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年珩教授:海上風電系統的穩定運行控制

2020-12-22 電氣新科技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青年雲沙龍

2020年7月12日晚18:30-22:00,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六期青年雲沙龍成功召開。本次雲沙龍聚焦「海上風力發電前沿技術」,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電力系統及綜合能源學組(籌)與東南大學聯合承辦。

會議採用騰訊會議線上報告與討論、微信群互動、嗶哩嗶哩視頻直播相結合的形式召開。特邀報告環節共邀請了5位來自國內外的青年學者分享海上風電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徵求與會演講專家同意後,本期青年雲沙龍的部分專家報告將陸續在本公號上推送,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年珩,博士,畢業於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現任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運行技術、新能源系統的建模、穩定性分析、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IEEE高級會員。在新能源領域發表論文160餘篇,其中SCI論文60篇,獲發明專利授權30項,出版學術專著《雙饋風力發電機變流控制技術》。

浙江大學年珩教授圍繞海上風電系統的穩定運行控制,詳細介紹了海上風電和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送端換流站系統的阻抗建模、穩定性分析和震蕩抑制方法。

年珩教授在報告中最後指出:

1)阻抗模型可以表徵海上風電系統、MMC送端換流站的埠特性,其中較低頻段的阻抗模型建模需要考慮兩者存在的頻率耦合特性;

2)基於海上風電和MMC送端換流站的阻抗模型,研究分析海上風電經MMC送出的穩定性問題;

