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危險:一個中文視角下的美國《獨立宣言》

2020-08-28 世上文化



今天是7月4日,是美國獨立244周年紀念日。每一個美國人除了慶祝,更需要反思。

如果《獨立宣言》是美國立國的基礎,那麼也是國家認同的來源。在獨立紀念日來反思《獨立宣言》,應該是個很好的時機。

《獨立宣言》很短,它立論的起點是下面這句話。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其實是不可靠的,因為它假設了已知什麼是自明的(self-evident)概念。顯然,它至少假設了以下概念是自明的:造物者、生命、人、自由、幸福。

法國著名數學家亨利·龐加萊說:要警惕最基本的假設,因為它最可能神不知鬼不覺的矇混過關。

在《數學:確定性的喪失》中,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莫裡斯·克萊因則說了大意如此的話:亞里斯多德認為,某一概念的定義最終要用已知的概念來描述,所以必然有自明的概念作為開始。然而,2000多年來學者們普遍忽視了這一必要性。

最基本的假設,就是假設已知什麼是自明的概念。不找到真正自明的概念,就不可能澄清從而不可能理解其他任何概念,包括「理解」。

在《時間的秩序》中,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先生就說到:我們甚至連「理解」是什麼意思都不清楚。

當然不能霸蠻,否則就可以宣言任何概念是自明的。英國著名哲學家喬治·愛德華·摩爾,好像曾經就這樣霸蠻說:「good(善)」是自明的,並且到此為止。

到底什麼是自明的概念呢?

自明的概念,其實就是不可定義的概念。而所謂不可定義的概念,就是試圖給該概念下定義會導致重言。

在中文裡,若且唯若試圖給「知不知」下定義會導致重言。試圖給概念X下定義,相當於問:X是什麼?意思就是:知不知X。顯然,若且唯若試圖給「知不知」下定義,才會導致重言:知不知「知不知」。

所以,在中文裡「知不知」是唯一不可定義的概念,也就是唯一自明的概念。

「知不知」可能解決了邏輯的起源問題。

分析「知不知」,可以發現它蘊含了三者邏輯關係:先後、否定和合取。其中,「否定」和「合取」很明顯,而「先後」則容易被忽視。不考慮「先後」,就等於說「知不知」與「不知知」沒有區別。

現代通用邏輯系統有一個關鍵的缺陷,就是沒有將代表先後關係的括號,列入邏輯聯結詞最小完備集。

至少莫裡斯·克萊因先生也認為,數學是一門邏輯學科。若此,找到了邏輯的起源,也就找到了數學的基礎。

可能不是所有語言都能構造自明的概念。至少利用谷歌翻譯,在包括英語在內的其他自然語言中,沒有找到形式與意義都能對應中文「知不知」的概念。


如果谷歌翻譯沒錯,那麼英語中就沒有自明的概念。所以,用英語不可能澄清從而不可能真正理解任何概念。


《獨立宣言》的所有籤署人,包括起草人託馬斯·傑斐遜先生,好像都不會中文,估計都不可能理解其中任何一個概念。當然,不知「知不知」是唯一自明的概念,即使會中文的人也如此。

從以上中文的視角看,《獨立宣言》立論的起點是假設的,並不是自明的,因而是不可靠的。

立論的起點不可靠,宣言的觀點就不可信。立國的基礎不可信,國家的安全就不可期。任何理論乃至文章如此,從而任何組織乃至系統亦如此。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美國對於全世界、全人類的安全至關重要,一旦美國不安全,不知誰能置身事外。希望美國安全,希望世界和平。

然而,在對抗關係中,一切努力都可能被誤解,但願以下中文古話能起到一點化解作用。

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自誠明,自明誠。誠與道,異名而同實者也。良藥苦口,忠言拂耳。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在中文裡,「知不知」是唯一自明的概念,也就是所謂終極答案。相應的,所謂終極問題就是:什麼是自明的概念?

