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嬰兒生下來就認得自己的媽媽,比如說媽媽抱就不哭,別人抱就哭?

2020-12-22 騰訊網

導讀:我們在照顧小嬰兒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很多有趣的情況,讓我們感覺到小嬰兒真的很「聰明」,因為他們小小的年紀裡已經學會了「認人」,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寶寶對於不同的人有親疏不同的態度,有的人一上手抱就會哭。

但要是換成媽媽,小寶寶就立馬會停住哭聲,仿佛他一出生就知道誰是自己的媽媽一樣。為什麼嬰兒生下來就認得自己的媽媽,比如我們剛剛說到的自己的媽媽抱就不會哭,別人抱就會哭的情況?其實,這種就是小寶寶的一種個人依戀關係的建立問題。

一、媽媽身上有熟悉的味道

新生的小寶寶在陌生世界常常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會下意識地去尋找自己熟悉的東西,而小寶寶的視力是非常微弱的,因此在嗅覺上就會變得非常靈敏,遇到熟悉的味道的時候就會變得安心下來。而媽媽的身上,擁有太多寶寶熟悉的味道了。

小寶寶在自己媽媽的肚子裡生存了十個月,對於媽媽本身的味道已經相當的熟悉,同時,媽媽身上還有著哺乳時候留下來的奶味,這對於寶寶來說就是食物味道的存在。所以,媽媽身上熟悉的味道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值得親近的人,是安全感的來源。

二、媽媽擁有寶寶熟悉的心跳

除了味道之外,在媽媽的懷抱裡,寶寶還能夠感受到來自媽媽身上熟悉的心跳聲,因為這是在懷孕的時候寶寶就早已經熟悉的心跳節奏,在媽媽的懷抱裡,身體能夠最大限度的和媽媽接觸,寶寶能夠在媽媽的懷抱中獲得足夠的溫暖和舒適感。

而寶寶所謂的認人,也就是從媽媽熟悉的味道以及心跳聲中感受到的安全感,這是其他人身上所無法具備的因素,也可以說是作為媽媽的特權了。有了這兩種熟悉的感覺,寶寶就能準確的感知到哪一個是能夠讓自己依賴和存活的人。

三、依戀關係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陪伴

媽媽以外的人想要小寶寶能夠認得自己,建立起足夠信任的依戀關係,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需要投入的就是足夠的時間。因此,你需要長時間的陪伴來完成,讓寶寶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熟悉你,這樣寶寶才會對你產生信任。

所以,我們平時要多和寶寶互動,出現在寶寶的視野範圍之內,也要多安撫寶寶。這樣你就能夠在寶寶的腦海中塑造熟悉的印象,這樣,除了媽媽以外,你就也成為了寶寶可以去依賴和尋求幫助的第二人選。

四、依戀關係的建立需要需求上的滿足

其實,小寶寶的思維邏輯是非常簡單的,俗話說「有奶就是娘」,而這也就反映出了我們在和寶寶建立依戀關係的時候,需要著重注意好寶寶個人需求滿足上,因為這種潛在的意義就是,你對於寶寶來說,是一個能夠滿足他生存需求的人。

所以,寶寶在後天的依戀關係建立上,除了長時間的陪伴之外,你還需要滿足到小寶寶的一些個人的需求,比如餵奶、換紙尿褲、多抱孩子等等,都是在滿足寶寶的個人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你也就漸漸的成為了寶寶值得依賴的人。

重要提示:寶寶能夠準確的認得自己的媽媽,是因為媽媽的身上有他們熟悉的味道,在媽媽的懷抱裡寶寶能感受到熟悉的心跳聲。而其他人想要和寶寶建立起足夠的依戀關係,那麼就需要有長時間的陪伴,並且能夠及時去滿足和回應寶寶的需求。

