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還能向美國學什麼?

2020-12-17 艾瑞網

導語:當然,中國在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領域雖然比美國起步晚,卻做到了後來居上。

中國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行業之一就是網際網路金融了。破局者BAT早已開始排兵布陣佔山為王,攪局者P2P平臺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地,而變局者傳統銀行和傳統金融機構被潑了一臉冷水後大夢初醒,發現自己的地盤早已千瘡百孔。

這場持久戰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已經遠遠超過3Q大戰、3B大戰和小三大戰的投入總和。

大洋彼岸的美國,可以為這場戰爭帶來哪些「風向標」?

中國為什麼沒有Lending Club?

當國人還在嘲笑美國沒有「網際網路金融」的時候,美國的P2P公司Lending Club(以下簡稱LC)已經上市了。成立於2006年10月的LC最早只是Facebook上的應用,後來獨立發展成個人對個人的小額借貸平臺。2014年12月,LC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市值一度超過90億美元。

很多國內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都複製了美國的模式,但是LC卻並不一定適合「Copy to China」,它的做法與中國當下的P2P平臺有諸多不同。

除了公司成立時間、人口數量多少、社會人文環境等方面截然不同以外,LC與中國P2P平臺所面對的需求也很不一樣。宜信宜人貸CEO方以涵告訴騰訊科技,LC平臺上的借款人在美國其他的信用機構同樣能借到錢,借款人選擇LC是為了省錢。而在中國的P2P平臺,能不能借到錢才是借款人最關心的問題。LC的品牌口號是「更好的利率」,而國內多家P2P平臺的品牌口號中都有「借得到」三個字。

此外,美國有十分強大的FICO(費埃哲)信用評分系統,收錄了完整有效的個人信用信息,不僅美國的三大信用局都會採用其報告,連各大銀行也都以此為是否為個人借款以及借款多少的依據。

在美國你只要有一個SSN(社會安全號),你從小到大的個人信用情況就可以一目了然。它不僅可用於報稅,連申請駕照、開銀行帳戶、公寓租住都可能用到。因此,LC也以此作為個人借貸的基礎,借貸雙方完全可以在線上完成,無需再到線下進行驗證。

而在中國,由於沒有類似的信用評分系統,在線上無法準確判斷借款人的身份真偽以及還款能力,絕大多數平臺只能到線下獲取借款人。

有利網早在2013年初就與FICO達成合作,採用後者的技術進行風險管理。拍拍貸也學習了LC的模式,只做線上個人對個人的借貸。

拍拍貸CEO張俊告訴騰訊科技,拍拍貸在今年3月發布了自己的風控系統「魔鏡」,該系統會參考借款人的多項信息,甚至包括個人微博和QQ空間等,針對每一筆借款給出一個相應的風險評級。

然而,即便如此,由於數據的缺失,對有利網和拍拍貸而言,信用評估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都還會是一大待解的難題。

美國真沒有「網際網路金融」?

就在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激戰正酣時,人們卻驚訝地發現,大洋彼岸的美國並不存在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於是,很快就有人妄下斷言: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已技高一籌。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妨將中國與海外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進行對比。

據騰訊科技統計,美國在網際網路金融的各個領域起步都早於中國,而且絕大多數領域都領先5年以上。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各種模式,也都能在美國找到原型。

以美版「餘額寶」Paypal貨幣市場基金為例,早在1999年該產品就已誕生,一路跌跌撞撞。到2007年,該基金收益率已攀升至5.1%,資金累積也達到峰值。不過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施行零利率政策,所有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都極低,Paypal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一路「飄綠」,規模也逐步縮水。最終在2011年,Paypal選擇將其關閉。而它壽終正寢時,大洋對岸的餘額寶還尚未問世。

在眾籌領域,Kickstarter早在2010年就實現了盈利,並成功為Instagram和WhatsApp等知名初創企業提供了大量原始資金。2014年3月,Kickstarter的累計眾籌額已突破10億美元。而這時,京東眾籌還沒有上線。類似的對比不勝枚舉,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現如今,美國之所以沒有公司蜂擁進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在於其線下的金融體系已比較發達,各項金融服務也已趨於成熟,再做創新也比較難。今天的美國跟十年前的美國相比,很多金融服務並沒有太大區別。而中國的金融服務極度不發達,一線城市基礎設施已較為完備,銀行網點遍布街頭巷尾,信用卡也可以人手幾張。但一線城市以外卻不容樂觀,尤其在三四線城市,人們眼中的「金融」還只是去銀行存款或取錢。中國還有大量的人群在財富管理上沒有被服務到,傳統金融本身就沒發展好,所以才有了跟網際網路結合的機會。

當然,中國在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領域雖然比美國起步晚,卻做到了後來居上。餘額寶也完全有可能比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做得好。同樣在網際網路保險、眾籌、網絡銀行、P2P等領域,我們也都有趕超美國的趨勢。不過,現在就下結論評判孰優孰劣,還為時過早。

美國為什麼沒有"跑路"?