德國著名哲學家維根斯坦說:我的語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

相信所有美國人都希望自己的國家安全,希望會中文的美國人尤其是精英們,嘗試從中文的視角重新理解《獨立宣言》。


相關焦點

  • 《獨立宣言》| 美國國父們的民族發明學
    《獨立宣言》是基督教信仰的大英法統的產物,認可上帝賦予的權力的前提是信仰基督——信上帝。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具備合法性,也就是廣泛的認同。美國國父們要從英國獨立出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法統問題,所以,《獨立宣言》就是美國國父們的民族發明學。
  • 美國史談:國本《獨立宣言》,為何要宣告「真理是不言自明的」?
    引言:美國《獨立宣言》的第二句宣告:"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從"不言自明"之理中引導出這些根本的社會真理。在這一過程中,《獨立宣言》在獨特的北美背景下逐漸形成。《獨立宣言》時期的美國國旗簡而言之,自然萬物的豐產富足並無限制,只有它們各自生存手段的互相干擾與擠壓的情況,因此北美的英國人據估計現已百萬以上,然而就殖民地給國內廠商提供的僱工機會而言,它對英國決非區區小事,而是大有裨益。假定這百萬人口每二十五年翻一番,下一世紀就將超過英國人口,大多數英國人就將在大洋這一邊。
  • 1776年:英國發明蒸汽機 美國發布獨立宣言 清朝焚毀書籍
    美國:發布鼓舞著北美人民鬥志的《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是每一個美國人都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託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在第二屆大陸會議上得到通過。這意味著,北美13個殖民地正式脫離英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即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
  • 《獨立宣言》最閃光的文字
    我們所說的自然權利(Natural right ),不就是自然天賦,無需多言麼?很多人依舊攻擊天賦人權(即自然權利,Natural right )是神秘主義學說,帶有「權利神授」色彩。其實,只要閱讀《獨立宣言》,你會發現它的行文據理,一直稟持著「人的自然狀態」,滔滔不絕譴責英王罪行,沒有什麼神學論證。
  • 《獨立宣言》全文
    下文摘自汪凱先生對《獨立宣言》的一些闡釋,它概況、總結了《獨立宣言》的核心內容,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份宣言的偉大意義。希望能對讀者認識世界及現實有所助益,則慰小編纖弱之心足矣!《獨立宣言》於1776年7月4日籤署,它宣布13個美國殖民地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其原始文件現存於華盛頓DC的國家檔案館。《獨立宣言》分為三部分,首先是闡述對政府概念的理解;其次是對英國的譴責;最後是宣布獨立。
  • 清教與哈佛:「美國教育的獨立宣言」
    「他們的許多孩子,由於這些原因和那個國家青年的極度放縱,以及那個地方的無數誘惑,被邪惡的榜樣引上了奢侈和危險的歧途,變得放蕩不羈,與父輩分道揚鑣。        即使在這樣的情勢下,在清教佔統治地位的新英格蘭,本著向野蠻人傳播上帝福音的信念和眾生一律平等的思想,清教徒還是將印第安人教育問題納入了殖民地教育的總體規劃。
  • 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葛底斯堡宣言
    >本篇文章的正確打開方式:1.讀文章背景,了解重點史實和人物;2.讀正文,熟悉重點詞彙,儘量不要找中文翻譯,自己讀出文字大意;Berry老師不想直接把逐字逐句的中文翻譯給你們,目的是希望模擬閱讀SAT文章時的真實情況,強迫你們學會斷句。
  • 更正:美國總統林肯1863年感恩節宣言(中英文)中文更正
    本站於11月19日刊登一篇《歷史回眸:美國總統林肯1863年感恩節宣言(中英文)》。最後經資料查證,文章中的英文屬實,但其中的中文翻譯雖然也是林肯總統對於感恩節的發言,但並不是基於林肯總統的感恩節宣言,而是同年三月底全國禱告日宣言。
  • 《共產黨宣言》在美國的傳播
    [5 ]邁耶爾將1866年出版的德國版《宣言》於1871年在芝加哥重印,此次重印是由美國-德國社會主義團體——政治社會工人協會發起,此版《宣言》附有的一篇題為《致美國的共產主義者》的文章指出:「要通過此書和其他刊物,打擊那些誹謗第一國際的聲音。」[6 ]普法戰爭爆發後,在第一國際成員開展以及美國工人的推動和支持下,第一國際位於紐約的三個分部決定建立一個協調中心。
  • 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世界偉人富蘭克林的傳奇人生!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曾經這麼評價美國獨立戰爭:「我們的獨立革命歷史將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整個事件的實質是富蘭克林先生帶電權杖向地面重重一擊,華盛頓將軍就跳了出來。那位富蘭克林先生用他的權杖給華盛頓充了電,然後這兩個人就搞出了所有的政策、談判、立法和戰爭。」
