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食物是萬病之源,鹼性食物更健康?常說的酸鹼食物到底是啥?

2020-12-22 三九養生堂

一直以來,網上都流傳著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的說法。可翻遍古書典籍,人的九種體質中,並沒有酸鹼體質之說。

所謂的「酸鹼體質」,和PH值是相關的。在一些不專業人士的眼裡,酸性體質就是PH值小於7的體質,PH值小於7就是酸性體質。在化學上,酸性越強,腐蝕性越強,酸性體質就被認為是不好的。

然而,人體液內的PH值是恆定的,大約在7.35—7.45之間。少部分在生病時,PH值會偏低,呈酸性,比如腸胃不好,胃酸多,PH值就會偏低。所以,PH值和酸鹼體質實際上沒有關係,也不存在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之說。

酸鹼體質沒有,但有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之分。酸性食物不是吃起來酸的食物,也不是古人說的「性酸」食物。而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後,分解出的氮、碳、硫、氯等物質居多的食物,這類食物包括了牛肉、羊肉、雞肉、鴨肉、豬肉等。總之一句話,酸性食物主要以肉類為主。

肉類的蛋白質含量豐富,屬於滋補品,偶爾吃點能起到滋補身體的作用。可人們吃肉很難有節制,大部分都以肉類為主食。肉類的危害,就要比其營養價值更大。

脂肪、膽固醇以及熱量,是肉類產生危害的源頭。吃肉多的人,基本都會發胖,到中年以後,還會因為膽固醇大量堆積,使得血管退化,血液變得粘稠。越是上了年紀的人,越要控制住肉類攝入量。

鹼性食物和酸性食物是相對的,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後,或者燃燒之後,所得的成分之中,富含的鉀鈉鈣鎂等物質居多的食物。這些物質在溶於水後,液體會呈現出鹼性,故而被稱為鹼性食物。

鹼性食物相對來說是更為健康的食材,其原因就在於鹼性食物更多分布於蔬菜、水果之中。蔬果類食物一直以來是養生的選擇,其營養物質含量高,脂肪、熱量以及膽固醇等物質相對較少,從來都是養生人士飲食必備。

鹼性食物具體下面幾類:

蔬菜類:馬齒莧、金針菇、番茄、竹筍、海帶、蓮藕、甜菜、蘿蔔、茄子、生菜、菜花、茭白、蘑菇等。

瓜果類:黃瓜、絲瓜、冬瓜、佛手瓜、苦瓜、南瓜、西瓜、菜瓜、哈密瓜、獼猴桃、桑葚、香蕉、荸薺、蘋果、無花果、芒果等。

草藥類:石斛、決明子、西洋參、何首烏、桂花、黃芪、當歸、白朮、菊花、薄荷、白芍、黨參、甘草類。

從具體的食物來看,鹼性食物也確實要比酸性食物更為健康。而且在搭配合理的情況下,還能起到防病之效,特別是草藥類的鹼性食物,也可用於日常養生調理中。

一個人選擇鹼性食物,還是酸性食物,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判斷。一些人體弱多病,就不適合經常吃鹼性食物,而要多吃肉類、堅果等酸性食物,提升機體的免疫力。相反,已經肥胖、存在血管問題的中老年人,應該更偏向於選擇鹼性食物。

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夠對酸鹼食物有個全新的認識,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吃什麼食物。

