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慈濟基金會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20-12-11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9日蘇州訊 日前,由鳳凰衛視和鳳凰網發起、聯合海內外數十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 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於1966年創立於臺灣花蓮,主要從事「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骼捐贈、環境保護」等公益事業。2008年,經民政部批准,慈濟成為首家由非大陸居民擔任法人的基金會,總部設在江蘇蘇州。多年來,慈濟在蘇州積極開展急難救助、社區關懷、寒冬送暖、光明行動、珍愛環愛等慈善公益活動。去年,海峽兩岸首家醫療轉介平臺在蘇州慈濟門診部籤約,成功轉介多名患者赴臺治療,為方便兩岸患者就醫開闢了新途徑。(中國臺灣網蘇州市臺辦通訊員 許晴)

相關焦點

  • 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4-2015」頒獎禮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絢麗揭幕,臺灣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慈濟基金會代表,人文志業發展處處長何日生先生致獲獎感言。
  •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推動國際留學生宗教交流
    其中佛教代表由教廷邀請臺灣慈濟基金會推薦留學生代表與會,慈濟基金會特別推薦梵蒂岡附近國家留學的慈青,包括:馬來西亞籍留學德國的華裔留學生胡家健、馬來西亞籍留學英國的華裔留學生葉貽證;臺灣籍留學南非的吳文琦與黃柏榕與會。
  • 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美國"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
    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美國"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 佛教在線海外訊 大愛足跡走過八十四國家,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獲得美國第廿一屆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年會 (NVOAD)頒發「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慈濟於2006年10月成為正式會員,在會員組織當中是唯一的佛教團體。慈濟人藍天白雲身影與默默行善的人文帶動,備受美國主流社會尊重。年度最佳志工組織(Member of the Year Award)獎,一年只頒給一個組織,2013年共有五個組織入圍。慈濟是經美國聯邦救災指揮總署(FEMA)推薦而入圍。
  • 臺灣慈濟基金會向涼山州捐贈應急避災物資
    臺灣慈濟基金會向涼山州捐贈應急避災物資 2020年07月02日 16: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慈濟基金會向涼山州捐贈應急避災物資(圖片來源:涼山州委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2日訊 一場簡短的物資捐贈和接受儀式日前在涼山州西昌市安哈鎮響水溝應急避險安置點舉行。
  • 慈濟基金會 在中國各地無私付出系列報導
    真誠的愛—化不可能為可能自1991年大陸華中、華東發生世紀洪災以來,慈濟以如同對親人般的疼惜與關愛,在當地開展慈善工作,20多年來從未間斷
  • 世界因你而美麗 丘成桐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至此,丘成桐不僅是世界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也是繼陳省身之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還是獲得馬塞爾·格羅斯曼物理大獎的首位華人數學家。2019年3月28 日,因其在世界數學、物理學等諸多科學研究中作出的卓越貢獻,以及對中國數學研究發展的推動與付出,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丘成桐院士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 寧波諾丁漢一畢業生 摘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記者昨日從寧波諾丁漢大學獲悉,該校畢業生、杭州小夥裘嘉毅因為建築帶來革新創造,榮獲本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並成為本年度最年輕的獲獎者。影響世界華人大獎(You Bring Charm to the World Award)是一年一度面向全球華人的評選活動,是「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設立的獎項,該獎項由鳳凰衛視發起,國內外多家中文媒體共同主辦。盛典共頒出11項大獎,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芭蕾舞蹈家譚元元等8位個人和北京援非醫療隊等3個團體獲獎。裘嘉毅獲得了影響世界華人希望之星獎。
  • 數學家丘成桐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丘成桐教授獲阿爾伯塔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 3月28日,華人數學家丘成桐院士因在世界數學、物理學等諸多科學研究中作出的卓越貢獻,以及對中國數學研究發展的推動與付出,由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 馬英九:過去五十年臺灣沒有慈濟會怎麼樣?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慈濟五十周年慶祝大典並發表致詞(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2016年4月3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慈濟五十周年慶祝大典「慈濟五十無量義」馬英九在致詞中充分肯定了慈濟五十年來對臺灣社會與國際世界的貢獻,並盛讚證嚴上人為比丘尼的典範代表,慈濟的社會服務、宗教包容,讓臺灣佛教得以成為世界佛教的典範。馬英九非常感概地提出:「我剛剛看了慈濟五十年回顧的影片,讓我不禁想到過去這五十年,臺灣如果沒有慈濟會怎麼樣?世界如果沒有慈濟,又會怎麼樣?」 慈濟對國際社會的付出有目共睹,也讓馬英九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
