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父母最該出現的地方缺席: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等你準備好

2020-08-23 媽媽充電屋

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什麼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想要性的人。所謂的教育不就是這樣嗎?」


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沒有開學。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作者林奕含用血淚寫出來的小說,房思琪就是她,她就是房思琪。林奕含中學時被老師侵犯,被父母忽視,導致她患上抑鬱症。

她曾經很努力地想走出來,她努力愛努力生活。她哭著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小說,她想重新開始,可小說出版才兩個月,她就自殺了。

林奕含的經歷不是個案,成都14歲的女孩小小(化名),疑被性侵致懷孕墮胎,患上抑鬱症跳樓身亡。

這個笑顏明媚的女孩,就是林奕含

林奕含用生命呼喚的性教育,依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我們小時候基本沒接受過性教育,現在我們成了父母,即使意識到應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只能是一路跌跌撞撞的前行。

前不久上海10歲男孩在書店猥褻5歲女孩的事件深深觸動了我。沒有孩子天生是十惡不赦的,孩子犯的錯是教育的缺失,這個缺失不只是孩子的性教育,家長也需要補課。

我希望因為性教育缺失導致的悲劇越來越少,近期我看了一些關於兒童和青少年性教育的書,我把我認為比較重要的點寫在這篇文章裡。希望能有更多父母看到,喚起他們對性教育的重視程度,能更有針對性,也更全面更有效的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在介紹怎麼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性」。

01 性不等於兩性關係——「性」的5大要素

很多人都會把性和兩性關係聯繫在一起,覺得性是令人厭煩噁心的,提到性會有強烈的羞恥感。如果提到性你只能想起島國動作片,那你的理解就太狹隘了。性不僅僅是兩性關係,它還包含更豐富的內容。

常年從事青少年性教育研究工作的胡萍老師,收集到的孩子們對性的理解是這樣的:

我對性的認識是比較噁心的,我覺得了解後就不再純潔了。

我對性的認識是恐怖神秘又可怕,很黃,少兒不宜。

我覺得性就是那些不正當的男女關係,覺得非常下流,提到性就很不舒服。

孩子們對「性」的認知是受到我們「談性色變」傳統文化影響的,但性真的這麼不堪嗎?

胡萍老師認為,對性的解釋要從性與每個人自身的關係出發,找到人類生命中跟性有關係的元素,它們是性別、健康、生命、愛情和隱私。

性別:性器官從身體上將一個人歸屬於男性或女性。

健康:性器官的健康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性心理的健康與個體人格健康密切相關。

生命:性是人類孕育生命的基礎。

愛情:愛情也包含在性的範疇裡,因為愛情是讓人類感覺到幸福和快樂的情感,這種情感可以伴隨性的衝動,也是人類組建家庭的基礎。

隱私:性是個體的隱私,隱私權是受法律保護的。

性教育的本質是人格教育,幫孩子全方位的理解「性」,會積極引領孩子構建健康的人格。看到「性」對孩子的影響,你還會覺得性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嗎?

02 性教育應涵蓋的4個方面

基於性的5大元素,性教育應該包含4個層面,分別是:性別教育、愛與生命的教育、情感與責任教育、道德與法制教育。

性別教育,是讓孩子認清自己生殖器的基本結構和簡單功能,讓孩子了解男女的不同之處,進而接納自己的性別,同時尊重他人的性別。

愛與生命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生命來之不易,讓孩子明白生命來源於愛,讓孩子懂得愛自己,愛父母,珍惜生命。

情感與責任教育,是讓孩子學會表達愛,表達感恩,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道德與法制教育,是讓孩子逐漸建立性道德,了解性的相關知識,了解相關法律規定,進而約束自身的行為,也學會保護自己。

上海書店10歲的男孩,最缺失的是道德與法制教育,他不知道他的行為是觸犯道德甚至法律的。因為性傷害患抑鬱症離世的林奕含,14歲的成都女孩,她們最需要的是愛與生命的教育,如果她們能多愛自己一些,也許就不會輕易結束花兒一樣的生命。