  • 播客 | 人人生而平等,《獨立宣言》中最有力量的句子
    1776年7月4日,與我們隔海相望的美國通過一份宣言宣布獨立,翻開了世界歷史的新篇章。為紀念這一偉大時刻,美國將這一天定為「獨立日」,也就是美國的「國慶節」。而這份象徵美國獨立的重要標誌《獨立宣言》也廣為流傳。今天小咖請來Connor為我們講講關於《獨立宣言》的歷史故事和那些流傳於世的語句。
  • 美國獨立日《宣言》中的人人平等為何沒黑人
    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北美13個殖民地的人民開始掀起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組成了"大陸軍",由華盛頓任總司令。1776年7月4日代表們在費城召開的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由託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 改變人類的重要文獻:美國《獨立宣言》中英文版本(附音頻)
    音頻:美國《獨立宣言》,好萊塢群星朗誦版(視頻版點擊頭像在主頁上觀看即可)在人類事務發展的過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同另一個民族的聯繫,並按照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旨意,以獨立平等的身份立於世界列國之林時,出於對人類輿論的尊重,必須把驅使他們獨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 《獨立宣言》的另一半
    既然在美國人看來,它們都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自然無須推理證明,更無須為此發個宣言。宣言是要「向公正的世界」擺出英王的一樁樁暴政事實,以證明獨立的正當性。不料隨著歷史的推移,這佔了篇幅一大半的主體部分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開場白卻留住了永恆。  到如今,這被忽視的另一半還能有信息傳達給我們嗎?耐心讀一讀便可知曉。
  • 雅思閱讀:美國獨立宣言
    在人類事務發展的過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同另一個民族的聯繫,並按照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旨意,以獨立平等的身份立於世界列國之林時,出於對人類輿論的尊重,必須把驅使他們獨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他把各州的立法委員召集到一個異乎尋常、極不舒適而有遠離他們的檔案庫的地方去開會,其目的無非是使他們疲憊不堪,被迫就範。
  • 美國的漢譯國名到底是「美國」,「美利堅」,還是「米國」
    籤署《美國獨立宣言》1776年,北美十三州發表聯合宣言,宣告脫離英國獨立。這聯合宣言即《美國獨立宣言》,當時即用「United States」指代這十三個州的聯盟,這裡的含義即為「邦聯」,每個州都相當於一個「國家」。
  • ​英語學習經典:中英文對照+音頻 美國《獨立宣言》中英文對照
    美國《獨立宣言》中英文對照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IN CONGRESS, JULY
  • 公共選擇視角下的美國氣候政策轉變
    作為二戰後國際社會協商的重要政治經濟機制安排,聯合國是氣候變化應對的最主要推動者,其背後的含義在於,針對全球公共產品供給問題,聯合國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通道,原因很直接,至少目前還找不到能夠取代聯合國的全球議事機制。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面對獨立的國家主權,國際社會不可能存在一種完全「自上而下」的跨國政治經濟機制,而同時,在解決一些跨國的公共產品問題時,完全分散的原子化機制則將導致無效或低效的供給。
  • 歐洲保守派宣言:燈塔主義抑或中國鏡像?|下·中國視角
    另一個頗富意味的現象是,就中國語境來說,無論在象牙塔內還是在民間,越是在歐美經典中浸淫日久,情感紐帶越是牢固,於是越有可能在遠距離美感的驅動下,愛屋及烏,激烈地反對「白左」,將類似的保守聲音視為振聾發聵的黃鐘大呂,或者索性將川普、勒龐、法拉奇、威爾德斯式的僭主視為西方文明的救主——正如宣言所鼓吹的一樣,乞靈於那些「不貪求國際社會的讚許」、只「渴求由他們的人民所授予的榮譽
  • 美國國父們的秘密:美國國父不止一個,共有56人
    實際上美國的國父指的是在美國建國過程中作出巨大貢獻的人,主要指的是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大陸會議的代表,制憲會議的代表那群人,這樣算起來,美國的國父達到了56人之多。比較著名的有:自由之父傑斐遜、《憲法》之父麥迪遜、革命之父亞當斯、獨立之父潘恩、金融之父漢密爾頓等。他們才是美國建國的奠基人,其中班傑明·富蘭克林是他們之中最為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