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 夏曾珍
傾訴女主角:潘潘(化名),30歲,公司職員
不知道為什麼,女兒總愛啃自己的指甲,手一伸出來,十個手指頭光禿禿、紅紅腫腫的,讓人看了非常不舒服。這個壞習慣,又傷手又不衛生,女兒自己也知道不好,卻總改不了。我們打也打過罵也罵過,還試過在她手上塗辣椒水,可都沒用。到底怎樣才能讓她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女兒啃手指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有一次給她洗手時我發現,手指甲坑坑窪窪的。問她怎麼弄的,開始還不肯說,在我追問下才承認,是她自己啃的。我想,孩子不懂事,得給她講道理。那天,我與她談了很久,告訴她手上的細菌有多少,手在嘴裡有多不衛生,又提醒她不光滑的手指甲有多難看。從那以後,我每天檢查她的手指甲,還聯繫幼兒園老師,請老師在幼兒園裡督促,不讓她有機會啃手指。
這樣幾管其下,有一陣女兒的這個壞毛病似乎好了。沒想到,在上小學之後,她又開始啃手指甲了。我們發現時,全家一起嚴厲地阻止她。然而這次,我們發現情況似乎變得嚴重了。和她說道理吧,她陽奉陰違;罵她一頓吧,她就當沒聽見;真的要動手打她吧,說實話我也不太捨得,有時好不容易狠下心拍她幾下,她也不當回事。
現在女兒啃指甲已經成為一種不自覺的習慣,只要一空下來,她就會把手塞進嘴巴裡。如今她的手指甲不僅光禿禿、參差不齊,而且手指頭也常常是紅腫的。
看著她的手,我真的很擔心。可想了那麼多辦法幫她改掉這個壞習慣,卻效果不明顯。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她改掉呢?
【心靈對話】
做到不喜歡的作業時就要啃指甲
我:你女兒第一次啃指甲是什麼時候,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潘潘:第一次發現她啃手指甲是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那天給她洗手時,發現手指甲被啃過了,問她怎麼回事,女兒倒是老老實實地說了。原來女兒一直不喜歡睡午覺,所以幼兒園裡每天必須的午睡是她最頭痛的一件事情。為了躲避老師的檢查,她常常會裝睡。這天,檢查的老師走了之後,女兒就在被窩裡和旁邊同樣沒睡著的孩子聊天。看著那個孩子起勁地啃自己的手指,她也好奇地學著去啃,結果就這麼「學會」了。以後只要睡午覺時,就會用這個辦法消磨時間。我發現之後,和她談了好久。從手上的細菌開始,讓她看圖片,還帶她去用顯微鏡看手上的細菌,告訴她啃手指有多不衛生。我還把她啃過的手指拍了照與以前拍的照拿出來對比,讓她看到以前的手指甲多麼漂亮、整齊,啃過後的多麼難看。我還和幼兒園老師聯繫,麻煩老師在幼兒園裡督促她的午睡。後來慢慢地,她的手指甲長好了。我也常常檢查她有沒有再啃指甲。在那以後,好像她的確沒有再啃過。
我:那她上小學之後啃指甲是什麼時候發生的,當時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潘潘:她的自理能力很強,在上小學之後,我們很少管她的洗漱問題。有一次,我發現她飯前沒有洗手,就特地監督她去洗手,那時我無意中發現她的指甲又被啃過了,而且看那個樣子估計啃了不止一天了。我問她為什麼要啃指甲,她支支吾吾也說不清楚。我留心觀察了一下,發現她一到做作業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啃指甲。我也問過老師,老師說女兒在學校裡做作業時、考試時也常常啃指甲的。其他的時間裡好像啃得比較少。後來,為了不讓她繼續啃指甲,她做作業的時候,我就坐在旁邊,只要一看見她的手放進嘴裡,就立刻把她的手拉出來。可是,只要我一沒注意,她的手仍舊會放進嘴裡去啃。
我:孩子完成作業有困難嗎?她對於作業的態度又是如何的?
