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九大銀行的啟示:零售銀行並不是商業銀行的業績救星

2020-12-22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作者:董雲峰,36氪經授權發布。

從全球來看,商業銀行的零售佔比,與業績和股價表現沒有必然聯繫。Capital One與TD銀行的零售佔比均超過90%,市淨率卻天上地下;而摩根大通的零售業務佔比不到50%,市值全球第一。當下,比起富國與Capital One,摩根大通與TD銀行更值得中國銀行業借鑑。

零售為王,得零售者得天下……多年來,零售轉型是銀行業的主旋律,乃至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那些零售業務突出的銀行,諸如招行、平安,在資本市場上享受到了明顯的溢價,目前兩家銀行的市盈率分別達到8.67倍、8.66倍,市淨率分別為1.4倍、0.9倍,均遠好於行業平均水平。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零售業務受到了嚴重衝擊,加之這兩年信用風險抬頭,也讓商業銀行開始重新思考零售業務的定位。

最直接的疑問是,零售佔比是不是越高越好?商業銀行是不是必須零售優先?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何不將視野放大到全球?不妨看看國外的銀行是怎樣的,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大行。

在本文中,新金融琅琊榜梳理了9家國外銀行的最新業務數據:摩根大通、富國銀行、滙豐控股、花旗集團、Capital One、TD銀行(道明銀行)、ING(荷蘭國際集團)、星展銀行和印度HDFC銀行。

我們發現:商業銀行的零售佔比,與業績和股價表現沒有必然聯繫。

摩根大通的零售業務佔比不到50%,市值與市淨率都是全球大銀行最高水平;目前其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去年末一度超過4000億美元,大幅領先於工商銀行。

Capital One與TD銀行的零售佔比均超過90%,但是股價表現相差甚遠,從市淨率來看,前者僅為0.47倍,後者高達1.23倍。

印度HDFC可以代表發展中國家的情形,這家銀行成長速度極快,市淨率超過3倍,目前市值超過700億美元,但是其零售營收與淨利潤佔比都不到50%。

富國銀行與Capital One已然跌落神壇,但是國內仍充斥著對這兩家銀行的各種鼓吹,也是一個神奇的現象。

放眼全球,摩根大通是全能大行的典範,TD銀行是零售之王,它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成長性,並且有著強大的數位化能力。

在當下,比起富國銀行與Capital One,摩根大通與TD銀行或許更值得借鑑。

總而言之,對於努力尋求轉型的中國商業銀行而言,零售銀行是一個重要選擇,但並非唯一的選擇,也不一定是適合自身的選擇。

零售銀行不是什麼大救星。比起零售佔比,更重要的是風險管理能力與數位化能力。

摩根大通:

零售佔比不到一半,市值全球第一

摩根大通的大零售業務隸屬於零售與社區銀行部門(CCB)。

目前,摩根大通的大零售業務覆蓋6300萬美國家庭,其中包括400多萬家小企業。該行是美國最大的信用卡銀行,在按揭貸款和汽車貸款市場的排名分別為第二、第三名。

財報顯示,2019年,摩根大通零售與社區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58.83億美元,佔比為47.08%;該項業務淨利潤166.41億美元,佔比為45.68%。

去年摩根大通的零售存款平均餘額6940億美元,零售貸款平均餘額4640億美元;活躍移動用戶達到3700萬,同比增長12%,規模與增速均為美國銀行業之首。

此外,零售與社區銀行是摩根大通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去年ROE高達31%,遠超過全行15%的整體水平。

摩根大通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銀行,最新市值在3000億美元左右,力壓工行;市淨率達到1.2倍,是工行的2倍有餘。去年末,這家銀行的市值一度超過4000億美元。

富國銀行:

銀行界「網紅」,被摩根大通吊打

在2019年財報裡,富國銀行將業務分為三個部門:社區銀行業務、批發銀行業務和財富與投資管理業務,其社區銀行業務對應的正是國內的大零售概念。

去年富國銀行社區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53.16億美元,淨利潤73.98億美元,同比分別下滑29%、3%,佔全行的比重分別為53.06%、37.84%。