相關焦點

  • 人體有酸鹼體質之分?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多吃鹼性食物才行?
    手機的普及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迅速的就能獲取到很多信息,比如很多人的朋友圈裡可能都出翔這樣的話語:為什麼你經常得病,或是酸性體質惹的禍、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等,可能你不是很相信,但父母長輩們深深地相信著,於是乎家裡堆了很多鹼性食物。人體的體質真有酸鹼之分嗎?酸性體質不好?
  • 水果真的有酸鹼之分?酸性食物吃了不好,應該吃鹼性食物?
    凡是PH值在7以內的都屬於酸性,高於7的則屬於鹼性。基於這個觀點,也就有人對水果的酸鹼性進行了辨別,拿個測試紙簡單一測,PH值高於7的水果也就變成了鹼性食物。這樣的判斷方式,倒是簡單直接,卻不符合科學。實際上在傳統觀點中,沒有酸鹼性食物之分,水果自然也沒有酸鹼之別。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有些人會被建議不能吃酸,比如胃酸分泌過多的人。
  •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多吃鹼性食物能變成鹼性體質?揭秘體質真相
    在社交網站上,經常能看到有人在發一些關於酸鹼體質的言論,他們宣揚鹼性體質,認為身體健康與否,取決於你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鹼性體質好,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想要變成鹼性體質應該多吃鹼性食物。這些理論看似都很有道理,說得一套一套的,但其實都是歪理。大家應該聽說過酸鹼體質這種說法,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提出酸鹼體質理論的人,被罰了1.05億美元。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酸鹼體質這種說法。酸鹼度是化學上的一種說法,中學化學都學過,判斷物質酸鹼度要看該物質的PH值,PH值小於7,呈酸性;等於7,呈中性;大於7,呈鹼性。
  • 鹼性食物更健康,酸性食物吃多了不好?
    不過最近也有人認為,水果也有酸鹼性之分,那麼這種說法準不準確呢?甚至還有人覺得酸性食物吃了不好,應該吃鹼性食物,那麼這都是正確的嗎? 實際上在傳統觀點中,沒有酸鹼性食物之分,水果自然也沒有酸鹼之別。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建議一些人不要吃酸,比如那些胃裡分泌太多酸的人。
  • 食物酸性,鹼性是怎麼判斷的?
    今天和朋友們說說食物的酸鹼性如何判斷,哪些食物是酸性,哪些食物是鹼性的。再說之前,先要闢謠一個說法「酸鹼體質問題」:應該很多人都聽過「酸鹼體質」,說鹼性體質健康,酸性體質的人容易生病,體質弱等等,還有一些飲用水廠家說「喝他們的水可以改善酸性體質,更健康」等等,這都是虛假的。人的血液還有一些體液的pH約為7.35~7.45,這是人體內環境的一個穩態,健康狀態下自身可以調節。
  • 「酸鹼體質論」謊言被揭穿 食物不能改變身體酸鹼性
    而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該理論認為,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偏酸性的體質會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的鹼性環境。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很多人也對此深信不疑,更有一些絕症患者仿佛看到了希望,不少人求助於他的「神奇療法」希望能夠治癒癌症。於是,他基於這套理論寫書、製藥,甚至開辦了診所治病,賺了不少錢。
  • 酸性體質有哪些壞處 鹼性食物講究適量
    因為人體本就有酸性和鹼性之分,自然食物上也呈現酸性和鹼性,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鹼性食物並不是以口感而論,而是在身體代謝之後所形成的物質性質。如果是多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微金屬元素,則是鹼性食物;相反,食用之後代謝成硫、胺等等對身體不利元素的則為酸性食物。相對來說,身體有一個酸鹼的平衡值。
  • 什麼是鹼性食物?蘋果是酸性鹼性你知道嗎
    大部分人對食物酸鹼性的認識十分模糊,認為吃起來酸酸的檸檬就是酸性的。其實,食物的酸鹼性不是用簡單的味覺來判定的。所謂食物的酸鹼性,是指食物中的無機鹽屬於酸性還是屬於鹼性。食物的酸鹼性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更嚴謹的醫學研究是指該食物在人體內代謝後呈現的ph程度,比如鉀、鈉、鈣、鎂、鐵進入人體之後呈現的是鹼性反應;磷、氯、硫進入人體之後則呈現酸性。多吃鹼性食物可預防癌症的發生,改變你的體質,並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
  • 運動後應該多吃酸性食物,還是鹼性食物?
    對於健康人群來說,我們的血液總是能夠將pH值穩定在7.35-7.45這樣的範圍以內,靠的是緩衝溶液這種東西。緩衝溶液是高中化學的一個知識點,我們人體中不光是血液,其他體液也都有這樣的作用。   在一般情況下,人體血液的酸鹼度是平衡的,而以略微偏於鹼性為好。在緊張的體力勞動和劇烈的體育鍛鍊之後,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會大量分解而產生較多的酸,使人感到腰腿或全身肌肉酸痛,並且使人感到疲勞倦怠。