過去兩年,國內每天都有數家新公司進軍網際網路金融,而這些公司大多數都選擇了P2P領域。但同時,還有另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數據是,平均不到兩天就會有一家P2P平臺跑路。人們的反應也已經從最初的不相信、質疑、震驚、憤怒、維權,到現在的司空見慣和自認倒黴。然而在美國,卻並沒有類似「跑路」的說法。

一方面,美國做網際網路金融的公司本身就比中國要少很多,加之監管十分嚴苛,能夠通過監管的公司本身就更有資質,跑路自然也就少之又少。此外,由於信用全國聯網,隨時可以調取,美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信用。同時,違約成本也非常高,平臺不敢輕易跑路。受惠於美國良好的社會徵信系統,借貸雙方也基本可以接受平臺上的違約率,我在你這兒投資賠了就賠了。

而在中國,有些平臺本身就是為欺詐而來,從一開始便已做好了跑路的準備。在跑路之後,甚至又改頭換面上線新網站,繼續欺詐,接著跑路。除了上述情況,還有平臺為拉攏客戶,誇大其實,一開始就宣稱保底,更以打擦邊球的形式給用戶過高的承諾,最後無法兌現,不得不跑路。

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對騰訊科技表示,在美國因為有現成的FICO信用評分系統可用,P2P平臺可以清楚判斷借款人的信用情況,然後將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披露給出借人。比如LC這家公司,它本身只作為中介收取中介費,不承擔風險。而在國內,由於沒有強大的信用數據可供參考,所以P2P平臺不得不為借款人承擔起信用背書,這就意味著平臺要對用戶的資金負責。而一旦出現無法擔負的責,就只有選擇跑路。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制度不完善,懲罰力度也不夠,絕大多數跑路者都可以逍遙法外。與出行領域的創業公司希望政府放開監管不同,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主流公司都呼籲加強監管,尤其是在準入門檻方面,主流公司都呼籲不要讓沒有專業能力的公司有從業資質。如果大量沒有業務能力的公司都進入這一領域,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就很可能會出現大批量的倒閉或跑路。而這一大環境的變化,勢必會影響到真正有業務能力的公司,甚至不論好壞優劣被監管部門全體叫停也並非沒有可能,這就很容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相關焦點