或許是業績不振推動了變革步伐,今年2月11日,富國銀行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原有的三大板塊調整為五大板塊:個人和小企業業務、消費金融、商業銀行業務、公司和投資銀行業務、財富和投資管理。

此次調整突出了消費金融業務,也顯示出做大對公業務的意圖。富國還挖來了摩根大通的按揭貸款業務負責人Mike Weinbach,由其擔任消費金融部門的執行長。

在社區銀行業務方面,去年末,富國銀行共有超過3000萬的活躍數字客戶,其中活躍移動客戶為2440萬。

在資本市場上,截至上周五收盤,富國銀行市值為1357.68億美元,市淨率為0.73倍,被摩根大通甩開了差距。

過去四五年來,富國銀行的市值基本原地踏步,2018年以來更是一路下滑,目前市值相比2018年初的歷史高點縮水了接近一半。

花旗集團:

零售佔比一般,市淨率很低

花旗的大零售業務,屬於全球零售銀行部門(GCB),包括零售銀行與財富管理,還有按揭貸款、小企業金融,以及銀行卡業務。

財報顯示,去年花旗全球零售銀行業務總收入329.71億美元,佔全部收入的比重為44.38%;淨利潤為57.02億美元,佔全部淨利潤的比重為29.39%。

花旗GCB以美國、墨西哥和亞洲為戰略重點,在19個市場為1.1億多客戶提供服務。

相比滙豐,花旗的業績表現要平穩的多。儘管如此,過去幾年裡,花旗的股價一直起色不大,上周收盤價47.41美元,總市值994.76億美元,與滙豐相差無幾,同樣較2018年初最高點跌去了一半。

目前花旗股票市淨率0.51倍,略低於滙豐,為歐美大行較差水平。

滙豐控股:

零售佔比不低,整體暮氣沉沉

滙豐控股的業務分類相對特殊,其零售業務主要對應的是零售銀行與財富管理部門,但是私人銀行是一個單獨的部門,小企業業務則在企業銀行部門。

財報顯示,去年滙豐的零售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總收入231.92億美元,佔比為41.34%;稅前利潤64.28億美元,佔比為48.16%。

在滙豐零售業務的稅前利潤當中,來自香港地區的達到65.50億美元,也就是說其他地區加起來的稅前利潤整體為負,其他業務同樣如此——以香港為主的亞洲地區貢獻了滙豐的絕大多數盈利。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前陣子滙豐控股取消派息,會在香港市場引起震動。

如果加上滙豐控股的全球私人銀行業務,以及被歸入到企業銀行業務的小企業業務,滙豐的零售佔比會更高,應該與摩根大通不相上下,甚至略高一些。

本世紀以來,這家老牌銀行整體在走下坡路,市值基本沒有什麼增長,與摩根大通的差距越拉越大:目前滙豐市值剛剛超過1000億美元,僅為摩根大通的1/3,市淨率0.59倍,為摩根大通的一半。

ING:

零售佔比挺高,過去兩年市值暴跌

同樣在衰落在老牌巨頭,還有ING。

ING是歐洲主要商業銀行之一,總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入選巴塞爾委員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

財報顯示,去年ING的零售銀行業務(荷蘭、比利時、德國及其他地區零售業務加起來)總收入為136.04億美元,佔比為67.96%;淨利潤為36.60億美元,佔比為85.75%。

在資本市場上,截至上周五收盤,ING的總市值為231.08億美元,市淨率0.86倍。2018年以來,ING股價一路下跌,市值從最高時800多億美元,縮水到目前200多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ING是全球直銷銀行鼻祖,於1997年在加拿大首創直銷銀行ING Direct 。

Capital One:

零售神話跌落,市淨率墊底

前面說的都是綜合性的大行,接下來我們看看最純正的零售銀行,也是國內無數人膜拜的Capital One。

Capital One的大零售業務由兩塊構成:信用卡業務、零售銀行業務。

財報顯示,去年Capital One信用卡業務營業收入183.49億美元,佔比64%;淨利潤31.27億美元,佔比57%。同期零售銀行業務營業收入73.75億美元,佔比26%;淨利潤17.99億美元,佔比32%。

