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2020-05-18 叮噹派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文/叮噹派好習慣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2020年4月,叮噹派好習慣小編看到一則新聞,氣憤不已。

在十幾度的天氣裡,年輕的媽媽拽著10歲的小女孩,緩緩向大海走去。儘管海風呼嘯,儘管小女孩不斷反抗,這位媽媽仍是義無反顧。

旁邊的民警勸導無效,只好四人手拉手下水,將這對頑固的媽媽,拉回了岸邊。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問到原因時,這位媽媽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

因為女兒不好好寫作業,一時想不開,把孩子帶到海裡,目的是為了「通過這種方式嚇嚇這小孩」。

這句「嚇嚇這小孩」,瞬間把網友雷到了。

這麼大的孩子,還這麼嚇唬?

其實,孩子的作業問題並不少見,大多都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習慣。

雖然這位媽媽的做法有些極端,但也反映出父母普遍受到焦慮的折磨。

叮噹派好習慣總結了7個陪讀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容易踩的坑。

一起來看看你中了幾條?

輕鬆應對孩子寫作業的關鍵所在,原因在孩子,但更在父母。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幫」孩子寫作業而不是「陪」

孩子每次寫作業都全程盯著,就像《天天向上》章齡之那樣。

輔導孩子作業,稍有不對就立即改正,給孩子講解不會的內容,每個字、每一題都會細講。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有的家長甚至聽到孩子說不會做,就趕緊將答案告訴孩子。

甚至幫孩子做,連鄧超也逃不過給孩子當「槍手」的經歷。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李先生的兒子上二年級。有一次,孩子忘了寫作業,時間又太晚,李先生擔心兒子被老師批評,乾脆「越俎代庖」,替兒子完成了作業。

幾次下來,小傢伙「忘」寫作業的次數越來越多,臨時抱佛腳趕作業的情況也不斷增加。

弄得李先生不得不和孩子的老師及同學家長保持熱線聯繫,以便監督孩子完成作業。

後來,李先生升了職,工作開始繁忙起來,自然顧不上孩子了。如此下來,李先生的兒子變成了班上的作業「老大難」,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

家長應逐漸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鼓勵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發現錯誤,找出原因,及時更正。

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應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解決,當然可以給予一定的指示。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家長火冒三丈,家裡變「戰場」

2017年11月22日晚上6點30分左右,一名中年女子送丈夫到醫院就診,女子滿臉淚水,一個勁兒地大喊著:「我丈夫喝了一大口農藥,現在在車上,趕緊幫幫我!」經洗胃等緊急治療,女子的丈夫轉危為安。

這對夫妻中妻子姓鍾,丈夫姓樓,有一個十幾歲的女兒。

當天,女兒放學回家在寫作業,鍾女士在一旁輔導,發現女兒的字寫得不好看,就讓她寫稍微工整點,可是教了好幾遍,女兒還是沒有學會。

鍾女士見狀很心急,就開始大聲斥責女兒,被剛回到家的樓先生聽到了,趕緊走進房間準備勸說。

樓先生進入房間後,看到女兒淚流滿面,他心中一緊,對妻子說話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

樓先生認為教孩子要慢慢說道理才行,不能用「武」解決。而鍾女士則表示好好說話根本沒用,一來一回,兩人發生了爭吵。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圖片來源:搜狐網)

夫妻倆一前一後走出了房間,但爭吵並沒有停止。吵著吵著,樓先生突然轉身跑進雜物間,拿起牆角的草銨膦就開始往嘴裡倒。

鍾女士見狀立即開車將丈夫送到醫院搶救。

之前,《中國教育報》發布的「2018中國家庭教育年度十大熱點」,「『陪寫作業症候群』刷屏朋友圈」位列其中,家長為孩子的作業著急導致心梗、腦栓塞、骨折,還有調侃要嫁閨女求「親家」輔導作業的……儘管這些都是極端的個案,但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卻並非個別現象。