今日話題:你們家的寶寶除了媽媽以外,最粘的人是誰?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嬰兒生下來就認得自己的媽媽,比如媽媽抱就不會哭,反之別人就會
    記得當初,小寶剛生下來,他就哭個不停,我說不要哭了呀,等下外面去就給你喝奶呀,他就不哭了。那時候,由於腿都水腫了,所以生寶寶的時候還要自己都要自己控制不要抽筋,但是由於是二胎,所以心裡稍微有些熟悉的感覺。
  •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真的有用嗎?新手媽媽看過來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這是在網上流傳很廣的一位美國媽媽帶孩子的方法,現在也越來越被媽媽們接受。因為這種理論宣稱,用了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其實,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核心內容便是寶寶哭了便不抱他,等到寶寶停止哭鬧後,才給予寶寶擁抱,通過這些行為,使寶寶明白
  • 小寶寶哭的時候,是立即抱起還是放任不管繼續哭?聰明媽媽這麼做
    而小寶寶也不具備表達能力,每次自己感到餓的時候,就只能通過哭鬧的表現形式來獲取媽媽的關注。2. 因為排洩小寶寶的腸胃功能不完善,大腦控制排洩的能力也是有限,因此只有了有便意便會排出,幾乎是吃完之後就會排洩。
  • 娃「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長大怎樣了?真諷刺
    第一次了解哭聲免疫法,是在馬伊琍發表的一篇文章上,核心的內容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要袖手旁觀,要讓孩子明白,哭鬧不會得到父母的擁抱,只有乖才可以。,明明自己已經很困很累了,可是孩子卻還要佔用媽媽大量的時間,如果有這樣一個好辦法,媽媽豈不是省了很大的力氣?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如今他的孩子怎樣了?令人唏噓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在過去,曾有一個叫約翰·華生的美國人,創造出了"哭聲免疫法",其核心就是孩子哭鬧就不抱、孩子不哭才抱,旨在讓孩子明白乖巧聽話才能得到父母的懷抱。約翰·華生以此法教育他的兒子和女兒,在他的孩子年幼哭鬧時,他從來不給其擁抱和安慰,而是袖手旁觀,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他認為這樣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擺脫依賴,在之後的人生中能夠更強大並且取得成功。然而事與願違,在這樣子的冷漠教育下,約翰·華生的大兒子雷納曾多次自殺,後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約翰·華生和前妻所生下的兩個孩子裡,兒子一直四處流浪,靠他人的施捨生活。
  • 提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人,其後代長大後生活如何?很荒謬
    誰知剛走到床邊,表姐連忙把我攔了下來,告訴我千萬別老抱他,抱著等於慣著,以後變懶了就不獨立了,運用的是外國流行的「哭聲免疫法」。,「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對孩子是害。那個提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人,其後代長大後生活如何?華生,就是提出這一理論的創始人,他正是按照這種理念去訓練自己家孩子的。然而這個偉大的心理學家,因為對自己理論的實踐,造成了既可悲又荒謬的結果。
  • 寶寶被媽媽罵哭,為何還要媽媽抱?背後原因,很暖心
    寶寶在被媽媽罵哭之後,為什麼還要讓媽媽抱? 2、寶寶察覺到了媽媽的情緒變化很多大人都自認為自己察覺別人情緒的能力一流,但事實上孩子對於情緒的察覺絲毫不亞於大人。當寶寶被媽媽兇的時候,他們會首先感受到媽媽的憤怒情緒,之後受到滿滿的情緒感染,而感到自己委屈,所以想要委屈得哭了出來。
  •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結果再放下來的時候又醒了,這個痛苦的過程新手媽媽也許都經歷過。所以很多新手媽媽就開始找哄孩子睡覺的那種技巧性的訓練方法。也就是那些「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實際上這些方法都不科學,對寶寶其實沒有什麼好處!
  • 孩子哭了,怎麼抱才好?
    孩子都哭成那個樣子了,你能忍得住,不去抱抱孩子嗎?大孩子得抱抱,小孩子更得抱,尤其是一周以內還不會講話的小嬰兒。1.因為有需求才會哭:不會講,只能用哭聲讓媽媽知道。是寶寶害怕了,肚子餓了,尿尿了,又拉臭臭了…….不管什麼原因,就算剛清理過臭臭,剛餵過奶,孩子剛睡幾分鐘又哭了。遵從自己的內心,抱抱孩子吧。」寶貝,媽媽在」抱過之後,孩子漸漸的不哭了,慢慢的安靜下來。【媽媽的懷抱無可替代。】
  • 「娃哭就抱,不哭才抱」養大的孩子,後來如何了?現實太諷刺
