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為啥你養不出心中的那個娃

2021-01-09 當代育兒圈

本文純屬原創,拒絕侵權轉載!(文|肥爸)

小花:肥爸辦公室的一位寶媽。自從有了孩子後,她再也沒有參加過單位的任何聚會。今年孩子已經八歲了,她從來都是一下班就回家,全身心的投入在孩子的學習和養育過程中。但是孩子的表現卻總是讓她大失所望,讓她感嘆「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

01自以為是的愛,實際在傷害孩子

小花是一名普通又不普通的媽媽。她的原生家庭比較特殊,在她才剛讀初中時父親就生病了,從此全家人的重心都放在了照顧父親上,小花也開始了住校生活。在學校學習、生活都得自己處理,而且在她的心裡總是擔心著父親。

後來,小花成年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也總是生活在擔心中,每天都在擔心孩子。她希望孩子能夠隨時都感受到她的愛,給予孩子無限的安全感。因為在她的心裡總是會回想起自己曾經那麼無助,這一輩子她都不想讓孩子有她童年時的感覺。她把自己鑲嵌在孩子的生活中,無時無刻的關注著孩子。

小花對孩子的關注和愛,並沒有像她想像的,孩子能夠成長得非常優秀,反而出現了很多問題。

在孩子剛上幼兒園時,老師反映自理能力比較差,吃飯時撒得到處是,上廁所總是憋得不行了才去廁所,不懂和小朋友如何相處,想要什麼了就去搶。

聽了老師的反饋,小花崩潰了。自己這樣全身心的愛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後來孩子上了小學,還是不會和同學相處。班主任曾經和小花談話,給予她很多開導後,她才恍然大悟!

自己以為愛孩子的很多方式,實際上是在愛自己。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實際是彌補自己的童年時的缺失。這種愛讓孩子失去了很多能力,比如自己照顧自己、換位思考。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並不少,總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孩子卻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嚴重者甚至覺得「孩子配不上自己這樣的父母」,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因為孩子即使再優秀,父母也會產生更高的期望,這是人類追求上進的一種表現,但在育兒過程中如果不懂得調整自己的期望,那就永遠培養不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孩子,這樣不但會讓父母疲憊不堪,也讓孩子很受傷。

02正確合理的關愛,讓孩子做自己

俗語說:幸運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治癒。每個人的原生家庭,是無法選擇的。但是不要把自己的缺失強加到孩子身上,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家長應該學會正確地愛孩子。有的家長童年時缺失父母的關愛,自己有了孩子後溺愛孩子;有的家長童年時,父母很少陪伴他們,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就會二十四小時圍著孩子轉。還有家長年少時,家庭條件拮据,自己有了孩子後,大把大把地給孩子花錢,不是必要的也要給孩子買,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從前的失落。這樣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益。家長應該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尊重個體

孩子是藉助父母來到這個世界的,但是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每個家長都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肥爸單位每年招聘新員工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一部分職員沒有主見,甚至還會和面試官說:等他回家,問問媽媽的看法。這樣的人能被公司錄入嗎?一個連決定都不敢、不能做的人,能做好工作嗎?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雖然會有曲折,但是孩子一定會茁壯成長的!

做好自己

家長一定有界限的愛孩子,並且不忘記愛自己。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這樣才不會把所有的壓力和情緒轉嫁給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方式。家長做自己,孩子才能勇敢的成為獨立的人。

肥爸結語:

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但是如何愛卻是需要學習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千萬不要把自己童年的希冀和缺失轉移在孩子身上。家長自己的成長需要自己修復,而孩子是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家長的複製品和犧牲品,否則這種畸形的愛只會讓孩子受到傷害,讓家長覺得自己付出了卻沒有收穫。

今日話題:你在用孩子治癒自己嗎?