日前,曲阜師範大學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會面向山東省日照市六所小學3000餘名家長,開展了「小學生家長輔導、檢查孩子做作業」現狀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家長陪寫作業時情緒暴躁。家長陪寫作業中出現的親子矛盾,已經成為家庭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成為親子關係的一大「殺手」。

叮噹派好習慣小編認為:家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學會讓情緒從適合的管道釋放,比如採用注意力轉移法,強迫自己將目光轉移到其他地方,冷靜下來再和孩子交流;

還可以和孩子做個小約定,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請孩子做一個手勢提醒自己,儘量避免不良情緒傷害親子關係。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不清楚孩子作業的具體情況,沒有幫助孩子做好規劃

有位網友留下孩子一個人做作業,並偷偷用手機錄下了孩子的寫作業過程,引起不少父母的共鳴。

爸爸說了句「趕緊寫吧兒子」就出門了,孩子還真的開始寫起作業來。

但寫作業狀態僅僅持續了16秒,孩子就開始扭頭,用手指點敲旁邊的牆面玩兒。敲牆時間,持續了10秒左右。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之後孩子又傾斜身子,去推拉自己身後的門。總共用時1分31秒。

可能是玩夠了,孩子終於想起了「正事兒」,繼續開始寫作業,持續時間1分21秒。

寫了不到2分鐘的作業,又扭過頭開始點牆壁,這次耗時1分30秒。

接下來,孩子繼續回到書桌,寫了51秒的作業。

再然後,扭身用手指在牆上畫了一會畫,持續了16秒。接下來,他什麼都沒做,就在椅子上「思考人生」。

思考了42秒後,他開始積極扭動身體,扣扣手,扣扣腳,進行了1分38秒的「瑜伽練習」。

直起身來,不知道要幹什麼,所以又用了15秒思考下一步計劃。

最後,他做了個「經典決定」:上……廁……所。從開始寫作業到上廁所,總共用時差不多9分鐘。

孩子真正用到作業上的時間,卻只有2分多鐘。

其餘的6分鐘,都在做無關的事情。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其實出現這個問題也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家長在關門留孩子獨自寫作業之前,除了說「趕緊寫吧」,更應該幫助孩理清今天的作業任務。

比如,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一個作業大約需要多久做完?有沒有需要家長協助的?是否需要聽寫、背誦、檢查?對於老師今天講的課有沒有不理解的?

然後幫助孩子寫清作業計劃,拿著番茄鍾定好孩子可以專注的單位時間。

怎麼知道孩子專注多久算正常呢?專家發現了兒童專注力公式:孩子專注學習的時間=生理年齡+1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孩子回家就催孩子做作業,沒有準備和複習

很多家長下班回家一看見孩子,就開始大吼讓孩子去寫作業。

其實,如果沒有做好一些準備,孩子寫作業的效率就會下降。

比如,在寫作業之前上廁所、喝水、吃東西,需要的用到的資料和文具都已經擺好。

更重要的是,做作業之前一定要先複習。

老師留家庭作業的本意,是要求學生對當天在課堂上學習過的內容進行鞏固、完善、練習,從而達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先複習再做作業,這樣才會提高效率。

如果沒有複習就開始做,孩子即使做完了也不達融會貫通的效果。

甚至會因為錯誤率太多,難度太大降低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孩子沒寫完作業,代替孩子向老師認錯

當孩子作業沒寫完時,有的家長會在群裡或者直接到學校給老師道歉,並解釋孩子沒寫完的原因。

有的家長甚至會自己懲罰孩子,給老師一個交代。

就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

因為孩子上課不聽講,有位爸爸就打了女兒無數個耳光,還拍下視頻發在家長群裡,讓老師原諒。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小學階段孩子年齡小,有些孩子尚未建立起學習責任感,對待作業常敷衍了事。對此,家長適當輔導孩子做作業是應該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但輔導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忌監視,二忌指點,三忌代勞。

孩子的作業沒寫完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承認錯誤,也應該是孩子自己去面對。

這樣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寫作業是自己的事情,不寫完的後果也要自己去承擔。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額外補充超綱學習,導致孩子厭學