    媽媽們都希望能有一個天使寶寶,沒有天生的天使寶寶那就自己培養一個,在應對寶寶哭鬧的時候往往會使用一個策略,那就是讓孩子哭,等到孩子不哭了才抱起來,甚至因此跟家裡的老人家起衝突,老人家心疼孩子,自己也不能說什麼,又因為自己使用科學方法還被責怪感到委屈。
  • 寶寶出生後,一放下就醒不抱就哭?新手媽媽該如何改變嬰兒睡眠?
    家裡的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肯定不捨得讓孩子哭一聲,一哭要麼趕緊抱起來哄,要麼就是直接抱著餵奶哄他睡覺。時間久了,寶寶就養成了抱睡、奶睡的不良習慣,這讓寶媽十分崩潰。半個月裡,孩子除了輸液,睡眠一直很好,吃了就睡或者有時候自己玩一會再睡。等出了院回到家,家裡人都爭著抱,睡著了還捨不得放床上,結果沒等出月子就養成了抱睡的壞習慣。
  • 寶寶哭了到底抱不抱,這樣做才是好媽媽
    「萬事開頭難」當爸爸媽媽也是同樣的道理,面對小生命難免會有點手忙腳亂,面對寶寶總是有很多問題,希望就是有個過來人能給自己做下指導。雖然很多爸爸媽媽都看過很育兒小知識書,看似帶娃簡單,但是真的那麼容易嗎?
  • 你知道為什麼,被媽媽吼哭的孩子,還要伸手找媽媽抱嗎?
    每一個當媽媽的一定很熟悉,這樣的一個場景。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是不聽話的時候,我們都會把孩子吼哭。但是他們一人伸著手喊著要媽媽抱。而且更肯定的是寶寶讓媽媽抱,不是讓爺爺奶奶抱,更不是讓他的爸爸抱。每到這個場面,媽媽總是又生氣又心疼,抱吧,怕孩子不長記性,不抱吧,看到他那可憐的樣子,又覺得心裡很難過。
  • 格格:小嬰兒一哭就抱他,會不會被慣壞?
    導讀:「哎喲,你不要孩子一哭就抱他,會慣壞孩子的。」想必這句話對於很多媽媽來說,總會聽到一些長輩們在耳邊指點一二,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慣壞原理」,覺得孩子會很容易被慣壞,想要以後不那麼辛苦,那麼從小嬰兒時期開始,就要讓孩子習慣大人的照顧方式,不要動不動就哭。
  • 嬰兒「一哭就抱」對不對?千萬別毀了孩子!
    關於「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的難題,相信每位新手爸媽都會面臨! 有人說不能抱,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卻又不管呢?
  • 「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後來怎麼樣了?結局很諷刺
    昨天晚上去朋友麗麗家做客,發現麗麗和婆婆因為什麼時候抱孩子開始爭吵。婆婆聽到孩子哭了,立馬跑過去抱住孩子,但是麗麗卻勸婆婆等孩子不哭了再抱,否則孩子以後會養成了愛哭的壞習慣。但是莉莉婆婆卻說「孩子現在哭的時間比不哭的時間長,你都要孩子一直哭著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麗麗氣不打一處來,明明是怕婆婆太累,婆婆卻說是自己做錯了,到底誰對誰做呢?在查閱過資料之後發現「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最早是來源於國外,創始人名叫約翰·華生。
  •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
    一聽見孩子哭,年輕的媽媽立刻到屋裡去把孩子抱起,再出來跟大家聊天。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孩子哭打擾了大家。這時,有經驗者說:「不要孩子一哭就去抱他,否則會慣壞的。」但馬上又有朋友說:「孩子哭了還是要去抱抱的,這對孩子有好處,抱抱是嬰兒感情發展的需要。」於是,大家就一番討論,說要抱的有抱的道理,說不要抱也有不要抱的原因。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還是不知道究竟應該抱還是不應該抱。
  • 寶寶哭了要不要馬上抱?做錯了未來哭的將是你
    在我沒結婚生子之前,因為見過很多寶寶哭鬧不停,媽媽們焦頭爛額,看著都怕,害怕以後有了寶寶也是這樣。看了很多關於哭聲免疫、獨立訓練之類的育兒知識後,我仿佛茅塞頓開: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嘛!「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只要遵守這個原則,我就一定不會重蹈覆轍。結果證明我是個沒有原則的人。
  • 剛出生的寶寶為什麼只要媽媽一抱就不哭,這裡的原因,真的很神奇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從懷孕到生娃的那一刻,就是感知生命神奇的時刻,因為這個過程會發生很多有趣兒的事情,尤其是生完寶寶之後,寶寶的一舉一動都在媽媽的眼中,有的時候孩子的一個表情
  • 新生兒為什麼會哭?他們每次哭的時候到底需不需要立馬抱起來呢?
    新生兒為什麼會哭?他們每次哭的時候到底需不需要立馬抱起來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統計過這樣一個數據,那就是在新生兒在出生後,把他們的每一次哭聲都疊加起來的話,平均每天大概要哭三個小時,這樣看下來是不是覺得有些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