03 對孩子性教育的具體做法

對孩子的性教育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把性的相關知識講給孩子聽。

  • 性別教育:讓孩子了解並接納自己的性別,認清性別角色

我們可以利用繪本讓孩子了解男女的不同是進化的結果,告訴孩子男女生殖器的名稱及基本的功能。讓孩子明白生殖器官跟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一樣,我們必須要尊重它、了解它、保護它。

只讓孩子了解生理性別是不夠的,還要讓孩子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性別。重男輕女或是重女輕男的家庭,很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不滿意,我們要及時察覺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接納自己。

孩子也會在日常生活裡觀察父母相處的模式及性別特徵,這是孩子對性別角色的初始認知,會影響孩子日後和同性異性的交往,父母要做好示範。

  • 生命與愛的教育:生命來之不易,愛自己是王道

孩子最初對生命的認識來源於「我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我們要認真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要隨口說「你是垃圾桶裡撿來的」,「你是買來的」,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生命沒有價值。

我們要給孩子傳達的生命觀是:生命源於愛,而非源於性。在解釋生命孕育和出生時,不要只停留在物質層面的精卵結合,要把愛的情感和生命的形成聯繫起來。讓孩子知道,因為爸爸媽媽相愛,才有了他的誕生,他是愛的產物。

當孩子了解到了生命的價值,他才會更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我們也不要對年幼的的孩子進行「大愛無疆」的教育,愛的教育應該按照愛自己、愛父母、愛人類的順序進行

懂得愛自己,孩子才會更珍惜自己的羽毛,在面對誘惑,情緒低落的時候不會選擇傷害自己。

  • 情感與責任教育:學會愛的表達,承擔責任後果

因為傳統文化的影響,孩子對愛情中的情感感到噁心和羞恥,我們要幫孩子正確理解愛的情感,正確表達愛。

在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裡,指出愛和性的表達的關鍵區別在於:男女身體接觸時,如果沒有性衝動和性喚起,就是表達愛;如果有,就是在表達性。

父母在孩子面前可以表達愛,但不可以表達性。不管孩子的年齡多大,夫妻間的性行為都涉及隱私,要迴避孩子。

我們還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建立起對性衝動的審視和控制能力。胡萍在六年級學生的性課堂用「兩個拳頭的距離」,教孩子們處理和異性交往時應保持的距離。

「不管男孩女孩,與異性交往的時候都要保持兩個拳頭的距離。如果你上大學後真正愛上了一個人,他也愛你,你們的感情是真誠的,你就可以拿掉一個拳頭。等到你與相愛的人都能夠自食其力,能夠一起面對未來生活,你們決定進入婚姻的時候,你可以拿掉第2個拳頭了。」

  • 道德與法制教育:幫孩子構建性道德,進行性法制教育

一個人的性道德是從出生就開始建立和發展的,和道德的發展過程類似,孩子早期的性道德依賴於父母。進入幼兒園和學校後,受到父母、老師、權威及同伴群體的影響。隨著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才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道德價值觀。

我們要尊重孩子性道德的發展軌跡,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標準衡量兒童的行為。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時,針對孩子的行為糾正,不要針對孩子的人格。

比如3歲的孩子在幼兒園摸自己的生殖器,如果我們說孩子下流無恥,對孩子進行人格和道德評判,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道德的壞孩子,產生不健康的羞恥感,影響他一生的幸福。

因為3歲孩子的性道德發展還處於低級的「懲罰和服從」階段,他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作為家長,我們要告訴他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他就會服從。我們只需要輕輕告訴他,如果你想摸的話,只能在自己的房間,不被人看到的地方,不能在公共場合摸,他就會知道該怎麼做了。

我們也不能忽略對孩子進行性的法制教育,讓孩子知道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白違法所必須承擔的後果,孩子就能主動用法律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

以上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要包含的4大模塊,但這些內容不是一股腦的講給孩子聽。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當孩子有類似的疑惑時正面回答孩子,做適當引導。超前的性教育,會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關於性教育的原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這篇文章。

