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純屬原創,拒絕侵權轉載!(文|肥爸)
小花:肥爸辦公室的一位寶媽。自從有了孩子後,她再也沒有參加過單位的任何聚會。今年孩子已經八歲了,她從來都是一下班就回家,全身心的投入在孩子的學習和養育過程中。但是孩子的表現卻總是讓她大失所望,讓她感嘆「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
01自以為是的愛,實際在傷害孩子
小花是一名普通又不普通的媽媽。她的原生家庭比較特殊,在她才剛讀初中時父親就生病了,從此全家人的重心都放在了照顧父親上,小花也開始了住校生活。在學校學習、生活都得自己處理,而且在她的心裡總是擔心著父親。
後來,小花成年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也總是生活在擔心中,每天都在擔心孩子。她希望孩子能夠隨時都感受到她的愛,給予孩子無限的安全感。因為在她的心裡總是會回想起自己曾經那麼無助,這一輩子她都不想讓孩子有她童年時的感覺。她把自己鑲嵌在孩子的生活中,無時無刻的關注著孩子。
小花對孩子的關注和愛,並沒有像她想像的,孩子能夠成長得非常優秀,反而出現了很多問題。
在孩子剛上幼兒園時,老師反映自理能力比較差,吃飯時撒得到處是,上廁所總是憋得不行了才去廁所,不懂和小朋友如何相處,想要什麼了就去搶。
聽了老師的反饋,小花崩潰了。自己這樣全身心的愛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後來孩子上了小學,還是不會和同學相處。班主任曾經和小花談話,給予她很多開導後,她才恍然大悟!
自己以為愛孩子的很多方式,實際上是在愛自己。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實際是彌補自己的童年時的缺失。這種愛讓孩子失去了很多能力,比如自己照顧自己、換位思考。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並不少,總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孩子卻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嚴重者甚至覺得「孩子配不上自己這樣的父母」,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因為孩子即使再優秀,父母也會產生更高的期望,這是人類追求上進的一種表現,但在育兒過程中如果不懂得調整自己的期望,那就永遠培養不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孩子,這樣不但會讓父母疲憊不堪,也讓孩子很受傷。
02正確合理的關愛,讓孩子做自己
俗語說:幸運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治癒。每個人的原生家庭,是無法選擇的。但是不要把自己的缺失強加到孩子身上,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家長應該學會正確地愛孩子。有的家長童年時缺失父母的關愛,自己有了孩子後溺愛孩子;有的家長童年時,父母很少陪伴他們,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就會二十四小時圍著孩子轉。還有家長年少時,家庭條件拮据,自己有了孩子後,大把大把地給孩子花錢,不是必要的也要給孩子買,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從前的失落。這樣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益。家長應該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尊重個體
孩子是藉助父母來到這個世界的,但是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每個家長都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肥爸單位每年招聘新員工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一部分職員沒有主見,甚至還會和面試官說:等他回家,問問媽媽的看法。這樣的人能被公司錄入嗎?一個連決定都不敢、不能做的人,能做好工作嗎?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雖然會有曲折,但是孩子一定會茁壯成長的!
做好自己
家長一定有界限的愛孩子,並且不忘記愛自己。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這樣才不會把所有的壓力和情緒轉嫁給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方式。家長做自己,孩子才能勇敢的成為獨立的人。
肥爸結語:
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但是如何愛卻是需要學習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千萬不要把自己童年的希冀和缺失轉移在孩子身上。家長自己的成長需要自己修復,而孩子是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家長的複製品和犧牲品,否則這種畸形的愛只會讓孩子受到傷害,讓家長覺得自己付出了卻沒有收穫。
今日話題:你在用孩子治癒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