加總之後,得出其去年大零售營業收入合計257.24億美元,佔比90%;淨利潤49.26億美元,佔比89%。

Capital One成立於1994年,從美國維吉尼亞州Signet銀行信用卡部門起步,逐漸發展成美國信用卡巨頭,目前是全美第五大零售銀行和第八大銀行。

不過,近年來,Capital One的零售神話顯得黯然失色,其業績大幅波動,多次出現負增長。隨著神話跌落,它曾享受的估值溢價亦不復存在。

截至上周五,Capital One收盤價60.11美元,總市值274.96億美元,市淨率0.47倍,在全球大中型銀行裡處於墊底水平。

TD銀行:

零售佔比極高,市值遠超Capital One

同樣是主打零售的銀行,TD銀行(道明銀行)的估值卻遠高於Capital One。

TD銀行是北美十大銀行之一,擁有2500多萬客戶。作為一家總部在加拿大的銀行,它還是美國最成功的外資銀行。

財報顯示,去年TD銀行的零售業務收入258.04億美元,淨利潤88.87億美元,佔比分別為87.71%、99.19%。

若論零售佔比,TD銀行與Capital One不相上下,可是兩家銀行的股價表現大相逕庭。

截至上周五收盤,TD銀行的股價為43.07美元,總市值779.21億美元,市淨率高達1.23倍,對Capital One形成碾壓之勢;其市淨率與摩根大通旗鼓相當,代表了歐美大型銀行最高水平。

這背後,TD銀行的發展戰略相對穩健,客群資質較Capital One更好,並且零售銀行產品更加多元化。

TD銀行還是知名的在線金融服務平臺,擁有超過1200萬活躍數字客戶。

星展銀行:

零售佔比一般,市淨率不低

再來看看亞洲地區的銀行。星展銀行,新加坡乃至東南亞最大的商業銀行,擁有AA-和Aa1的信貸評級,為亞太地區最佳水平。

財報顯示,去年星展銀行的零售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2.99億新幣(44.57億美元),佔比為43.13%;稅前利潤27.77億新幣(19.65億美元),佔比為36.28%。

可以看到,星展的零售業務不算太突出,佔比與國內大型銀行相當。

截至上周五,星展銀行的總市值為347.25億美元,市淨率為0.92倍,在全球大中型銀行裡屬於良好水平。

印度HDFC銀行:

零售佔比一般,股價很強勢

最後要說的是印度的大型商業銀行HDFC。這家銀行最新的市值超過700億美元,市淨率高達3.45倍。去年下半年,其市值曾盤踞在1000億美元之上。

財報顯示,去年HDFC銀行的零售銀行營業收入8922億盧比(117.60億美元),佔比為48.85%;稅前利潤1180億盧比(15.54億美元),佔比為34.57%。

從佔比來看,HDFC與星展以及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差不多。

HDFC銀行是1994年首批獲得印度儲備銀行(RBI)批准成立的民營銀行之一。它還是印度最早與VISA和萬事達建立合作的銀行。

這家銀行成長速度極快,過去10年裡,其淨利潤增加了6倍多。

可以說,印度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HDFC銀行所表現出的高成長性,才是其高估值的核心,而不是什麼零售佔比。