不少家長看到有人推薦好的輔導資料就給孩子買。

孩子不僅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做完家長額外增加的習題。

正在讀小學3年級的瑩瑩說她媽媽給她買了3套數學輔導書,一本口算,一本綜合題,還有一套試卷。

媽媽規定她每天晚上都要做一頁口算,一頁綜合,休息日再做一套試卷。

每晚寫完作業就快8點了,再做兩頁題,至少要到10點左右才能休息。

瑩瑩委屈地說:「我不想做,可媽媽不依。我真的不想讀書了!」

家長給孩子購買教輔「開小灶」確實能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但若不按教育規律辦事,沒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選購教輔,「小灶」就很容易變成學生的額外負擔。

當孩子覺得這個負擔太沉重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最終得不償失。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在旁邊幹擾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看起來是在陪孩子寫作業,而實際上他們在陪伴時,幹的卻是這些事情:

捧著手機,全情投入於打遊戲;捧著IPAD,津津有味地看電視;用微信跟天南海北的朋友熱火朝天地聊開了......

看似家長在陪伴著孩子,實際上這樣的陪伴是完全沒有質量的陪伴,甚至無意中影響到孩子寫作業了。

試想一下,孩子在一旁安靜地寫作業時,爸爸在一旁玩遊戲,有時候玩贏了還大叫幾句,是不是會打斷孩子的思考,影響孩子好好寫作業的心情?

再者,當家長在一旁做著看電視劇、講電話、聽音樂等這些事情時,孩子的心思也很可能被轉移,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多少孩子能抵擋得了遊戲、電視、聊天、音樂的誘惑呢。

而父母的這些行為毫無疑問會直接幹擾到孩子,甚至讓孩子產生「你自己都在玩,卻要我做作業,憑什麼」這樣一種不平衡的心理。

這樣的陪伴,談不上陪伴,實際上是一種「幹擾」。

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7大誤區,第4條最多父母中招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以上幾種陪孩子寫作業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最後,如果您喜歡叮噹派好習慣的文章,記得在下方點 贊、收藏、轉 發哦!也歡迎您留下對上文內容的看法。

