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白老師督導後成功案例的體會
來白老師團隊學習之前,我曾有一年多的心理學知識學習經歷,但那僅僅限於理論和考試。把我從高大上的心理學概念拉回到接地氣的諮詢個案,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感,那是在接受白老師督導案例成功後的真實感受。
記得第一次個案,是在白老師的鼓勵和「逼迫」下,硬著頭皮倉促上陣,心理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諮詢師的感覺,顯然,它並不成功。很快,白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案例督導課,既有指出共性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又有個性化的分析和點評,還有白老師文字案例成功經驗的分享。
白老師清晰精準的督導講解,富含邏輯,直指要害,猶如醍醐灌頂,使我在迷茫中逐漸找到方向。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初次嘗試了人生當中第一個成功的心理諮詢案例。那晚的心情,從跨越「我不能」到「我也能」,至今回想,令人激蕩,輾轉難眠,信心倍增,感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幫助到一個人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細細思量,是什麼讓我初次體驗成長的快樂?我想,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
從白老師對我第一個案例督導中,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原因。按照白老師指點的思路和方法,在第二個案例中,我改變過程式問話方式,注意「緊貼諮詢者」,圍繞其所問問題來提問,很快得到諮詢者的認同,初步建立了良好的諮訪關係。
在逐步深入諮詢中,我又想到白老師教導我們「要挖掘諮詢者問題根源,找到問題為什麼發生在諮詢者本人身上」且「不對諮詢者做評判」,於是我開始「刨根問底」般的提問,慢慢地,我找到了諮詢者自身問題的本原。
這讓我想起美國認知治療學派大師A. T. Beck發展出一個治療技術稱為「蘇格拉底式對話」,治療師不和諮詢者爭論他們主觀的知覺和詮釋,只是用一系列的問題先了解諮詢者的觀點。推動蘇格拉底式對話的力量是「無知」和「好奇心」,也因此蘇格拉底式對話是一種「了解但不評判」的對話。正是這樣的「對話」,我取得了諮詢者的信任,並讓我找到了問題根源。
白老師在授課中談到「高級共情」表現在不僅要取得諮詢者認同,更要引發諮詢者思考。在引發諮詢者思考中再考證、比對、質問和篩選,最終提高諮詢者的自我覺察力,助其自我成長。
第二個案例我是隨著「蘇格拉底式對話」提問逐步深入,目標逐漸清晰,諮詢者似乎在提問中動搖了之前的認知,重新開始了解和審視自己。正如「蘇格拉底式對話」讓諮詢者評估自己的想法,進而引發出不同的結論,協助諮詢者修正或改變錯誤認知。
雖然我在共情和引發諮詢者思考中,做得還不是很好,但促使諮詢者得到自己的解答這一點,在當晚諮詢者反饋給白老師的諮詢感受中得到了印證,是我取得初步成功的重要力量。
心理個案諮詢是緊張的,同時也是快樂的,在白老師團隊中體驗一名心理諮詢師成長的快樂,那是幸福的事。
作者:方凝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白京翔老師團隊諮詢師第十一期學員
只需要加白京翔老師微信:13911104576,留下200-300問題介紹,即可預約到白老師團隊的優秀心理諮詢師,提供90分鐘文字心理諮詢,諮詢後將反饋效果,以確保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