相關焦點

  • 零售金融,並不是商業銀行的業績救星
    來源:新流財經從全球來看,商業銀行的零售佔比,與業績和股價表現沒有必然聯繫。Capital One與TD銀行的零售佔比均超過90%,市淨率卻天上地下;而摩根大通的零售業務佔比不到50%,市值卻全球第一。在作者看來,當下比起富國與Capital One,摩根大通與TD銀行更值得中國銀行業借鑑。
  • 新一代「零售銀行」崛起 ——中國商業銀行的轉型模式思考
    不僅如此,在取得業績增長的同時,上市銀行的不良率也從2016年末的1.65%下降至1.55%。在經濟增長尚未迎來實際拐點的當下,這樣的成就取得,實屬不易。不過,隨著經濟周期步入下行通道,弱化經濟增長增速目標,金融監管加強,管住貨幣和信貸總閘口等因素一起襲來,意味著以往靠規模快速擴張獲得盈利、業務對象首選對公客戶的商業銀行模式已難為繼,銀行傳統資本密集型經營方式在新時代已步履維艱。更嚴重的是,一系列新興科技在商業和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對依靠信息不對稱和價值時空錯位盈利的銀行業根基,更造成根本挑戰。
  • 恒生銀行(00011)何以成為香港零售銀行標杆?
    1H20恒生銀行總營業收入273億港元,其中約64%是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12%的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和23%的商業銀行業務。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收入差距不大。營業收入方面,1H20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貢獻176億港元的營業收入,佔總收入的64.5%;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貢獻34億港元收入;商業銀行業務貢獻64億港元收入。
  • 銀行風險管理的演進趨勢及其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啟示
    摘要:本文循著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發展的歷史軌跡,結合當今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研究的新動向,在綜合分析現有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特點和銀行經營目標後,認為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全面風險管理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未來方向。最後,本文研究了銀行風險管理理論未來發展趨勢對我國商業銀行進行有效風險管理的啟示。
  • 郵儲銀行回A首年獲郵政集團增持346億 打造特色零售業務個人銀行...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回A上市的一年間,郵政集團已多次實施增持行動,鼎力支持郵儲銀行。記者粗略計算,去年12月至今,郵政集團在二級市場上的增持金額達到46億元,算上此次定增,合計增持金額將達到346億元。作為六大國有行中唯一定位零售銀行的商業銀行,郵儲銀行經營業績及資產質量在行業中表現十分優異。
  • 未來銀行的新零售轉型
    一、傳統銀行遭遇了什麼? 首先,傳統經營模式難以保持增長。在高資金成本、金融脫媒、同業監管和利率市場化的壓力下,商業銀行的發展遇到了極大的挑戰,根據數據顯示 2016 年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為 -5.46%,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同時淨息差持續收緊到2.22%,比 10 年前的 3% 收緊了將近三分之一。
  • 哈爾濱銀行發布2019年業績:應對挑戰 深化零售轉型初見成效
    3月30日,哈爾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哈爾濱銀行」或「哈行」,股份代號:6138.HK)發布哈爾濱銀行及所屬子公司(「集團」)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十二個月(「報告期」)之經審閱合併全年業績。截至2019年12月31日,哈爾濱銀行擁有零售存款客戶1315.89萬戶,較去年同期增長90.56萬戶,增幅7.39%;個人金融資產(本外幣合計)超過人民幣5萬元的零售客戶達到75.45萬戶,同比增長18.60萬戶,增幅32.72%。
  • 招商銀行業績曝光:零售金融業務佔比仍最高 信用卡不良上行
    來源:投資時報雖然招商銀行2019年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雙降」,但信用卡貸款不良率為1.35%,較上年末上升0.24個百分點《投資時報》研究員 金麗秉持邁向「創新驅動,零售領先,特色鮮明的中國最佳商業銀行」戰略願景的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2020年蘇州銀行零售銀行總部招聘公告
    2020蘇州銀行零售銀行總部招聘公告已發布,計劃招聘7人。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2月28日。報名方式:網上報名。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整理如下:   蘇州銀行零售銀行總部招聘啟事【2020(186)號】   因業務發展需要,現蘇州銀行零售銀行總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真誠邀請敢於接受挑戰、德才兼備者加盟,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 三年不懈努力成就驚人蛻變 平安銀行零售對公「六四開」徵戰2020
    在2020年2月14日的平安銀行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再次重申打造「全球領先智能化零售銀行」這個核心戰略目標,並將繼續按照「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的方針,明確階段性發展目標。2019年平安銀行的業績,既是對新管理層過去三年總結,更昭示著這家銀行未來的潛力。
  • 25家上市銀行零售存款綜合排行榜