相關焦點

  • 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
    所以她不想聽孩子說話的時候,她不敢打斷孩子,不敢跟孩子說,她太累了,想睡覺。因為她覺得孩子承受不住。覺得這樣做孩子會很受打擊。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就不是好媽媽了。這種不敢堅持自己立場的事情,幾乎貫穿了這個孩子的整個養育過程。她很難站在媽媽的位置上,對孩子提要求,對孩子設立規則。
  • 沒錯,我就是那個讓孩子看電視的媽媽
    ——那我呢?——你拿著這個紅色的球,你當火星。你上面有很多火山,能噴射火焰。......這知識面可以呀,要不是親耳聽到,真不相信是從一個 4 歲多的娃嘴裡蹦出來的,什麼宇宙爆炸、星球大戰......連隔壁的媽媽都被吸引過來,忍不住向我請教:「你給他報的啥班呀,他怎麼知道這麼多?「「沒報啥班,就是在家裡看的電視。」
  • 「我這麼優秀,你笨死了!」這4類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優秀的娃
    像有些家長雖然說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依舊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這可能就是教育方式不正確了。案例我們家隔壁就有一起這樣的例子,鄰居家的兒子從小非常的聰明,能說會道的,當時我們村裡很多人都猜測,這孩子以後肯定有出息。
  • 「我這麼優秀,你笨死了!」這4類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優秀的娃
    這是大部分家長的普遍心理,然而到底能不能夠讓孩子未來有好的發展,並不是投資多少就能決定的。像有些家長雖然說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依舊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這可能就是教育方式不正確了。,這小孩兒小時候就能說會道,而且長得又聰明可愛,性格也活潑,但因為她媽非常的強勢,從小我就總聽到她媽媽罵孩子的聲音。
  • 女生死不承認系列之—她的這些話,潛臺詞都是你配不上我
    聽到這答案我差點啞然失笑了,還好控制住了,畢竟氛圍比較的悲傷,我也不能笑。後來我自己想想,那些年我們被姑娘拒絕後,姑娘們給出的理由,也倒是千奇百怪。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那些拒絕你的話,背後的潛臺詞。02我已經有喜歡的人了據我所了解,這種情況大部分還是在委婉的說,你配不上我。而且直接說我有喜歡的人,其實就是想讓你死心,別再纏著她。這層潛臺詞你得懂。
  • 我怎麼養出你這樣的兒子—孩子對別人的方式其實就是你對他的方式
    聽到這裡,我再也忍不住了,心中的怒火噌噌地往上冒,大聲怒吼道:「這就是你認為的強者!把弟弟踩在腳下,你把他碾死,你就贏了!我真是後悔啊,怎麼就養出你這樣的兒子呢?」看著人來人往的大街,握著小兒子那小小的手,一連串的疑問在我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湧現:曾經那個小暖男去哪裡了,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難道都是他的錯嗎?他這樣對待弟弟,我沒有一點責任嗎?在接受靈魂的拷問時,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自己對著孩子發脾氣的樣子,就如剛才的怒吼「這就是你認為的強者!把弟弟踩在腳下,你把他碾死,你就贏了!我真是後悔啊,怎麼就養出你這樣的兒子呢?」
  • 精買清單|那個陪我待產生娃養娃的媽媽群(剁手篇)
    之前一篇精華整理|那個陪我待產生娃養娃的媽媽群(孕產篇)反響還不錯,被鼓勵到了!!於是我繼續整理了媽媽群精華整理第二彈:剁手篇。在整理的時候,我又默默地付款了購物車裡的放著幾個東西。說好的深思熟慮呢?……從懷孕後期到寶寶快一歲的這一年的時間裡,媽媽群裡的眾多購買戰鬥機媽媽勇於嘗試,積極分享,匯總出了好些 「值得買」 的東西。在整理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採訪了一些媽媽,讓她們說說如果排出Top3好用的母嬰產品是什麼?一位媽媽說:「 Top 1的是 好月嫂好阿姨 !」
  • 誰的娃誰養,我養我的娃,讓你媽養你去!寶媽一句話講出產婦悲哀
    可一轉眼,兩人的婚姻居然都走到了破裂的邊緣,這到底是要鬧哪出呢?從小劉口中,大家才了解到,原來矛盾就產生於生完孩子後。當初小劉懷孕,家裡就已經約定好,月子期間由婆婆照顧,這樣既符合傳統,而且也考慮到了小劉母親身體不好的情況。
  • 「我再也不生了」一年後寶媽又來生娃,為啥女人好了傷疤忘了痛?
    文|秘籍君對於剛生過孩子的寶媽,你問她們生產是什麼感受,要不要再生二胎?她們的回答大多是:「給再多錢也不生了,太遭罪。」也有些寶媽表示:「生一個都帶不過來,生兩個不是找罪受嗎?」她說,去年她剛到醫院實習,對經手的第一個產婦特別有印象,當時那位產婦疼得面目扭曲,掙扎得頭髮亂蓬蓬的,看到那個形象她都有陰影了,說以後不敢生孩子了。尤其是那位產婦邊生還邊罵她老公,說生孩子的罪都讓她自己受了,孩子以後還得跟他姓,就哭喊著說:「我再也不生了……」但是一年後這位寶媽打臉了,因為她又來生二胎了,剛好又被我表妹碰上。