3)海上風電的穩定控制可通過所提出的寬頻帶重塑方法重塑風電機組的阻抗特性,進而提高系統穩定性,避免系統振蕩。

相關焦點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流程示意見圖1,海上風電制氫-燃料電池裝置運行流程見圖2。由風力發電的電能供給水電解槽制氫,所獲得的氫氣經加壓後,通過高壓管道傳輸至陸上集控中心加氫站進行存儲。    1.3 海上風電機組  海上風電機組可接受陸上綜合能源監控系統的命令,根據事先約定的控制策略自動調整和控制風電場每臺機組的能量輸出能力,從而最終實現風電場的有功、無功控制。  綜合能源監控系統需要保證風機的安全運行和制氫效益的最大化,主要由自動發電控制子系統和自動電壓控制子系統組成來實現對整個風電場的調度及控制。
  • 大唐濱海風電公司:譜寫海上風電發展新篇章
    濱海風電公司雖然是集團公司一名年輕的成員,但也是集團公司系統內第一個自主開發、第一個開工建設、第一個併網發電的海上能源企業,更是重點打造的集團公司海上生產運行基地、工程建設平臺、人才培養搖籃。領導親自帶隊和其他公司合作業務,確保施工船舶和設備材料按時進場;選派專人每日對材料供貨進度、生產進度進行統計分析,結合氣象變化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督促施工單位加強生產進度控制,做好工序、物料銜接;同時,緊盯海上作業窗口期,統籌安排業主帶班人員和監理、監造人員,強化施工現場管理,及時掌握施工動態,確保海上施工的順利推進。
  • 【聚焦海上風電】​華能建成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
    與會人士認為,儘管江蘇海上風電的前期開發建設步伐並沒有慢下來,「但這些已經建成的存量市場如何安全地運行,如何更有效益地運行,已經實實在在擺面前。」  海上運維與陸上迥異  中國電建華東院是江蘇風電開發的主要勘測單位。中國電建華東院副總工程師趙生校在論壇上表示,海上風電已經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時代。
  • 海上風電配儲經濟性待考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仍需
    日前,在以「海上風電場儲能技術創新」為主題的英中海上風電系列研討會上,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儲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龍表示:「對於零碳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必不可少,而構建合理的海上風電轉換、存儲、輸送和利用系統,將有效解決進一步開發海上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技術瓶頸,推動高效的零碳能源系統發展。」
  • 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很好,很難!
    海上風電真正快速發展始於2014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印發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的通知》之後,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海上風電製造、建設、運維技術水平均不斷提高,呈現發電成本逐年下降、裝機規模不斷上升的趨勢。從近期開標的多個海上風電項目來看,中標者申報電價均在0.75元上下。
  • 海上風電成本構成和價格趨勢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本文重點介紹中國海上風電成本構成、與陸上風電成本差異以及成本變化趨勢,通過對設備購置費中風電機組、海纜、海上升壓站,建安費用中施工、安裝等費用的測算,明確海上風電成本控制的關鍵點。海上風電發展現狀自1991年全球第一座海上風電場Vindeby風電場項目在丹麥開始運行以來,歐洲海上風電發展已經走過了25餘年,已經形成了從海上風電開發、裝備製造、勘測設計、安裝施工以及運行維護完整的產業鏈,據英國皇家財產局編制的《成本下降監測框架》(CRMF)顯示,隨著技術的進步,規模效應的顯現
  • 海上風電吸力式筒型基礎應用研究
    海上風電吸力式筒型基礎應用研究張浦陽,黃宣旭,(1. 天津大學 建築工程學院;2.1 海上風電工程應用情況筒型基礎在海上風電場建設中主要應用於測風塔和海上風機結構基礎,大致分為三種型式:單筒型,多筒型(三筒或四筒)和天津大學(練繼建教授和丁紅巖教授研發團隊)與道達公司研發的單筒多艙複合型。典型應用工程案例如表1、圖1~圖 5所示。
  • 華銳風電首席技術官華青松:「十三五」海上風電一千萬MW宏偉目標...
    應該說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率先開展海上風電項目的企業。我們國家的第一個海上風電的項目也就是上海東海大橋的項目是用我們的3兆瓦的風電機組,這是我們2008年研究設計到下線,到2015年11月份我們34臺機組經過5年的成功運行出質保了。這次會議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事情。在2008年我們3兆瓦的風電機組投入到上海東海大橋第一個海上項目,我們形成了海上風電發展的五個要素。
  • 廣東將開展海上風電與天然氣發電融合多能互補關鍵技術研發
    項目 2:10MW 及以上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主控裝置研發(一)研究內容研究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狀況監控系統、變槳控制系統、變頻系統,以及遠程通訊控制、自動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偏航控制、發電與併網自適應動態調整、安全併網等,形成自主配套協同、穩定可靠、滿足安全併網條件的海上風電機組主控裝置
  • 華電重工籤下近10億元海上風電大單,風電業務進入快車道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3月3日,華電重工發布關於重大合同的公告,公司與鹽城國豐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籤署了《鹽城國能大豐H5#海上風電場工程風機基礎及安裝工程合同》,合同金額為9.76億元(含稅)。
  • 海上風電:搶裝潮引發棄風隱憂
    為解決海上風電產業鏈難題,探索海上風電平價實現路徑,12月4日至6日,「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為主題,邀請製造企業代表探討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思路,助力海上風電成功降本,走向平價。
  • 海上風電運維的四大挑戰和八項建議
    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求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到2020年,海上風電開工建設1000萬千瓦,確保建成500萬千瓦。 根據世界海上風電論壇(WFO)公布最新全球海上風電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27.2GW,比2018年底的數字增長了24%,2019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5.2GW,單年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
  • 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運維提質增效我國海上風資源豐富,風電開發空間大,近兩年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呈現突破性增長。隨之而來的海上風電運維相關問題也備受關注。當前,海上風電缺乏統一的信息監管平臺,海上風電整體運行水平宏觀掌控不力,經濟效益提升不足。為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統一數據採集和整合信息通道。
  • 中交三航局發力深遠海域的海上風電安裝和運維裝備,佔國內海上風電...
    首先,需要一艘能將所有設備送到指定地點的運輸船;其次,需要一個可以上下升降的作業平臺;最後,至少還需要吊裝風機的起重設備、打樁施工設備和定位系統。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安裝船的設計建造能力不斷提升,逐步擁有了一系列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
  • 西班牙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漂浮式風電潛力巨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外媒報導,西班牙能源部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並正在向公眾徵詢意見,以尋求有關海上風電包括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觀點。西班牙希望藉此探尋其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巨大潛力。此前,一些歐洲風電開發企業已聞風而動,早早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和示範項目。
  • 海上風電高速發展 或將引爆350億市場規模
    海上風電相比於陸上風電優勢更大,包括風速更大、湍流強度更低、風向更穩定、對環境的影響更小,且海上風電場往往更靠近能源需求較大的沿海發達城市,海面的可利用面積廣闊,不必佔用土地。因此,海上風電增長空間大,上升趨勢較確定,代表了風電將來的發展方向。   我國海上風電資源儲量豐富,尤其是以上海為輻射的東部沿海地區。
  • 海外|西班牙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漂浮式風電潛力巨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預計西班牙是漂浮式海上風電大市場,幾大歐洲風電開發巨頭已提前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和示範項目。據知名海事媒體Riviera報導,西班牙能源部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並正在向公眾徵詢意見,以尋求有關海上風電包括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觀點。
  • 帶你讀懂我國第一個海上風電競爭配置方案!
    具體評價方式是依據企業所獲得的與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和運行相關的國家級獎勵或者發明專利數量進行給分。對此,業內專家向記者認為,專利和國家級獎勵雖然是一個企業技術實力的體現,但從嚴格意義上講,還不能代表或者完整反映企業技術實力,但目前這也許是最客觀可評估的指標,也更能保證結果的公平性。
  • 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倩)16日12時28分,隨著最後一臺機組的併網,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
  • 檢測技術升級 確保風電葉片運行安全
    因此葉片檢測技術是保證葉片質量、風力發電機組穩定運行乃至我國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近日,由北京鑑衡認證中心承擔的國內最長的SR5.0-WB171型風電機組葉片全尺寸試驗順利完成。該葉片是國內最長、全球第二長葉片,試驗自2017年7月啟動,歷經14個月。