  • 已被網際網路金融「伺候」得異常舒服的消費者,還能接受一板一眼的...
    關於網際網路金融,一個看起來非常可靠也有很多人樂於相信的說法是,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這是一個很難從邏輯和數據上否定的結論,我也曾相信這個結論,無論網際網路金融的內涵和外延如何變化,本質仍然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金融。
  • 網利寶董事長趙潤龍:網際網路金融助力中國經濟脫虛向實
    網際網路金融助力中國經濟脫虛向實——訪網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潤龍  近期,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北京、浙江、廣東多地接連出現嚴重的清盤、跑路、逾期、失聯等風險事件。  這些平臺的持續爆雷讓行業內一片風聲鶴唳,讓許多投資者對網際網路金融(簡稱互金)行業的未來充滿悲觀情緒。
  • 網際網路金融將顛覆什麼?
    網際網路金融將顛覆什麼?,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縱論網際網路金融,妙語連珠。  網際網路金融是什麼?  郭廣昌(復星集團董事長):我們想問問馬先生對網際網路金融有什麼自己的看法?  馬雲:我覺得其實金融的本質是做信用,以前的金融,中國的金融比較偏重於拿到牌照以後就可以做很容易的生意,沒有把信用體系做起來,而網際網路大數據,我們對一個人的信用進行掌控,這樣可以做很多事情。
  • 英語新聞: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六大模式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從2013年開始至今,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風生水起。網際網路的廣泛運用給金融服務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Internet finance(網際網路金融),是指以依託於支付、雲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尋引擎等網際網路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
  • 網際網路金融 不是什麼企業都能做
    網際網路金融 不是什麼企業都能做 2015-12-28 07:48:39參與互動    近日,經濟學家向松祚先生就中國金融的一席話引起較大反響
  • 出自中國!美國最牛商學院學生在學的金融案例
    Amit教授對於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以及飛貸近期的發展變化是否有持續的關注?時隔9個月後,2016年7月26日,Amit再次接受了筆者的專訪,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關注飛貸金融 科技 緣起於畢業學生的推薦沃頓商學院和Amit教授為何會關注到飛貸金融科技?
  • 鍾馗:中國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美國資本的溫床
    但是中國網際網路無限風光的背後,卻潛伏著深刻的隱患。一、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股權結構中國網際網路的主要企業都是股份公司,而且大多數在美國、少量在香港上市。我們研究發現,這些公司無一例外的都有西方資本、主要是美國資本的背景,而且大股東幾乎清一色都是外資機構。
  • 網際網路金融助力中國經濟脫虛向實———訪網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7月9日,在人民銀行會同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互金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上,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對互金風險專項整治作出表態: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總體安排,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網際網路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 2018中國十大金融公司排行榜: 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新金融齊頭並進
    幾年前,中國幾大頭部金融公司還牢牢被銀行、保險等公司佔據,而現在提到金融公司,人們想到的除了這些傳統行業,還有風頭正盛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時下,依靠強大的資本背景,許多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已迅速崛起,並成長為角逐金融領域的重要角色,擴充著中國金融市場樣態。下面,小編就來詳細分析位於頭部的十家金融公司的具體情況。
  • Lending Club上市: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學什麼?
    LC利用IT網際網路技術大幅度壓縮成本並低成本運營。由於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包括客戶獲取、授信、管理及服務等都選擇在網上進行,不僅大幅度縮減了營業網點的固定成本,而且包括營業費用在內的其他各項成本也大幅度消減,比傳統金融機構降低3-5個百分點。  二是市場定位精準。儘管美國金融機構眾多體系完善,但LC定位的個貸和企業貸以小而美著稱,精準市場定位贏得了絕大部分的P2P市場份額。
  •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網際網路金融創新之夜實錄
    在我看來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這麼快,肯定伴隨著很多的風險出現。同時我們也分析一下它整個的安全風險主要有哪些,我個人綜合分析,可能是兩方面。第一,我們的信用體系,也就是國內的信用環境上面的風險。我們可以看一下無論是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還是美國的網際網路金融,都是基於這個信用體系,在這個基礎上來發展的。
  • 金融科技還能做什麼?2B!
    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常務副總裁祖國明曾向經濟觀察網表示,已和部分銀行探討如何圍繞用戶,將阿里系的消費場景與銀行卡持卡人打通。作為螞蟻金服旗下官方理財平臺,螞蟻財富提供餘額寶、基金、定期、黃金等產品,超過4000隻基金在售,同時,螞蟻財富號也已向68家基金公司開放。
  • 陳生強:京東金融要做的不是網際網路+金融 而是金融+網際網路
    什麼是真正的金融科技  陳生強指出,一年多前京東金融管理層在討論公司定位的時候就曾提出並最終將公司定位成了「金融科技」公司,後來國內也陸續有公司貼上了「金融科技」的標籤,加上國外Fintech一詞傳入國內,金融科技公司從此廣受關注。
  • 分析報告|2016中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專題
    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整體交易規模可增長至8933.3億元,環比增幅保持在146.44%高位。與此同時,由於由於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仍在持續增長,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滲透率仍然較低,未來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發展空間仍然較大。2016年一級市場消費金融領域融資的熱度依然不減。那麼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市場現狀如何?典型企業的有哪些表現?
  • 定期存款從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下線,這是什麼原因?深入解讀其中緣由
    定期存款從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下線,這是什麼原因?深入解讀其中緣由最近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各大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裡,銀行存款下線了,要不是有網友私信我呀?我還真沒注意,包括螞蟻、京東、騰訊等等等,這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都找不到定期存款了。這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為什麼不能賣銀行的存款產品了?我一講視頻,大家都說我墨跡,說我就不能長話短說嘛。
  • 信和大金融:解密美國十大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商業模式
    信和大金融小編整理了美國十大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商業模式,以供各位吃瓜群眾品鑑。  以下為十家公司名單:Lending Club、Prosper、SoFi、Estimize、Mint、Motif、SigFig、Realty Mogul、Realty Shares、Fundrise。
  • 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創新與風險
    來源:新浪財經【2020中國企業家十大法律風險】意見領袖丨北京和昶律師事務所網際網路與金融業的連結,混業融合,讓網際網路金融成為了企業創新、創業的前沿陣地,煥發了蓬勃生機。 1、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2020年3月30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公告,全面轉型清退P2P業務;2020年3月24日,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車貸第一股」——點牛金融,因涉嫌非法集資,7人被移送起訴,14人被採取強制措施。這不僅讓我們深思,為什麼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難得善終?
  • 網際網路使用要收費?中國每年向美國支付多少網費?專家給出答案
    與此同時,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普及與發展,衍生出了很多新興行業,為社會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比如電商和物流行業。說了這麼多,網際網路到底是什麼?網際網路(internet),又稱國際網絡,指的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絡,這些網絡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絡。
  • 網際網路金融新大陸:徵信脫網的5億「陌生人」
    7月19-20日,「2014·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網際網路金融外灘峰會」在上海舉辦。會場人滿為患,「大數據與網際網路徵信」專場外的走廊裡,擠滿了聽眾——如此可見行業的熱度。  而這樣一個學術氛圍頗濃的論壇,對網際網路金融、對P2P行業的看法也是千差萬別。
  • 門戶搜索、社交網絡、網際網路金融之後,下一個網際網路引爆點是什麼?|...
    第一是搜索,比如google、百度,它們提供了一個上網的入口,可以通過流量、廣告等來盈利,推動了網際網路的第一個高潮;第二是社交網絡,比如Facebook、Twitter、QQ和微信等,社交和網際網路的結合,移動網際網路成為主流,人們可以用微信叫車、付信用卡、交電話費等,它也會帶來流量收入和廣告收益,這是又一次網際網路發展的高潮,而且中國借這次機遇,成為了網際網路的強國;第三是網際網路金融,例如支付寶、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