潘潘:作業對於女兒來說的確有些困難。女兒的學習一直是我很頭疼的問題。她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也喜歡那些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可是對於一些機械的抄寫背誦默寫什麼的極度不喜歡。所以,她對於數學的喜愛遠大於語文和英語。她情願做一些練習,或者進行閱讀,都不願意默寫單詞詞語。可是在低年級的各科學習中,這些機械的學習是不可避免的。這些抄默的作業女兒深惡痛絕,不願意完成,也正因為這樣,她的默寫成績總是很差,默寫的訂正也就隨之很多。每天的抄寫和默寫訂正作業是她非常痛恨的,可又不得不做的,所以這一類的作業她完成起來很困難,也特別容易在這種時候啃指甲。
我:面對女兒的這個習慣,你試過什麼辦法,效果如何?
潘潘:她上幼兒園時,我們和她講道理,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她很快改掉了這個壞習慣。上小學之後,我們也嘗試著和她講道理,發現沒有什麼用。罵過她,打過她,也沒有什麼用。後來,我們盯著她提醒她,可是只要我們一不留神,她又開始啃。女兒說,她也知道啃指甲不好,可是就是控制不住。我聽人說,往孩子手上塗辣椒水,她啃到發現辣就不啃了。試過後發現效果不好,辣椒水很刺激皮膚,女兒紅腫的手指塗上辣椒水就腫得更厲害了。何況現在孩子白天都在學校,只要一洗手,辣椒水就沒有用了。所以,效果也不大。
【支招】
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造成孩子啃指甲的習慣難以改變的根本原因還在孩子內心的焦慮和壓力上。所謂心病還要心藥醫,打罵對於孩子的教育無益,反而可能會造成孩子更多的緊張和壓力。在這些壓力的壓迫下,孩子要改正這個不良習慣就更難了。最好的辦法是,幫助孩子緩解在學習上的緊張和焦慮。
首先,降低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根據孩子的能力、學習習慣適當地進行調整,在給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時不給孩子過重的壓力,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能夠感受學習的「苦中作樂」,體會到自己努力的付出所換來收穫的喜悅,從而緩解學習上的焦慮。
同時,想辦法讓孩子多與同齡人接觸,與同伴的交往也能幫助孩子緩解焦慮和緊張。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多進行一些戶外的鍛鍊,在緩解壓力的同時,能夠幫助孩子增強體質,抗擊更大的壓力。
如果需要,潘潘也可以讓女兒適當地嘗試一下「厭惡療法」。讓女兒在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筋,只要想要啃指甲,就用橡皮筋彈一下自己,心裡可以對自己說一聲:「好疼啊,啃指甲會更疼了!」用這種苦痛來中斷啃指甲的行為。
【解碼】
啃指甲成了解壓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啃指甲是緩解緊張,分散注意力的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在幼兒園裡啃指甲,一方面是出於好奇和模仿,另一方面也是逃避睡午覺、打發時間的方式。不過因為發現得早,所以在父母和老師的及時幹預之下,被阻止了。當孩子進入小學之後,因為對學習環境的不適應,使孩子產生了緊張和焦慮。同時,因為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與環境不合拍,也給孩子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從而產生另一層次的焦慮。
從潘潘對女兒情況的描述中,我們發現這是一位對孩子非常關注的媽媽,也在孩子的學習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她對孩子的情況非常了解,也因此做出了詳盡的分析。從中可以看出,潘潘對於孩子的要求一定很高。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關注度高是件好事,確實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但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孩子的緊張心理。而且,孩子每天回到家裡,一般都是一個人做作業,能夠與之有交流的都是作為家長的成人,孩子缺少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難免會感到寂寞、孤獨和乏味。
在這些緊張、不適應的壓力之下,在寂寞、孤獨籠罩之中,過去曾帶給她放鬆的啃指甲習慣就成了如今緩解壓力和焦慮的方式了。
(心理諮詢師 謝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