END

相關焦點

  • 打斷、死磕、詛咒,是陪孩子寫作業的3大誤區,當心孩子越陪越笨
    寫作業是孩子每天都必須完成的事情,但是真正願意主動寫作業的孩子並不多,因為和玩相比,寫作業真的枯燥乏味很多。於是父母的作用這時候就凸顯出來了,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父母不得不坐在孩子身邊陪寫作業。看起來這似乎是一件挺輕鬆的差事,然而事實卻大相逕庭,甚至有人會說父母是拿生命陪孩子學習。
  • 一陪孩子寫作業就抓狂?陪伴你真做到了嗎?以下3點請自測
    在輔導孩子作業前,先設定好時限、小目標和小獎勵,讓孩子帶著熱情去寫,而不是被訓斥的狀態,負面的狀態去寫。也需要注意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就很短。要調節好作業和玩耍的時間。注意把控中場休息的節奏。養成固定模式後,孩子也能更加積極地做作業。
  • 關於陪孩子寫作業,睿智的媽媽說,改變陪的方式就越來越輕鬆
    認同最多的一種體驗是:覺得陪孩子寫作業太累了,其中也是各種吼和煩躁,提起陪孩子寫作業的情景連揍人的心都有。可以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來總結媽媽們的體驗再合適不過了: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
  • 作業:城裡父母愁陪寫 留守兒童苦於無人陪
    標題帶著一點調侃一點控訴,《老娘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她覺得「太符合」自己的心境了。她拔下針管,在文後留言:「我此刻光榮地躺在急救室急救,病因是腦出血,我深刻懷疑就是教孩子寫作業弄的,請不要再讓我陪他寫作業。」陳靜一向自嘲「心特別大」。急診醫生禁止她下床,她敢四處溜達。父母讓她找個「鐵飯碗」,她偏偏跑出來創業。
  •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掌握這3點讓父母不再懼怕輔導作業
    引言:最近成語「遠交近攻」火遍網絡,它極其形象地描繪父母在陪孩子寫作業時的心情:如果孩子正在寫作業,爸媽離得遠還能偶爾交流通暢;如果離得太近,肯定會攻擊她(他)。當家長高呼「人間不值得,陪讀的爸媽傷不起,陪孩子寫作業的爸媽更是一把辛酸淚」,對於每一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父母來說,都像是在經歷一場浩劫。
  • 陪孩子寫作業是件苦差事嗎?
    ​一、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1、陪孩子寫作業陪的是什麼?要多鼓勵、讚美孩子,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讓他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讓他們認真地學習長大。2、不要跟老師唱反調,家長說的要儘量和老師說的一致。
  •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寫作業
    調查顯示,多數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7成以上父母會「陪孩子寫作業」。  父母的人才觀決定了孩子的培養方向,調查中在詢問「您最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共列了12個選項,父母首選的是希望孩子成為「敬老愛幼、有家庭責任感的人」,比例達到78.3%;其次是「身心健康、陽光快樂的人」。
  •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1、條理性差、做題沒順序2、書寫隨意、愛用橡皮3、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4、故意磨蹭、拖延時間5、離不開手機電視,不願意寫作業如何高效地陪孩子寫作業?4.完成作業之後的第二天學習任務的預習過程,很多家長根本不重視預習,要知道如果孩子有預習,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某些知識點就會很容易,老師延展講一些知識的時候他們就能聽的很輕鬆,久而久之,預習和不預習的學習狀態下,兩者會拉開很大的差距。5.不要做「直升機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尺度不好,很容易讓孩子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 學習很重要,陪伴有技巧,父母到底該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且不論兩種教育模式的優劣對比,就在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對孩子有利嗎?家長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方式,是否科學?有沒有什麼弊端?陪孩子寫作業能解決孩子的拖延症問題嗎?為什麼越陪,孩子越是厭學,怎麼辦?這都是每一個中國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 孩子寫作業真的很重要嗎?父母不該陪孩子寫作業?老師說出真相
    孩子慢慢長大後,他們也有了相應的學習任務,不少「盡職盡責」的父母們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完成作業都選擇了寸步不離的陪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寫作業,但隨即問題也接踵而來,當父母們沒有時間陪著孩子寫作業時,孩子的作業就完成的一塌糊塗不說,還總是熬到十一二點。孩子寫作業很重要嗎?
  • 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3個誤區,越是這樣,孩子的自覺性就會越差
    不過在之後的一些交談中,聊起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方式,她的方式方法確實存在一些誤區,並且這些誤區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自主性越來越差。對孩子的錯題及時指出有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是全程陪伴的,一看到孩子做的題是錯誤的就會立即指出來讓孩子改正。其實家長這樣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孩子的作業對錯與否,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而不是家長在一旁果斷的指出。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主性,對父母越來越依賴。