希望在性教育這場考試中,每個家長都不要缺席,你嫌對孩子的性教育太早,壞人可不等你準備好。

相關焦點

  • 你嫌性教育太早,但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
    在她的自傳體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 「我女兒還小,」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孩子太小
    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卻覺得年幼的孩子剛剛好!近日,一位老師分享的自己與學生家長的一段聊天記錄引發熱議。「老師,我女兒還小,希望您做老師的不要教給她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有兩個女兒的馬伊琍,就曾在微博上多次提到性教育:在呼籲司法加大力度嚴懲震懾惡魔的同時,除了希望學校加強青春期性教育的,最迫切的,是父母對孩子早期性教育的啟蒙。
  • 蛋媽: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
    我們不能保證壞人會不會起壞念頭,但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儘量保護小天使們的安全。  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們的安全呢?  童話大王鄭淵潔就曾經說過:「對孩子應儘早地進行性教育,不能超過3歲。」  中國父母總是談「性」色變,今天我就分享給大家幾個通俗易懂的小遊戲,如果你羞於啟齒,不妨通過遊戲來開口吧。
  • 老師科普性教育被罵上熱搜: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嫌孩子太小
    何況,男女都不避嫌,虧你還是個班主任。當我們遮遮掩掩,對性教育欲語還休時,那些躲在陰暗處的人渣,早就伺機等待。作為父母,永遠不要嫌性教育太早,因為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視頻中,男子滿嘴汙言穢語,女孩哭的撕心裂肺,恐懼又無措,本該美好的年紀,卻承受著最殘忍的惡行。據稱,該男子花了9000元買了女孩,直播破處來「驗貨」,行為惡臭到令人髮指。
  • 性侵事件背後:你認為性教育太早,壞人卻不嫌孩子太小
    內容來自公眾號:宜同玩 很多人覺得性教育太早,而現實卻是壞人卻不嫌孩子太小, 性教育、防性侵教育不可恥,更不可怕,相反,家長朦朧兩可、輕描淡寫的態度,對性教育、 安全教育的輕視,才是最可怕的。 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做到24小時貼身保護孩子,所以,幫助孩子提高自我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非常重要!
  • 我女兒還小,別教她這些: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孩子太小
    父母總覺得性教育太早,不該讓孩子接觸到這些東西,但惡魔們卻不會因為孩子小​就放過他們。據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國檢方起訴強姦、強制猥褻、猥褻兒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數字分別為10603人、13445人、19338人。
  • 你嫌棄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孩子太小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然而有天使就有惡魔,我們不能阻止惡魔的存在,只有教孩子遠離惡魔,性教育刻不容緩。性教育一直是傳統思想下避而不談的事,但是身為教育孩子的監護人,比起孩子受到傷害,羞於啟齒的事又算得了什麼?為了保護孩子,作為一個媽媽,我會從小就開始給孩子一些性教育方面的教育。
  • 羞答答的性教育:在你嫌性教育早的時候,壞人可不會嫌你孩子小
    想到我們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看到親吻的鏡頭的時候,父母就會讓下意識的轉臺,似乎這是什麼不適合孩子看的東西一般。無可否認,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談「性」色變,如果這真的對孩子好,那近年來不斷出現的猥褻幼童的案件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結果: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孩子太小
    媽媽詭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一瞬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裡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還沒有開學。結果就在這本書出版之後不久,林奕含在家中臥室裡自縊而死。原來書中房思琪遭遇的性侵事件,就真實地發生在林奕含身上。
  • 3-15歲兒童性教育時間表: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小!
    近年來發生的多起令人髮指的兒童甚至成年女性遭受的性侵事件再次給整個社會敲響警鐘,科學的兒童性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媽,我是哪來的?爸說是垃圾堆撿的你是我充話費送的孩子問,你要怎麼說?兒童性教育該從6個方面入手1. 孩子出生後,無論性別如何,在取名、著裝、生活用品的選擇上都不應混淆,以免孩子從小對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朧」意識,從而影響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別,或雙親偏愛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裝或將男孩扮女裝,均會影響孩子的「性自認」,導致後來性格和行為上的改變。2.
