,同樣可以支持微信支付(不過目前的推廣位置在刷卡和八達通下面,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
雖然涉及到匯率兌換的問題,但是支付仍然是實時的,甚至比在國內的體驗還要快,內地的7-11要不要反省一下?
後來去星巴克買飲料時,因為沒有明確的標識,所以我問服務生小哥,能不能微信或支付寶支付,小哥斬釘截鐵地告訴我:支付寶!
結帳之後發現,原來是因為支付寶有力度很大的優惠,難道是因為昨天支付寶進駐大陸的星巴克門店所以又發了一波紅包?
還有一家不得不提的「大滿貫」選手,支持的支付方式多達12種,我能想到的基本都包括在內了。這張照片沒有拍到店名,但是要鄭重地介紹一下,是萬寧。
作為一家連鎖的化妝品銷售門店表現這麼優秀,是不是說明女性的消費力量更強大啊。
3.一家生意蕭條的小店
與內地相比,香港的行動支付普及程度顯然還有待提升。
前述《報告》顯示,在中國(不確定報告調查的範圍是否覆蓋港澳臺地區),幾乎所有的餐飲門店支持使用行動支付,快餐類門店使用行動支付的交易比例高達74%;在零售行業,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各業態均超過50%,便利店以68%的交易佔比,成為「行動支付化」最顯著的業態。
反正就香港一地來說,根據我今晚的體驗,距離上述數據可能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一位長居香港的朋友告訴我,行動支付在香港推行緩慢的原因與不少歐美國家多有相似,因為包括信用卡在內的支付方式已經高度普及,並且香港還有幾乎萬能的「八達通」卡,幾乎覆蓋了日常生活的所有場景,所以用戶和商戶改變支付、收款手段的動力不夠大。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改變又確實在發生。
微信支付的港版錢包(以港幣結算的帳戶,主要針對香港本地用戶)早早便開始了灰度測試。而今天也傳出了「港版支付寶引入首個戰略合作夥伴長江和記」的消息,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共同運營香港版電子錢包——「支付寶HK」。
要知道,李嘉誠創辦的長江和記業務遍及世界各地,核心業務涵蓋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和電訊。僅長江和記在香港地區經營的店鋪就超過600多家,覆蓋電訊服務、食品、電子產品、葡萄酒和健康及美容產品等等。我們在內地經常可以見到的連鎖商店——屈臣氏也是長江和記的。
最後,和大家分享今天印象最深的一張照片吧。
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這種臨街的貨幣兌換鋪子可能是香港最具有標誌性的符號之一。可是今天我在這家店附近徘徊了很久,並沒有見到一個客人。
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消失」的可能不只是現鈔,還有這些與現鈔相關的小商鋪,以及那些與傳統支付手段相關的工具、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