  • 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慈濟》月刊跨越四十年(圖)
    資深志工與讀者分享閱讀經驗以及他們在生活中踐行慈善理念的一則則小故事 《慈濟》月刊對臺灣無數平凡善良小人物貢獻所能、奉獻社會作了真實記錄,被列為臺灣發行量最大的中文雜誌由佛教慈濟功德會出版的《慈濟》月刊二十五日在臺北市北投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以一場茶會與數百名讀者共同慶祝刊物創辦四十年
  • 慈濟基金會關懷花蓮特教生 資助3噸白米及物資(圖)
    慈濟基金會關懷花蓮特教生 資助3噸白米及物資慈濟志工前往花蓮特殊教育學校進行首波物資贈予及關懷行動,鼓勵特教學子及師長「有愛無礙」,幸福永續慈濟志工將全數所得回贈給花蓮特殊教育學校,企盼讓愛永續,掀起漣漪
  • 知名物理學家張首晟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2017年3月16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他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他是美國華裔科學家張首晟。  「我想為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  張首晟身上有許多光鮮亮麗的「標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楊振寧教授的得意門生等。這些標籤的背後是一段「傳奇」般的求學經歷。
  • 林曉君:慈濟組織管理特色 同心圓組織架構
    慈濟大學兼任人文處主任、助理教授林曉君(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李保華)編者按:2012年11月3日,第二屆慈濟論壇在為期兩天的慈濟論壇上,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8位專家學者、慈濟志工分別在四場報告會上作主題發言。
  • 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世界
    證嚴法師(中)及她的慈濟基金會被認為是「臺灣的良心」     文_戴艾     3月11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住在日本宮城縣石卷市一位八十三歲的老太太,為了躲避9.0    而後,她在普明寺研修佛法,巧遇三位花蓮海星中學任教的天主教修女,在彼此討論佛教與天主教的教義時,其中一位修女提及:「佛教信徒這麼多、力量這麼大,如果做社會服務的工作,影響會更大。」證嚴法師聽了之後,心頭一沉,決定匯集社會的愛心,將來要在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臺灣後山,蓋一家「不收保證金的醫院」,濟世救人。
  • 慈濟基金會舉行「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農曆七月是佛教的「吉祥月」、佛陀的「歡喜月」、更是眾生的「報恩月」,慈濟基金會於8月24日至26日,在臺北市和平籃球館舉辦共計七場次的「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活動,預計將有超過3萬5千人參加。
  •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現場贈送「福慧珍粥」佛教在線臺灣訊  1月5日正逢農曆12月8日臘八節,這天佛教界祝賀釋迦佛尼佛成道日,人人熬煮食用臘八粥,臺灣慈濟基金會在新竹靜思堂舉行「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感恩會活動。
  • 慈濟訊息:《慈濟》 獲「好雜誌」獎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榮獲「好雜誌」特等獎與「好編輯」獎兩項榮譽。 350 份內刊進入年度優秀內刊綜合類獎名單中,160份獲「好報紙」獎、130份獲「好雜誌」獎、40份獲「文化紐帶獎」、20份獲「傳播創新獎」。此外單項類,50個標題獲「好標題」獎、40個欄目獲「好專欄」獎、30幅/組圖片獲「好圖片」獎、66家內刊工作者(含6家編輯團隊)被評為「好編輯。
  • 臺灣慈濟基金會: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
    臺灣慈濟功德會創始人:證嚴法師是什麼讓臺灣花蓮的一個小小的慈善團體得到世界的關注和認可?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約200萬志工群體說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在花蓮的靜思堂內,極少看到工作人員的影子,都是身著藍色套裝的慈濟志工,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告訴記者,慈濟95%以上是志工,僅臺灣地區就有20萬慈濟志工。「義工是義務工作,而志工則是將付出、服務人群當作志向,不計較時間和代價去完成任務。是一種責任心和使命感。」「以愛做管理,以戒做制度」一直是證嚴法師秉持的組織之道。這樣的「自我管理」途徑頗具佛教「真我修行」的教義。
  • 臺灣慈濟發言人何日生:不可以用慈善的手段換取利益
    11月13日下午,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主辦,鳳凰廈門承辦的「2014全球華人善財領袖論壇」在廈門帝元維多利亞酒店舉行,作為慈濟基金會發言人的何日生應邀出席。一絲不苟的西裝和髮型帶著臺灣人常見的溫文爾雅,對所有人經常性的合十鞠躬、慢聲細語,則顯示出慈善和愛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中。對於慈善,何日生確實比大部分人都有發言權。
  • 巖松看臺灣:專訪臺灣慈濟骨髓中心
    在大陸,臺灣慈濟骨髓中心這個名字對大家來說已經相當熟悉了,從1997至今,已經有345名大陸的白血病患者在臺灣的慈濟骨髓中心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獲得了生的希望,臺灣同胞跨越海峽為大陸病患千裡送骨髓的感人故事一次次地上演,體現著兩岸同祖同根、血脈相連的親情。今天的《臺灣印象》,巖松帶大家走進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這個用愛心凝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