  • 人是酸性體質,所以喝「鹼性水」更健康?營養師告訴你答案
    要問身體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多數人的回答都會是「酸性體質」。而在日常生活中,關於酸性體質的傳言有很多,如酸性體質是亞健康狀態、更容易患上癌症、是百病之源等等。由此人們還推出喝鹼性水,能夠起到中和作用,從而幫助機體對抗體內酸性物質。
  • 檸檬吃起來是酸的,為什麼說是鹼性食物?
    新鮮的檸檬嘗起來酸溜溜的,你們一定認為它是酸性食物!可是,安安要告訴大家,檸檬其實屬於鹼性食物。為什麼酸溜溜的檸檬是鹼性食物?且聽安安詳細道來。酸味、酸性有什麼不一樣酸味指的是食物的味道,是食物作用於舌頭味蕾的感覺,如酸、甜、苦、辣、鹹等。酸性指的是食物的化學本質,是食物固有屬性的一種。食物的酸鹼性並不是憑口感嘗出來的,而是指食物中的無機鹽屬於酸性還是屬於鹼性。
  • 於康:「酸鹼食物」的認識誤區
    北京協和醫院國際部營養科副主任於康人體酸鹼調節體系難被食物左右,人體內的酸性和鹼性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在自然健康的狀況下,我們的身體通常呈現弱鹼性。人體在不停地新陳代謝過程中會不斷地攝入和產生酸性或鹼性的物質。正常情況下,酸鹼物質在體內的濃度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人體會對其進行及時的自我調節,以保持血液的pH值恆定維持於7.35~7.45範圍內。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不斷增強與包括食物在內的外界環境相適應的能力,由此建立和完善了一套非常完整和強大的緩衝系統和調節系統。
  • 多吃鹼性食物就能降尿酸?太天真!
    但也留意到,很多網頁上也建議吃鹼性食物。 看完以後張先生有些疑惑:什麼是鹼性食物呢?鹼性食物能降尿酸嗎? 一、什麼是鹼性食物? 所謂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是以食物進入人體後所生成的最終代謝產物的酸鹼性來判定。
  • 什麼是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
    多吃鹼性食品身材苗條皮膚好,還能提高智商。而酸性食物攝入過多會產生消化不良、口臭、長色斑、肥胖等讓人不愉快的症狀。  要注意的是:並非味覺上呈酸性就是酸性食品。強酸性食物:蛋黃、乳酪、甜點、金槍魚、比目魚、烏龜子、柴魚。
  • 鹼性食物減肥法,盤點鹼性食物,飲食習慣正確才能減肥成功
    鹼性狀態和身體健康正常情況下,身體在代謝的過程中會不斷的產生酸性和鹼性的產物,但是機體有強大的緩衝機制,能在自我調節中維持自身的酸鹼平衡,將身體的PH值穩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在某些原因的作用下,通常是由於疾病導致機體的酸鹼負荷過重或者嚴重不足導致酸鹼調節機制發生了障礙,使體液的酸鹼穩定性被破壞,發生了酸鹼平衡的紊亂。可以簡單地劃分為呼吸性的酸性(鹼性)中毒和代謝性的酸性(鹼性)中毒,臨床上一般都是混合性的。之前有這樣的傳言:「男性多吃鹼性食物,女性多吃酸性食物有助於生兒子」。
  • 哪些食物含酸性?
    生活中的食物有含鹼性和酸性的區別,若是單一的偏向哪一邊,都會失去身體的營養所需的平衡,這也容易讓身體引發各樣的疾病和困擾。所以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日常要吃的食物中那些是含酸性的呢?這樣也好在飲食上更好的搭配起來!
  • 酸性體質真的是百病之源嗎?是科學還是謠言?一文說清楚
    這些年,網上議論最火的一個話題就是「體質酸鹼理論」。這個理論是由美國人羅伯特·楊提出的。理論指出:人體是弱鹼性的,人體在鹼性環境下最健康。酸性是大部分疾病甚至癌症的原因,而食用鹼性食物便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隨著這種理論的盛行,網絡購物平臺裡面也出現了鹼性食品、鹼性水以及與相關的書籍等產品,並且銷量一路高歌。
  • 科普來了: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這是真的嗎?
    對於體質和食物的酸鹼之分,很多人都覺得是無稽之談,甚至有人提出疑問,如果體質和食物分酸鹼,那豈不是喝點醋就能讓我們的身體變酸?還有人說我們的體內有強大的胃酸,即使是吃喝了不少鹼性的食物,到了胃裡也會把它變成酸的。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 酸性食物都有哪些
    在生活中,大人常對小孩說,不能偏食,什麼菜都要吃,因為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元素不一樣。那麼同樣,每一種食物的酸鹼性也是不一樣的,需要均衡食用。但大多數人對食物酸鹼性的認識還十分模糊,以為味道酸便是酸性食物,但其實酸性食物並不是以口味來判斷的,而是食物本身就分酸性與鹼性。
  • 闢謠:鹼性體質比酸性體質更健康?看完這4點,你就知道答案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男女老少,認為人體有酸鹼體質區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許多養生保健產品及節目曾經大力宣傳「鹼性體質比酸性體質更健康」,「酸性體質容易得病」,甚至還有「吃肉會導致酸性體質更加嚴重」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