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任教的4年間,我發現學生會陷入因為不會閱讀而導致不愛閱讀,又因為缺少閱讀而導致不閱讀的惡性循環中。還有一個現象是小學生的英文閱讀基本都局限於單一的教材,閱讀材料的缺失會極大地影響學生語言的有效積累。繪本,也可以稱圖畫書,是20世紀問世的圖書品種,也是在人類對童年認識得更透徹以後出現的書籍形式。
繪本具有以下三個鮮明的特點:
繪本的語言簡練生動,低段繪本往往以簡單句貫穿整個故事,例如在外研社大貓分級閱讀1級中的一個繪本The See-saw裡,全文主要用「...went up.」來講述故事。學生會通過插圖來輔助理解故事情節。
繪本的插圖十分精緻優美,又十分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例如在外研社繪本Cat and dog play hide and seek裡,每頁繪本都有一點跡象告訴讀者小貓跑到哪裡去了。
繪本有原汁原味的語言表達。例如外研社繪本Ladybird fly away home中,有一個句子是這樣表達的「Ladybird is on the tree.」在這裡關於介詞on的使用,我們幾位老師都存在疑惑,一般來說表達外來物在樹上我們用in the tree,原生物我們用on the tree。這裡的ladybird是外來物怎麼用on the tree呢?經過我們幾位老師的討論最後給出的原因可能是為了小朋友的閱讀能更直觀,也為了引導學生去樹上找一找ladybird。
繪本中的文字則包括兒童的生活經驗,能幫助兒童擴展理解力、想像力、思考力的故事和自然美妙的韻律,其故事更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語言應用實例。而國外引進的原版繪本又不能完全符合我國學生的認知和語言發展特點,而且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會影響學生的理解。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繪本是最適合低年級孩子進行英語閱讀的高質量閱讀材料。
然而,目前大部分英語繪本課都是停留在淺層閱讀的層面,學生僅僅是會讀繪本中的句子,了解故事的情節,很少有對繪本進行多維解讀,深挖內涵,這並不利於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合理發展。原因大概是低段學生英語知識儲備量少,語言能力並未達到相應的水平。這也是我初初接觸英語繪本的一個困境,下面我將以外研社繪本Tec and the Cake為例,分享我在繪本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教學文本是外研社大貓分級閱讀1級裡的Tec and the Cake,作者是Tony Mitton,插畫師是Martin Chatterton。本冊繪本的主人公是一個叫Tec的偵探。Tec以掉在地上的蛋糕渣為線索,尋找究竟家中哪個寵物偷吃了蛋糕的過程。最終發現是Tec的小狗偷吃了蛋糕,更為有趣的是小狗一直跟隨Tec尋找「偷吃者」。因為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在語言能力上尚有欠缺,但是繪本基本都是以「Who ate the cake? Was it...?」的一問一答展開,所以理解難度不大。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如何激發學生關於科學意識,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知錯就改。考慮到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情,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利用好繪本的插圖幫助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逐步深入探究故事情節,最終自己總結出:仔細觀察,知錯就改。
Lead in:複習舊知,激發課堂
本環節設計了TPR性質的歌曲Go to school,學生歡樂唱歌,中間還設計了一個互動環節,學生自信的去和周圍朋友,聽課老師互動。歌曲之後一個小遊戲Guessing Game,告訴學生「現在開始你就是一名偵探,我們一起來尋找真相吧!」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繪本中出現的主要事物,具有很強的代入感,可以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激揚學生的情緒,有助於後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Pre- reading:讀前預測,激發興趣——側重於培養發散性思維
本環節通過仔細觀察繪本封面,尋找細節,學生做出關於故事發展的合理性或者不合理性的猜測,在這裡要鼓勵學生展示他們五花八門、天馬行空的想法。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說出封面上的元素:放大鏡,男人,空盤子,標題等等淺層顯眼的元素。這時我就引導學生看看Tec的帽子和手上的放大鏡,讓學生猜測Tec的身份,再做出進一步的故事情節猜測。
While reading: 層層遞進,理解文本——側重培養邏輯思維
本環節,教師將通過電教平臺播放音頻,學生通過聽繪本音源,翻閱繪本,初步感知故事。在這裡我會利用電教平臺的互動式電子繪本帶領學生大聲朗讀文本,感受語言美。因為繪本中Tec是從一個空盤子開始尋找的,而空盤子的周圍掉落了一些蛋糕屑,Tec和小狗就開始拿著放大鏡跟著蛋糕屑留下的痕跡在屋子裡尋找是誰吃了蛋糕。每到一個動物就要問學生:Was it...?讓學生通過動物的表情和地上的蛋糕屑來推測是不是它。就這樣找到了小貓,小魚,小倉鼠,通過它們臉上憤怒的表情和還在繼續的蛋糕屑路徑得知,以上這些小動物都是偷蛋糕的人。最後蛋糕屑指引他們來到了小狗的窩,原來是小狗偷吃了蛋糕。這裡還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要為他的每一個猜測尋找支撐的理由,發展邏輯思維。
Post reading: 組織活動,鞏固提升——培養側重培養批判性思維
讀後活動,我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表演出繪本故事。因為我任課的班級小組經常有學習合作的機會,所以組內的分工十分熟悉,每個人都可以在小組長的安排和組織下迅速地拿到自己的任務,並開始合作練習。在這一環節中,我會給1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完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表演中能夠有角色帶入性的體會角色背後的感受,這樣更能感悟繪本深層的德育理念。
Consolidation: 總結延伸,發展思維——側重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替換故事中的動物和吃掉的食物,創造自己的繪本。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專屬於自己的一個全新的故事,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學生的思維應該是萬花齊放般多樣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鼓勵並且認可學生的各種猜測,同時進行思維引導,在整個授課過程中都各有側重地進行思維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閱讀階段學生主要通過聽音頻,翻閱繪本、大聲朗讀來感受英文的語言美,通過圖片環遊的方式,設置難度漸深的問題,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讀後活動中設計了小組表演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情境浸入式的理解感悟最後歸納出:仔細觀察,尋找蛛絲馬跡才能找到真相。在這裡可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還有一個環節是討論你是否喜歡小狗?在這裡學生可以批判性的給出自己的答案。無論學生回答說喜歡或者不喜歡都需要給出理由,這裡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課後活動中布置了製作自己繪本的家庭作業,學生可以發揮想像力,創造自己的獨創繪本,在這裡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師的最後的課堂小結:We should keep under observation! Any correct is all progress! 可以簡單點題,也可以更有深度地挖掘繪本內容。
這節課是面對二年級學生的,所以對於思維品質培養上會有一定要求,因為在不同的學齡段,繪本閱讀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標。比如說我在一年級時所上的繪本閱讀課The See-saw,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側重於體會英語的語言美,學會簡單的繪本閱讀技巧,提高認知水平,和這節課的目標是不同的。
作為一名低段的英語老師,能選擇合適的英語繪本來輔助課本教材的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幫助學生在開心愉悅的氛圍中,切實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