    基於數據可得性的因素考量,由於3季度有10家銀行未披露零售存款數據,因此將零售存款業務排名範圍縮減至25家銀行,具體包括4家國有大行、4家股份制銀行以及17家地方性商業銀行。此外,零售存款規模最高的三家地方性商業銀行,分別是江蘇銀行2889.22億元、上海銀行2761.03億元、南京銀行1702億元。
  • 北京銀行零售轉型亮點紛呈 三大特色品牌齊頭並進
    「得零售者得天下」已經成為近年來商業銀行加快零售轉型的基本共識,特別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背景下,零售業務領先銀行業績表現相對較好,再次凸顯了零售業務抵禦經濟周期波動的優勢。
  • 零售轉型中的崑山農商銀行樣本
    崑山農商銀行自2005年成立以來,已經從一家寂寂無名的農村金融機構,成長為一家千億級規模的農村商業銀行。2014年開始,崑山農商銀行啟動了零售轉型改革。六年來,零售業務已經成為該行業績的強力助推器。到2019年,崑山農商銀行列居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行榜第641位。近日,普益標準發布2020年上半年全國商業銀行財富管理能力百強總榜,崑山農商銀行首次入圍。
  • 2019興業、廣發銀行信用卡業績公布
    來源:支付曝光臺App興業銀行一、業績指標概覽累計卡量截至2019年末,興業銀行累計發行信用卡5,192.80萬張,期內新增發卡921.51萬張。透支情況截至2019年末,興業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3,493.12億元,同比增長28.44%。零售信貸比興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零售信貸佔比為24.68%,較上年末提升0.94個百分點。
  • 36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業績大降超千億,近六成銀行淨息差...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球,給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作為經濟體系中極為重要組成部分的銀行業,在此次疫情中不僅貸款質量受到了影響,同時疫情下監管鼓勵金融讓利,讓銀行的業績增速和淨利潤承壓。  那麼,在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讓利實體經濟的情況疊加疫情導致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2020年銀行淨利潤究竟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 中信銀行:業績持續向好 未來發展可期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宋鴻中信銀行脫胎於原中信實業銀行,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商業銀行之一。站在轉型發展的新關口,該行提出打造「有擔當、有溫度、有特色、有尊嚴」的最佳綜合金融服務企業的願景。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公布的2019年「全球銀行品牌500強排行榜」,該行名列第19位,品牌價值達128.56億美元。在2019年5月《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中,該行名列第93位。2019年是中信銀行2018-2020年發展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在這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上,該行轉型與發展並行,結構持續優化,效益顯著回升。
  • 哈爾濱銀行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
    龍頭新聞訊 8月28日晚,哈爾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哈爾濱銀行及所屬子公司(「集團」)截至2020年6月30日六個月(「報告期」)之經審閱合併中期業績。8月29日上午,哈爾濱銀行在總部大廈線上舉行2020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圖為哈爾濱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志文(中),行長呂天君(右二),副董事長兼董事會秘書孫飛霞(左二),行長助理楊大治(右一),首席風險官龔鐵敏(左一)出席業績發布會。上半年,哈爾濱銀行始終將零售業務定位於全行戰略轉型的重點。
  • 中信銀行擬入股臺灣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中國網財經5月26日訊中信銀行於2015年5月26日發布公告稱,該行將認購臺灣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控」)602,678,478股普通股股份;同時該行下屬境外子公司將向中信金控之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出售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銀中國」)100%股權。
  • 緊扣「十四五」規劃實現銀行高質量發展 2021年商業銀行經營策略展望
    商業銀行要強化零售銀行業務布局,從財富管理和消費信貸兩端分別對接居民的「一收一支」,以資管新規落地、理財子公司成立為契機,在收入端助力居民做好財富管理和資產配置,幫助客戶管好「錢袋子」;在支出端,以各類消費信貸助力居民消費升級,依託消費場景,強化數字風控,樹立理性消費理念,助推居民改善生活水平。
  • 中信銀行發布無卡帳戶等三款開放銀行零售產品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 吳限)9月5日,中信銀行舉行開放銀行零售產品發布會,並推出三大零售銀行開放產品:「開薪易」開放代發平臺、「信視界」開放出國金融平臺、「無卡」帳戶。據介紹,「開薪易」開放代發業務平臺,不再受限於中信銀行的客戶,開放到個人可提供的任意銀行帳戶,同時將企業財務、人力資源、黨建和行政管理相整合。「信視界」開放出國金融平臺,通過中信出國金融小程序,解決用戶籤證、換匯、匯款、訂酒店機票等問題,向出國金融客群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無卡」是針對極簡生活方式人群推出的銀行一二三類帳戶,未來還將增加定製卡號等專屬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