  • 爸爸陪寫作業生氣動手,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家長陪寫作業,到底是陪什麼?
    陪孩子寫作業,咋就成了難題?每次聊起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話題,家長們都忍不住大吐苦水,紛紛表示和孩子鬥智鬥勇的不易。「陪寫作業就是陪習慣,孩子習慣養成好了,後面就不用你操心了。」他很欣慰地說:「現在女兒的學習已經不用他管多少了,最多就是寫完作業後大致檢查下。」我的這個朋友,就是家長掌握了正確陪寫作業方法的一個正面例子,不用「雞飛狗跳、鬼哭狼嚎」也能「陪」出孩子的好習慣、好成績。
  • 閱讀《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父母心聲,學霸成材法則
    在知乎上看到許多抓狂的家長提出如下問題:「怎樣陪孩子寫作業不會被氣死?」「陪娃寫作業,就算成了佛,也是個武僧」「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有人氣到住院,有人考取教師資格證、有人出家。」也有人把成語做了新釋。遠交近攻被解釋為: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作業,交上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希望陪孩子寫作業時能夠和睦相處,父慈母賢。然而現實又是那麼殘酷,當孩子把「5+3」寫成53時,再冷靜的父母也會抓狂吧?
  • 陪孩子寫作業老是「雞飛狗跳」?這樣輔導孩子,比吼叫管用
    著名相聲演員嶽雲鵬發微博哭訴過陪娃寫作業的不易,影視演員姚晨也控訴孩子的作業可真不簡單,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父母有「恐輔症」,什麼是「恐輔症」?就是恐懼陪孩子寫作業,這已經成為當今家長的一項病症,有些家長陪孩子玩時其樂融融,一寫作業一秒變後媽,雞飛狗跳的事沒少在家中上演,很多家長一急了只會大吼大叫,殊不知這一吼孩子更沒心思寫了,恐懼害怕心理讓孩子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思考,在輔導孩子作業時萬萬不要用錯了方法,造成南轅北轍的現象。
  • 陪孩子寫作業感覺心累?育兒路上的誤區,你踩了多少個
    網上經常看到陪孩子寫作業,陷入不良情緒不能自拔的帖子,而後面,也總是有很多家長表示深有同感。所以,才有「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這樣一個說法吧。為什麼會這樣?大抵是因為我們都希望「培養完美孩子」,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一個個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同時我們也想做「完美家長」,並且這一誤區中不可自拔。前幾天,收到一本書——《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做不焦慮的父母》,書中提到的18個育兒誤區,都是我們曾經或即將要經歷的,深有感觸。
  • 父母陪孩子做作業雞飛狗跳,掌握這幾個方法寫作業不再困難
    據報導,武漢許女士輔導7歲兒子做數學題,講了大半個小時,兒子仍不會做。許女士忍不住發脾氣,沒想到兒子和媽媽吵了起來。一怒之下許女士回臥室吞下7顆安眠藥。丈夫立刻送醫,所幸無大礙。父母陪伴寫作業有以下危害:1.父母陪寫影響孩子注意力都說學習主要是要養成好的習慣,可是父母在旁邊陪伴寫作業,其實就是正在瓦解孩子的注意力。你看一般練武之人在練武功的時候,最忌諱有人在旁邊,有人在旁邊幹擾他就容易走火入魔。而我們的父母在旁邊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因為旁邊有人容易注意力分散。
  • 近7成家長陪寫作業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可是每次在家陪3年級的女兒寫作業,就會莫名地煩躁,氣不打一處來。其實,這幾乎是每位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都會遇到的煩心事兒,就像網上的一個笑話說的那樣:「不看孩子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看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路人恥笑,老人血壓升高,鄰居沒法睡覺。
  • 爸爸陪孩子寫作業,夫妻鬧離婚;媽媽陪孩子寫作業,媽媽血壓升高
    昨晚,大學室友劉明打電話和我訴苦:大意是他陪孩子做作業,夫妻鬧離婚;媽媽陪孩子做作業,媽媽血壓升高。原來,家裡一年級的神獸歸籠後,各種課後作業也隨影而至。一直幫帶孩子的外婆由於家裡有事回老家了。孩子媽媽由於學歷不高,就把陪孩子寫作業的重任交給了讀過大學的他。
  • 一陪孩子寫作業就抓狂?那個陪伴你真的做到了嗎?以下三點請自測
    也需要注意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就很短。要調節好作業和玩耍的時間。注意把控中場休息的節奏。養成固定模式後,孩子也能更加積極地做作業。接著他想,老師的作業一般45分鐘能寫完,多的話1個小時,而他一般需要在7點媽媽回家之前把作業寫完。因此孩子就會在寫作業和娛樂之間一直糾結和搖擺,最後還差不到一小時,一看媽媽要回來了,趕緊去趕作業,半小時趕工完成了可能需要1個小時認真做的作業量,質量可想而知。
  • 寫作業困難的4個原因,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解決方案】為孩子營造安靜且幹擾少的作業環境,避免在孩子學習時大聲喧譁,或進行看電視、玩遊戲等娛樂活動。將那些容易讓孩子分心的手機、平板電腦、玩具等放置在學習環境之外,遠離孩子視線。父母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以「關心」的方式進行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