  • N號房事件: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
    對我們的孩子進行性教育,首先家長的態度就要擺正:不要扭扭捏捏、閃爍其詞。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是一生的功課,也是保護孩子刻不容緩的舉動。畢竟,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父母可以藉助兒童性教育普及的畫冊對寶寶進行性概念的講解,用最專業的名詞進行性器官的介紹,溝通時要像介紹胳膊,手指一樣自然。還要告訴孩子,如果別人的觸摸讓他不舒服,就一定要反抗,勇於說不。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確,這不是他的錯,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威脅:你嫌性教育早,壞人不會嫌孩子小
    現如今,儘管許多家長的思想觀念已經變得開明了許多,但在性教育這一方面,卻仍舊是缺位的。很多家長因為在學生時代並沒有受過性教育,所以在結婚生子之後,根本不知如何與孩子談論性,同時也覺得有些羞於啟齒。因此,給孩子普及性教育的這個角色,往往都是由學校來承擔的。前段時間,有位老師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組她和某位家長的聊天截圖。
  • 電梯「大尺度」廣告引爭議:你嫌兩性教育太早,但壞人...
    為人父母者,還是會在電視中出現接吻鏡頭時下意識地擋住孩子的眼睛。還是會在孩子好奇地詢問「自己從哪裡來」時支支吾吾地岔開話題,還是會在孩子接觸兩性問題時大發雷霆直言年紀尚小。最近這段時間,有兩件類似的事情,讓醬姨印象深刻。
  • 14歲少女被養父性侵長達3年: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孩子太小
    縱觀眾多兒童性侵事件,悲劇的發生,除了加害人的泯滅人性的獸性外,缺乏性教育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壞人常常利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對孩子實施猥褻或性侵,將其美化成一種正常的喜歡行為。孩子還會傻傻相信,全然不覺得這是一種傷害自己的行為。因為性教育的缺失,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行為才是對的。第一次被性侵時,星星在網絡上諮詢後才知道這叫「強暴」,可見媽媽對女兒的性教育幾乎為0。
  • 10後女孩曬「性感」照片: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永遠不要嫌太早
    網友:孩子的性教育等不起,父母千萬不可忽視面對著網絡、電視上充斥的情愛、性感畫面,讓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吸收著這些「性訊息」,從而讓孩子面臨性早熟的危險。性早熟的危害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逆的,網友禁不住發聲:孩子的性教育,永遠不要嫌太早。
  • 性教育這堂課,不要等壞人來教
    做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能健康、快樂地長大,但令人難過的是,這個世界上卻總有惡魔存在。但正如那句流傳已廣的名言: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無法確保孩子永遠不被壞人盯上,但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在別人侵犯你的身體時,要懂得保護自己。
  • 「你嫌性教育太早,惡魔不會嫌你孩子太小」
    壹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中國家長楊某媽媽在發現女兒談戀愛,首要反應是覺得女兒丟人,責罵她不知羞恥,這側面也反應著中國父母對性教育的無知父母理所當然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負責人,性教育出了問題恰恰是家長本身的問題。我問過身邊30歲以上的已婚已育女性,她們懷孕生孩子的時候是否從自己母親那裡得到過教導或經驗分享?
  • 別嫌孩子太小,壞人可不會嫌太早
    性教育什麼時候為早,什麼時候為晚有明確的答案嗎?而教育孩子永遠不能有「過早」的想法。因為你嫌孩子太小,壞人可不會嫌你的孩子太早,給他普及性知識永遠不嫌太早。因為孩子在2歲左右就已經有了性別意識,他開始好奇自己的身體以及自己與異性身體的不同之處 ,6歲前也會形成基本的性觀念。
  • 《17.3 關於性》:你覺得性教育太早,但壞人不嫌孩子小!
    2020年10月17日,「性教育」被正式納入了未成年人保護:「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電視機裡出現動物交配的場景,跟大多數中國傳統家長一樣會馬上換臺。所以,關於第一次,其實有很多人像極了女主:像電視那樣一起睡一張床就行了嗎?
  • 9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被嫌太早,其實大部分中國孩子都太晚了
    作為家長,你認為對孩子的性教育是否充分?你認為應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合適年齡是幾歲?9歲算不算太早?每次兒童受侵害事件一出來,評論留言都是類似這樣的金句: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這就令人產生一種錯覺:中國的性教育已經做得很好了,大部分小孩從幼兒園起父母就已經開始教了。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