  • 不同性格的媽媽會養出不同脾氣的孩子,這種媽媽能讓娃終生受益
    孩子在出生前,是「住」在媽媽的身體裡,在出生之後,多數時間也都由媽媽帶,跟媽媽的關係也是最親近。因此說,媽媽對孩子的影響非常的大,媽媽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到孩子的脾氣,甚至會決定孩子將來的性格。脾氣很壞的媽媽,容易養出「性格極端」的娃!
  • 為啥我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你卻需要一家人幫忙?看完你會自愧不如
    我認為,自己生的孩子,就應該自己帶,婆婆能幫忙是情分,不能幫忙是本分,因為法律上沒有要求婆婆必須要幫兒媳帶娃。另外,那些全家齊上陣,幾個大人同時照顧一個寶寶的並不在少數。即使是這樣,還有很多寶媽吐槽帶娃苦、帶娃累,每天發朋友圈說自己壓力大。
  • 嬰兒飛機上哭鬧媽媽被埋怨:我帶娃出個門,就欠了全世界嗎?
    去年也有過一個類似的案例,一位媽媽和一對年輕情侶在飛機上吵了起來。因為孩子對機艙不適,媽媽怎麼也沒辦法哄住孩子的哭鬧。被吵到的年輕情侶不斷大聲喊話讓她「管好孩子」,爭執中這位媽媽的一句「有本事你別生孩子」瞬間上了熱搜。
  • 80、90父母有話說:我養的不是娃,是碎鈔機
    一位90後的年輕寶媽,在某平臺發文怒懟婆家花式百出的催生手段,並且直言自己絕不「認慫」,說不生就不生。看完你就明白了如果說現在小兩口的家庭哪項生活開支最大,相信絕大部分父母都會說「養娃支出」。在過去那個年代,老人們生下孩子後,只需要保證他們吃飽穿暖就行,老一代生孩子的目的是為了給家庭減負,因為孩子稍微大點,就能充當「免費勞動力」,女孩幫媽媽照顧弟弟,男孩幫爸爸下地幹活。
  • 不愛操心的媽媽,才能養出最省心的孩子
    這樣的「不要、不行、不可以」,每天可能要說上八百遍。不愛操心的媽媽,養的孩子才最省心。「不操心的媽媽」。畫面裡雖然沒有媽媽,但是像不像你在陪著TA一步步走過去?「不再操心」也能養出省心的孩子。
  • 我是想要一個娃,但我不想要那個男人
    我就只想要娃,不想要男人。你餵娃吃過一頓飯嗎?哄娃睡過一次覺嗎?我每天都要累死了,你每天就想著怎麼躲!而老公只說了一句:我要工作,你全職就應該全心全意帶孩子。有娃後,真的最怕的就是這種沒有責任的隊友,可這樣的豬隊友,真的有很多很多....太多男人沒法轉換角色,承擔不起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角色,最後女人得撐起自己和孩子的一片天。
  • 感謝媽媽,把我養的這麼好
    今天母親節,打開手機,都是感謝媽媽的聲音。母親這個身份的偉大,母庸質疑。不管是社會角色分工中,還是家庭角色分工中,亦或者影響一個人人生的所有角色中,母親都是排在最關鍵的位置。灣灣著名主持人沈玉琳獲獎的時候,說了一句流傳了好久的金句「感謝媽媽把我生的這麼好!」
  • 為啥媽媽不在,寶寶乖得很,而媽媽在時,娃就開始「花式作妖」?
    同事小梅跟我訴苦,說她被婆婆給嫌棄了,而原因是同事上班不在家以後,寶寶乖得很,到點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可聽話了。關鍵是同事只要去個廁所,孩子就開始各種哭鬧!而且陪伴的過程中,只要不按照孩子的要求來,絕對又開始發脾氣。每當婆婆看到寶寶這樣,就開始嘮叨小梅,說她不會帶孩子,甚至讓小梅等到娃睡了再下班回家。面對寶寶的作妖和婆婆的嫌棄,讓同事委屈不已,明明沒做錯什麼,卻變成了這樣的局面。
  • 我這麼優秀,我的爸媽配不上我
    看起來,這個孩子就是現實版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這孩子出口就是:我這麼優秀,我的爸媽配不上我。如果說,父母就像土壤,孩子就像是植物,好的土壤,才能滋養成好的植物。這個10歲孩子給我上了一課,他時刻提醒我:在日常育兒生活中,不要忽略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育兒知識就好比是劍,人文素養是手。如果手不靈活,不會使用劍,不僅會讓孩子焦慮,更會讓孩子受傷。
  • 媽媽有下列特徵,最容易養出「不爭氣」的娃,中了要趁早改
    剛剛因為孩子的調皮氣得半死,轉眼因為孩子一句暖心的話又感動得稀裡譁啦。當娘的,就是在氣死與愛活中來回穿梭……希望不斷學習,做孩子們心中最想要的「媽媽」。】執筆:檸兒做父母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不爭氣,那樣父母就有操不完的心,就連到老也是唉聲嘆氣。
  • 孩子不努力,媽媽用蠻力,爸爸不出力的家庭,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消息一出,不禁有網友說:「我上輩子不知道做了什麼壞事,這輩子要懲罰我陪孩子寫作業。」更有人反思:高學歷的父母也教育不了讀小學的孩子,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覺得他是為了父母而學習,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孩子就沒了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